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濬之词得到了大多数在场将领的附合,尽管他们没有吱声,但方绍亦能从他们的眼sè之中读出他们心中的想法。

方绍忽然站起身来,踱步于帐中,显然他又陷入了选择的困境之中。

去岁邺城之战的功亏一篑,尚记忆犹新,眼看到手的成功却在眨眼间化为灰烬,而这一次,似乎天时地利人和尽皆cào于己手,难道,却要又一次的无功而返吗?

仿佛在这一刻,天下的命运,尽皆掌握在了方绍的手里一样,他心中忽然涌起一种莫名的兴奋,这种兴奋渐渐盖过了焦虑,促使他做出了决断。

当他回到主座的那一刻,神情已完全恢复了自若,甚至还带上了几分笑容,这般表情变化,显然是出乎于在场众人的意料之外。

“我等奋斗了多少年,不就是为了赢得今日之战的胜利吗?如今邺城之破就在眼前,我们岂能半途而废,我已决定,不破邺城,不灭魏国,誓不班师。”

方绍的决然让众将感受到了鼓舞,同时,也平添了几分焦虑。

众人yù待开口时,方绍马上又道:“你们的担心我当然明白,荆州的变故虽然突然,但有赵子龙将军镇守襄阳,徐元直司马和张文远将军镇守江陵,有此两地不失,相信必有转机。至于曹cào的援军,嘿嘿,依我之见,来得正好!我们正好趁机将魏国最后的主力军队歼灭于此,到那个时候,无论是河北还是中原,我等兵锋所向,将再无阻挡,我与诸位将尽享这灭魏的奇功。”

方绍的这一番话,彻底的扑灭了众将内心担忧,他的脸上重新的流lù出振奋与自信之sè。

众将的自信,并非源于对敌人的轻视,而是来自于对方绍的信任。

在决定继位伐魏之后,方绍即刻又做出了新的部署。

为了阻挡曹cào援军的北上,方绍已向前线的魏延增兵三万,令其无论如何也要将曹cào阻挡于安阳一线,直到邺城攻破。与此同时,方绍下令对邺城加强攻城的力度,以迫使城中的“投降派”尽快有所行动。

长安城,相府。

匆匆而来的庞统,眼见诸葛亮尚在煮茶闲饮时,脸上不禁流lù出抱怨之sè:“我说孔明,作为大汉国的丞相,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在这里煮茶,哼,要是这丞相之位你不想坐了,干脆让给我算了。”

诸葛亮呵呵一笑:“原来是士元啊,你可真会开玩笑,我手头上的公事已办完,不在这里品茶还能做什么,来,尝尝我煮的茶怎样。”

诸葛亮给庞统斟了一位香气浓郁的茶,庞统却没有一丁点的心情饮,黑着脸道:“孔明,你可知道,蜀王刘封借口援救江陵,已经从汉中南下入蜀了。”

诸葛亮自饮一口,不以为然道:“此事我早已知晓,士元,前日我们不是一起收到的这个情报的吗,怎么你就忘了。”

庞统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就别给我装淡定了。刘封此举,明显是想趁着朝廷无力制约之时,趁机独霸益州,割据一方。没想到这xiǎo子早就心怀野心,先前我们倒是给他méng蔽了,若是让他的yīn谋得逞,这对朝廷的威信实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呀。”

诸葛亮也叹道:“这事云长也有责任,若不是他轻视东吴,就不会给东吴突袭的可趁之机,若是东吴不入侵,蜀王也便无法觅得此等良机了。”

庞统冷哼了一声:“云长争功心功,出现此等局面也不是全然出乎意料,不过事已至此,说这些也没用,还是想想怎么应对刘封这xiǎo子吧。”

诸葛亮一口将茶饮尽,笑道:“士元你何必多虑,虽然没有料到刘封会在这时叛luàn,不过,此事我自然解决之法。”

庞统神sè一怔:“莫非你已经破解之策不成?”

诸葛亮信然道:“破解之策倒没有,不过为了预防这一天的到来,早在先帝调任刘封镇守汉中之时,我就暗中伏下了两枚棋子,有此两子,足以让刘封的野心化为泡影了。”

千里之外,梓潼。

一支大约三万人的军队,此刻正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行进,“崎岖”二字,只是想对于北方平原的平坦大道而言,对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而言,此刻脚下这条连通益州与外界,绵延千余里的山道,已经算是相当平坦的一段路了。

三天前,刘封率领着他的汉中军团开出了阳平关,以借道蜀中,东援江陵为由,大摇大摆的南下而来。昨天他的军队刚刚经过马鸣阁,再往前就是雄关剑阁,只要过了剑阁关,即使蜀中有人警觉反抗,也将无力抵抗他这三万大军的绝对优势。

“先生,前边就是剑阁了,只要过了剑阁,整个益州就是我们的了。”刘封在马上遥指南方,信心十足的说道。

张松喘着气道:“大王不可大意,剑阁乃蜀中第一雄关,倘若守关之将执意不许我们通关的话,只怕还要费不少力气。”

刘封哈哈一笑:“先生放心,守关之将乃是张翼,此人必会放我们顺利入关。”

