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摩根、洛克菲勒、杜邦为首的诸多财团势力,虽然贪婪却还算有些理智,知道啃大树但不能把树啃倒,知道不能吃过头把桌子都掀了,让十月革命的那幕在美国重现,后果只会是将从前吞下的连本带利倒贴地吐出来。

于是,“罪人”胡弗“顺应民意”,背着一堆黑锅骂名下台,“救世主”罗斯福上台救灾搞“新政”,不过是他们百玩不厌的美国版的“东北二人转”的把戏而已,通过“量化宽松”、货币贬值的方式,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缓解了经济危机,让一切回归正轨,但这过程中货币大辐度贬值对普通平民存款造成的无形损失,那就只有上帝才会知道了。

在后世的课本,谈到这个时期的美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就是:“当城里的工人因无力付钱而在饥馑中度日时,农民们却因牲畜满栏、谷物满仓而失望。因为他们既无力将它们卖掉,也无力继续对它们进行饲养和保存。”最严重的时候,农民卖粮食得到的钱,甚至不够支付将其从田收割起来运到市场上去卖的运费和人工成本和税费,以至于大量的粮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烂在田里。

而实际情况,甚至比课本上描述的还要严重一些。那些看着粮食烂在田地里的农民,在大萧条中一样命运悲惨。先前为了保证粮食丰收而向银行借贷的种子钱、化肥钱、燃油费等等前期的投入,全成了水漂,贷款到期后,银行没收农民农场主的土地进行拍卖。在这场大风暴中,中小农场主们纷纷破产。而拥有更多资金的大资本家或巨型农场主,却在这场风暴中趁机开始了“土地兼并”,以极低的价格大量吃进被贱价拍卖的破产农场主土地。

经济危机,对平民和中小资本家、农户是灾难,但对大财团大资本家来,却是机会,是他们做大和趁机发国难财的好机会。大银行兼并中、小银行,大农场主兼并中小农场主,大资本家吃掉中、小资本家,类似的剧情,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一幕幕地不断上演着。

林汉建立萨菲罗斯教,仗着手中拥有大笔的巨额流动资本,在这过程中同样也是低价兼并了无数的工厂企业。

在过这程中,愤怒的破产农民们开始“自救”。很多地区,破产被没收土地的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当他们的土地被强行拍卖时,这些农民持枪到拍卖现场,武力威胁想过来“扫货捡便宜”的购买者或者是负责拍卖所人员乃至签署拍卖法令的法官,逼得他们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是象征性一美元的价格,将地卖回给原主人。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美国已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普遍事件。

当时的苏联一心只顾“埋头种田”,为了完成工业化甚至放弃了趁此机会往美国“输出革命”的机会。如果当时的苏联,在这个时候趁机再推一把,此时的美国,恐怕到处都是“那两个人”(指:陈胜吴广或者列宁斯大宁,反正就是带头造反的)了。

在美国的破产农民用他们“朴素的农民思想”,手持步枪威胁银行、拍卖行乃至法官进行自救的过程中,经济危机后就开始朝美国渗透的萨菲罗斯教,也趁机推了一把。

第64章慈善(下)

首先,萨菲罗斯教,借助传教的为掩护,打“教民互助”的旗号,将这些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结成互助组。美国农民用枪“收回”被拍卖的土地的过程中,萨菲罗斯教只是轻轻地推了一把,他们不直接下场,仅仅是帮忙组织,加大美国农民相互间的“勾通”和“联系”,以及在一个地区的农民武装到另一个地区进行“帮助”时,提供车辆和情报以及“建议”,让这种本能自发的“农民运动”,变成主动的、有宗旨的,有组织性的“互助”。

枪支在美国是非常泛滥的存在,为了美国的农民能更好地“武装”起来,林汉甚至通过贿赂的方式,从美国军方的军火库,盗买了上千条“报废”处理的斯普林步枪,分发给了那些破产后,穷得连枪都买不起的农民。

林汉非常清楚,萨菲罗斯教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玩火,很危险,一旦玩大了,失控了,就会引发美国政府的注意。所以在这过程中,两人都对手下在美国的行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他们对执行这种命令的教徒的命令是:

“记住了,你们是送给美国人打火机和纵火指南的传播者,点醒他们,然后我们就要努力地洗清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联系。”

为了“洗清”,点火者和传教者是两批人。前者是当美国农民聚在一起,为破产而不满地抱怨时,以“路人”或“旁听者”的身份,出了个主意,然后立刻就消失了。

而萨菲罗斯教中的传教者们,则在事后将这些“听了主意后有了想法”的人,借着传教的机会聚集起来,然后看着他们去“联想”和“再发挥”,只是在关键时候“点拔”一下。

绝望的人要做什么,很多时候,只要有人在关键时刻,轻轻地“点拔”一下,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抓向那根唯一的稻草。

