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孺子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丞跑来通报,他已经习惯了种种意外,可这一次还是显得惊慌失措:一大群官员同时前来拜访倦侯,气势汹汹,仅仅是余威,就足以将一名小吏吓得两腿发软。

来的人不少,左察御史萧声、右巡御史申明志、吏部尚书冯举、兵部尚书蒋巨英……一共十几名大臣,大步走进书房,毫不客气地训斥倦侯,有说他破坏选帝规则的,有说他动摇大楚根基的,有说他自寻死路的,或威逼,或利诱,总之都是要求他立刻写信给大将军,停止所谓的招安与捉拿俘虏。

对这些大臣的激烈反应,韩孺子很意外,却无惧意,反而越发镇定,坐在书案后面,微微扬头,看着他们一个个唾星横飞。

东海王替韩孺子辩解了几句,很快就败下阵来,对方人太多,他一个人孤掌难鸣,韩孺子与杨奉都不肯帮忙。

这次兴师问罪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大臣们离去的时候,府丞、府尉瘫倒在门口,以为即将大难临头,受他们的影响,府里的奴仆个个不知所措,张有才、杜穿云等人闻讯跑到书房,结果却看倦侯、东海王、杨奉三人互相庆祝。

韩孺子笑着向张有才说:“去,让厨房准备酒菜。”

张有才应了一声,叫其他人一块离开,边走边挠头,“我好长时间不在府里,错过什么了?仆人哭,主人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穿云舔舔嘴唇,“管它怎么回事,又有好酒喝了。”

书房里,东海王满脸惊讶,“真是想不到,冠军侯竟会出此昏招,他逼着这群大臣来此闹事到底是图什么?希望看到大臣表露忠心?可是有人来有人没来,殷无害就没露面,岂不更加露怯?他不会真以为大臣们叫嚷一番就能改变一切吧?”

韩孺子也不理解,冠军侯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是更暴烈,而是更软弱,那些大臣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都心虚得多,离开的时候,甚至有人偷偷向倦侯拱手。

他有点理解杨奉之前所说的话了,“冠军侯开始怀疑大臣对他的支持了,东海王,让‘广华群虎’多做打探,任何一个部司想要驳回任何一份公文,哪怕只是一个小县,也要提前告诉我。”

“放心吧,这么看来,开仓放粮对冠军侯还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让他乱了阵脚——读书人真够阴险的。”东海王告辞,比离开时信心更足。

“东海王什么时候会亮出真实面目?”韩孺子问道。

杨奉想也不想地说:“一个是冠军侯大势已去的时候,一个是你即将大获全胜的时候。东海王自己做决定,很可能会选前者,他的性子有点急,如果有聪明人辅佐,更好的选择是多等一阵。”

韩孺子马上想到了谭氏,还有东海王的母亲,她在进宫之前为儿子选了一位得力的妻子。

户部接到的第一份公文扰乱了朝廷,大臣和东海王离开不久,郭丛登门了,与第一次拜访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回他是主动来帮忙的。

“大楚有数十处郡、上千座县,其中六七成有流民,是否愿意开仓放粮,全在郡守与县令的一念之间,尤其是郡守的选择,影响极大。倦侯已经实现诺言,我们这些书生不能只看热闹,已经有四十多人离京上路,携带大量书信前去劝说相识的郡守与县令,或许能助倦侯一臂之力。”

韩孺子起身,一躬到地,向郭丛致谢。

郭丛走后,韩孺子说:“读书人开始显示他们的实力了。”

杨奉道:“不只如此,此时人人以为开仓放粮是大将军的功劳,等这些读书人走过一遭,倦侯的所作所为就将天下皆知,最早支持倦侯的官员或许就在这些郡守当中。”

杨奉终于辅佐倦侯取得第一个胜利,对他来说,真正残酷的争斗才刚刚开始,“冠军侯不会就此认输,也不会只派大臣叫嚷,倦侯准备接招吧,胜了这一战,你的对手很可能会减少一位。”

第二百二十七章  势变

冠军侯没有认输,在经历最初的无谓愤怒之后,他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指使大臣们做出切切实实的反击。

第一个行动的大臣是兵部尚书蒋巨英,大将军韩星品级更高,但也没权力独断专行,重大的军令必须及时上报给兵部,再由兵部转交给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军令有错,兵部可以退回,要求改正,在错误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兵部还可以直接否决此道命令。

所谓的错误,通常是字句不通、语义含糊、犯了避讳等等,改正即可,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军令中的某句话会出现明显的歧义,这个时候,兵部就可以暂时否决此令,无需上报皇帝。

兵部的官员们聚在一起,反复阅读大将军派人送来的军令,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却连笔划错误都挑不出来,熬了整整一个晚上之后,兵部还是要否决军令,理由很简单:印章不清,有可能是伪造。

这是个荒唐的理由,除非大将军本人亲自携印回京,谁也无法证明印章为真,兵部实在无法可想,才撕破面皮做出这种事。

与此同时,兵部还要向各地驻军直接发文,禁止将领们执行军令。

天还没亮,东海王就跑来敲门,有“广华群虎”相助,他的消息十分灵通。

韩孺子只有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时间阻止兵部,这是他与冠军侯之间的短刀相接,比的是眼准手快。

