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起身回到道,“爹,王家的族长和陈家的族长都答应唯我张家马首是瞻,只要我张家这次能成事,他们会出面帮着一起稳定局势。至于人手方面,我张家族中有百余民好儿郎,因为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拳脚功夫,身手都不错。另外我们还效仿当年那同盟会,发展了七百多人的种植园工人和劳工,到时候振臂一呼便是。”

白发老者右手抚长须,赞许道,“不错,这陈王二家不愧是我张家当年之臣,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能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到时候,我张朝忠亲自去拜访他们。至于人手方面,我们虽然人不少,比那荷兰红毛鬼多的多,也不惧他们岛上的兵力,却惧他们的后招。所以,这次归国,你们务必要争取到新政府的帮助。”

“爹,根据各方面的消息来看,新政府确实和以前的满清、民国有大不同,新政府的领导人张蜀生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族主义者,我们争取到新政府帮助的希望还是不小。但是,我们终究是南洋弃民,想让新政府加以援手,怕是……”张岷山问道。

白发老者长叹一声,摇头道,“我们就算是南洋弃民,但我们首先是华人,是和大陆血脉相连的龙的传人。如果真能换来帮助,解救我等南洋弃民,汉中群岛就算被纳入华夏版图,也是件好事,而不是坏事。而且,汉中群岛地处南海边缘,若是回归祖国,既能拱卫南海海疆,又能前出南洋。故而老祖宗有言,“得南洋汉中者,必能震南洋众国”传闻那张主席以国为重,乃是我张姓之万年贵胄之人,必能明晓大是大非。”

众人又是一番商议,经过多次族议的事情终于彻底定了下来,子夜时分,白发老者张朝忠终于起身,朝身后的孔子圣人像拜了拜,这才说道,“请祖宗遗物。”

须臾,几名族中弟子将一个铁箱子,打开,又从里面取出了一长一短两个玉盒,递给了张朝忠。

张朝忠颤巍巍地接过两个盒子,放在旁边,先取过那短小的玉盒,感慨无比,全族上下,也就他知道自己手中这盒子价值有多高。

“今天是个大日子,尔等都是我张家嫡系子孙,好叫你们知晓,祖宗遗宝共计三样东西。一样是金银财物,此样宝物是为日后张家再起所存留,张家落魄后,子孙后人辗转南洋各地经商,世代积蓄,只为了今朝这千年难遇之机遇。第二样乃是一枚印玺。”张朝忠打开了短小的玉盒,拿出一枚手掌堪堪握住的印玺,底部隐约可见张字,“此乃我张祖知悟公的印玺,当年乃是王国信物,世代相传,今朝可作为归国见张主席之信物。”

说完,又拿起最后一个较长稍大一点的玉盒,轻叹一声,小心打开,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玉盒,拿着这个小玉盒,张朝忠对族中嫡系子嗣说道,“我张家当年之所以能顺利起事,建立王国,乃是得一明臣相助。我张家当年对此人有恩,帮助他和另外数人下南洋。此人不但助我知悟公建立王国,更是送了不少宝物。此间最为贵重者,便是这个玉盒中所装之物。”

说完,张朝忠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小玉盒,这也是唯一每年都要由张家族长进行小心保管的东西,每年都要做大量的保护工作,戴上了一副干净的白色手套,他终于从玉盒里拿出了一本小册子。

“当年那名南明重臣以此物相赠,换我张家三名儿郎誓死护卫那南明神秘人物出逃。后经我知悟公查证,此乃我华夏失传多年之重宝,兰亭序真迹!!”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名张家核心弟子都不由大惊,传闻此宝在昭陵遗失,为何到了张家手中,莫非是那明朝宫中秘宝,被那南明出逃之人带走,最后送给了张家祖上?想想也是,那南明重臣见识远大,有足智多谋,见张杰绪精忠为国,又不惜子嗣安危保护自己等人下南洋,帮着出谋划策建立了王国,又赐予多种宝物,也算是情理之中。

“岷山,兰亭序真迹与知悟公印玺有你与三子携带前往祖国汉京,面呈给那张主席,无论如何,求他发兵南洋,救我汉中群岛,更救我南洋成百上千万之大汉弃民。此等宝物,务必多加小心。”

张朝忠却不担心事情会泄密,毕竟在座的人,除了自己三个儿子外,就是张家族中两名管事的长辈,下跪的三人更是自己观察多年的孙子辈中的佼佼者。

“爹,您就放心吧,大事如此,岷山如果办不好,绝不回南洋见老父亲您”张岷山说完,和三个儿子一起下跪磕头,额头都嗑出血了。

“走吧,连夜就走,带上早前写好的万民书,登船回国,南洋的命运都在你们父子的手上了”张朝忠说完,也不多留,在两个小儿子的搀扶下,回去休息了。

张岷山三人则是立即收拾行装,连夜出发,登上了一条帆船,连夜出港。

半个月后,新中国汉京。

张蜀生正在翻阅国防部刚刚交来的军报。

从东北方面的军报,日本人已经将沈阳战役当成了决定东北命运的战斗,从不断地增兵动作来看,最终可能将形成超过十个师团的决战兵力。而人民军方面,部队也源源不断地北上。其中,陈军的北上兵团完成了全部部署,六个师共计十万大军。加上老东北军的部队,总共三十万大军。除此之外,由于担心原东北军战斗力不足,除了额外补充两个步兵师北上外,更是让陶谦率领第二波次的华北军团驻扎在津京一带,既能拱卫津京一代,又随时可以紧急前出山海关,北上支援。

