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他麻利地将下人早就备好的“夜香”,用力地扛上独轮车,“吱呀吱呀”地响着,歪歪斜斜地推走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
长安城,皇宫内。
一个内侍捧着一封暗报,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有监察司暗报……”
“放下吧!”陆承启头也不抬,继续批阅着奏折。
最近烦心事比较多,一些不良商贾以次充好,搅乱了市场秩序,地方州府频繁上奏,却只敢点明不敢点破。
“哼,不就是那么官商么!”陆承启不屑地说道。
所谓官商,是大顺特有的名词,区别于皇商、民商。皇商很好理解,就是皇庄,是皇帝的私人钱库。民商,就是普通商贾;而官商,则是家中有人在朝中为官,持着权势经商的人。
自古以来,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商也是这般。仗着免税的优势,在价格上大打价格战,要不就是以次充好,短斤少两,专做不法之事。
这些官商想着,大顺有着两万万人,这个人不买,总有一个傻瓜买的。也就是官商能这么做,皇商是陆承启的私人钱库,更肩负着福利院、养济院、施药局等全民性福利的开支,也不可能自掘长城。民商更不用说了,要是没了诚信,他们举步维艰。
正心烦着,陆承启突然瞥见堂下那个内侍还伫在那里,皱眉道:“为何还不退下?咦,高镐,你在怎么回来了?朕不是让你去服侍太子吗!”
那个内侍正是高镐,恭恭敬敬地说道:“太子回宫了,皇后让小的告知陛下……”
“太子回宫了?他不是在进学么,回来作甚?”陆承启有点愕然地说道。
高镐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忘了么,今日可是沐休之日,蒙学亦是如此……”
陆承启一拍脑袋:“原来是放假了啊!”
想了想,陆承启还是觉得不去坤宁殿了,奏折堆得还有半人高,批到下午都可能批不完。“这样吧,你让太子来垂拱殿!”
“遵旨!”
高镐正准备退下,陆承启突然叫住他:“且慢,太子最近表现如何?”
“太子殿下最近还是这般,蒙学中无人知晓他的身份……”
陆承启淡淡地说道:“朕是问,他在皇家军校,学了些什么?”
高镐突然下跪道:“陛下,小的万死!”
陆承启愕然:“怎么了?”
“太子殿下非得学那些皇家军校学员,一般出操,训练,说是磨练筋骨意志,小的怎么都劝不住啊!”
陆承启倒是第一遭听闻,心中先是一痛,他的儿子今年才七岁啊!随后觉得一阵安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穷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国家的继承人,能把一国气运一肩挑了,证明他心中是装有江山,装有百姓的。
什么储君才是合格的储君?陆承启认为,他的儿子就是!
“不干你事,你所做没错,但太子所做,朕心甚慰!你且起来,唤他来吧!”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高镐得蒙大赦一样,疾步小跑地退出了垂拱殿。
陆承启把那封苏州知州呈上来的奏折放在了一旁,拿起那封监察司暗报来,挑开火漆,拿出密码本,开始对译。暗报不长,陆承启三下五除二就译出来了,连起来就一句话:“辽帝欲南侵,耶律乙辛设计阻拦。”
陆承启暗暗心惊:“这耶律洪基,是得了失心疯吧?刚刚和女真打得两败俱伤,他还敢来惹大顺?真当大顺,还是十年前那个大顺吗!不过,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好像当年小日本侵华一样,谁能想到他突然就动手了?不过实力相差悬殊,契丹人就算打一个措手不及,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不成,契丹人是狼子野心,不得不防。还是得让枢密院、军事参谋部来一趟,研究研究怎么暗中增兵才是……”
陆承启想到这,立即起身看向了那副世界地图。
“临潢府到大同府、幽州,有五日路程。这五日,是按照骑马的速度来计算的。如果契丹人要攻城,肯定会带上辎重、粮草和步卒。如此一来,速度肯定会慢下来。就像当年耶律重元南犯一样,自出兵,到幽州城,足足用了二十余日。虽说契丹人后勤补给比较近,但我这么多年在幽云十六州的布置,并不是白用功的!”陆承启心中知道,皇庄这么多年来,一直暗中为大军囤积军粮,器械,兵刃,甲胄,分散在幽云十六州各个州城之中。
虽然这些物资,都是从国库、军器监拨出,但通过皇庄的途径,更能掩人耳目。知道这事的,绝不会超过十人。
陆承启就不信了,契丹人的细作,能得知这么紧要的机密!
“现在就差禁军了……”陆承启自言自语地说道,“一旦禁军到位,契丹人哭爹喊娘都来不及!”
“爹爹,谁要哭爹喊娘啊?”
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陆承启回头,却见一个身穿着紫红色衣裳的小人,带着微笑地立在殿中。
“旭儿,你回来了?”