兵部尚书蒋巨英与崔家沾亲,东海王已经派人与他联系,蒋巨英只回了一句话:“职责所在,不论私情。”

杨奉立刻去找郭丛,京城一大批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早已摩拳擦掌,就等着有人露头,兵部算是首当其冲。

半个时辰之后,兵部被一群赤手空拳的书生包围,他们堵住门口,不许任何人出门,高呼蒋巨英的名字,让他出来对质,解释一下为何要阻止各地赈济灾民。

兵部离皇宫正南门只有百步之遥,成队的宿卫士兵来回巡视,却没有加以干涉。

蒋巨英派人冲了两次,可是这些书生不是翰林院的学士,就是国子监与太学的弟子,差人们不敢真的动手,数量上又不占优势,两次硬冲都以失败告终。

书生越聚越多,天光大亮之后,又来了一批老先生,其中一位白发苍苍,是被弟子们搀来的,双手颤抖着,当众念出一份“绝交书”,断交与蒋巨英的师生关系。

事情越闹越大,连周围的其它各部衙门也受到牵连,只好大门紧闭,干脆不办公了,以免书生们冲进来

期间来过几队士兵,试图驱赶闹事的读书人,没能成功,自己反而被驱逐了——宿卫八营不允许有人携带兵器接近皇宫。

韩孺子没有闲着,天亮不久,他与东海王一块去见英王。

英王身边的望气者名叫袁子凡,两人一块接见到访者。

韩孺子带来一份请愿书,希望各部司衙门以苍生为念,不要阻止各地开仓放粮,并许诺今后绝不会追究失职之罪,韩孺子与东海王已经签字盖印,来请英王加入。

英王还没怎么睡醒,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打哈欠,要笔要印,想将两位侄儿打发走,袁子凡笑着阻止英王,然后与到访者唇枪舌剑地争辩一番。

“虽是皇子皇孙,却无实权官职,又在争位选帝时期,何敢干涉朝政?”

“朝政拥滞,正是宗室子弟效命之时,争位选帝,英王既是参与者之一,正该趁机扬名,为何置身事外?”

“扬名的是倦侯与东海王,与英王何干?”

“所谓顺势而为,我们两人造势,英王借势,我们已经留下空白,英王是长辈,印章在前,我们不争。”

“既然对大家都有好处,为何不先去找冠军侯?”

“我们正有此意,先见英王,乃是表尊长之意,英王若有兴趣,我二人愿奉英王为首,一道去见冠军侯。”

“英王年幼,不会参与此事。”

“既能参与争位选帝,何出‘年幼’之言?”

……

韩孺子与东海王以二敌一,渐渐占据上风,袁子凡身为望气者,擅长的是因势利导,原以为能够轻松击败两名年轻人,没想到左支右绌,即将败下阵来,脸色不由得忽青忽红。

韩孺子压制袁子凡,东海王转攻英王,小声劝他自己做主,“你是武帝之子,今后想当皇帝,现在就得练习一言九鼎,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拿主意……”

“英王,别听他乱说。”袁子凡一边应对倦侯,一边还要注意英王,更加慌乱,心中后悔,早知如此,就该拒见这两人。

英王却已被说服,跳到地上,大声道:“一起去见冠军侯,问问他凭什么藏着酒肉粮食,不肯拿出来!”

“对,非得让他解释清楚。”东海王卖力撺掇,也不管英王的理解有多少错误。

袁子凡毕竟只是一名望气者,不能直接干涉英王的决定,仆人们早已准备好,立刻送上笔墨印章,英王大笔一挥,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比韩孺子的字迹还要潦草。

然后叔侄三人出府,一块前往冠军侯府。

出门之前,韩孺子向袁子凡拱手道:“顺势而为,势既已成,袁先生为何不顺。”

袁子凡大笑,也跟着出发,半路上遇见了林坤山,他到处找东海王,已经跑了好几处地方,一见面就苦笑道:“东海王为何撇下我,一个人出行?”

“我看你睡得正香,没忍心打扰你,来吧,一块去见冠军侯。”

队伍逐渐扩大,消息不知怎么传扬出去,许多意想不到的人加入进来,大将军与读书人的举动,显然给宗室和勋贵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不少世家派人支援倦侯、东海王与英王,但是比较谨慎,家长没有出面,派出的都是年轻子弟,许多人曾是倦侯麾下的勋贵营士兵,回京没有多久。

名义上这支队伍的核心是英王,他走在最前头,不认得路,全由两边的倦侯和东海王指引,小家伙很少出门,因此非常开心,又蹦又跳,时不时高喊一声:“冠军侯交粮!”

世家子弟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加入之后都向倦侯致意,有人甚至以军礼相见,仍当他是镇北将军。

王侯府邸离得都不算远,韩孺子一行人来到冠军侯府前时,队伍已经扩充到百余人,后面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