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氏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顷刻间,无数贼兵将一捆捆干柴从陡坡上扔了下来,将伏低的官道两头堵死,一枝枝火箭尾随而下,将干柴垛点燃,伏低的官道两头迅速燃起了冲天大火。

“不好,贼兵皆草寇之辈,怎的却知火攻之计。”

赵融大惊失色,再也镇定不住,忙中出错,连忙大吼道:“快,快撤出去。”

大军本就慌乱,前军接到将令后连忙后撤,与正在往前突进的后军撞在一起,更加混乱不堪,彻底丧失了突出低谷的最后一点机会。

还没有进入低谷的三千余大军眼看官道被大火堵死,又得不到主帅将令,统兵校尉连忙下令大军兵撤,重新列阵。

右侧的一片密林中。

周武扫了一眼彻底陷入混乱的六千余朝廷大军,冷然道:“朝廷以此蠢材统兵,焉有不败之理。方才若赵融继续往前突进,或许还有机会突围出去,不至全军覆没。然而这蠢货却下令大军后撤,可谓是自取灭亡。”

众随从纷纷点头,目露不屑。

周武把手一挥,道:“走吧,官军败势不可挽回,我们先去宛城布设伏兵。”

众随从连忙跟上,很快消失在密林中。

六千余大军虽然乱的不可开交,但终究是朝廷最为精锐的中央官军,虽然主将下达了错误的军令,但在统兵校尉、军司马的指挥下,很快就组织起来,向两侧的陡坡突围。

赵融终于意识到自己忙中出错后,也连忙带着数百亲兵,弃马往右侧陡坡逃去。

然而还没爬上陡坡,就见两侧的密林中也燃起了大火,很快就连接成一片火海,陷入绝境的六千余大军彻底崩溃,连官军也顾不上喝斥士卒,开始各自四散逃命去了。

军心一乱,纵然兵圣复生,亦无能为力了。

赵融堪堪逃出火海的封锁,回顾身后时,还追随在身后的亲兵还剩下不到十人,个个丢盔弃甲,如丧考妣,惊慌如丧家之犬,哪里还有半分斗志。

“唉,不想竟中了贼人伏兵,此番兵败,必不容于朝廷。”

赵融长叹一声,面如死灰。

垂头丧气了一阵,正欲收拾心情,准备先逃离此地,再做打算时,猛听的前方密林中一声断喝,数百贼兵冲了过来,将赵融及数名亲兵团团围住。

“此天绝吾也!”

眼看逃生无望,赵融心灰意冷,反手拔出宝剑横于颈上,用力一抹。

血花飞溅中,赵融眸子里生机迅速流失,身子无力摔县。

数名亲兵眼看主将兵败自杀,惊慌四散时,也被贼兵一涌而上,砍成肉泥。

中平元年十一月。

赵融引军攻雉县,复克雉县,三战而胜。不想趁胜追击时,却中了贼兵伏兵,一万大军伤亡过半,赵融亦兵败自杀,仅有不到四千残军退守雉县。

赵慈击破官军后,并未趁胜追击,而是引军退还宛城。

朝廷大军征讨不利,天下群贼登时纷纷响应,一时间又是群贼四起。

先是并州白波贼趁机率众下山寇掠州群,又有黑山贼、张牛角、于毒、南阳黄巾残部刘避、汝南黄巾残部龚都等贼引众下山,贼势复起。

战报传到京师,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朝中百官当即上奏天子,尽数十常侍之罪,此番朝廷大军征讨江夏贼不利,赵融不善统兵固然是重要原因,而十常侍举荐赵融,亦罪不容恕。

十常侍虽将赵融恨的要死,但自知难逃干系,只得向灵帝哭诉,请求饶恕。

灵帝自不肯将十常侍治罪,虽然狠狠痛斥了十常侍一顿,却就此揭过,不再追究十常侍举荐赵融,丧师辱国之罪。

百官自不肯善罢甘休,连日奏请天子将十常侍治罪。

灵帝自知理亏,只好称病不出,数日不曾上朝,令百官莫可奈何。

大将军何进召集心腹密议,眼看奈何不了十常侍,只得退而求其次,准备奏请灵帝以屯骑校尉周坚为将,引军征讨南阳贼众时,中平元年的第一场大雪到了。

十一月中,中原大地天降大雪,骤然间霜寒降地,足难出户。

大雪足足下了十天,官道上积雪盈尺,人畜难行,连路都看不到,更别说行军了。

第84章纳妾

中平元年十一月,江夏赵慈击败朝廷征讨大军,虎烈中郎将赵融兵败自杀,天下群寇纷纷起兵响应,引众寇掠州郡,贼势复起。

朝廷正欲发兵征讨,中原及河北地区骤降大雪,遂暂缓出师。

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腊月又下了一场大雪,一直下到岁除前夕,方才停歇。

年关将近,朝中百官与宦党之争似乎也暂时息兵罢鼓,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

十常侍因赵融征讨不利之故,失了先机,面对百官的进逼,不得不暂时让步,在朝议明春征讨叛军调兵遣将一事上没有争得话语权,反而在密谋另一件大事。

屯骑校尉府。

屋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室内却温暖如春,火炉子里炭炎烧的正旺。

哗啦啦!

