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此计的成功的先决条件,乃是建立在敌方毫无察觉、长安城不战而降的前提下。

先,子午谷确实是条近道,不过,以曹操的才华,在率主力于陇右作战时,未必就不会提防到子午谷之奇兵。

三国之后的原有历史,从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冒险之举,无一例外的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有名的当属明朝崇祯时代的初代闯王高迎祥。

这位带头大哥亲率五万主力冲入子午谷,自信从这里将迅的到达长安。只是这子午谷道路狭窄,农民军才走几天就倒霉的碰到了天降大雨,五万大军走了半个多月才走完一半,全军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

不过,姓高的这位带头大哥并不沮丧,他固执的相信,自己的这个举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几天之后,必将震惊天下。

当然,许多人确实没料到,但许多人,并不包括孙传庭。

当历经艰险,终于走出子午谷,前方即将是一片坦途之时,满怀憧憬的高迎祥看见了满怀愤怒的孙传庭。孙传庭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和他的一万人马,在这里已经足足等了十五天。

于是,仅仅四天之后,高大哥便将闯王的名号不幸的让给了手下一个叫李自成的部将。

当时,方绍看到这段历史之后,就有一个强烈的猜想,这位高闯王,十有**是看了同时代的罗贯先生写的《三国演义》。读罢之后,必定是大肆感慨了一番魏延的“不受重用”,诸葛亮的“谨慎过度”,脑子一热,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实验一下魏延的计策。

结果证明,《三国演义》仅仅只是一本小说而已。

高迎祥临死的时候,一定会握着李自成的手,感慨良多的叮嘱:自成啊自成,血的教训啊,听老哥哥一句话,千万别把小说当成兵书来看啊

当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策,并不意味着他不知兵法,相反,更证明了他熟读兵法。不过,兵法是死的,人却是活得,历代名将对兵法的运用,总会带有强烈的个人作风。

迅如电,猛如雷,这个是魏延的作风。不过,那也要看对手是谁了。

方绍既然与魏延交好,也就没那么多委婉,于是,他又饮下一杯酒,拍着魏延的肩膀,笑道:“长啊,你这计谋倒是一条好计谋,不过要想让我向大王献上此计,那还得看你能不能回答得上我的三道难题。”

魏延神色一怔,问道:“哪三道难题?”

第二百四十五章难题

“这第一道难题,我要问文长一句,曹操此人,是不是蠢猪?”

方绍莫名其妙的来了这么一道荒唐的问题,魏延那里便愣住了,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笑道:“中正,你喝多了吧,这算什么问题。”

方绍的表情马上严肃起来,一本正经道:“我的酒量你还不清楚么,怎么,文长你不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吧。”

魏延咳了几声,“当然不是了。要说曹操此人,虽然是国之逆贼,但论权术之狡诈,机谋之多变,堪称当世无双,实是名符其实的一代奸雄,当然不可能是什么蠢猪了。”

魏延的回答很利落,方绍笑了笑,接着道:“那好,既然曹操不是蠢猪,那我这第二道难题就很容易回答了,试问,文长若以万余兵马走子午谷,如何能瞒过曹操的耳目,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忽如神鬼天降一般出现在长安城下呢?”

“这”魏延一时回答不上来,很显然,这并未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听闻早在数年之前,曹操就开始着手在关中建立邮驿烽火之制,秦岭各谷口通往长安,乃是洛阳的路上,遍布着邮驿之站,只要有一座驿站能及时点燃烽火,不出一日之内,长安城便会得知消息,到时只怕,嘿嘿”

“这个嘛”魏延稍显得有点不自在了。

方绍见他答不上来,接着又道:“换而言之,那么好吧,第三个问题,就算文长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长安城,并且在长安城不及关闭的情况下,在守军毫无抵抗意志的情况下,在守将无能的情况下,一举攻破这座天下坚城。那么我请问,以文长这一万兵马,在这一座人心未定的城中,在由洛阳和陇右而来的精锐曹军的双重攻击之下,文长你能坚持多久?”

这个问题没难住魏延,他立刻道:“既然要北伐关中,当然要由荆州和合肥方面的策应,拖住关东以西的敌众,使之调不出兵力不西援。而大王的人马,也当在陇右拖住曹操主力,使其无暇回师长安。只消拖个一时片刻,长安失陷的消息传遍关陇,各处曹军自然士气瓦解,则关陇可不战而定也。”

方绍呵呵一笑:“原来文长此计,需要这么多的前提条件啊,我说文长,这可不是下棋,全盘的棋子,可信手拈来,脑子一转便可依你所想落子。我只问一句,如果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疏漏,你和那一万人马折损的责任,当由谁来负责呢?”

