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光怀疑契丹人有撤退的心思,但契丹大营一直没动,他又不敢确定。虽然瞭望塔上面的边军说有两万多骑兵出了契丹军营,不知去向。算一算,契丹军营里面还有六万多人,幽州城里面的边军,满打满算也就五万人,野外交战是绝对打不过的。
朱大光犹豫了很久,觉得还是坚守比较好。按照他的经验,契丹人一般不会带够两个月的军粮,从他们出兵到现在,起码过去了二十多天,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牢牢守住幽州城,那就万事大吉了。
王韶也通过斥候得到了消息,心中一喜:“如此说来,契丹大军实力又一次削减,倒是我禁军的机会啊!是时候打一仗了,不然下面那些兵,可就坐不住了!”
他也明白,敌人派出了这么多骑兵,早晚会发现他们的行踪。既然现在还没有发现,那就要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韶仔细研究了一番监察士们最新绘制的精确地图之后,确定了行军路线。他决定把军队拉到顺州与幽州交界之处,埋伏下来,等待天黑,夜袭契丹军营!
两万多禁军一听这样的命令,登时兴奋起来了。他们出征之时就憋着一口气,想要大战一番。经过漫长的跋涉和等待,终于要作战了,所有的士卒和军官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渴望。
禁军的装备是所有军队里面最精良的,不论骑兵步兵,都有甲胄。按照陆承启的规定,这些甲胄都是比较轻便,防御弓箭毕竟好的锁子甲。
不论禁军。边军还是厢军,都是以百余人为一都,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是弓箭手(马弓,是一种软弓,射程不远,大约在百步左右);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是弩手。步兵的弩兵也是要肉搏的,也配了朴刀。为了行军方便,并不携带沉重的盾牌。轻便结实的木盾倒是有很多,毕竟陆承启要求的鸳鸯阵必须有刀盾手。还有的步兵使用宣花斧或者麻扎刀。弩兵所使的是制作精良的神臂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装有机关,但可由一人发射,射程可达三四百步,三百步内穿甲妥妥的,是冷兵器时期单兵作战最具威胁的武器,没有之一。本来神臂弩还要过段时间才被发明出来,可在陆承启大力支持科技发展之下,神臂弩被弓匠李宏提前发明出来了。神臂弩制作精度高,军器监日夜赶制,也不过制造了三千把,只好最先供应给最为精锐的禁军使用。
除了作战武器之外,辅兵身上还带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另外还有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还有陆承启让户部专门派人制作的每人够吃三日的炒面。
禁军不愧为大顺最精锐的部队,装备都快武装到牙齿了。装备这么多,怪不得每一名战兵后面就有一名辅兵了,有些甚至有两名辅兵,不然这些作战工具没法拿啊!不过装备虽多,这些禁军收拾起来仍然雷厉风行,不到一盏茶时间,已经拔起营帐,准备行军了。
第九十章:夜袭准备
(求收藏推荐,你的一个点击,会拯救一个写手!)
行军队伍里面有几都受人非议的禁军,他们非常神秘,所使的武器也是用麻布包裹起来,从不轻易让别人查看。别的禁军偶尔看见麻布露出的一角,也是木制的,有些弧度,却不知是什么武器。
这几都禁军也配了朴刀,他们却不需要很多辅兵,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都背在了身上。几都人只有百来个辅兵,用驽马驮运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等物,物品也不甚多。
曾有几个要好的辅兵忍不住好奇问道:“兄弟,你们那用布包起来的,是什么东西?听说你们是被挑选出去的神箭手,是也不是?”
他们却是笑笑,没有说话。身为一个神箭手,沉得住气是最基本的。但也有一些比较跳脱的,眨巴着眼睛说道:“这可是大杀器,传闻是圣上亲自带头研发的,比那些个神臂弓都好使!”
辅兵不信,皱眉说道:“兄弟啊,你莫要诓我,神臂弓你我都见到,能射出四百步远,你那木头棍子,有那么大威力?”
那些禁军相视一笑,却也不搭话了。有一个悄悄地在这几个辅兵耳边说道:“兄弟啊,好好练习箭法,说不定你们也有机会加入我们。等打仗了,你就知道这种武器的可怕了,你是没有见过我们的训练,我们……算了,不说了,那是保密的。记住,别把自己当辅兵,你们也有出头之地的!”
说罢,他们就整齐地开始列队,准备出发了。
那几个辅兵听了,心下默然。他们承认,自从陆承启改革军制以来,剔除了老弱病残之后,禁军的面貌为之一变。继而皇家军校教习狄青进入禁军之后,禁军更是变成了一支虎狼之军。如果说辅兵们没有上进心的话,也说不过去。战兵的军饷是他们的两倍,抚恤也比他们要好。如今听闻能晋升战兵,他们哪能不心动?