水花四溅身中,周坚从大木桶中长身而起,抖落身上的水珠,露出了欣长有力的健硕身躯,肌肉紧密而结实,虽然显眼,却充满了恐怖的爆发力。

周坚跳出木桶,赤身**的站在地上,任由美婢青妍为他擦拭身上的水珠。

青妍拿了条白色的帕子,仔细的将周坚身上的水珠一一探拭干净。然而当帕子触及到周坚下体时,原本软巴巴的第三肢瞬间怒而雄起,直拟霸枪裂空。

青妍刹时娇靥泛红,美目里似乎要滴出水来。

周坚蹙了蹙眉头,侧首憋了青妍一眼,忽然伸出双手捧住青妍臻首,按了下去。

青妍媚眼如丝,仰首瞧了周坚一眼,随即低下头去,两手扶住周坚胯部,微微张开了檀口,将宛如怒龙雄起的铁枪缓缓吞了进去。

嘶!

周坚猛的吸了口凉气,眸子里有骇人的精光掠过,随即化成了浓浓灼热。

青妍脸色绯红,额头紧贴周坚小腹,缓缓的吞吐口中物什。

周坚再也忍耐不住,猛的俯身抱起青妍,两步并作一步,奔到了床边。

半个时辰后,书房。

周坚锦衣玉带,端坐在书案后面泼墨。

自从入京以来,日子就变的悠闲起来,除了与袁绍、袁术等人的日常应酬外,剩下的大把时间就空了出来,比起在己吾当县令是要轻闲的多了。

有了闲暇,周坚抽空练习书法,顺便熏陶一下自己的文化修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首春晓,顷刻间挥就而成。

周坚前世文化层次不高,记下的古诗也没有几乎,数来数去,也就上小学和初中时学过的几乎古诗名句,其中以这首春晓记的最熟。

抖了抖竹简,心里总觉得不怎么满意。

尽管已经适应了这个年代的一切,但周坚依然觉得用竹简写字委实有点别扭,遗憾的是他对造纸术没有什么兴趣,也不知道后世的白纸究竟是如何造出来的。

这个年代虽然也有纸,但一来质量低下,二来太过金贵,实不宜用来浪费。

随手将竹简扔到一边,周坚再次铺开一卷竹简,挥毫泼起墨来。

青妍款步上前,将周坚扔到一边的竹简捡了起来,美目扫过,将竹简上龙飞凤舞的二十个大字尽收眼底,仔细读了一遍,越读越觉的韵味十足。

这个年代虽然读赋,但五言读和七言诗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无成风。

春晓虽然是小学生启蒙诗,但也是一代大家所作,毕竟不凡,

青妍出身士家,亦知学问,越读就越觉得这短短二十个字中蕴含了非凡意境。

啪!

正沉思间,又是一卷竹简扔了过来。

青妍顺手捡起,展开视之,只见又是一首小诗。

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

夜来床板声,姑娘变大嫂。

青妍刹时羞的晕生双颊,连忙将竹卷合上,放在了一边。

周坚放下毛笔,侧头掠了正低头收拾竹简的青妍一眼,忽然招手道:“过来。”

青妍低低答应一声,连忙放下竹简,款步走了过来,侍立周坚身侧。

周坚问道:“你认识字?”

青妍轻轻‘嗯’了一声,答道:“曾随先父读过诸家经籍。”

周坚略微有些惊讶,没想到此女竟是出身不氏,问道:“你父是何人?”

青妍道:“先父陈公讳康,乃光和元年茂才,曾任议郎。光和五年时因上书陈奏十常侍之罪状,被定罪下狱,冤死狱中,奴婢一家十余口尽遭贬斥。”

“原来如此。”

周坚点点头,光和五年,正是他入京求取功名官爵的那一年。

十常侍权倾朝野,素来被天下士人所痛恨,被冤杀的官员不知凡几,诸如陈康此类的更是多不胜数,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周坚没有再问,而是继续低头泼墨。

青妍侍立半晌,忽然咬了咬牙,低声道:“将军,奴婢有一事相求。”

周坚手下顿了顿,头也不抬地问道:“何事?”

青妍‘扑通’跪在了地上,顿首道:“奴婢尚有一弟,名唤陈真,因先父牵连之罪被发放军中为役夫,还望将军能解救舍弟,奴婢无以为报,甘愿尽心侍奉将军。”

“好!”

周坚回答的简洁有力,顿了下,才道:“起来吧。”

“谢将军。”

青妍再拜起身,美目中尽是感激。

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笃笃’的敲门声响起。

周坚头也不抬地道了声,“进来。”

门开处,一名随从大步走了进来。

青妍不待周坚吩咐,就连忙退了下去。

随从这才道:“公子,周武大哥命人押送的东西到了。”

周坚精神一振,问道:“今在何处?”

随从答道:“就在前厅。”

周坚当即将毛笔置于案上,长身而起道:“走,去看看。”

说罢当先大步出门,随从连忙跟上。

半个月前,周武派人传讯,俱言在南阳为寇时劫掠富户所得金银钱财十余箱,尽数暗中谴人分批送来了洛阳,不想今日方到。

前厅。

典韦和许褚宛若两尊门神,披甲持戈守住大门。

十名随从则围在摆放在厅中的十数口大箱子前,个个神情振奋。

十三口箱子全部被打开,里面尽是金银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