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排水量,还是复杂程度,都远远不是昆明号能比,当然,作战能力也将更强。

而且,昆明号其实是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成都号是美国费城造船厂建造的,只有这第三艘,将是西南的真正自产货。

至于时间,难道真的很快吗?如今已是1932年正月了,二战迫在眉睫,区区几年时间,西南再不行动就完了。想想日后各国的恐怖武备,他就有些发麻。尤其是美国人,不说别的,光是他们的造舰和造飞机速度,就能让他睡不着。

造战舰不是造步枪,生产线一开就造好了,战机和坦克的生产速度可快可慢,但战舰尤其是大型军舰的建造,根本没有临阵磨枪,建造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这最后一个十年,将是张蜀生为二战做准备的最后冲刺期,所以,相对于动辄几年的造舰周期来讲,在第三艘航空母舰,不是早了,而是晚了。如果不是财力紧张,早几年他就想动工了。

“只是苦了北边的百姓,蒋介石一发狂,还得去拔羊身上的毛啊。唉”

………………………………

写完已经5点半了。中途女友起床来给我披衣服,小鱼才注意到是凌晨5点了。女友当场就说,这么拼做什么,也多不了两个钱。小鱼没有反驳,一切既为了赚钱,也为了那些默默支持小鱼的书友。晚上吃完饭,就一直写到凌晨现在,中途也就和女友说说话,一章近8000字,改了又改,速度之慢令人发指。感慨了点,多嘴了两句,以后会尽量不这样废话。7800废话免费。

。。

上架感言

收到封推消息的时候,捕鱼者感觉是又惊又喜,这本书走到现在,离不开广大读者的支持,更离不开编辑的培养和网站的栽培。

谢谢安逸主编,谢谢满江责编,谢谢皮卡丘编辑和叮咚美女编辑。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安逸大大和满江大大都给予了相当多的指点,不然早就扑街扑到渣了,根本不会有封推的机会。各种详情就不赘述了,编辑们的指导,捕鱼者铭记在心。

也感谢平台,领导,为我们这些写手提供了一个优势的小说发布平台,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码字赚钱。

最后,希望读者们能支持下正版订阅,本书成绩比较一般,如果能多一个读者支持,那么,捕鱼者那可怜兮兮的成绩也将上涨一小步。

封推是对作者的一种认可,捕鱼者再次表示感激不尽。最后再衷心地感谢那些支持正版订阅的朋友,尤其感谢以下的粉丝兄弟:

展飞云宗师

盛世中华,。。。长老

宝酒造护法

爆音堂主

wlfran堂主

70生人舵主

初学者。舵主

艾力法克思舵主

dngdr舵主

书友主';;

第一百四十三章锦州战役

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昆明

整个一天,张蜀生都心事重重的,最高总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的,以为是战事牵动了这位西南最高领导人的愤怒神经。

北方的战事越来越吃紧了,不说南北两大政府的情报人员获取的机密情报,就是各大报社都开始纷纷发表一些预示着风雨欲来的战争专栏。

一些战地记者在获得张学良的准许,深入前线采访后,发现宁锦防线对面的日军与日俱增,借助望远镜,甚至能看到日军在构筑前进阵地。

而原本锦州上空以前一天也未必见到一次的飞机,如今却一会儿就飞过去一架。不管是日本人的飞机,还是张学良最新筹措的飞机,你来我往,没有开打,却陷入了一种大战前的诡异宁静中,都在做着最后的试探和侦察。

“日心不死,宁锦防线将有旷日大战”

这个消息在大江南北不胫而走后,民众的忧虑又多了几分,不少著名的抗战人士更是连连发表文章,督促南北双方早日放下分歧,将军事重心放到东北战事上。

张蜀生回到家中时,看到何凝正和陆允言二人带着两个娘家带来的贴身小丫头在那里张罗什么东西,走过去一看,居然都是钱纸蜡烛这些东西。

“你们这是搞什么?”张蜀生一愣,虽然自己不反对封建迷信,但也是倡导科学观的,搞了半天,家里倒摆弄起纸钱蜡烛了。

“呀,慎行……”何凝最先抬头,看到张蜀生脸色不善,还以为他是不高兴自己两姐妹在家里摆弄这些迷信东西,不由戳了戳陆允言,两人对视一眼,都暗怪张蜀生回来太早了。

“好了,没事,我只是随口问问。”

今天是1月28日,原本历史上又一个屈辱的日子,一二八事变的‘忌日’,所以张蜀生情绪有些不高。不过,历史改变了,一二八事变并没有发生,而且,日本人在沪宁杭都没有什么大动作,连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没有向东南地区派遣,而是云集到了渤海。

除了加派两个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特混编队外,日本人还向东北增兵了二个师团,使得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已经和东北军处于对等地步。

