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孺子想了一会,“可以,但是朕要看到人头。还有,朕的弟弟在神鬼大单于手中,必须活着交还大楚。”
匈奴大单于点头,说了几句。
“明日一早,匈奴人会将神鬼大单于当众斩首,午时之前将人头转送给楚军,至于陛下的弟弟,一同送还。”
谈判比预想得要顺利,韩孺子起身,盯着匈奴大单于,却向金垂朵说话,“他可信吗?”
金垂朵不动声色,向匈奴大单于说了一句,然后向皇帝回道:“我会尽自己所能确保大单于遵守诺言,也请陛下多做准备,预留一手。”
双方各自离开,一回到楚军营地,韩孺子立即下令进攻神鬼大单于的营地。
营地里只剩下百余人,见到楚军立即跪下投降,士兵们搜索营地,没见到东海王,只找到了赵若素。
其他楚使都在路上被杀死了,赵若素也是极度虚弱,被楚兵抬回营中,吃了一点东西,总算稍微好些。
“东海王被神鬼大单于带走了。”赵若素能起身说话之后,立刻来见皇帝。
“辛苦你了。”
赵若素挤出一丝微笑,“罪上加罪,本应如此。”
“差不多了,朕今日免你一切罪过,你重新立功吧。”
“陛下能晚一天免我的罪吗?”
韩孺子一愣,随后笑道:“你还有话要说?”
赵若素点头,“微臣有话要说,可能有点太早,但是也只有此时此刻,微臣还能向陛下畅所欲言。”
“好吧,朕赐你‘有罪’,说吧。”
“经此一战,陛下帝位之稳,已经超越武帝与太祖,从此再不会有大臣敢与陛下抗衡,陛下一言九鼎,虽在万里之外也无人敢于反抗。”
“嘿,朕不求万里之外,只要对面的匈奴人肯交出神鬼大单于的头颅。”
“匈奴人猖狂一时,不足为惧,倒是陛下,想好该怎么当一言九鼎的皇帝了吗?”
韩孺子想了一会,“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的‘罪上加罪’多延续一段时间吧。你见过神鬼大单于本人吗?”
“神鬼大单于不喜露面,虽在逃亡途中,也以重盔遮脸,微臣没见过他的容貌,只听过他的声音,微臣猜测,神鬼大单于脸上必有显疾。”
“匈奴人声称明天一早会将神鬼大单于斩首,朕有点担心。”
赵若素想了想,“陛下的确应该担心。”
“嗯?”
“据微臣所知,神鬼大单于并非被匈奴人所虏,而是主动去投降的,想必已有说服匈奴大单于的办法。”
“匈奴大单于不会愚蠢到相信他的话吧?”
赵若素道:“有一样东西,天下帝王都想要,神鬼大单于能给匈奴人,而陛下不能。”
“名号。”韩孺子站起身,明白赵若素的意思,“神鬼大单于要将自己的名号献给匈奴人,凭此名号,匈奴人将能统领西方诸国。”
“想必如此,这是神鬼大单于手中唯一能打动匈奴人的东西了。”
韩孺子来回踱步,突然止步,“如此说来,匈奴人明日必不守约,楚军要先下手为强,无论如何也要杀死神鬼大单于。”
赵若素没吱声,说到打仗的事情,他出不了主意。
韩孺子也不问他,走到帐边,命令卫兵去传军中的主要将领,他要安排一次夜袭,楚军虽然兵少,但是气势正盛,趁匈奴人不备,或许可以取胜。
将领们还没到,金纯忠匆匆赶来,他小睡了一会,又去匈奴人营中查看情况,刚刚回来,骑马直驰至皇帝帐前,也不让卫兵通报,直接闯了进来。
“陛下,大事不……”金纯忠看到赵若素,急忙闭嘴。
“说吧,没关系。”
“我妹妹希望陛下立刻退兵,明天中午匈奴人不会送来神鬼大单于的头颅,而是要进攻楚军。”
“果然如此,金贵妃是怎么发现的?”
“大单于身边有我妹妹的眼线,说神鬼大单于昨天就已离开营地,在匈奴人的护送下西去。匈奴大单于本想拖延时间,楚军刚才进攻神鬼大单于营地,令他恼怒,决意明日开战!”
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
神鬼大单于竟然就这样逃走了,韩孺子大怒,他不想逃,仍要夜袭,虽然人数远远少于匈奴人,但他仍然不惧。
“首恶是匈奴大单于,他放走了敌酋,就由他接受惩罚。金纯忠,你立即再去匈奴人营地,就说朕怀念弟弟,今晚要亲自前去探望。”
“可东海王已经被带走了,不在营地里。”金纯忠没有反应过来。
韩孺子冷笑一声,“当然,所以大单于惊慌之余会亲自向朕做出解释,朕要的就是这一刻。”
金纯忠惊得呆住了,看了一眼角落里的赵若素,茫然道:“陛下……陛下是要……”
“朕也当一回刺客。”
金纯忠极少向皇帝表示反对,这时却使劲儿摇头,“万万不可,陛下,匈奴人已有攻营之心,陛下此去,岂非自投罗网?”
