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统的言辞颇令方绍感到意外,没想到他竟然也占到了法正的那一边,不过,方绍先是吃惊,但旋即恍悟。
本来自诸葛亮之下,庞统才是汉中王第一谋士,但如今夺取关中之战,从布局到亲临前线,方绍可谓是功不可没,风头正劲。如果怀着“恶意”来揣测的话,庞统这位谋主,不可能不对方绍的功劳有所忌羡。
所以,他才会和法正一样,推荐方绍出使东吴,不过潜在的目的倒也并非和法正一样,多半只是想趁机将他从关中前线打发走,那么接下来,作为谋主的庞统便没人跟他抢戏,可以自由从容的表演了。
当然,这一切也仅仅是方绍猜测而已。无论怎样,庞统之词,还是令方绍颇为不满。
本来刘备的表情看起来也尚在权衡之中,但听得庞统的话后,便是微微点头,表情明显的倾向于了赞同。
既然刘备已经有了决定,方绍便想与其以一种被动的姿态来接受,何不主动的表现一把,于是,他便慨然道:“为国家之重,绍自当义不容辞。大王,不如就让绍去一趟东吴吧,或许真能说服吴侯也说不定。”
方绍还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并没有打下保票一定会说服孙权。
刘备听了却是十分欣喜:“既是如此,那此番就辛苦中正一趟了,东吴之行,能说动吴侯最好,即使不成,中正也要早早归来,孤之身边,尚需中正你的谋划。”
方绍拱手道:“绍谨记大王嘱咐,只是这个时候想说动吴侯,就必须要足够的利益相诱,但不知大王能够让步的底线是什么?”
这个时候,刘备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其实他也知道,想让孙权出兵,不给点甜头是不行的,至于眼下所能用来交换的,无非是孙权朝思暮想的荆州而已。
刘备的心思,瞒不过这三位谋士。
法正语重心长的说道:“大王,能舍方能得,方今天下,还有什么是比关中更重要的呢。”
作为关陇士人的代表,法正并没有直接说出割让荆州的建议,因为他知道这样势必会有损荆襄士人的利益,但他委婉的表达,意思却也到位了。
刘备当然明白关中的重要性,但若割让荆州的话,这其中又牵扯到太多的利益纷争,并非是他想割就能割得了的。
军帐之中,气氛一时间变得有点沉闷和微妙。
而这时,一声肆意的狂笑,突然之间打破了这冷清的气氛。
狂笑的人,正是庞统,而且笑声之中,皆是不屑。
刘备微微皱眉,问道:“士元,你因何而笑。”
庞统稍稍收敛了笑容,不以为然道:“大王所顾虑的,无非就是该不该割荆州之土给孙权,以作为他出兵两淮的条件,依统之见,这根本无需考虑,答应了孙权又如何呢。”
庞统说得何其简单,好似自己不是荆州人,那割出去的荆州之地里,没有本族的田园湖泽,无损于自己的利益一般。
可是,庞统愿意牺牲自家的利益,但这并不代表其他荆襄士人也愿意。眼下诸葛亮不在,那么,作为刘备身边地位第二高的荆襄士人,方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提出反对意见,来保全荆州士人利益的话,之后必然会受到本集团士吏的抱怨。
于是,方绍当即道:“军师,荆州乃是根”
话未说几个字,庞统突然一摆手,嘿嘿笑道:“中正不必多言,你的意思我当然明白。不过,我的意思你却未必明白呀。”
方绍猜不出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无奈道:“士元军师,你就别吊我们胃口了,不知你到底有何用意。”
庞统抚着他黑短的胡须,得意道:“很简单,要知道,并非每一个承诺都是非履行不可的啊。”
众人跟着一怔,随即便是恍然大悟。
方绍总算是明白了庞统的意思了,他这是要玩弄孙权呢,先许诺割以荆州,等到孙权发兵打了曹操,解了关中的困境之后,再来个翻脸不承认。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厚脸皮的计策,不过当今之世,脸皮不厚点能行嘛,早就给人灭了,可以说,庞统的计策还是深合方绍胃口的。
不过,刘备却道:“军师之计固然是好计,可是若是事有反悔,孤岂不成了背弃承诺这徒了么。”
刘备这话恐怕就有点言不由衷了,其实自借荆州之后,他耍孙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若是当真把对孙权的承诺当真,那又岂会又今日之盛势。
很显然,刘备也是需要一个华丽的台阶来下。
庞统嘿嘿笑道:“大王多虑了,军事之争,本来就是尔虞我诈,他吴侯如果不贪图利益,又岂会上了我们的当呢,归根结底,只是他自己贪婪而已,又与大王何干。”
此时的刘备,已不是当年那个迂腐的刘备,庞统几句话便令他放下了负担,遂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但接着却道:“就算用军师之计,可是吴侯此人狡猾的很,只怕未必会上当。”
庞统想了想,觉得也是,便道:“大王言之有理,所以这一次,咱们多多少少还得割点肉。依统之见,不若先将最南边的桂阳郡割给吴侯,作为他出兵的定金,吴侯贪图小利,到时候必然会为之所动。至于这桂阳郡,又并非多么重要,况且与东吴腹地还有群山相阻,就算是给了东吴也没什么大碍,大王以为如何呢?”
