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家联合投资,药品主要成分对于外界来说都是不详。而泛美肯氏国际张蜀生占了八成的股份,新禾实业则是纯粹的挂名。

下面的人低声自语,刘登科却继续说道:

“其次,在工程师施德曼先生与赫尔曼先生带领的德籍科学团队攻关下,公司不但组建了重机械厂,还自行生产出了八千吨级的水压机。并且于去年年初成功生产出第一台实用的载重卡车,同期车型还有家庭与商务用小轿车,拖拉机等车型。张经理说过,在可以预见的下一个五年计划里,汽车工业将会逐步成为公司继药品后的另一个重要利润贡献点。”

这一批乘着德国战败,通过肯尼斯抢回来的中层科学家虽然不是德国的顶尖人才,但却胜在门类齐全。尤其是汽车与坦克两个方面,通过肯尼斯和施德曼的共同努力,居然带出来了大半个团队。作为交换条件,张蜀生日后需要为肯尼斯提供一些必要的科技援助。

于是,张蜀生梦寐以求很久的汽车工业,终于告别了研究与仿制摩托车引擎的时代,花了两年时间摸索,在张蜀生的图纸支持下,卡车,拖拉机与小轿车都拿出了实际产品。而坦克却暂时没有成功,主要是由于动机的马力问题没有解决。

“另外,在弗兰克先生的带领下,公司的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衍生式展,三家工厂生产的日用香皂,洗香波,护肤与化妆品,工业用的塑料与化纤,农业用的几种新式肥料,已经逐步出口国外。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在归国学者时光弼为的研团队辛勤工作下,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品对民团的军事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台下,作为化工研究所二所主任的时光弼坐在张蜀生身后不远处。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张蜀生的技术支持下,将一种远目前西方各**事水准的炸-药工艺攻关完成,并且配合江南造船厂的蒋广庭和归国学者曹彬等人,初步完成了新式子弹的研工作。

“在科技革新的其他方面,经过改良的收音机与唱片机已经于1921年末推入东南沿海市场,这标志着公司在小型电子与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相当进步。”

张蜀生在台下点点头,其实收音机与唱片机的生产并不难,只是一个生产成本的问题,直到192o年,各方面条件才完全具备规模化生产这两样东西。而随后,将会陆续有更多的产品上市。

“除了科技教育方面,公司在民生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先,蜀生医院已经完成了第三期扩建计划,目前拥有病床数432张,各类医生与护士人员达到239人。在科技工作者与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小青山区已经进行了三次天花疫苗注射。

交通与水利方面。在归国水利专家冯桢学者的主持下,小青江水利枢纽工程于第一期工程,三台机组电,各项配套水利设施也基本完成,当期电量已经解决了当前具备用电地区的所有工业与生活用电需求。交通方面,小青山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交通改造。核心地区通了双车道的水泥路,村村通了碎石路。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会青公路有四分之三路段已经基本实现了沥青化。”

张蜀生本来想一条水泥路修到会泽县城,这样也方便出口货物的运输,这几年民国一些地方政府投资的一些重要的公路已经开始逐步修建。自己用泛美肯氏国际公司的名义从云南经缅甸出口,已经占了不小的交通便宜。

但考虑到高水平的公路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忌惮和麻烦,会青公路最后通往县城的那一段,只是普通的碎石路。窝在山沟里,相对闭塞的环境是很利于公司展的,但一旦被人严重惦记就不好了。

刘登科又讲了一些公司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就宣布请张蜀生上台讲话。

张蜀生也不是太善言辞的人,尤其是这种总结性的大会,原本不过是为了团结公司上下,也就只是说了些勉励的话。

“各位员工,各位学者: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蜀生公司在第八个年头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展。从一家几乎入不敷出的公司,变成如今一家年利润过百万的综合性大集团,这是值得所有蜀生员工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仅畅销西南,甚至远销欧美。一改国人无国货的局面,实现了实业救国的展方针。

在这里,我作为公司的老板,尤其感谢大家。感谢辛苦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各厂矿员工,感谢各位外籍学者,感谢各位爱国学者,感谢教育行业的园丁们,感谢你们,为蜀生公司的一步步展壮大,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在这里,我宣布,公司旗下所有人员工,工资普调一级。另有各项五年期计划的计划奖金也将于近日宣布。”

会议进行了最后一项颁奖,包括邹树明在内的几个重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上台领了证书。整个会议很简单,务实的风格让蜀生公司的会议并不像后世那么多噱头。散会后,有两个最后走出大会议室的人,一身戎装,望着远去的众人良久无言。

“百里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相信吗?这样一个年轻人,窝在一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区区八年时间居然搞出了这样的大名堂。如此大的工业中心,举国罕见,举国罕见啊!连你我都跟着入了伍啊。唐继尧啊唐继尧,呵呵,真是养虎为患了。”

