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安闻言大喜过望,在小丫头王馨以及梁乘的搀扶下,亲自来到南营门楼观瞧。
果然,正如梁乘所言,只见在南面百里开外,火势冲天而起,一发而不可收拾,远远望去,仿佛就连山峦本身亦燃烧起来,尽管隔地很远,但是谢安等人亦是瞧得清清楚楚。
不难猜测,想必是豫章郡知府孔焉成功出兵夜袭太平军在鄱阳湖东岸山林的粮仓。
“好!太好了!”谢安激动地捏紧了拳头。
在他身旁,大梁军主将梁乘亦是满脸亢奋之色,急切说道,“大人,趁此机会出兵攻打太平军的营寨么?”
“不,再等等,等到日出天明!”强忍着心中的激动,谢安很警惕地说道,“眼下太平军应该是猜得知身后的变故,虽说有些惊慌,但若是我军此刻攻打,恐怕也讨不到便宜……等到明日天明,待太平军准备退回荆州时,我等再行出兵,追击掩杀!”
“那······若是太平军得知情况不妙-,连夜遁走又该如何?”
“不怕,本府待会会叫漠飞率东岭众刺客严密监视太平军的动向,不怕他们逃走······再说了,他们十五万人,就算早走一夜,又能逃到哪里去?”
“大人明鉴!”尽管有些遗憾,可梁乘显然也知道好歹,闻言点了点头。
次日天明,彻夜未归的漠飞传来消息,果然太平军中动荡不安,似乎有几支兵马已徐徐撤向西面。
对此谢安心中大喜,一面在蜃姬秦可儿的服侍下穿戴铠甲,一面吩咐梁乘等将领做好出营追击的准备。
从始至终,小丫头王馨闷闷不乐地望着谢安,望着他在秦可儿的服侍下穿上铠甲,良久,她带着浓浓担忧关切说道,“哥,你真的要带着那些兵将大哥们跟太平军坏人打仗么?”
“怎么了?”谢安笑吟吟地望着她,看得出来,他今日的心情着实不错。
“也没什么······哥不是说过,打死都不出战么?——说什么,不管那些太平军坏人用什么诱人丨之计,哥都不出战······”
“你这丫头,只是单纯想让哥哥多陪陪你吧?——哥这几日陪你的时间还少么?——还诱人丨之计,那叫诱敌丨之计,有空多读读书!”谢安没好气地摇了摇头,话刚说完,他自己却愣住了。
对啊,自己明明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带兵出营的,怎么会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不过话说回来,于沥的建议确实不错,很顺利地就烧掉了太平军的粮草……
谢安脸上露出几分忽释然,可细细一想,他感觉有点不对劲。
等等……
事实上,自己并非亲眼目睹太平军的粮草被烧毁啊,尽管自己确实是看到了那场大火……
是了,那看似顺利的谋划,其实都只出自那个彭泽郡知府于沥的口中,是建立在那个于沥k够信任丨的观点上才会出现的后续······
可是,自己并不了解那于沥啊,如何能够冒然臆测那个于沥是否值得信任呢?
倘若,那于沥并不是k够信任丨呢?
“…···梁乘,传梁乘将军来见我!——即刻!”
第三十六章千分之一的得失三
记得还没来到这个时代时,谢安曾偶然看到过一篇《意外绞刑悖论》的小故事。
故事讲述在某个地方的某个监狱,有一条很有趣的规矩:监狱向即将处刑的囚徒隐瞒准确的处刑日子,而如果这个囚徒在行刑前推测出了这个日期,那么这个囚徒便能无罪释放。
终于,有一名囚徒被判将在下周处刑,为了自己的生命考虑,这名囚徒费劲脑汁推测起来。
在他看来,监狱方面也清楚这条规矩,所以,处刑的日子绝对不会是在最后一天的星期日——因为前六天如果没有行刑,那么他势必能猜到处刑的日子就是星期日。
再排除了星期日后,星期六成为最后一天,同理推测,处刑的日子绝对不会是在星期六——因为前五日如果没有行刑,那么他势必能猜到处刑的日子就是星期六。
依次推断,囚徒觉得他被处刑的日子是下周星期一,于是他很愉快地将自己的观点告诉了监狱。
结果,这名囚徒在星期三被处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这名囚徒的推断明明很有道理不是么?可既然如此,为什么他的推断与事实不符呢?
可事实上,在这名囚徒的观点中,除了第一步判断'星期日绝对不会是行刑日期'的观点准确外,此后的步骤,他的判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他将判断对错的依据,建立他前一条的主观臆测上。
这便是逻辑上悖论,看似环环相扣很有道理,可实际上呢,与事实大相径庭。
而如今,谢安险些就犯了类似的错误。
不可否认,那名彭泽郡知府于沥分析地确实很有道理:眼下十五万太平军皆在鄱阳湖口与他谢安的八万大梁军对峙,如此,太平军在鄱阳湖东岸山林的粮仓必定是守备空虚。只要请豫章郡知府孔焉提兵从后方袭击太平军的粮仓,势必能一举烧毁太平军的粮草。
紧接着,谢安也亲眼目睹了那场大火,这让他下意识地觉得彭泽郡知府于沥的谋略已经成功。
但是,谢安之前却忽略了一个极其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对这整件事的判断,完全是建立在那彭泽郡知府于沥口述的基础上,而事实上。谁又能证明那彭泽郡知府于沥是否值得信任呢?