“嗯,爹爹,今日沐休,先生也要回家了……”
陆承启端详着眼前的儿子,发现他瘦了些,也黑了些,皮肤也不似个七岁小娃娃的皮肤,真正脸上还有一点点皲裂。为人父母的,哪里会不心疼自己的儿子,陆承启只觉得鼻子有点酸意,走到陆厚旭前面,一把拦他入怀中:“爹爹让你远离皇宫,远离你的母后,你怨爹爹么?”
“开始是有些怨,但后面不怨了……”陆厚旭也难得像寻常人家的孩儿一样,扑入陆承启的怀中撒娇,心中高兴着,一不小心就说了大实话。
陆承启心疼地摸着他的脸蛋,皲裂的肌肤,已不似孩童一般嫩滑,而是有股粗糙的感觉:“为什么不怨了?”
陆厚旭到底是个孩子,笑道:“皇宫里面没这么多人陪我玩,没这么多人陪我读书,太闷了。”
陆承启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这一层。人,终归还是群居动物,如果不回归群体的话,心理都不知道会扭曲成什么样。
“而且我也知道,爹爹是为了我好。先前我还不明白爹爹说我们大顺为什么还处在危机之中,现在明白了。爹爹,你是不知道,在长安,在京兆府,居然还有这么穷困的百姓!他们吃糠咽菜,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顿白面,可他们也是辛苦劳作,不见得比旁人差,为什么他们要这么穷呢?我想了很久,才觉得是那些地主坏,收的佃租这么高,他们又要还债,只好过得这么苦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
说到这,陆厚旭抬起头来,认真地问道:“爹爹,难道你就不能下旨,再降低一些农赋吗?”
陆承启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旭儿,你这是孩子话啊!你也知道的,我们大顺的农税是多少?一成,夏秋两收,已经很低很低了。”
“可为何他们还是过得这么苦?”陆厚旭不明所以地问道。
陆承启沉声答道:“因为他们胆子太小,不相信朝廷!”
陆厚旭睁大了眼睛,疑惑地看着陆承启。
“朝廷早就出台了政策,设置‘空置田地税’,多田多地的地主乡绅,纷纷卖田鬻地,皇家银行也适时将大部分田地收了过来。只要是有户籍之人,皆可向皇家银行借贷,购置私人田地。政策都给他们了,监察司还时常下乡宣扬,他们都不相信,朕又有什么办法?”陆承启无奈地说道。
陆厚旭低着头,似乎在想着什么,良久才抬头说道:“爹爹,我觉得不是那些佃户不相信朝廷,而是他们走不了……”
“走不了?”
陆承启觉得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说法,鼓励陆厚旭说道:“你且说说看,为何走不了?”
“他们签了卖身契,成了地主家的长工,就算朝廷政策再好,也帮不了他们的……”陆厚旭低沉地说道。
陆承启似乎被一块大石击中心脏,不争气急跳了好几十下,手有些颤抖,突然紧紧拦着陆厚旭幼小的肩膀,问道:“旭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去过蒙学里一个同窗的家中,他的爹爹对我说的……”
陆承启暗道惭愧,他儿子都知道施政不能脱离群众,他却老是在皇宫内异想天开。这些年来,政务日益繁多,他已经鲜少出过皇宫了。没有贴近百姓,怎么才能知道百姓疾苦呢?
“旭儿,你做得对!”陆承启先是赞扬了陆厚旭,然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爹爹制定政策的时候,疏漏了这部分人。他们也是苦啊,或许是家中有人重病,或许是急着用钱,才把田地卖给地主,他们也就顺势成了地主的长工,签了卖身契。如同你所说,政策再好,没有到位,也惠及不到百姓。这一点上,爹爹不如你!”
陆厚旭笑了,展露了洁白的牙齿,上面还有几个洞洞,原来是正处于换牙期:“爹爹,那你打算怎么帮他们呢?”
陆承启想了想,说道:“皇家银行说的是,只要有户籍,便能借贷钱银购置田地,没说是男是女啊?”
陆厚旭冰雪聪明,一下子就想明白了:“爹爹的意思是,跟地主签了长工的是男丁,不包括女丁?”
“就是这个意思!”陆承启笑道,“再说了,现如今女子也不比男子差,在苏州一带,女子赚得比男子多也不稀奇哩!她们懂得苏绣,绣出一副好作品来,价值几贯的有之,十几贯的有之,甚至上百贯也有。谁说女子不如男?”
陆厚旭“身”有体会,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是啊,就好像妹妹一样,我现在都打不过她了!”
“哈哈哈哈……”陆承启笑了起来,儿女双全的乐子就在这。“所以说啊,不要小看了女子,有些事男人也是做不到。”
陆厚旭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模样。
“旭儿,你能为百姓着想,能明白事理,爹爹很是欣慰。”陆承启语重心长地说道,“当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明事理,体贴百姓疾苦。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不是他本事很大,而是百姓的拥护。如果百姓怨恨多了,那朝廷也是不稳的,皇帝也就做不成了。做皇帝就好像坐在火山口一样,火山是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