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达开号召当地穷苦百姓“无观烽火而逃通,无挈家屋而远徒,无闻谣言而怯怖,无恃强悍而抗违”,表示自己的大军“将迅扫妖氛,为五万众生灵吐气;澄清海宇,奠千百世中夏丕基”,要群众跟着他造反。穷人总是很容易受到鼓动的,石达开口才了得,不少穷苦百姓向太平军接济盐粮,进贡骡马,补给了太平军的后勤。
这一招,石达开屡试不爽。毕竟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成王败寇,投机的人不会少。
但是,石达开低估了湘军的防御能力,尤其是曾纪泽部的洋枪洋炮威力。
在整个太平天国战史中,攻城战是战术体现最不明显的一部份。无论湘军还是太平军,在攻城方面都没多少特别手段。太平军以穴地攻城为主,云梯登城为辅,湘军更是动辄采用“长围”战术。
石达开部的太平军没有攻城的利器,合围宝庆持续数十日,攻城不下,伤亡惨重,阵地上长毛的遗体都一人多高了。这时候太平军的医疗条件很差,基本上大出血就会死。
湖南各军在宝庆跟石达开部的太平军大小百战,不能决其必胜,但石达开也没能攻下宝庆。一个半月的战斗中,太平军始终未能实现攻破宝庆的目标。
湖北巡抚胡林翼下令继续增援宝庆,派了湖北荆宜施道李续宜,率湘军马步各军5370人取道安化和涟源、新化增援宝庆,这是一支非常强悍的队伍,里面还有不少骑兵,马匹都是朝廷调配的蒙古良马。
石达开为阻李续宜军,下令赖裕新分兵数千,由邵阳神滩渡出发,攻占新化南境的牛山忙、草鞋铺,待李续宜部过境时,袭其后路,其主力则从正面进攻,以期歼灭车部。
各路湘军的援军越聚越多,特别是李续宜率领的万余湖北援军的到达,不仅刺激了城外湘军的士气,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兵力的对比,湘军人数从劣势方变成和太平军旗鼓相当。
从此,战局开始变化,向不利于太平军的方向逆转。
李续宜军到达后,与刘长佑刘岳昭等部清军会合于宝庆东北的半边街一带,以图挫败太平军包抄刘长佑后路的计划。
石达开得知后,决定主动出击,遂于深夜调动大军逼近湘军半边街大营,拂晓时分发动进攻。
杀杀杀!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贴身肉搏,场面十分惨烈!
双方激战至第三天,各不相让,仍然难分胜负,这时,李续宜以部分兵力继续扼守大营,自己率军渡过资水西移,在水师和新建骑兵队的配合下,突然向太平军最薄弱的北路阵地发动强攻。
石达开闻报,急命赖裕新部驰援,但为时已晚,太平军营垒数十座,哨卡百余处被李续宜摧毁。接着,李部又乘胜扫荡资水西路,太平军大败之余士气严重受挫,西路阵地随之陷落,太平军阵亡数千人,可谓损失惨重。当时正是湖南炎热的夏季,热风一吹,都是太平军腐烂的尸体气味在弥漫。
更严重的是,到7月29日为止,西北两路阵地落入湘军手中,石达开合围宝庆的计划落空,宝庆城内外文书饷道复通。
此战过后,太平军围困线仅存东南两段,对宝庆已难以构成威胁,而无论兵力、士气、粮饷、武器方面,较于湘军皆处于劣势,会战败局已无可挽回。为求保存实力,石达开决定将仅存的几万人马撤入广西休整,开始部署退军。
双方休战半个月后,太平军于8月13日再度分作十几路,猛攻李续宜大营。但此战目的显已经不在进攻,只是以进为退而已。
那天深夜,月色黯淡,伸手不见五指,太平军即分两路,开始向广西方向撤退。
石达开转战湖南五个月,军事上曾取得一系列胜利,在宝庆城下与湘军大战三个月不能得手,致使战局急转直下,被迫放弃了以湘军老巢为据点,上窥西蜀,下逼武汉的宏大战略。
石达开的梦开始醒了,他意识到自己在宝庆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在李续宜援军抵达后,战局已经明显向不利于太平军的方向发展,如果说之前攻克宝庆一度颇有希望,那么此时这一希望已经相当渺茫了。在实力对比已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即使不愿马上放弃攻城,也应立即着手布置退路,至少应该开辟一块后退基地,而非孤注一掷,仍将八万大军全部屯集于城下之地,以至完全陷入湘军反包围之中。如果太平军在李续宜援军到达后能够果断放弃攻城,另谋他图,那么宝庆攻坚虽然失利,太平军却未必不能继续掌握湖南战局的主动权。跳出宝庆外围的包围圈,在湘鄂川黔战场还有很广阔的回旋空间。如果太平军在局势转为不利时及时调整战略,当不至于在人员和士气上都遭受重创。
然而,石达开太想拿下宝庆,以至于八万大军损失过半,剩下的都是一些乌合之众,伤了筋骨,这一次宝庆大决战,石达开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最后输得很彻底,他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更不幸的是,这次去追击石达开部的,是曾纪泽率领的五千精锐,石达开很快发现,他和部下逃无可逃,在退往广西的途中,石达开走上了一条死亡之路!