当这些破产的美国农民,用枪逼着拍卖行和法官用最低价拍卖土地,然后贱价赎回后,萨菲罗斯教的传教者,会在事后用低息甚至是无息的方式,借贷一笔钱给这些赎回土地的农民做为恢复生产用的资本。

贷款的条约非常地宽松,借钱的农民甚至可以不需要直接还钱,只需用田地里产出的粮食折价还款即可。而取得贷款的条件只有一条:加入萨菲罗斯教。

林汉派人到美国传教,当然不是过来当慈善家和救世主的。他在美国破产农场主身上投入这么多的金钱和精力,是为了用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展信徒和增加影响力。

1930年时,萨菲罗斯教派到美国的传教者,最初放出了超过五百万美元的低息贷款,借此建立了两百多个和萨菲罗斯教有联系的“教会”农场。

当年粮食丰收的时候,萨菲罗斯组织教徒进行“义务劳动”,帮助这些“教会”农场收割,减少了人工成本。

收上来的粮食冲抵掉了贷款,那些为贷款而入教的信徒很满意,林汉本人也很满意。因为当时的粮食在美国卖不出好价钱,一点点贷款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粮食,还省掉了收割的人工费,出售需要缴纳的税费。而后这些粮食全部变成传教用的救济粮,送到城内,免费发放给城里饥饿的贫民。

对于那城里来领救济粮的贫民,萨菲罗斯教旗下的慈善工作者只有一个要求:领取圣餐面包和食用面包时,对着那座双身天使像虔诚地念一声:感激仁慈的加百列·萨菲罗斯大人。

虽然美国政府对萨菲罗斯教这个从德国“进口”的邪教有所警惕,可是他们做的事,几乎全是让人赞叹的“慈善”事业,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道义上都拿他没办法。那些有免费“圣餐”可领的贫民、流浪者,很自然地也就加入了萨菲罗斯教。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又是帮助美国地方政府减少社会矛盾的好事,他们又如何能够反对?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借助慈善的方式,自产自销地运作,一切几乎全部脱离商品经济的作法,对于消弥经济危机并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有坏处。这也是资本家为什么宁可倒掉牛奶,烧掉粮食也不肯拿出来搞慈善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如果拿出来搞慈善,大家都等着吃白食了,商品就更加卖不掉。

林汉本人是巴不得美国的经济危机永远这样持续下去,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宗教慈善”他会一直搞下去。

和需要进口粮食的德国不同,美国是个产粮大国,人口基数要比德国大得多,到1932年六月,林汉前前后后不过投入了一千多万美元,招入的信徒数量已超过了六百万人,甚至超过了德国本土的信徒数。

至于投入的一千多万美元,萨菲罗斯教在传教和发起“慈善捐款”过程中,早已收回甚至还有利润赢余。六百多万的信徒,平均每人为教会捐一美元,那就是六百万美元,如果算上非教民的捐献,那就更多了。趁着经济危机在美国传教和搞慈善,萨菲罗斯教的“入侵”,虽然令美国本土的基督教会厌恶和不喜,但在民间和舆论宣传中却名声极佳,组织的慈善筹款总能收到大量教民和外人的捐款。如果把那些被“省”掉的,信徒们自愿进行免费义务劳动的人工成本也算进去,那简直就是大赚特赚了。

“搞慈善,并不是烧钱而是赚钱的一本万利!”

来自后世的林汉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为了长远打算,林汉在这过程中只要求能保本即可,多余的“慈善利润”他都良心大发地用于慈善事业之中,一美元的善款都没有贪污。

比起后世那些借着大灾之机,拿了几亿民间捐款,几年时间却只用掉了百分几捐款的所谓民间慈善基金,林汉觉得在美国搞真慈善的自己,真是人品太好节操大有,照镜子时,也越发觉得自己脑门上一顶金色的圆环正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他开始考虑是不是在要给自己的名字前加注一个“圣”字,叫圣·萨菲罗斯。不过考虑到自己现在已经是“神明”了,往名字上加“圣”字,似乎是信徒才能享受的待遇,最后也只好遗憾地作罢。

第六十五、六十六章华盛顿流血事件(上,下)

利用大萧条,借助萨菲罗斯教在美国搞“慈善”,林汉在美国的布局非常地成功顺利。六百万的信徒,虽然大半是混饭吃的贫民,但毕竟庞大的基数在那边,聚沙成塔之下,林汉和汉娜从美国吸收到的信仰之力仅次于德国,超过了林汉在东亚传教的受益——在中国的传教,由于战争、人才的缺乏,加上布局较迟,萨菲罗斯教(玄武教)目前只在东南亚地区比较火暴。

当胡弗总统准备在华盛顿使用武力驱散一战老兵时,林汉一行三人于六月八日到达位于华盛顿市郊的一处的教会农场,召集人手,开始为即将暴发的华盛顿动乱布局。

发生在洛杉矶的连环刺杀,吸引了美国国内安全部门大部分的精力。这让林汉等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