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多年来就累计到了三百多家,光是建国后就新建立了160多家。涵盖从下游零部件到材料类的所有科研项目。

许多华人科学家,甚至是外籍科学家,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只能大概猜到可能会用于什么领域。因为,一个个大项目已经彻底分解开,除了最机密的每个ss基地拥有最终的系统设计权和知情权外,许多人,甚至是要到这种武器真正研制成功用于实战后才会发现自己当年生产的一种零件一种材料,原来是用在原子弹或者火箭上的。

而在那个四百多人的火箭研究中心,张蜀生同样见到了另外一位钱姓人物钱文森,这位后来历史上的中国火箭之父,如今虽然只有25岁,却迸发出了比“太阳工程”之核武研究中心的钱三强更耀眼的光芒。他已经领导了一个独立的研究组,负责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火箭动力项目。当年他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受到了张蜀生的特殊关照,要求学校为他的学习和生活要尽到最好的照顾,要让他拥有一个和其他学生相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

总的来说,在这几个高尖端科技领域,外国科学家、华人科学家、国内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所占比列分别为1:3:6。外国方面的都是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重视,但确实具备非常高科研能力的科学家,而华人科学家也不乏少数,在全世界开枝散叶的华人中,天才不计其数。国内的,则主要是少部分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培养的留学生,以及大部分西南培养的科学家。

“慎行,这次去西南很累吧。”

在五天的西南重大科技项目视察后,张蜀生终于回到了汉京,当天正好赶上周末的休息日,他也难得和何凝、以及不用值班的陆允言有了个简单而又温馨的休息日。

两人都很清楚,张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汉京山的元首官邸——南苑的一个大天然湖中钓鱼,旁边陪着两个娇妻,摆放着他最喜欢的西南青茶,用普普通通的青花瓷杯装着,却别有一种回归朴实的趣味,一边享受香茗,一边享受垂钓的闲情逸致。

“我哪里累了,累的都是那些科研人员。这次去西南视察,比起以前去,感触更大啊。”张蜀生说的是实话,以前去这些科研基地视察和指导一些关键性的科学环节时,由于项目还没有产生巨大的进展,一切都还在摸索和模仿中,所以并不会显得太忙碌,反而是现在,项目开始出现重大进展时,工作人员都愈加拼命,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

陆允言点点头,她身为元首办公中心的机要秘书长,当然知道这些事情,“虽然我们的科研人员待遇一直都很不错,但科技部上个月依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解决一些特殊科研单位家属的工作、教育、生活问题被列入了重点工作。”

这个三口之家,每次聚在一起,一开始都是闲情逸致地娱乐休息,但时间一久,还是要回到新中国的事情上来。

何凝抱着张蜀生的左臂,在他身上选了个舒服的角度靠好,说道,“慎行,你还记得那个德国政府的访华团吗?他们前天来了教育部,邀请我们派出学生访问团,前往德国参观今年的奥运会,一切费用由他们提供。经过部里面研究,最后决定派出40名高中生前往柏林。”

“他们这是在向我们示好啊。德国的事情很复杂,我们不用着急,一些正常的外交礼仪往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涉及核心利益的,再让人去和他们慢慢地谈。”张蜀生很清楚,1936年的奥运会,将是德国人最后的一次粉饰太平的举动,而通过这次奥运会,纳粹也将在德国获得空前的威望,从而为日后的更全面的纳粹统治奠定最后的基础。

其实此时的纳粹党已经在全面发力了,比如,各类军备计划开始加速,军工企业全面铺开,扩建国防军,扩大党卫军。不说疯狂扩军的德国国防军,就是党卫军都将在数年后扩大到几十个师的规模,这是非常恐怖的。

对于这个访华团,张蜀生是知道的,应该是希特勒派来打前站的外交代表,真正的事情还没摆上台面来。

虽然中国远离欧洲,虽然这个时代通信较为落后,但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陆海空三军爆发出来的巨大战斗力,依然引起了这位德国矮个子的高度关注。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希特勒曾经是德国陆军。当年还是一名步兵的时候,他有幸亲眼见识了那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坦克,但当他后来得知,这种坦克的技术居然是来自中国后,他就发誓,一定要造出更先进的坦克,超过中国人。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根据德国情报部门的情报,中国人的主战坦克依然超过德国的主战坦克至少4年的时间,而且无论坦克专家们如何努力,这个技术跨度始终难以得到突破性的缩小。