第八十一章 放走石达开
宝庆一战,面对石达开的进攻,曾国藩部的湘军,胡林翼部的楚军,骆秉章左宗棠部的湘军,都集中起来,对付石达开。曾国藩移军夔门,骆秉章部湘军守住宝庆,胡林翼部主力南下援湘,并两楚之力先除西南之患,庶可专力东征,无瞻前顾后之虑,把应付石达开部太平军进攻四川放到了第一位。湘军四个最杰出的将帅率兵围剿石达开,并且是在湖南故土,所以石达开的失败并不冤枉,几乎是一定的。
石达开想拿下湖南纯属异想天开。1859年8月中旬,石达开自宝庆败撤,准备退入广西休整,再图后计。石达开在宝庆会战失利后,深深感到自己部下的新兵太多,战斗力不强,攻城拔寨很困难,拿下湖南再图谋四川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他决定跑到广西整训部队,等待时机,再图入川。
当时,从石达开部下独立出去的石镇吉正在攻打桂林城,宝庆离桂林不远,因此石达开也决定率部前往桂林,他占领了兴安、灵川两县,屯兵严关,大溶江一带,北拒湖南追击之敌,西南两面则防桂林之敌与外界清军的夹击,与石镇吉部形成互为声援的局面。
但是,曾纪泽的追兵很快就夺回了兴安和灵川,用巨炮攻下了严关,将石达开的部队堵在了广西的全州。
石达开部撤向广西,是唯一选择,他只好做好拼死一战的准备,连童子军用上了。先前,石达开和他部下的一些老兄弟,从宝庆到全州,也是身经百战,越过无数高山大水,突破无数险隘雄关。但到了广西境内,路却异常难走,在全州的山间小道上进军时,很多高山峭壁之间,只有一线可通行人。人马鱼贯而行,全无回旋余地。十多天中,数万人马和家眷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蜿蜒前进,又累又饿。
因为逃跑走山上偏僻的小路,长途行军,石达开部的人马都很疲乏。而曾纪泽的五千人早到了全州,他下令部队休整三天,以逸待劳。
在距离全州二十里地时,石达开派出仅存的精锐三千人攻城,被曾纪泽的部队挫败,不得不派童子军出战。
二虎看着那些十六七岁的少年,想起了自己当年刚从军的模样,都不忍心下令开炮,他向曾纪泽报告说:“太平军现在都剩下一些老弱妇孺,我们不能再杀人了。”
虽然曾纪泽知道,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曾纪泽也在考虑,此时剿灭了石达开,对湘军也没有什么好处,咸丰皇帝甚至到现在还在猜疑曾国藩,没有授予曾国藩都督的实职,连一个四川总督的职务都不给,自己又何必杀了这些穷苦出身的农民,何况杀老弱妇孺也不是军人应该做的,汉人自相残杀,也不是曾纪泽愿意看到的。
左宗堂对宝庆会战发展方向的主张,概括起来也就是八个字:“逼窜南路,徐为图之”,就是说,曾纪泽的任务就是把石达开逼入广西,没有说要求他赶尽杀绝。
胡林翼也一再叮咛曾纪泽:“杀尽此贼,势必不能,逼使南走,尚是善策”,“贼数过多,不能尽杀,惟有虚南路,以两粤为贼之去路,则天下之祸尚轻也”。
曾纪泽和他们的想法,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即以将石达开逼入广西为“善策”。因此,在进入广西之前,曾纪泽对朝廷要求派兵向广西方向追堵的旨意,百般推搪,虚与委蛇,名为追堵,实则只追不堵。
左宗堂、胡林翼、曾纪泽的这一军事战略思想,即兵法中的“围师必阙,穷寇莫追。”在他们看来,虽然石达开在宝庆新逢大败,但短期内将其剿灭是不现实的。阻断退路,等于逼其在湖南与湘军决一死战,反而会使太平军低靡的士气迅速振作起来。而在置长江中下游战场于不顾,把数万湘军留在老家和石达开展开极可能是两败俱伤的持久战,无疑是他们不愿见的事实。这样做,即使最终取胜,湘军也会从根本上伤到元气,一不留神,后果更不堪设想。
曾国藩也主张让石达开去广西,他好腾出手来围剿安庆,拿下安徽,再顺流而下拿下南京。
曾纪泽守住了全州,石达开部攻不下,而为了让将士们死里求生,石达开部的宰辅曾仕和向石达开建议,写一封信给曾纪泽,许以重酬,请求让路,让他们通过。
石达开见他的将士们又饿又病,心情沉痛,决定一试。
第二天,石达开派人给曾纪泽写信,拴在箭上,射入他的营中。
曾纪泽不给回信,以加紧进攻来作回答。
曾仕和见重金收买不成,便再向石达开提出一概诈降的建议:“曾纪泽的部队洋枪洋炮多,战斗力比其他湘勇要强得多。我们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成功,就能转危为安,重振军威,如果失败,也不过一死而已。
石达开有点失望了,突围的希望此时极为渺茫,即使诈降,曾纪泽难道就会轻易上当?但事已至此,与其待死,不如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