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是捐款环节。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义赛除了象征性地卖一张五毛钱的门票外,不接受单人捐款,只接受企业和单位捐款。

张蜀生也没有单独捐款,不过政府主要部门都有捐款,虽然不多,但也算不少。随后以蜀生公司等为代表的西南企业公司也先后捐款,尤其是蜀生公司直接捐款200万西南人民币。

最后的初步统计结果是,这场义赛一共募捐到近400万人民币的抗日捐款。

张蜀生在最后发表了讲话,声称即便东北远在几千里之外,西南也不会视而不见,一定会组织更多的支援,筹集更多的抗战经费。这一笔400万人民币的巨额抗战经费,当场由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签字接收,随后由西南派专员送往东北。

一切结束后,张蜀生召见了两队球员,讲述了一番关于发展国民体育的重要性,对于奥运队,他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在和李惠堂的交谈中,他发现这是一个很热爱足球的人,当年自己‘按图索骥’把他从广东请来,给了他一个发展足球的机会,没想到球队表现很不错。

1932年2月,于凤至回到东北锦州张学良身边,随行的西南代表将四百万元人民币的抗战经费当场给了张学良。而张学良为了以示公心,也着急了大批新闻记者来作见证,并当场宣布这一笔钱的用途。一来用于训练新兵,二来向西南采购一批军火,三来加固宁锦防线。

“夫人,这次你前往西南,对张蜀生这个人的感觉怎么样?”

新闻会后,张学良整个人还非常激动,他并没有将这笔钱一扒拉划到自己账下,反而将钱给了东北抗战特别委员会兼管。他为了证明清白,这个委员会负责监管一切第三方送来的抗战钱款物资。而作为这个计划的建议者,西南政府也派出了几名官员,加上包括鲁迅先生、蔡元培等积极宣扬抗战的社会著名人士,组成了这个东北抗战特别委员会。

于凤至对西南的印象太深了,在那里,她觉得犹如出了国一般,对张蜀生的印象也非常深,“汉卿,你没去过西南,绝对无法想象现在的西南是什么样。昆明的繁华,已经超过了日本东京。大街上往来的汽车,行人的衣着,商店里的商品,甚至比上海租界都强,怕是和报纸上的西方国家城市差不多。”

“那么说来,这笔钱,倒是不会让张总长倾家荡产了。那就好,那就好。”张学良其实真的非常感激张蜀生,不是这位远在几千里外的西南总长,此时的自己,绝对是民族罪人,没有二话。

而且,因为他的积极运作,东北军不带得到了一些来自西南的优秀教官的指导,顺利地构筑了这条宁锦防线,而且,新兵训练也比以前高效很多,一些特聘的西南军志愿者,被他默许加入了进来,对东北新军的训练非常卖力。

其实对于张蜀生带头发起的屡屡捐款,他是很惭愧的,自己没钱,反而让西南屡屡出钱,但东北名义上却是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蒋委员长这位结拜大哥都对抗战不尽心,反而这位几千里外的西南领导人非常卖力,这让他既感动,又有些愤慨。

“这位张总长,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领导人。”于凤至也同样评价道,“而且,他在西南的呼声,高的吓人。在那里,或许很多人已经忘了孙总理,但每个人却都知道这个张总长的好。每一间小学教室里都挂着他的画像,孩子们都知道,因为有了这个叫张蜀生的最高总长,大家才有学上,才吃的上饭。”

“真想见见他,或许……”张学良没有继续说下去,现在的局势,说什么都太早,日本人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还是先解决了这个问题要紧。

“会有机会的,张总长还说让你放心抗日,西南绝不会坐山观虎斗,一定会以国家民族为重。”

“这样就好。”张学良不禁感叹,这个张总长真是个做大事的人。自己结拜大哥,离得最近,反而不管不顾,要是换了蒋委员长在西南,估计不但不会管东北,反而会加紧占地盘吧。

不过,说到底,此时的张学良,已经下了决死之心要抗战到底。当时险些当了民族罪人的事情,已经让他彻底醒悟,一切都不去管,挡下日本人成了他的最重要任务。

“汉卿,你去哪里?还没吃午饭呢。”于凤至见张学良说了几句后又要出去,不由有些不满。

“还吃什么午饭,日本人每一分钟都可能打过来,我去防线上看看,中午和士兵们一起吃了。”

“唉,我和你一起去,刚回来,还没和你待一会儿呢,一起去也可以鼓励下将士。”

于凤至暗道,自己丈夫真是彻彻底底变了一个人,和抗战前相比,那个优柔寡断,凡事缺乏决心的张学良,此时却变得意志坚定,对任何和抗日有关的事情,都任劳任怨,力求做到自己的最好。

。。

第一百四十四章死战上

“嘟……”