而与此同时,德国情报部门也发现,中国人在飞机、航空母舰、单兵武器、甚至是德国人最自豪的火炮方面,都超过了德国。

当德国人还在苦心积虑地积累战列舰,时刻堤防英国人的无敌舰队时,英国人的舰队却在亚洲被中国人毫无压力地轰炸、摧毁,德军要员们,包括希特勒都认识到,原来,战争应该是这样打的,而不是一直被英国人拖着走。

30年代,德国人一共取消了七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下水了八艘航空母舰,比英国人的六艘还多一艘。可以说,在航空母舰方面,德国人终于完完全全逃开了建造战列舰的关卡,从而轻易地开启了英国和德国之间的航空母舰竞争时代。

而同时,德国从西南时期就没有放弃过从中国得到先进武器,但张蜀生每次都授意谈判团勒紧了嘴,很难松口一次。建国后,德国人也屡次施压,想购买中国的军事技术,但张蜀生就是一句话“暂时不卖”。近3年时间来,德国从中国得到的军事少得可怜。

用张蜀生的话说,“要让帝国主义们打得更惨,当然武器要更先进,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同样的技术,提前三年给他们,和延后几年给他们的差别太大了。晚几年给他们,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使用,而提前给他们,却能帮助他们产生一场小范围的技术**,从而引发更要命的进步。我们必须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他们那些‘能够被我们的先进武器装备所压制的军事技术。’,从而换取巨大的利益。”

德国访华团对中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同时邀请了数个行业的中国代表团前往奥运会观礼和访问,终于,在1936年2月4日,德国驻华大使里梅尔秘密拜访中国外交部,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借奥运的机会,派遣一个包括军事和经济领域在内的秘密政府代表团,前往德国。

而里梅尔则暗示,如果中德关系能够取得进一步的‘重大发展’,德国可以在中俄问题,中日问题,中英法问题,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所有亚洲问题上,站在中国政府的这一边。

在张蜀生的授意下,外交部部长李宗仁非常高兴地给予了德国人以肯定的答复,虽然没有承诺更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德关系的意向’,但却乐于派遣一个政府秘密代表团前往德国,巩固当前中德关系。

其实对于希特勒这个大野心家,对于第三帝国,对于纳粹党,对于整个德意志,张蜀生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心情,也从没想过一定要结交他们,或者一定要打压他们。作为华夏最高权力委员会委员长,可以说,张蜀生此时的权利,甚至比几年后的希特勒还大一些。

所以,张蜀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早已过了讨好、巴结、或者阻击德国人的时代。经济危机中,他同样安排了相当的人手狙击德国经济,从德国赚到的黄金和德国马克,一点也不比在伦敦少。而这些资本,有的将作为再投资资本秘密进入世界各国,有的回到国内作为特别财政拨款,有的则作为华夏储备金,为几年后的超大规模世界大战做提前储备。总之,张蜀生所作的,都是为了整个民族,他绝不会为了自己对希特勒,或是第三帝国的任何喜好,而使对德政策走向不应该的任何极端。

元首办公中心。

“委员长,这次的德国之行,您看是不是定下一个基调?”外交部长李宗仁和国防部长蔡锷,齐聚在元首办公中心,就是想得到一个来自最高层的定论。

“李部长说得对,德国人是看上了我们的武器,这次去德国,很可能他们会提出一揽子的军事和经济合作计划。”蔡锷也有些担心地说道,作为国防部长,他早已经历了从领军将领到战略思想家的转变,当然知道,帮助德国人与否,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者不是的问题。

张蜀生笑了笑,走到身后的巨大世界地图上,指着德国的位置,轻点了一下:“弹丸之国,却意图要撬动整个欧洲。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他们是处于弱势的。即便把德国人的形势估计的再高一些,将来也会面临许多问题。这是最高作战部和总参的定论。所以,适当地给德国人一种错觉,中国人会坚定站在他们,同时进行一些适当的合作,还是很必要的。比如……

比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军事技术,比如,坦克的一代半装甲技术,航空母舰的部分非关键性建造技术,当然,前提是他们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来购买。

至于经济合作方面,当然是欢迎德国商人来投资,以及建立更多的中德合资贸易公司,其他的,就暂时放一放。”

张蜀生给德国人的这两类技术,坦克的一代半装甲技术,只是让他们的坦克恰好能够在同等厚度的情况下防御力超过法国人的坦克。因为此时的法国所雷诺坦克,居然比德国的坦克要强不少。要知道,原本历史上,法国人在二战开始前的坦克,虽然也较为先进,但绝没有现在这样的强,让以坦克为傲的德国人都有压力。

其实法国人也是从一战的坦克身上得到了启发,德国人莫名其妙拿出来的先进坦克,让英法联军吃了数次大亏。一直坚信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当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