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这个年头,三妻四妾很平常。可是陆承启是受过后世教育的,总是觉得内心有愧。
“梓童,是不是朕纳了妃子,就冷落了你?”
陆承启有点痛惜地吻上了周芷若光滑的额头,周芷若只觉得有一股幸福在包裹着自己,腻歪在陆承启的怀中不愿起身了:“臣妾才不会怪陛下,只要陛下记得臣妾,那臣妾就心满意足了……”
“梓童……”
陆承启有点感动了,一双手也不安分起来,抚摸着周芷若如丝如缎的肌肤,渐渐深入亵衣去。
都是老夫老妻的,周芷若也知道陆承启想做什么,连忙按住陆承启的手,脸上羞出了一片红晕:“陛下,这还是白日呢?”
“无妨,有谁敢不经传召就进坤宁殿?”
陆承启有点气喘地说道。
“陛下,你身子都尚未大好,这样不妥啊……”周芷若力弱,眼睛也蒙上了一层水雾,陆承启知道,这个小妮子也动情了。
“管他天塌地陷,朕现在只要你!”陆承启邪邪一笑,像大灰狼逮住小绵羊一样。
两人来回拉锯着,衣裳开始不整了。眼见陆承启就要得手,衣裳滑落的周芷若,已经露出了大片雪白的肌肤,更是惹得陆承启心头“火”起。周芷若娇羞不可抑,不知道从哪里生出的力气,猛地推开了陆承启,嗔道;“陛下,万一绣儿进来呢?”
陆承启听到绣儿,也愣住了,火气慢慢褪去,沮丧地呆在榻上。
周芷若“扑哧”一笑,走到陆承启身旁,咬着他的耳朵说道:“陛下,今晚臣妾再伺奉你……”
陆承启被她挑逗得浑身不舒服,正想反手去捞的时候,周芷若笑嘻嘻地跳出了他的魔爪,整理好衣裳,不敢再呆在殿中了。“陛下,臣妾去皇庄了,你自个去御膳房用膳罢……”
“……”
陆承启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有些凄凉:“老婆有三个,难道还要求助五姑娘不成?”
转念又想:“算了算了,早点敲定国歌的事好了,反正在这里也没什么乐子……”
想到这,陆承启也自行整理了一番衣裳,刚刚周芷若的手劲不小,把他的常服都弄得皱巴巴的。
对着一面玻璃镜——不错,就是皇家大学研制出来的玻璃镜,后面铺上的是一层水银,和后世的镜子都不差什么了。现如今皇庄靠的就是玻璃、玻璃镜和香水三样事物,赚了大钱。不仅行销国内,还出口海外,被西洋人狂热追捧,称之为神的恩赐。
不用说,始作俑者就是陆承启了。
香水制作其实也不复杂,懂得蒸馏酒精就好办了。至于香精油,都是用天然花瓣碾碎而成。只要经过几个星期,一瓶最原始的香水就能出炉了。这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酒精蒸馏,缺少了这一步,香水就不是香水了。毕竟酒精易挥发,没有这个特性,香水的分子运动就不会加快,香味也不能迅速传扬开来。当然,挥发也不能太厉害了,所以酒精度数的控制也很重要。
至于玻璃和玻璃镜,那就更是简单了。自汉朝起就有琉璃一说,玻璃不过是无色琉璃而已,稍稍改变一下配方就能烧制出来。
玻璃镜难一点,先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能够很好地溶解锡,随后,玻璃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这种锡汞齐的本领高强,能够紧紧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
然而制造水银玻璃镜子需要花上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太费事了。况且,水银有毒,镜面也不太光亮。不过对于陆承启来说,只要比铜镜好,那就行了。至于能不能改进,就看皇家大学的师生了。
不是皇庄卖得贵,实在是这水银镜子太难制作了,产量也小。
所谓物以稀为贵,卖得贵一些也正常。反正就靠这三样东西,皇家大学已经能自产自足了,甚至还能补贴皇家军校和军器监。
第八百九十六章:为国赋词
陆承启对着水银玻璃镜认真整理了一番衣裳后,才缓缓出了坤宁殿。先是到御膳房吃了午饭后,才在内侍、宫女的簇拥下,来到了垂拱殿。
刚刚做到龙椅上,陆承启就下达了口谕:“传召刑部尚书苏轼,速速来见朕!”
“遵旨!”
那内侍快步退出垂拱殿后,陆承启扫视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奏折,头都大了:“真的是偷懒不得啊!”
没办法,饭要一口口吃,奏折也要一本本批阅。
陆承启随意翻开了一本,说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京兆府某两条村子为了争夺水源械斗起来了,幸亏捕快到场及时,没有闹出人命来,当地县令不敢做主,上奏请求陆承启断案。
“这有什么好断的,械斗就是犯法,按《大顺律》办事就是了!”陆承启朱笔一挥,写了几个行书字体,放到了一旁,“还怕有什么法不责众?笑话,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了,平民百姓也想免责么?”