原本历史上,这些师团都将是投入淞沪会战的,现在却云集东北,对于日本人的侵华心理有绝对预计的张蜀生,自然知道,东北必有大战。

眼看战争越来越近,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一二八事变没有发生,只能说明日本人将战略重心放到了进展不顺的东北。日军势要在东北打开一个缺口,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极其重要的平津一带。

原本历史上,锦州此时早已失守,天时地利人和全丢失的张学良也已经退到了北平。

可如今,张学良不但没有大踏步后退,反而接受了南方政权的建议,誓死不做民族罪人,一方面积极号召国民支援抗日,招募新兵,加紧训练;一方面四方筹措军费,采购军火物资;同时投入巨大的人力,用人山人海来日夜加固已经成为华夏生命线的宁锦防线。

为了节约成本,张学良甚至军事接管了几家水泥厂,日夜开工,生产水泥,然后全部运去修筑工事。

至于国内的支援,眼看张学良的宁锦防线经过几个月的构筑,初具规模,又有二十万东北军进驻,蒋介石也下令调拨了一批物资,在第一批100万银元抗战经费的基础上,又从三国拿到了一笔秘密抗战经费,虽然只是分配了一小部分到张学良手上,但也解了燃眉之急。不得不说,虽然蒋介石挪用了这笔贷款抗战经费的大部,但也给张学良提供了相当的资金支持,外加一批枪支火炮的拨给,也算是对抗战做了些事,没有摆摆手光站着看张学良火拼日本人。

除了来自社会各界、南京政府、华人华侨的支援外,张学良还得到了西南的巨大支持。

在第一批军事物资和资金后,张蜀生迅速组织了第二批军事物资,多达五万支步枪、一千多挺重机枪,三百多门大炮在内的大批军火,这次因为日军封锁华北海域,没有运抵天津港,而是取巧地直接运到了上海。

初时,蒋介石大喜,甚至在西南政府的军火船刚刚到港,就要派员接收。但结果却让他恼怒无比。

张蜀生虽然没有亲自前来,却随船送来了一大批报社记者,甚至连外国记者都有,在上海滩码头,西南政府的随船官员是联治政府外交部部长李宗仁。

在码头,面对东北军代表、记者、码头工人、上海滩市民以及南京政府接船官员,李宗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抗战之责,不分南北,凡我华夏子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西南虽远离东北,却也有抗战之决心。奈何交通不畅,无法派遣军队直接参战,只能以巨大之抗战决心援助东北张学良将军。

经过西南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东北张学良将军三方联合商谈,抗战会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西南政府承诺提供第二批包括五万枝步枪、一千挺重机枪、一千五百挺轻机枪、三百门大炮以及配套弹药在内的庞大军事物资支援。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蒋先生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他们在抗战面前也没有留手,决定对调拨不下于西南之第二批军事援助之物资,支援张学良将军抗日。

另外,国事维艰,为了保证这些抗战物资以最快速度运到东北,我们特意邀请了包括西南人民日报、申报、广州日报等在内的著名报社记者随物资前往东北。而东北张学良将军也派出荣臻参谋长亲自来到码头,接收押送这批物资。

我最后想强调的是,民族危难之际,谁如果站在抗战的对立面,谁如果站在人民和民族的对立面,那他就是举国之敌,他就是民族的罪人,必将遗臭千古,成为万世之民族罪人……”

根本没想到西南来这么一招,甚至连荣臻秘密抵达上海都没得到消息的蒋介石,他原本还腹诽西南越过自己向东北提供援助,是在作秀,是在向全国人民和张学良卖好。结果这下倒好了,北方被日本海军重重封锁,连挂着西方旗帜的船只都逃不过登船检查,结果西南政府居然直接将物资送到上海登陆,不但直接让东北军荣臻来接收,还派记者随团,蒋委员长的算盘打不响了。

在码头,代表南京政府出面迎接的外交部长顾维钧紧急向蒋委员长进行了请示,在大发雷霆后,蒋委员长总算下了重要命令。

“……南京国民政府一直以保家卫国,康泰万民为己任,如今西南有志抗日,蒋委员长也有抗战之决心。在鄙人来之前,委员长已经有了指示。第一,务必以最快之速度将这一批西南援助之军事物资送到张学良将军手中。第二,为了协助张学良将军抗战,蒋委员长已经下令紧急向张学良将军所部调拨两万支新式步枪,一百五十门火炮及配套弹药。另外,由于西南政府额外提供200万元之抗战经费,南京国民政府也将再次调拨两百万大洋之特别军费…蒋委员长已经向第18军之陈诚军长下令,命令全军向锦州方向开拔,以备不测…”

李宗仁并没有恼怒,这次的任务是摆南京政府一道,没想到蒋光头还想摆西南政府一道,不过蒋委员长的算盘再次落空了,“不错,西南政府的第二笔200万西南人民币,合计约为300万大洋的抗战经费,一周前已经送到了张学良将军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