西藏方面,诸葛生的进藏军已经抵达拉萨外围,正在于一些错综复杂的西藏势力斗争,预计将于近期进入拉萨市区,震慑宗教当局。

新疆方面,张自忠和王正率领的新疆兵团,已经过了哈密,正在向吐鲁番方向进军,盛世才已经命令沿途各部配合中央军,完成整编改制以及改换基层政府的工作。

除此之外,则是目前国内一些基础建设进展的情况,这也是张蜀生很关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将持续到11月的全国性基建任务能否完成,将对整个新中国第一次五年经济计划产生巨大的影响。

“咚咚咚”

“进来”

刚才茅云先已经提前报告过了,外交部的李宗仁有紧急事情汇报。

“委员长,外交部刚刚收到一份南洋的万民书,是由南洋纳土纳岛,也就是递交万民书的人所说的汉中岛的华人递交的。请您过目。”

李宗仁将那份万民书递给了张蜀生。

张蜀生一愣,南洋?那不是华人目前最集中也是最遭罪的区域之一吗?自己倒是一直没有忘了他们,原本准备在新中国各项事业稍稍稳定后就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没想到对方却是主动来求助了。

打开万民书,他却是微微一愣,这份万民书居然是血写成的,从那股淡淡的气味来判断,居然是真正的人血。

。。

第二百零一章大中华民族事务委员会

第二百零一章大中华民族事务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下令严禁各地政府奢华浪费,政府官员出差办事,一律从简,纠察和惩处一律从严。每一级别的住行标准都有异常严格的标准,而且相差并不大。在地方,省市县镇四级行政机构统一设立接待所,不单独批建接待所。在中央,各主要部门设立接待所,并且严禁各地设立驻京办,严禁各地“跑部钱进”。

汉京,新中国外交部接待所。

张岷山一行抵达大陆,拜访了外交部后,就被安排到了这个接待所。外交部接待所的布局很简单,几幢普通装修的小楼,内部的装修也很务实,严肃、隆重却又不奢华。张岷山父子四人从南洋出发,半月不到就将求见新政府领导人的信函交到了外交部,一路上也算是顺风顺水。

“新政府果然不同凡响,比起以前孙先生建立的民国,强了太多太多。”张岷山用手指点着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对旁边的大儿子张长江说道,只见那报纸上的头条新闻是‘为人民服务’,内容则是两湖日报的一名记者回乡祭祖,见家乡的基建事业搞得如火如荼,随即去工地上做了几天活,准备用实际体验来感受一些新闻元素,不想却在这座大型水库的工地上目睹了一名老工人累得吐血的事件,后来记者才知道,这名老工人其实是市水利局长,上任后就开始在市内各大水利工地上忙碌,参与建设。记者以自己一周的工地生活,写成了这份新闻稿,发表在了两湖日报上,“长江,你看,堂堂的市水利局长,主管一方水利,居然累的在工地上吐血,不容易啊。”

张岷山的大儿子接过转载报道的汉京日报看起来,良久抬头道,“工地缺人缺技术人员,连水利局长都亲自下乡,这说明新政府的建设决心异常大,政府官员也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这一上午看到的新闻报道,让我对大陆新政府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张岷山合上报纸,掏出怀表看了看,“你出去看看,长河和长海拍电报也该回来了。”

“好的,父亲。”

张长江出去不久,就带着两个弟弟回来了,接待所因为毗邻外交部,所以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电报分局。昨天张岷山将万民书交到了外交部,晚上就被安排住进了接待所。他也没着急,这么大一个国家,自己等人又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南洋小地方出来的,若是照着明清的做法,递了折子,还不等个一两月的。他也就安心住了下来,随即让张长河和张长海去给南洋拍了电报报平安和办事的进度。在汉中岛上,除了荷兰人的电报局外,张家还经营有一个小电报局。

“父亲,我们在电报局向南洋发去电报后不久就收到了回电,说是如今南洋的局势有些不平静,尤其是荷兰人又在雅加达煽动印尼人与华人争斗,这种风潮有向其他南洋地区蔓延的趋势。爷爷让我们要抓住机遇,务必完成既定任务,争取到新政府的支援。”

张长河将收到的南洋回电递给自己父亲。

张岷山看了看,随即心忧不已地放下电报,叹气道,“我也想快点,不过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