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方针已定,只是寻找有利“时机”而已。

与此同时,7月,永田铁山答应支援的两门24厘米口径的重炮运抵奉天日本守备队,秘密安装妥当,炮口对准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和奉天飞机场。随着8月初日本军部内部重大人事调整告罄,组织上的保障基本形成——暗中放纵和支持侵占“满蒙”的建川美次少将调任作战部长,“中国通”本庄繁中将任关东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大佐任奉天特务机关长。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行动。然而就在这时,消息走露,传到了东京,内阁向参谋本部施压,认为此时挑起事端,时机尚不成熟。板垣等人见事已至此,只有争取主动了。于是,他们先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的名义致电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说明关东军对“最近之暴虐侮辱实所难忍”,要求派人来满洲“视察”,以“使政府对现状有适当认识”。参谋总长金谷范三接到电报后,以国内外时机尚不成熟为由,力阻他们操之过急,要他们“再隐忍一年”,并派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前往满洲“安抚”关东军。

建川美次实际上是支持侵占“满蒙”计划的,他表面上奉命去东北劝阻板垣等少壮派军官的行动,其实,已经将参谋本部的决定透露给当时陆军法西斯青年军官组织“樱花会”头子、参谋本部俄国班班长桥本欣五郎,桥本接连给板垣发出三封密电,急催他赶紧行动。

所以说,九一八绝对不是几个中下层的军官“独走”就会发生的,他的背后其实站着日本陆军部的影子。

如果没有林汉的插手,从刺杀常凯申到发动国际舆论攻势,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计划就要顺利实施了。可是如今常凯申遇刺,中国的情况出现大变局,“缓行”的声音开始占上风。

常凯申一去,中国最大的军阀势力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而此时的东北军一举取代常系成中国最重要的势力。在面临强大的国际压力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当年针对袁世凯玩过的手法,支持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入关争夺入主中央的权力,挑动各路军阀和名义上的南京国民政府内战,岂不是更符合日本的利益?无论是趁新一轮的中国军阀内战还是作渔翁之利,待东北军调走入关,东北空虚后再动手,都比现在风头浪尖的关口举事更有利。

这两天,无论是日本军部上层,还是正准备独走的石原一伙人,这种声音都占了上风,最终,包括石原莞尔在内,离奉天北大营不远处的关东军驻军的九一八参予者,甚至都暂时放弃了发动九一八。

但是,林汉为了挑起张少帅男儿血性的那三发炮弹打出后,国际的压力更甚,又将看似明朗的东北局势搅乱。尽管事后日本驻北平特使找上门,不断地向张学良解释此事决非日本所为,但是张学良还是对日本警惕性大起。

炮击事件发生后,全中国更是一片哗然,反日之声此起彼伏,几个大城市里甚至出现了抵制日货的声音。张学良甚至下令驻奉天的东北军提高警惕,而刚刚回乡治丧的张作相,在林汉那三炮打出后,在得到张学良遇刺的电报后,也于九月十二日紧急赶回奉天,很明显,其这一作法是为了防范日本人。

而就在九月十三日,张作相赶到奉天的当日傍晚,先前暂代司令官一职的吉林省主席熙洽,在乘车回家的路上,突遭路边炸弹袭击,熙洽当场身亡。

炸死熙洽的人,自然是林汉。这一回他使用的是“高科技”无线遥控炸弹:在熙洽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将一个四十公重的炸药包装在板车里停在路边,待熙洽的专车经过时遥控引爆,将熙洽这个在九一八勾结日本人的“带路党”连人带车被炸得粉碎。

在这微妙的时刻,熙洽被定点清除,不用林汉泼脏水,此时自然有人将这一事件联想到日本人身上。消息传出后,九月十四日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

年青的少帅是个感情冲动,意气用事的年青人。熙洽的遇刺,令其再次加重了他对日本人的警惕。在各方势力有意无意地作用下,发生在九月的一系列刺杀事件,现在全成了日本将要侵华侵占东北的“罪证”,在国际压力的作用下,日本陆军军部此时也不敢犯重怒,已经搭在“弦”上的那根箭,被放了下来。“缓行”,“待中国的局面明朗化后再做行动”的声音终于完全占据了主流。

在这过程中,石原莞尔却看出了林汉玩的把戏。

“这一系列的事件,明显是有人在暗中搅局搞鬼。我不知道搅局搞鬼的那人是谁,但我们关东军绝对不能按照那人的节奏走。”

“杀常凯申,炮击张学良,炸死熙洽,那人搞出了这么多事,明显是针对我们大日本帝国的。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在害怕,对,板垣君,他就是在害怕!他害怕我们关东军对东北伸手。所以不惜一切手段发动国际舆论压制我们,让我们动弹不得。我们关东军不该顺着那个人的节奏走,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停止!”