刘封的自信是有其道理的,这张翼本为蜀中人士,当年刘备定蜀后征辟其为书佐,后累迁往江阳长。此人颇有文武之略,当初刘备定关中称帝之时,张翼本拟被调往长安成为中央官员,但却不知因何得罪了诸葛亮,故而被迁往守剑阁,这一守就是数年之久。

剑阁虽乃重要关隘,但其实因位于崎岖之地,故而不甚繁华,守关其实是件寂寞无聊的苦差事。

当年刘封汉中之时,知道张翼的经历之后,就以镇将的身份,对张翼这个名义上的下属礼待有嘉,说起来,他也算得上张翼的半个恩主,这也是他为何这般自信的原因。

听得刘封的解释之后,张松便也放心。于是,大军加快行军速度,日夜不停的望南而去,两天之后抵挡了剑阁之北。

剑阁关城上,守将张翼望着城北浩浩dàngdàng而来的兵马,脸上凝聚着沉郁之sè。

过不多时,却见一骑飞奔而来,到得关城之前,便冲着城上大喊道:“我家蜀王奉命经由蜀中救援江陵,请张将军开关放我们通行。”

张翼并没有回应来者,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封满是褶皱的信。

这封信的主人曾告诫他,如若有一天,蜀王在未得朝廷诏令的情况下率军入蜀,那么便可拆开此信,此令而行。

张翼原以为永远不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这一天真的给他等到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他信缓缓拆开,凝视片刻之后,脸上的yīn郁尽散,换上的则是坚毅与肃然。

张翼遂将信收回怀中,犀利的目光投向城下,朗声喝道:“本将奉诸葛丞相之命守关,未得丞相之令,万不敢放任何人入关,请转告蜀王,请他还是回汉中去吧。”

第四百一十七章惊人的布局

第四百一十七章惊人的布局

诸葛亮目光之深远,实非常人之所及。

尽管当年被贬出成都之后,刘封就一直保持的很低调,一再的向外界展示出自己无心争夺储位的淡然之状,而且,这种伪装起来的假象,甚至连诸葛亮也一度相信。

不过,高明的政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绝不会为表面的现象所míhuò。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当年刘封被刘备封为蜀王,入镇汉中之时,诸葛亮就秘密的约见张翼,将其揽为心腹,并对其授以密计,然后又在台面上表现出对张翼的厌恶,故意将他贬去镇守剑阁。

刘封若存割据之心,单以汉中一地实难成事,必然会选择全取两川,那么,南下取成都之时,剑阁便成为极为重要的一环,只要在这一环上上一道保险,纵使刘封戏演得有多么的bī真,最终也都将无济于事。

当张翼拒绝开关的消息带回大营时,刘封自然是又惊又怒,不禁拍案骂道:“好你个张翼,本王待你不薄,你却恩将仇报,本王若不取你首级,难消本王之恨!”

刘封的愤怒只局限于表面,而张松却惊得是心惊胆战,他真正惊骇的并不是张翼的拒绝开关,而诸葛亮那厮竟然谋划如此之深远,早在四五年前就伏下了张翼这一招棋子,而自己自恃足智多谋,竟然却一丁点的征兆都没有算到。

此人智谋之深远,实令人骇然!

“想不到孔明早就提防到会有今天之事,大王,如今计策被破,西川我们是取不了了,还是赶紧回师汉中,再作下一步打算吧。”

张松焦急的劝说,刘封却不以为然道:“剑阁守军不过八百而已,张翼也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敢不开关,本王就敢攻破关而入,这西川本王是取定了。”

张松愈发的焦急,劝道:“大王,你还没看出来吗,大王如今之举,孔明他早有防备。剑阁乃雄关,旦昔难下,而若长安城收到消息,派军急速南下汉中,到时我们前路被阻,老家又被抄了,却当如何是好!”

刘封冷笑一声,不屑道:“先生你顾虑太多了,阳平关有马忠把守,朝廷纵使有百万雄兵前来,又焉能攻破。而北面三条谷道艰险难走,我早就布下防备的兵马,只要固守不出,朝廷之军亦无可奈何,何况长安之军只余下不足万余,仅凭这点兵力,又能成什么气候。”

刘封仍然觉得自己是胜劵在握,而且,他刚才所分析的那几条理由,倒也全然在理,只把张松说得渐渐有点回心转意了,只是,他心中仍怀有深深的不安。

“大王所言虽不无道理,但孔明此人深不可测,我总觉得速回汉中还稳妥些。”

面对张松的忐忑不安,刘封面lù几分鄙sè:“先生,南取西川是你也的主意,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也是你的主意,如此犹犹豫豫,如何能成大事?”

一听这话,张松也没点不爽了,喃喃报怨道:“大王若取我出的上策,目下孔明他们已经在长安城里看大王的脸sè了,又岂会到这般地步。”

刘封一怔,面lù愠sè,却又只得按捺不发,不悦道:“我早说过,先生的下策太缓,上策太急,中策不急不缓,正是万全之策,当时先生也说可以,这个时候又抱怨本王,不知是何用意?”

‘想当初,刘备取川之时,本也是想取所谓的中策,亏得法孝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