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毛玠高声吐出心中之言时,钟繇第一个知道要坏事,急忙阻止道:“孝先兄不可!”时,毛玠却再次拂了钟繇的好意,几乎和曹智同时大声咆哮道:

“让我说完!”

“让他说下去!”

“有些话我已经憋在心里很久了,有人曾经秘密告发我说这汉家刘氏的天下,即将改朝换代,成为曹氏的天下。我初时不相信,但主公这些年随着平定天下的步伐越来越紧凑,很多方面已经越来越为着自己天子的尊仪在做准备了。甚至有些馋臣,已经多次鼓动主公杀君嗣位了。”

“毛孝先,你休要在那里胡说八道,不要以为……”

“住嘴,让他说下去!”

曹智阻止着程昱的咆哮而起,要毛玠继续说下去。

程昱咆哮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和毛玠一样的一批曹氏老臣中,他是一贯主张曹智推翻现有的刘氏和汉帝国,自立为帝的。而在这个问题上,作为正派儒家思想继承者的毛玠、荀彧都是态度不慎明朗的。甚至他们对曹智即将受封成为“吴公”,“九锡”都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曹智接受这些后,就是一种改朝换代的预兆,或者更严重点也可以说是这种留下千古骂名的前兆。

他们的出发点或许都是为了曹智和他们这个团队好,但一方是要曹智事业、地位、身份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是担心曹智一步之差,不是落入万劫不复之地,就是遗臭万年,遭受世人唾骂。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只求一死

这可能是曹智目前这个团队长期和睦、携手与共之下,唯一一个早已形成的分歧点,还慢慢形成了持两种不同意见的派系。程昱和毛玠显然处于不同两个派系,对曹智和他们这个团队持不同想法和意见的。

“主公,我毛玠一生严谨,自知在这次通敌事件上,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有些话,我还不吐不快。主公,曹氏再做大,永远都应该做臣子,而不是朝王,朝自立,朝窃国这种方向发展。这天下还应是汉朝,是刘家的天下,不能,也不可以成为别人的……”毛玠也是豁出去了的一通慷慨激扬的言辞,不顾一切的疾喷道出。

引来的是几分钟震惊后的冷场,曹智团队里对于曹智和整个团队将来怎样一个发展,一个定位,从来没有这样正正经经的放到台面上来讲过。

今天由毛玠强行搬到台面上的还是第一次,所有人有点闷,有点不知所措。

“好,这件事迟早是要摆出来说的,今天咱们就议一议!”曹智在准备站立而起的郭嘉,为毛玠求情之前,先一步摆手道。

“郗虑!”

“臣在!”

“宣旨吧!”

众人一听献帝的旨意早已到,纷纷起身跪拜而下。现场除了曹智依然端坐,还有就是携旨而来的郗虑站着了。

这是一篇的策文,策文首先称颂了曹智对汉室的功勋,最后宣布“以扬州的丹阳、庐江、九江、豫章四郡封君曹智为吴公,又加君九锡,并在秣陵可设置公府,开府,自行置群聊!另外献帝还赐曹智邑土二万户,都是富足的武平和沛国各县……”

郗虑洋洋洒洒读完这篇献帝专为曹智发的策文,并以圣旨的形式宣布了这些封赏,说明了这些封赏不但是曹智名至实归应得之物,而且也是他刘协心甘情愿的帝意,并不是曹智巧取豪夺的。

最后就是此番此番圣旨的重头戏,加封曹智“九锡”。

所谓九锡是九种礼器。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献帝在加封曹智的九锡中,称曹智其德可行,所以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圣旨上说曹智应能安民,所以赐之。

三曰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这是因为曹智的功勋能使民和乐,因而赐之。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因为曹智这些年来救于水深火热的民众多,因而赐之。

五曰纳陛。一种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现代的贵宾专用通道。在加曹智九锡的圣旨上也言明是因为曹智能进善,所以赐以纳陛之容。

六曰虎贲。即赏赐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因为曹智的能征善战,所以赐之。

八曰斧钺。因为曹智能诛有罪者,因而赐之。

九曰秬鬯一卣(音有,提梁壶)。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是因为曹智的孝道有佳,因而赐之。

这九锡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一种历史上皇帝所能给予属下的最高礼遇的表示。以曹智现在的功勋受之,也的确在情理中。

这九锡本来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荣誉物品。问题在于所谓“九锡”的历史第一人接受者——王莽的接受过,而让其褪色、蒙尘不已。

在东汉之前的西汉历史中,当时,王莽也像今时今日的曹智一样,是刘家天下的一名大臣,但就在依照此例,汉平帝先对其加九锡,造成了乃以承天命之意,此人后废汉室谋夺了帝位,建立新朝。于是乎,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九锡”就成了毛玠等儒家传统思想里篡逆的代名词,是万万不能“有”和“接”的。

曹智现在不但被献帝封赏了“九锡”,更有消息说,曹智的确早有篡位之心,这一切怎能不让毛玠等人痛心疾首。毕竟毛玠等一直把曹智当成自己的主人,也是他们团队的领导者的。让他们看着自己的主上误入歧途,让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蒙尘,留下千古骂名,他们是不能坐视不理的。

郗虑读完圣旨,众人刚站起,曹智又目无表情的对着一直不太说话,和很少参与曹智内部派系的董昭道:“公仁,你接着说!”