再翻开一本,说的是河南府某地寡妇要改嫁,奈何公公婆婆都不肯,官司打到了衙门上,案子居然惊动了大理寺。清官难断家务事,大理寺的断案,那家人不服。原来那寡妇是一个官员的正妻,那官员在任上殁了,正妻就成了寡妇。那官员的父母,硬是阻挠不让儿媳改嫁,连大理寺的判词都不肯接受,最后只能让皇帝来断案了。
“笑话,这等案子都不能断,养你们这些官有何用?”
陆承启已经有点火气了,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官僚阶级的特权吗。平头百姓的寡妇能改嫁,为什么官宦之家的寡妇就不能改嫁了?想必是那官员的父母挟威逼迫,那寡妇才如此坎坷。
陆承启认认真真地审查了一番案子的宗卷,发现那家人确实有点问题。
除了那殁了的官员以外,还有两个弟弟。这两人游手好闲,整日斗鸡斗狗,不务正业。只有那寡妇抛头露面,撑起了那个家。那家人就是看中了寡妇的能力,让一大家子衣食无忧,才百般阻拦的。
陆承启正想提笔写下处理意见,恰在此时,那宣读口谕的内侍疾步小跑入殿:“陛下,刑部尚书苏轼已在殿外恭候。”
“宣他觐见!”陆承启心念一动,也就搁下了朱笔,没有再写。
“臣苏轼,参见陛下!”
只见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自信从容地进入了垂拱殿之中,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长揖礼。
陆承启见苏轼丰神俊朗,不复正史上的凄苦流离,心中也是快慰:“我总算是改变了苏轼的命运!”
嘴上却说道:“免礼,赐坐!”
苏轼有点受宠若惊,皇帝赐坐可是莫大的荣誉啊!
待得内侍端上茶水,苏轼才敢入座,还不敢坐实了:“不知陛下传召于臣,有何要事?”
“确有要事,但也不忙说。你且看看这案子,都闹到朕这里来了!”陆承启缓缓地把一本奏折和一干宗卷,往前一推。苏轼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奏折宗卷,匆匆扫了一眼,然后才说道:“陛下,此案件臣亦有所耳闻……”
“哦?那苏卿的意思啊?”
“按《大顺律》判决便是,那寡妇守寡三年,已尽人事,何必再拦着不让改嫁?”苏轼在官场待得久了,也有点圆滑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个道理,但那寡妇是一官员正妻,奈之如何?”
“不论官民,皆要守法,便是官人又如何?”苏轼振振有词地说道。
“苏卿此言,正和朕意。王子犯法,尚与民同罪,便是做了官,也不能免俗!”陆承启大笔一挥,写就了判词。
“陛下果然是信人,以法治国,善莫大焉!”苏轼连忙说道。
“苏卿不是儒家子弟么,怎么信奉法家了?”陆承启有点好笑道。
苏轼正色道:“儒家如不进步,如何能壮大?儒家之法,非法家之法。法家之法,只有法,没有德。儒家之法,有德有法。德在法先,法在德后,以德服人,才能以法服人!”
“不错,苏卿果然大才!”陆承启赞叹道,“不仅诗词做得好,就连学识也是一等一的。”
苏轼笑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一迂腐书生,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每每思来,甚为惶恐……”
“苏卿过谦了,是这样的,朕找你来,所为……”陆承启当即把国歌、国旗和国徽一事说了出来,听得苏轼两眼放光。“……就是这般,苏卿以为如何?”
苏轼激动地说道:“陛下果是千古一帝,臣拜服!古人有云,以乐教和,陛下首创国歌,定然能聚拢汉人民心,壮我华夏之势!”
陆承启笑道:“朕并没有那么厉害,你就不用吹捧了,早日写出诗词来才是正事……”
苏轼喃喃地说道:“陛下,其实臣已有腹稿,只是……只是不成诗而已……”
“哦,且说来听听?”陆承启来了兴致,苏轼不愧是才高八斗,居然一眨眼就想出诗词来了。
“盘古开天地,女娲泥造人,燧人与我火,有巢给我屋,神农尝百草,伏羲立衍圣,炎黄出渭河,华夏始成国。你我本同根,原是一家人,血脉代代传,炎黄有子孙。我们乃一族,便能成一国,此国名华夏,大顺百姓心!”苏轼吟完之后,呐呐地说道:“平仄有些对不上,请陛下准许臣回去,再修饰修饰……”
这时候中了状元,大多要些颂词。这首诗,也近乎“无病呻吟”的颂词,但其中豪迈的意味,却超乎想象,岂是那些矫揉造作的颂词能比拟的?
“就是它了!”陆承启大喜过望道,“平白些好,毕竟不是只有士子才唱,朕要整个大顺子民,都会唱这首歌!事不宜迟,朕已经迫不及待要让人来谱成曲了,苏卿可有介绍?”
苏轼愣了一下,声音放低了许多:“陛下,如今坊间公认,唯有玉玲珑大家,方是抚琴第一人,想必亦能谱曲。何不邀请她,将此诗谱成曲子?哪怕臣这诗词不成韵律,她亦能化腐朽为神奇……”
第八百九十七章:传召
陆承启并没有怀疑苏轼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甚至还颇为认可。
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个领域十几年,只要不是太过愚蠢的人,总会是能登上这个领域的巅峰。
按照苏轼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