虽然石原莞尔不停地叫嚣着,板垣征四郎在听了他的说辞也有所心动,但此时“观望”的态度占了主流,两人也只能和旁人一起被迫静静地观望中国局势的变化。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十八日,那一天,柳条湖的铁路没有被炸,东北无战事。

第33章迷乱十月

一九三一年,在林汉这个穿越者制造的连环暗杀中渡过了金色的九月。常凯申遇刺,张少帅挨炮击,主宰中国的两位大人物的遭遇,着实把当时中国实权派的各路军阀头子们吓了一大跳。在熙洽被林汉用四十公斤的苦味酸炸药连人带车炸成碎末后,各地实力派的军阀头目皆大大加强了自身的护卫力量。而林汉的暗杀路线,从最高级别的常凯申到次一级的张少帅再到第三级的地方大员,从上到下一路望过去,所有人都不由而同地把注意力投向了东北,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难道这一系列的暗杀真的是日本对东北动手的前奏?

少帅府挨了三发炮弹,死里逃生的张学良在那枚近在咫尺的炮弹的刺激下,忆起了几年前的杀父之仇,难得地雄起了一回,下令奉天的东北军加强戒备。熙洽这个日本人经营了多年的暗棋突然被杀,则让日本产生了极大的警惕。案情虽然一时理不出头絮,但由现场的残留痕迹判断,凶手使用的是无线电遥控爆破技术。

在1931年,无线电遥控爆破,可是一项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绝对不是一般的地方军阀可以做到。日本人很快意识到这背后另有一股庞大的外国势力参与,而这外国势力是谁?

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北方的苏联人?不管是哪一方做的,对日本人来说都是极头痛的对手。躲在暗处的对手有时比站在明处的敌人更可怕,尤其是在自己吓自己的时候。越想越怕的日本军部通过“整肃”的方式,紧急叫停了准备多时行动方案,一切等待中国混乱的政局明朗化后再做行动。

东北的形势,看似紧张,却因为日本人的主动收敛而暂时缓和下来。相反,在中国长江以南,一幕一幕的精彩纷呈的“大剧”正接连上演。

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参与对江西苏区围攻的各路国民党军在长达十天的“赛跑”结束后,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至此,李润石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由于常凯申遇刺,接替他的何应钦此时已无心战事,前线大军一片混乱,红军取得了比历史上更辉煌的胜利。

林汉的那两枪实在太狠,小腹上的那一枪,十三毫米的弹头几乎将常凯申拦腰打断,胸口的那一枪更是开了个大洞,常凯申的尸体破损严重,加上天气炎热。九月十五号头七过后早早地就下葬了。比起历史上他身死不得返乡的下场,这一回他倒是提前埋骨老家奉化。

然后,然后他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无论是南京留守的炮党副总裁汪精卫,还是身处剿匪前线的何应钦,此时双方所做的事都是忙着拉帮结派,寻找支持,为争夺常凯申留下的权力真空而不遗余力。与此同时,英美日等国的驻华大使和相关人员,同样也四处出动,不仅汪、何两人门前车水马龙,就连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家门前也门庭若市,时不时可见各式的洋人出没。而位于北平的少帅府,日本特使更是几乎天天上门,打着“消弭误会”的旗号缠着张学良。

英美和江浙财团此时是忙着寻找替代常凯申坐上炮党总裁位置的人。按法理说,常凯申一去,汪精卫理应在这个非常时期接替他的位置。然而汪精卫几次倒常,他这个副总裁不过是个空架子,手中没有半点兵权。在这个有兵才是王,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汪精卫空有“副总裁”的身份,但其政令实权甚至在南京城内都不太行得通。

相比之下,何应钦身为常凯申之后的黄埔军校第二人,对军方的影响力就要比汪大得多。只是,他的这份影响力和控制力,和常凯申相比,又差了很多。常凯申手下的军队军头,其势力核心就是黄埔系,又以和他同乡的江浙系最得重用。陈诚,顾祝同,刘峙才是他的心腹,至于何应钦,由于常凯申第一次下野前他压错了注,其“黄埔系第二人”又十分地令常忌讳,其地位虽高,手中的实权并不太多。

常凯申遇刺后,以陈诚、顾祝同、刘峙为首黄埔江浙系的成员开始抱团,待价而沽。这三人本就是常凯申最宠幸重用的,平日里对何或许尊重,但未得常凯申的允许,何应钦根本调动不了三人,何应钦想让这三人象对蒋一样地对他忠心耿耿,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是在常凯申死后,何应钦却一夜之间成了英美甚至日本人眼中的香饽饽。第三次围剿还未结束,常凯申还未下葬,他的在南昌警备司令部就快被三国的特使踩破了门槛。而江浙财阀买办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对他递出了橄榄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