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孺子闲聊了几句,再度提起御驾亲征之事。
慈宁太后面无表情,突然扭头,向惠贵妃佟青娥道:“你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佟青娥明显一愣,没想到自己会被问及,低声回道:“臣妾不懂军务,陛下想要出征,总有道理吧。”
“陛下不只是皇帝,也是你的夫君,是你孩子的父亲,就要抛下你们亲上战场,你就没什么可说的?”
佟青娥脸色微红,更不敢说话了。
庆皇子突然大声道:“父皇不准去!”
慈宁太后笑着在长孙头上摸了一下,抱起来交给惠贵妃,“你呀,太老实,难怪不得陛下欢心。你们母子两个先回去吧,我跟陛下说话。”
佟青娥脸上又是一红,抱着儿子匆匆离开。
慈宁太后将太监与宫女也撵了出去,房间里再无外人,她说:“陛下老大不小了,怎么还是小孩子脾气?”
“这不是小孩子脾气。”韩孺子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大楚必须在马邑城打赢这一战,否则的话,匈奴人将会全部投降敌军。
慈宁太后安静地听完,“朝中无臣,非得陛下亲征?再说马邑城不是有柴悦吗?那是陛下最信任、最欣赏的武将,真到了用人之际,他却没用吗?”
“柴悦有大将之才,但是生性谨慎,作战守正,不擅用奇招,如果是对付知根知底的敌军,有他足矣。神鬼大单于却是陌生的敌人,从他声称要从西域进攻,却移大军于碎铁城来看,这股敌军十分狡诈,朕担心柴悦应付不了。而且军情瞬息万变,朕在这里做出决定,前线只怕早已错失时机。”
“我理解陛下的心情,可是……陛下也不是将军啊?御驾亲征能比柴悦指挥得更好?”
也就母亲敢说这种话,韩孺子微微一笑,“两军相争勇者胜,朕即使不能指挥得更好,至少也能鼓舞士气,令楚军将士勇于争战。”
慈宁太后沉吟良久,“陛下不会忘了晋城之事吧?”
“毕生不忘。”
“唉,大臣们怎么说?”
“朕还没有向大臣表明此事。”
慈宁太后又沉默了一会,“陛下一向独断专行,这回怎么想起先询问我的意见?”
“儿行在外,慈母担忧,朕年纪大了,懂得太后的难处,因此希望先让太后安心。”
“唉,陛下亲冒矢石,我怎么可能安心?不过陛下一定要做的事情,我帮不忙,但也不能阻挡,陛下去征求大臣的意见吧,他们肯定比我这个老太婆更会出主意。”
这算是同意了,韩孺子躬身道:“谢太后。”
儿子虽然有些倔强,但是在自己面前从未失礼,慈宁太后心中既欣慰又难过,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陛下放心,宫里由我看守,绝不会出问题。陛下此前说过的那件事,已经有些眉目,等陛下得胜回朝,或许就能看到结果了。”
慈宁太后暗中调查思帝之死的真相,事关后宫安全,她非常上心,特意将景耀调回宫中,尽量不惹人注意地追根问底。
“太后不要太辛苦。”韩孺子告辞。
他的确比从前更成熟了,既然大臣可能利用宫中的力量阻挠皇帝御驾亲征,他干脆先取得太后等人的同意,内忧既无,接下来就可以专心对外了。
次日下午,韩孺子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赵若素,“大臣会反对吗?”
“当然会反对,太祖以下,大楚天子只有过三次御驾亲征,烈帝两次,武帝一次,但是敌人都很弱小,甚至没遇到敌人,所谓亲征只是走走过场。陛下这一次却是要与强敌遭遇,诸多不可预测,这正是大臣们最为担心的事情,便是微臣,也要反对。”
韩孺子将赵若素当成大臣的代表,正色道:“规矩、惯例,朝廷赖之生存并延续,可是遇到预料之外的危机呢?还能用规矩与惯例解决吗?碎铁城和神雄关的公文你们都看到了,敌军不仅数量庞大,其兵甲之利、器械之精,皆不弱于大楚,匈奴之降乃在情理之中。”
韩孺子顿了顿,继续道:“大楚将与另一个大楚作战,而且可能是鼎盛时期的大楚,诸卿可有现成的规矩与惯例可拿出来一用?”
赵若素跪下磕头,“微臣愿随陛下出征。”
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
淑妃邓芸最了解自己的兄长,她猜得一点没错,邓粹“扣”下了一部分楚军。
数千名楚军先锋到达虎踞城,所见场景令他们大吃一惊,刚刚筑好没多久的新城,经历过不知多少次火烧刀砍,已经变得如千年古堡一般破旧,但是依然屹立不倒,城内只剩二百余名将士,个个面黄肌瘦,看人的时候目露凶光。
邓粹本计划开春之后获取支援,结果一直等到深秋,粮草匮乏,战士们吃光了马匹,最后被迫无奈,甚至开始吃人,有战死的同伴,也有倒下的敌人,敌军发现这一点之后又惊又恐,退后数十里,每次攻城失败之后,都要尽快将尸体带走。
邓粹不降,张印也不降,麾下的士兵则到了不思不想的境界,麻木地遵从两位将军的命令,麻木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麻木地吞下入口的一切东西。
但他们守住了虎踞城,全仗着张印最初的坚持,建墙时务求厚重高耸,令敌军好不容易运来的器械难以发挥作用,只能凭人力硬攻。
城墙的缺口也被堵住了,邓粹最初利用这处缺口惊疑敌军,坚持了几个月,然后就地取材,用剩下的乱石与尸体筑了一段城墙,又坚持了几个月。
援兵终于来了,带队的将领名叫关颂,认得邓粹,刚一进城就接到命令:“交出食物。”
幸存的士兵狼吞虎咽,目光在马匹上扫来扫去,令新到的将士心惊胆战。
先锋军只带着随身口粮,关颂请求邓粹等人立刻随自己离开,去与崔太傅汇合,共同返回大楚,“战争结束了。”
邓粹只管吃,几乎吃下三个人的饭量,终于抬起头,问道:“结束了?”