南京下关码头,一艘江轮拉着悠长的汽笛驶入了码头。在日本人封锁了北部中国海以后,1932年春的下关码头和上海滩码头一样,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治下最繁忙的港口,南来北往的货物和旅客都在这里入埠。如今北部战事吃紧,整个码头反而变得愈加繁忙起来,除了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准备去做东北军张学良的生意外,相当一部分旅客都是想要乘坐津浦线铁路,从南京前往东北投军的热血青年。

“让让,麻烦让让嘞……”

“别挤,别挤,让孩子先过……”

江轮靠岸,一堆苦力哈哈和黄包车司机就围了上来,当然还有一些旅馆客店的拉生意的掮客,将原本就不太大的码头,挤得水泄不通。

柴春等众人先上了码头才带好唯一的小行李箱,稳健地踏上跳板,准备上岸。

“小心”

人潮拥挤,前方一个孩子因为被挤了一下,顿时挣脱身后父亲的手,眼看就要落水。

说时迟那时快,柴春的左脚猛地一伸,右脚死死地定在跳板上,动作迅速稳健,险而又险地勾住了小孩身上的衣服,把她拖了上来。

“谢谢恩人,谢谢,谢谢。”

柴春笑笑,示意无事,目送两父女远去,从他们的衣着和随身带的包裹来看,应该是所谓的乡下人来上海滩找事做的。孩子不过五六岁的光景,却要和父亲流浪上海滩,为了遥遥无期的温饱梦想而挣扎,真是可悲可叹。他不由想到了西南,在那里,不只是自己曾经免费上学,其他的孩子到了年纪也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念书,相比起他们来,这个小孩几乎就是一个南京政府治下乡村孩子悲苦命运的缩影,很可怜。“老无所依,少无所教。这一切总有一天一定会改变的。”

“真的吗?”

柴春刚说完,旁边一个同样带着行礼箱的女孩就面带笑意地望着他。少女一身典型的国民政府治下的女中学生打扮,短短的学生头,小小的瓜子脸,皮肤很白皙,水灵灵的,一看就是出身比较好的人家。刚才她已经在岸边看到柴春利索救人的样子了,现在又听到他说话有些特别,不禁起了好奇。

柴春没有回话,这个女孩虽然有着超过常人的美丽,但他却不愿意接触,反而提着箱子向前走,招来了一辆黄包车,就直奔市区了。

“你这人真没礼貌。”丫头一跺脚,没想到碰了个没趣。

第二天,津浦线开往天津的火车上,柴春坐在简陋的火车厢中,对比起曾经在西南坐过的火车,连他这个穷人家的孩子都觉得有些不习惯。在西南,虽然火车不豪华,但整体比自己这个车厢强太多了。

想起来之前总长说的话,柴春就满身热血。

“……我屡屡帮你,并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看看给人一个机会,或者改变一个人命运后,他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多远。说句心里话,只要我一个命令,你日后的路肯定会比别人顺得多。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正如当年我早已家财万贯却不给你真金白银一样,这个世界,许多东西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而且,在我这个位置上,几乎不可能给予你什么特殊照顾,我能帮你的,只是给你提供机会。正如当年,我在昆明遇到你时,绝望之际,给你一个机会。当你母亲受了冤屈时,我也给予了你帮助。

你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才华的人,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闯,给你两个选择,去东北,或者去四川,只有这两个地方能给你施展才华的机会。

你可以把我当做总长,也可以视为我恩人,或者叫我大哥,只要你能为这个民族做出贡献,有所成就,我都会为你自豪。”

“我去东北。总长教训的是,踏踏实实做人,实际行动爱国。我一定会用自己的热血,捍卫这个民族,为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你去吧,作为华夏军校这一届最优秀的毕业生,我对你充满期望。至于你的母亲……无论你将来如何,就算万一为理想付出了生命,我也保证她终生衣食无忧。去吧,男儿当自强,志在四方,乱世之中正是你们年轻人的机会。无论是为了实现理想,还是为了护卫这个民族,或者想要出人头地,这都是绝好的机会。”

柴春捏紧了拳头,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这四年的军校生涯让他收获颇丰,不但成为了这一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步兵科学员,而且在最后的毕业实战模拟演习中,得到了蔡校长亲自颁发的优秀学员第一名奖状。

不知不觉,火车已经到了天津,下了车,还没出站就听到有人在身后喊,没想到却是那个在下关码头见过一面的美貌少女。

“有什么事吗?”或许是再次的相遇,让柴春少了些冷酷。

“你这个人怎么冷冷的,也是去锦州投军的吧?”少女见他总是一副酷酷的不肯多说的样子,真忍不住想捉弄一下这个身着新式中山装的青年,“嘻嘻,我也是去锦州的。”

“你好”对于临战之际敢于奔赴锦州的热血青年,柴春还是很尊敬的。

“你说话真简单,咯咯,我一个人去锦州挺害怕的,要不你和我一起?”

春点头答应了,这个少女说得有理。

“别冷冰冰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