王韶下令,全军静默前进,每一匹马都要腿绑厚布,口中衔环。令行禁止之下,这支带上辅兵有两万多人的禁军,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的了。
他们也不清楚,为何心中有一股渴望,一股保家卫国,驱逐侵略者的渴望!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陆承启亲自说的,也是狄教习反反复复强调的。在没有成为下令那个将军之前,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做不到的人,还在禁军大营里面饱受折磨,每日不断的体罚,让他们苦不堪言。也不排除有几个逃兵,但都被捉了回来,依照军法处决了。杀鸡儆猴之下,才让这支禁军摇身一变,变成了另一支强军。
兵贵神速。王韶是很信奉这一句话的,他下了死命令,天黑之前必须赶到预定的位置,做好战斗准备。
现在已经接近巳时,快到中午了。尚有五个时辰,要赶近百里路,还要做好战斗准备。如果是以前,放在禁军身上,那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这支禁军,经过较为科学的体能训练,百里行军不在话下。如果不考虑作战的话,就算日行两百里都不是问题,就是到达目的地后,没什么体力而已。
一支军队,虽然不能以行军来判断其最终战斗力,但行军速度和强度,就可以看得出其服从命令程度了。
而此刻,契丹还是用骑兵做步兵,佯攻一番幽州城,来诱使守城边军出击。幽州游击朱大光不为所动,下令用猛火油柜,烧毁云梯。
而此刻,契丹人以凭借着汉军,制作出来了攻城车,俗称木牛车。契丹士卒躲在木牛车后面,抵挡着城楼上射出的弩箭,一步步前进着。
这些木牛车是长方形的木屋,外蒙牛皮,下安四轮,形同活动掩体。而上面则是一架云梯竖放着,可以算是最为简易的云梯车了。
除了偶尔被投石车砸烂了几辆之外,还是有十余辆大型的木牛车冲到了城墙下面,架起了云梯。其余的士卒,用铲子开始掘土,佯装掘地道攻城。
城墙上的弓箭如雨般倾泻而下,一个个契丹士卒惨叫着倒在城墙边上。朱大光冷静地指挥着,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次契丹士卒的攻城意志没有那么坚决了。虽然这一次契丹士卒出动得最多,分四个方向攻城,却显得非常仓促。即便是四个城门都受到了攻击,可是没有一个城门是主攻方向。守御起来也游刃有余,没有兵力捉襟见肘。
兵书上说十而围之,契丹军队都不够边军的一倍,就算是围攻,朱大光也不怕。幽州城内粮草、武器都很充足,足以坚守几个月。若是省着点,半年也不是问题。
现在就怕契丹大军恼羞成怒,让士卒屠杀幽云十六州中没能躲进城池之中的边民,那时候就是生灵涂炭了。
朱大光就算有心保护,也没能力啊!此刻他不知道有多希望,有一支援军的到来,威慑一下那些肆无忌惮的西北诸族骑兵。
朱大光不知道的是,此刻王韶率领的两万禁军,已经在前往契丹大军屁股后面的路上了。王韶不愧是名将,把握的战机刚刚好。耶律重元以为派出了两万骑兵,就能保证自己的军营不被袭击。但他不知道,这些西北诸族的士兵,一个个都冲着打草谷而去了,完全不理会在幽州城下的契丹军营,不到一日时间,便冲到了幽云地区深处。王韶的禁军,恰好与他们擦肩而过。
身先士卒,勇猛冲锋的那些,是勇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是名将。朱大光是前者,而王韶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王韶能名垂千古,正是因为把握战机,和预见战果的能力。同时,他也不缺背水一战的勇气。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指智谋、谋略,将而无谋,兵之大忌,故排首位;信指信义,只有信义才能令人信服,是军队内部团结一致;仁指仁义,仁义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拥有好的声誉,民心所向,也就是所谓的“得到了天命”;勇是指勇武,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勇则兵强,勇能生势,所谓兵之势也;严指纪律严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军纪严,是能否一支军队带成铁军的必要条件。
这些条件全都具备的,才能成为名将。而恰恰,王韶就具备了这样的潜质。初出茅庐第一战,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战机把握能力,这一战,就看士卒有没有勇气去打了!
王韶骑着马走在全军后面,静静地看着快速前进部队,也不知道在沉思些什么……
第九十一章:备战
(觉得还算可以的话,加入书架吧,不然没了推荐,都不知道哪里找。)
幽州城下,大战正酣。
凶狠的箭镞,遮天蔽日。绞盘床弩的每一次发射,几乎都能带走一条契丹骑兵的生命。幽州城里面的石弹已经不多了,朱大光这才没让继续发射。只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