新任的军师忌酒,千秋亭侯董昭依言站出,对着众人略略一做拱,就缓缓道:“其实主公在官渡就有与我等相商拒绝献帝这份好意的议程。这是我一直藏于袖中的奏章,虽说我和主公已经不知探讨过几次,但我还是将他写在了纸上,大家不妨听一听!”

董承说着就开始朗朗上口的读道:“臣功小德薄,忝宠已过。进爵益土,非臣所宜。九锡大礼,臣所不称。惶悸!征营,心如炎灼。归情写实,冀蒙听省。不悟陛下复诏褒诱,喻以伊周,未见哀许。臣闻事君之道,犯而勿欺。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损无从。加臣待罪上相,民所具瞻。而自过谬,其谓臣何。’至于邑土一事,主公也以为‘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主公从来没有打算接受九锡之赠和接受那些封地和邑土……”

董昭说完,就默默的退了下去,没有再多加评论。

而此时曹智的话语却起声道:“你们以为我被权利和野心冲昏了头脑,要学‘王莽’,要改朝换代了。我也知道我背后是些什么人在这样恶意中伤我,我明确告诉你们,我这辈子是不可能改变这个朝代的姓氏的。但是我也可以告诉你们,我的子孙一定可以,他们倒是不再需要像我这样畏首畏尾,他们一定能建立我们曹氏的新朝代,新时代,我也会在这一生中为他们建立好成功改朝换代的基础!”

曹智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言辞灼灼。今日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到了推心置腹,不需要在遮遮掩掩什么。

曹智是有过称王称帝之心,但那很短暂。可以说是人在多种胜利之下的一种正常心理膨胀。但通过数十年磨练的曹智早已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和情感地步。他明白强行和仓促的改朝换代,不但得不到广泛的支持,这种朝代的寿命往往也会像王莽的新朝一样,只能匆匆支撑十几年,就会在强势先辈们离开、去世后,威信、威势瞬间崩塌。被一直隐忍的,环视在左右的前朝旧臣群起而攻之,最后这个天下还是会落入一些机会主义把握得当之人,窃得皇位。

更容易比别人更清醒的原因,还有曹智熟知的历史。知道在曹操建立魏国,最后曹丕称帝后,三国史上的三个王朝都只有短短几十年,就纷纷覆灭,最后落入司马家的魔掌中,最终为新兴的一个朝代——晋朝吸纳、吞并。

“毛玠、荀彧我告诉你们还在忠诚,还抱有希望和幻想的这个朝代,已经腐朽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迟早是要灭亡和被取代的!”

曹智最后不加掩饰的言辞令所有人震惊,令很多支持者由悲转喜,令毛玠等最后的保皇党闭上了绝望的眼睛。曹智明确告诉了他们汉朝会被取代,不是被他,就是被别人,对其还抱有幻想,甚至死守是迂腐不堪的。

他在有生之年还会在汉室刘姓的统治下,表现的忠君爱国。但其实在他的心底里,汉朝早已灭亡,他今时今日的一切努力,都是是在为自己将来的王朝而努力奋斗。

曹智不打算再用什么冠冕堂皇,或是遮遮掩掩的言辞来掩盖他的这份雄心。因为对今日在场的嫡系、亲信,不需要,也没必要。并且,曹智认为今天已经到了相互开诚布公,将最后隐藏在最心底的那些话吐露出来的时候了。

“我年轻时就手持简策,凭借长期的勤奋而取得官职,职务又在机要部门,掌握人事安排的大权,别人委托我办理私事,无论权势大小一概不理。别人把冤屈告诉我,哪怕事情再小也要查明。人心是贪利,却又为法律所禁止。法律禁止贪利的行为,有权势的人却能破坏他,践踏他。我如果今日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准则,以趋炎附势之态就此违心的追随曹公而去,那么我就不是毛玠了。我今天也在这里表明心迹,我不能在追随主公,辅佐开辟更广阔的事业了,我甘愿为通敌之罪受罚,请主公看在我辅佐了你家两代人的份上赐剑给我自杀。我会好比得到重赏的恩惠一样高兴。”

这就是毛玠最后的态度,一个真正传统、保守儒家大家的最后遗言。本来他只是因为一些在不当时期,犯下的小错,来中牟接受曹智的质询和惩罚。但此时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各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