“松坡兄,你在军校,我在民团参谋部,蜀生有多大的实力,我想你我都清楚。这五年下来,不但被他搞出了中国第一的实业,还练出了一支强大的民团,唐继尧也是自顾不暇,如今又被顾品珍赶走,云南一片混乱,天上地下,哪有人能奈何得了我们,奈何得了这个小山区啊。”

蔡锷整理了一下刚下来的1923年式新式军服,笑道:“我看这天下的军阀们怕是有难了。走吧,今天你还得和我去参加这一期的军校毕业典礼。可不能让张团长久等了。”

“军阀有难又何妨,如果全中国的人都能像这小青山区的人一样过的幸福,军阀们都死干净了才好呢。”

蒋百里一身戎装,更显英姿勃,几步跟上蔡锷,两人朝华夏军校赶去了。

------------

捕鱼者:抱歉,这两天感冒的非常厉害,昨天高烧难受只能拿冰块来敷头。晚点争取再更一章。看得高兴的兄弟们,别忘了投票一下,好歹算是上强推了,虽然成绩惨淡。

第五十二章军校风云

本着新旧交替的想法,正月刚过的这一天既是华夏军校老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也是新一年的招生报名日期,算是华夏军校最热闹的日子。

这所华夏军校,之所以名震全国,正是因为蔡锷和蒋百里。

华夏军校的校长虽然一直是张蜀生亲自担任,但副校长却有两名,蔡锷和蒋百里。当年蔡锷随张蜀生回到小青山后,张蜀生信守承诺,不但第一时间投资开工修建军校,而且还四处招募真正有教官才能的军人,从一开始的国内教官和华人教官,到后面德国战败后甚至请来了几名德国教官讲解西方军队的战法与战术。

后来华夏军校建立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蔡锷拒不重掌军权的事迹也成为报纸美谈。他甚至和挂名军校的蒋百里一起亲自登报招募学生:华夏军校地处西南,旨在为国为民培养合格之士官。但凡有才有志者,可免费入学。

浩大的声势,冲天的名气,完全掩盖着张蜀生和民团,乃至蜀生公司的存在。即便极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也会认为这里是蔡锷豢养私兵来养老的地方,根本不会想到军校的底细原来那么复杂。

于是,之后每年华夏军校招收学生的日子,都会被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们挤破门槛。

高大的华夏军校校门是大理石建造的,左右两块十米高的大理石上题着蔡锷亲手写的校联:为民争命,为国夺运

一大早,求学的学子们已经排起了长龙,漫长的队伍笼罩在晨雾中看不到尾,每个人都翘以盼。富裕点的学生们,裹着厚厚的棉衣,有的还带着家里的仆人伺候。而穷苦点的学生,紧紧地攒紧仅有的短小衣服,有的兜里还揣着昨夜在火灶下闷好的烤红薯。但总得来说,都能遵守规矩,排队等待下午才开始的招生报名。

中午的时候,一队威武无比的士兵开了过来。

大约一个连的士兵,穿着花花绿绿的作战服,上面还有一些说不出来作用的战术包,身上背着上了刺刀的华夏式改良步枪,整齐地小跑着从学生们前面路过。

“一、二、三、四……”为的连长带头喊着口号,也是一身野战军服,英气无比,脸上带着一股让人难以接近的威严。背上的步枪也同样上着寒光湛湛的冰冷刺刀,只是腰间多了一支军官用的毛瑟手枪。

“一、二、三、四……”连长刚喊完,士兵也跟着喊出了整齐无比的口号,声威震天。一百多人的声音震天不说,从人群面前跑步过去,犹如是一群出柙的猛虎,卷起一阵气浪,居然吓得当场不少的学子们打哆嗦,心道眼前的军校果然非同寻常。

“一排留下,原地警戒大门!”

“是!一排听令,稍息,立正!”

得到命令的第一排顿时在排长的号令下,分站在大门外两边,熟练地将步枪取下,啪的一声握在胸前,杀气十足。

“我的妈呀,这,这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是蔡校长的私兵呀,真吓人咧。”远处家长云集的角落里,一个商人打扮的学生家长擦了擦头上的汗,走南闯北也见得多了,但这么威武的士兵,他还真没见过。

军姿严正,杀气腾腾,军威骇人。

“谁知道呢,唉,希望我家的小子能进去吧,全中国的军校,也就这儿数第一了。”一个家长应声道。

“蔡校长威风丝毫不减当年,唉,可惜他不愿意再次兴兵争夺天下,不然以眼前这些士兵的气势,什么孙大炮,张大炮,哪是他对手啊。”

不说众多家长议论纷纷,学生们更是被这支虎狼之师一般的民团连队吓到,但也更加坚定了要进入华夏军校的决心。

不久后,几辆老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