难道就因为于沥曾与太平军天权神将魏虎打了一场,险些命丧于后者手中,就能冒然地将他视为'自己人'?
搞不好那也只是苦肉计罢了!
想到这里,谢安连忙叫来了大梁军主帅梁乘。
“梁乘,去请于大人过来……另外,叫西营的将士们暗中盯着那四千彭泽郡官兵,若那四千人有任何异动,直接拿下!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梁乘闻言微微皱了皱眉,惊愕说道。“大人,您这是……”
可能是猜到了梁乘的心思。谢安微微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本府方才想了又想、思了又思,感觉整件事有点不对劲……那彭泽郡知府于沥,很有可能是太平贼军的内细……”
“什……什么?”梁乘惊地猛吸一口凉气,满脸震惊。
“嘘!”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谢安低声吩咐道。“莫要声张!本府也希望那只是我杞人忧天,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还是要试探他一番!——你且照本府所说的行事!”说着。谢安叫梁乘走近,附耳对他细细说了几句。
梁乘听得连连点头,在抱了抱拳后,按照谢安所言去请彭泽郡知府于沥。
不多时,彭泽郡知府于沥便在梁乘的带领下来到了军中帅帐……
一撩帐幕,于沥微微一愣,因为他发现帐内站满了大梁军的将领,拱了拱手,他恭敬说道,“下官莫不是来地不巧?——听闻谢大人召唤,下官匆匆忙忙赶来……谢大人莫非正在向诸位将军下达出兵将令?”
坐在主位上的谢安微微一笑,对此不置褒贬,招手请于沥走到帐中,继而上下打量着于沥,只看得于沥满脸的不自然,一脸困惑地查看着自己的穿着。
而就在这时,却见谢安眼眸中闪过一丝异色,似笑非笑地说道,“于大人呐,出兵之事暂且放置一旁,有件事,本府很是不解,还望于大人替本府解惑!”
于沥愣了愣,拱手恭敬说道,“大人请讲……”
“是这样的,昨日帐内酒席宴间,于大人曾说过一句,'而如今形势则大为不同,谢大人带八万大梁军到此,虽人数尚不及贼军,可终归大梁军训练有素、兵甲齐备,岂是太平贼军可挡?'——对么?”
“是……”于沥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
“那好,本府来问你,于大人究竟从何得知,本府此行率领的是来自与大梁的精锐军队,又从何得知本府手中有八万兵?”说到最后,谢安的眼眸中尽显一片冷冽之色。
“……”于沥张了张嘴,似乎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
这让密切关注着他的梁乘皱了皱眉,朝着帐口方向努了努嘴,当即,便有两位大梁军将领不动声色地站到了帐口位置,右手虚按刀柄,神色肃然地盯着于沥的一举一动。
似乎是注意到了那两名大梁军的举动,于沥转头瞧了一眼身后,微微皱了皱眉,一脸错愕地对谢安说道,“谢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呵呵呵,”淡淡一笑,谢安脸上表情一变,猛地一拍身前桌案,沉声喝道,“于沥,太平军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叫贵为彭泽郡知府的你,甘心事贼?”
冷不防被谢安这么一喝,于沥浑身一震,笑容顿时僵在脸上,继而双眉紧紧皱起,望着谢安微怒说道,“谢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于某身为大周臣子,岂能效力于太平贼军?”
“那好,你解释一下,我全营上下仅挂着'周'字旗号。你究竟从何处得知,本府手底下的将士们来自于大梁!”
“……”于沥张了张嘴,隐约可见层层汗珠从他额头渗出,忽而大声喊道,“大人,误会啊,误会,下官昨日入营时。见军中将士雄壮威武,心下惊叹,是故询问了营中一名士卒……”
“哦?”谢安轻哼一声,冷笑说道,“苟贡、丁邱,你二人陪于大人去,将那名士卒带来见本府!”
“是!”苟贡、丁邱二人抱了抱拳,走向于沥,口中说道,“于大人。请吧!”
“这……”于沥张了张嘴,抱拳对谢安苦笑说道。“大人,军中八万将士,这让下官如何找寻那位士卒?这不是大海捞针嘛!”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本府了……拿下!”抬手一指于沥,谢安沉声喝道。
话音刚落,苟贡、丁邱二人欺身上前,一举将于沥扣下。
“大人。冤枉啊,下官冤枉啊……”连喊几声冤枉,于沥目视谢安。带着几分微怒说道,“谢大人无端诬陷忠良,岂能服众?——于某不服!”
帐内有些大梁军将领闻言微微皱了皱眉,望向谢安欲言又止。
似乎是注意到了这一点,谢安在小丫头王馨的搀扶下,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目视着于沥沉声说道,“于大人,姑且再叫你一阵于大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