方绍这一番话算是把魏延来难住了,他的脸色有些不悦,“中正你,你是不是顾虑太多了,当年高祖用淮阴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不也是用得同样的计策么,高祖的计划能成,为何换到我这里就不行了。”

“楚汉之时,高祖名义上是项羽的部下,入汉中之时,更是烧绝栈道,以示没有东返之心,从此项羽不知汉中虚实。而项羽这位霸主,分封之后,便东归彭城,西楚的腹地,离关中何止十万八千里,而他所封的那些异姓之王,名虽为他的部下,但实质上却是雄踞一方的诸侯,项羽对天下的掌控,岂能与如今的曹操所比。而三秦之王的无能,齐楚之战的反目,给了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良机,方才可以兵出秦川,迅速的平定三秦。文长以为,今日之大势,可与四百年前的楚汉之势相提并论吗?”

若论对大势的分析,方绍这位穿越者自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他这一通洋洋洒洒的纵论,当即便把魏延说得如醍醐灌顶一般,顿时恍然开悟。

心中疑团解开,魏延不悦之色也散了,脸上换上的表情自然是对方绍的赞叹,“中正啊,若非你提醒,我还在自以为是呢。嗯,你说得很对,奇袭子午谷之策,确实是有点太自以为是。还好我没直接向大王献计,若不然的话,非被大王取笑不可。”

魏延都承认自己有钦考虑了,方绍当然不能让他感觉掉面子,便宽慰道:“文长其实大可不必自责,兵法之道,讲究的是奇正相合,你这奇谋,若是有足够成熟的时机,倒也不失为一条左右大局的妙计。关键就在于,能不能遇上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了。”

方绍先否决,又肯定,魏延这下就舒服多了,便是举杯笑道:“罢了,你我难得喝一回酒,就不谈这些枯躁的公事了,来,今晚咱们喝个痛快,不醉不休。”

“好,不醉不休”

在上庸郡稍作停留之后,方绍便继续上路西进,当然,在临别之时,魏延自不忘了托付方绍几句,让他在汉中王那里为自己多多举荐一些,使自己能在将来的北伐中,也能够捞到点立功的机会。

五天之后,方绍顺利抵达了汉中。

而当方绍的车马从沔水渡口登岸,行进至距离南郑尚有一里之地时,汉中王刘备已经率领着诸多身在南郑的文武要员亲自前来迎接。

刘备见着方绍时,自是满面红光,容光焕发,显然襄樊的收复,斜谷的大胜,让刘备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行过君臣之礼后,刘备更是邀请方绍同乘一辇入城,这让方绍颇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与君王同乘一辇,这可谓是君王对臣下所给予的最高荣光,历史上,能享受这般待遇人的也寥寥无几。

方绍当然也知道,刘备这番荣宠,并非只是给予他个人,同样也是给予他所代表的,此番收复襄樊之战中的那些荆襄有功之臣。

刘备的车驾徐徐入城,道旁无论是官是民,无不躬向施礼,刘备微微向臣民们点头致意,显示着王者的慈与威,而方绍则不敢跟着坦然受此礼遇,一路上,都尽量的表现出局促不安,惊宠难定的神情。

车驾从南郑最繁华的大道上经过之时,刘备忽然微笑着问道:“中正,孤邀你同乘一辇,可显荣耀否?”

方绍想了想,正色道:“未见荣耀。”

方绍的回答出乎刘备的意料,心中自是稍有不悦,便道:“那依中正之见,如何才算得荣耀。”

方绍慨然道:“绍只愿助大王扫清,平定八王,普天之下,莫非大王之土,率土之滨,莫非大王之臣。而绍亦能因此青史留名,受后世之羡仰。那个时候,绍就算是只骑着毛驴,浪迹天崖,做一名山野闲人,亦会感到无上之荣耀。”

不得不承认,拍马屁也是一门极为高深的艺术,最上乘的境界,就是拍得你如沐四月之春风,似浴秋末之凉爽,明明知道这是在拍马屁,但却毫无肉麻的感觉。

当然,这也得视被拍者的水平而定,如果是方绍穿越前单位小科长这种酒囊饭袋之徒,几句“还是马科长有眼光”,“以后还得多向马科长多请教学习”就足以拍得他云里雾里,但似刘备这等有吞天之志的人,自然只有用最上乘的功夫才能讨得欢心。

果然,在听罢方绍这一席话后,刘备先是怔了一怔,随即便是哈哈大笑,笑的得意,笑得愉悦,笑得豪情万丈,显然方绍的马屁是拍到他的心坎上了。

笑罢,刘备亦慷慨道:“放心吧,中正,孤不会令尔等失望的。不过嘛,这般话,你我君臣自知便是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太过张扬的好。”

方绍忙是拱手笑道:“绍知道,多谢大王提醒。”

君臣说话之际,已经入得汉中王府,一场早就备好的酒宴便即开始,方绍顺便将关羽的请功表呈上,又将襄樊之战的经过说了一遍,当然,以他的作风,自然是尽量谦逊的把功绩往别人身上推,然后再巧妙的把自己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道出。

刘备对襄樊之战的结果十分满意,对整个作战过程也是充满了好奇,于是,方绍便又当着众臣的面,绘声绘色的详细说了一通,说得妙处,只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