庞统当年也是在孙权手底下当过差的,看来他是把孙权的性格摸了个透。
刘备又向法正和方绍征询了意见,他二人都觉得可行,于是,刘备欣然道:“既是诸位都没什么异议,那孤就决定用军师之计。中正,你此番去往东吴,如果吴侯向你要价,你大可答应他,只要他愿意出兵,事成之后就割湘水以东三郡给他,哼,孤就不信这个孙仲谋他会不上当。”
“绍谨遵王命,此番出使,必全力以赴。”
方绍嘴上答应得慷慨,心中却在想:‘树大招风这句话果然没错,看来我现在就得为将来做准备了’
第三百章慧眼识英
第三百章慧眼识英
白雪纷飞,又是一年冬来到。
方绍在百余亲兵护送下,离开前线,踏上了出使东吴的路途。
由于大雪封山,各条谷道多被封堵,因此,方绍不得不选择先回往陇西,再由天水郡转祁山,经由陇右大道进入汉中,尔后再沿汉水进入荆州,然后才能顺长江东去东吴。
沿着大道而行,穿越陇山通道,数日之后由街亭而出,进入了天水郡辖内。
从关中往西的一路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关中百姓,冒着风雪望陇西诸郡而去。这却是因为钟繇的坚壁清野政策,使得关中粮食大缺,缺粮少食的百姓不得不背景离乡,去往陇西乞食。
今年之秋陇西诸郡大获丰收,那些士家大族和本地豪强,仓里有得是多余的粮食,理论上来讲,刘备当然可以把这些粮食征过来,不但可用于军资,也可接济关中百姓。
但事实上,刘备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他要维持在关陇的统治,就必须得到当地士族豪强的支持,而想要得到人家的支持,就要保护人家的利益。
所以说,依律纳粮赋可以,想要加征却是没门,你敢强征,老子们就敢群起而反
因此,刘备没多余的粮食来接济百姓,就只好让他们自己去陇西诸郡乞食。那些士族豪强们虽然不会把白花花的大米饭拿出来贩济穷人,但掌握本地风俗礼教,一向标榜仁义道德的他们,往往也会有些许同情心,拿出点陈年的粗米,熬几锅淡粥来实施一下这些关中来的要饭的。
百姓们往往又是很好养活的,一天一碗淡如清水的稀粥,几口烂菜根,就足以帮助他们渡过这寒冷的冬天,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方才有命回乡去种田养活自己。
黄昏之时,方绍离天水郡治所不过十余里,而沿路的大道上,相携相扶的百姓越来越多,皆是由关中而来的流民。
而当方绍入城之后,不禁是吃了一惊。
此时冀城之中,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流民,沿街的店铺都不敢开门,只要一开门,立刻会拥上去一堆流民,你争我抢的乞讨。而从衙门,到各级官吏的府第,乃至各家富户的大门前,也皆是挤满了流民,期盼着官府或者富人们能够实施点吃的。
整个冀城,方绍粗粗估计,至少挤进了三四万的流民,这个数字,对于本就人口不密的陇西来说,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直到天黑之时,方绍的马车才从拥挤的街道上穿过,进入了府衙之中。
由于吴懿随军出征,赖雄被庞统推荐,代替吴懿接任了天水太守之职。
这赖雄之父赖恭,与汉中王刘备亦是故交,曾任交州刺史,刘表死后转投刘备手下,先前刘备入汉中王之时,赖恭也是一力推动,之后被封位了太常卿,此人亦算是荆襄士人中位高名重的一位。
赖雄此刻正与郡中官吏们议事,听闻军师副将到来,赖雄等忙率天水众官吏出来相迎。
方绍见到这般阵势,倒是感到有些意外,进衙内与诸人相见已毕后,便是笑道:“赖太守,你和你的天水同僚们还真是尽职尽责呀,天都这么晚了,还齐聚衙内办差。”
“方将军见笑了,我们这也是迫不得已呀。”赖雄口气十分的恭敬,虽说他的年纪比方绍还要大上十岁,但他知方绍乃汉中王跟前数一数二的重臣,更是他们荆襄集团的几位领导者之一,自然得表现出敬重之情。
方绍淡淡道:“方才我入城之时,见城中聚集了很多的关中流民,莫非赖太守正为此事犯愁不成。”
赖雄忙道:“不瞒方将军,我等正为此事犯愁呢,这不,我刚刚招集了诸吏,就是想连夜商议出个对策来。”
方绍不以为然道:“只不过是些乞食的流民而已,又不是强盗野兽,何须这般担忧。况且,这些流民要的只是一**命粥,又能花费得了多少,我想,天水郡不会连这点同情心都没有吧。”
除了郡守这等要害之职外,自功曹以下,都是由本地的士家豪强担任,方绍这话显然是说给梁绪、尹赏这等大姓官吏听得,暗示他们不要小气,稍稍拿出点陈年粮米做点好事又有何妨。
在场的官吏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