“匈奴大单于的反应没有这么快,此人意志不坚,做事瞻前顾后,易被他人左右。朕突然造访,必出他的意料之外,他做不到当机立断,肯定会与我见面,想以言辞将我打发走。”
金纯忠认可皇帝对匈奴大单于性格的判断,却断然不能同意皇帝的冒险计划,正要开口劝谏,皇帝道:“金纯忠,执行命令。”
金纯忠心中一凛,再不敢多嘴,躬身道:“是,陛下,我、我这就去。”
“稍等,营中将领马上就到,待朕安排一下,带侍卫随你一同前往匈奴人营地。”
话音刚落,帐外卫兵传道:“陛下,将军们到了。”
赵若素上前几步,抢在皇帝之前对外面说道:“请几位将军稍等。”
敢在皇帝之前擅自做出决定,即使是在皇帝位置不算太稳的时候,也是难以想象的僭越与大胆之举,金纯忠惊讶至极,瞪眼看着赵若素。
赵若素不怕,转身向皇帝道:“陛下何时才能停止使用奇招?”
“奇招不好吗?”韩孺子反而不那么意外,也没有发怒。
“好,但不可持久,除非是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不可常用。此次与西方之战,陛下在关中大胜,乃是奇招,邓将军深入西方,更是奇招,但是真正打败敌军的,还是塞外楚军,没有他们的牵制,则所谓奇招无所施放。”
“朕明白你的意思,如今正是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匈奴人放走敌酋,此乃大不敬,楚军怎能忍受如此羞辱?况且朕之计策看似冒险,其实十拿九稳,匈奴人一旦失去大单于,立刻就会陷入混乱,不战自败。”
“问题就在十拿九稳上,若是寻常人,只看‘九稳’,陛下偏偏是皇帝,要看那‘一失’,陛下若有‘一失’,能抵得上此前的‘九稳’吗?大楚好不容易稳定,陛下年富春秋,数十年内不会再有反抗者,此前的诸多难题皆将迎刃而解,大楚复兴,指日可待。陛下若在这冰天雪地里发生‘一失’,皇子年幼,太后、皇后不和,眼看着又是一番明争暗斗,群臣无措,复兴无望。”
金纯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若素本是有罪之身,刚刚由敌军营地里被救出来,不感恩戴德也就算了,竟然对皇帝一口一个“一失”,天下人皆称皇帝为“万岁”,他却实打实地只给“数十年”。
更让金纯忠难以置信的是,早已说一不二的皇帝,竟然仍未恼怒,反而低头沉思。
赵若素不肯见好就收,又道:“所谓奇招还有一个问题,一切皆由陛下决定,反倒是群臣拱手而治,长此以往,陛下就得凭一己之力治理天下了。所以,微臣还要再问一次,陛下想好该怎么当一言九鼎的皇帝了吗?”
韩孺子又沉吟片刻,开口道:“让将军们进来。”
金纯忠可不敢对皇帝有半点违逆,急忙去门口传唤。
五位将领陆续进帐,恭敬地向皇帝行礼,并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争论。
韩孺子将眼前的形势说了一遍,没提要去刺杀匈奴大单于的计划,而是向众将征求意见。
五将互相看了一眼,陆续开口,全都建议趁夜退兵。
韩孺子又问该如何退兵,“匈奴人一旦发现楚军退却,必然追击,楚军本就人少,退却途中更难抵抗匈奴骑兵。”
五将倒是不慌,纷纷提出建议:营地多树火把,迷惑匈奴人,起码保证天亮前不被发觉;兵分两队,皇帝带少数人轻骑在前,尽快与百里外的楚军取得联系,由于之前的安排,返程途中有多个楚军营地,营营相护,不怕匈奴人的进攻。
金纯忠胆子也大起来,开口道:“我去匈奴人营地,尽量拖延大单于。”
大家说完了,韩孺子仔细权衡,他曾经依靠过朝廷,放手让宰相等人管事,结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难道大胜之后,反而又要重蹈旧辙?
韩孺子看了一眼赵若素,扭头向众将道:“就按诸位的计划行事,立刻传令,尽快出发。金纯忠,你不必去匈奴人营地,太危险,而且无济于事。”
“有我妹妹在,不会有危险。正如陛下所言,匈奴大单于为人犹豫,听说陛下已经离开,没准会放弃追击,以免与大楚决裂。”
韩孺子一旦做出决定,就不拖泥带水,“好,你去一趟,替朕问候匈奴大单于,就说朕有急事不得不走,大楚与匈奴联手击败强敌,兄弟之情越发深厚,望有朝一日能开怀畅饮。仓促相会,无以为礼,楚军营中诸物,权当薄礼,请大单于收纳。”
“是,陛下。”
仅仅两刻钟之后,楚军士兵牵马悄悄出营,将帐篷、火把等物都留在原地,走出数里,上马疾驰。
韩孺子没有离队,只派出少量斥候前驱,他本人仍与大军待在一起,绝不让队伍发生一点混乱。
第三日下午,北方出现了匈奴人的身影,数量不是很多,看样子应该是来打探情况的斥候。
军中将领征得皇帝的同意之后,命令全军士兵下马步行,弓弩满弦对外,保持警惕。
匈奴人越来越多,数量已经超过楚军,却一直没有发起进攻。
第五日,楚军被迫以战马为食,终于迎来后方的楚军,两军汇合,兵力超过四千,数量仍处弱势,匈奴人却为之一退,不敢步步紧逼。
将士们仍感到紧张,韩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