“是啊,敌军已经被逐出西域,诸国闻风而降,楚军大胜,我会留人守卫虎踞城,两位将军苦守孤城已久,也该回京受赏了。”
张印不吱声,邓粹打了一个久违的饱嗝,“关将军与敌军交过阵了?”
“是啊。”
“觉得敌军如何?”
“很强硬,只进不退,但是不知变通,楚军只要挡住最初的攻势,就能反击,将其剿灭。”
“你遇到的只是仆从军,他们更像是奴隶,而不是战士,都有家人被神鬼大单于扣押,进则一人死,退则全家亡,敌军主力根本就没来西域。”
“敌军还没有准备好吗?”
“笨蛋,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不对,是‘声西击东’,神鬼大单于假装进攻西域,吸引楚军到来,真正的进攻方向必是北方,有匈奴人带路,他们知道该打哪里。”
“那两位将军就更应该随我一块回京了。”关颂不是特别关心,他只管自己的任务,大楚的整个防卫要由兵部以及朝廷决定。
邓粹找了一眼,大厅里尽是野兽一般的饥饿士兵,新到的士兵盯着角落里的骨头,悄声议论。
“关将军遭遇的敌军数量有多少?”
关颂不明白邓粹为何总是对这件事感兴趣,可邓粹官职更高,他只得回道:“四千多人,不到五千。”
“关将军有没有想过,敌军声势浩大,为何进入西域的只有区区数千人?”
“他们……没准备好吧?”
“敌军攻打虎踞城将近一年,还有什么没准备好?”
关颂笑道:“我明白了,因为有两位将军守卫虎踞城,堵住了前往西域的要道,敌军无法大规模通过,只能一点点过去。”
邓粹点头,“敌军害怕后路被断,因此全力进攻虎踞城,你遇到的几千敌军,本是用来拦截我们的后路,嘿,好像我们会逃走似的。还有一个原因,入夏以来,敌军攻势放缓,我与张将军当时就有猜测,敌军很可能调走了一部分,正是趁势反击的最佳时机,可惜我们手中士兵太少……”
关颂大吃一惊,也不管官职大小了,立刻摇头,“不行,我奉命带这支军队寻找两位将军,顶多留五百人守城,你们都跟我走,立刻就走,去见崔太傅,他现在是兵部尚书,邓将军有什么想法跟崔太傅说就是。”
“崔太傅当了兵部尚书?”邓粹看了张印一眼,“陛下做事……也挺出人意料。”邓粹向前探身,语重心长地说:“关颂,你从军也有十几年了,熬到现在不过是名普通将领,封侯了吗?”
关颂摇头笑道:“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福分。”
“本事,封侯者个个都有本事吗?福分,你做什么亏心事了,好运就不能落到你头上?单说辟远侯,他凭什么封侯?就是因为当年胆子够大,在沙漠中迷路,贻误了军机,他一想,反正已经如此,往后退要受罚,不如闯一下,于是率军深入,竟然遇见了战败逃亡的一批匈奴王公,来个一锅端,立功封侯。”
张印张张嘴,嗯了一声。
关颂呵呵笑了两声,“还有这种事,可我不同,我是奉命撤退,回去之后能够领功,不会受罚。”
“能有多大功劳?大功属于崔太傅,他家不知又要多几位列侯,你顶多官升两三级……”
“真能那样,我就满足了。”
“你的父母满足吗?兄弟子侄满足吗?夫人满足吗?”邓粹察言观色,“关夫人是大家闺秀吧?下嫁给关将军,就是看中你前程似锦,关将军却不思进取,送到手里的大功不要,升个小官儿就满足了,回去之后怎么向夫人交待?”
关颂脸红,“怎么叫‘下嫁’?我与夫人是……算了,功劳真那么容易到手?”
“当然,敌军主力已经转向北方,留在西域的兵力不多,只有七八千人,被关将军剿灭数千,剩下的不过三四千人,只会冲锋送死,绝不是咱们楚军的对手。”
邓粹一开始还是猜测,现在则当成了事实,顺口就说,旁边的张印埋头吃饭,老仆却是目瞪口呆,他们一直被困在城里,连斥候都派不出去,根本不知道敌军还有多少。
关颂皱起眉头,“这样算不上大功啊。”
“关将军怎么糊涂了?神鬼大单于主力移于北方,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