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摇了摇头,轻松写意地说道,“暗杀之说,或许有,但也说不好便是他放出的烟幕;朕已经交代江都的麦铁杖了,若他苏游安心呆在扬州办事,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
“希望苏游能够化险为夷,要不父皇西征之事只怕还得延迟。。。。。。”
“朕当然不会忘记苏游的用处,朕之前也没想过南方的情况这么复杂,除了一个张信,又弄出来一个元家。。。。。。”杨广点了点头,他当然想尽量多给苏游保护,可一在东都,一在江都,毕竟是鞭长莫及啊。
杨广父子正在闲聊之际,却见王义又拿了几封贺表进来。
这次倒是没等王义开口,杨广便有些不悦地说道,“宫门不是早就关了吗?谁有这么大的本事此时还能传来贺表啊?”
王义有些惶恐地说道,“这是虎牙郎将来弘带来的杨善会、苏游以及他自己的贺表,还有征东将军陈棱带来的张镇周、裴世清以及他自己的贺表。”
杨广听了这几个人,倒有些欢喜起来,毕竟这些人离开自己已是为时不短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出外办事还办得特别漂亮,明显是给自己争面子的能臣啊。
“都拿上来。”
六人的贺表都写得富丽堂皇,尤其是苏游的,这令杨广异常开心;苏游还有心思想着给自己写贺表,说明他的处境不坏啊。
杨广又想到苏游的贺表是来弘帮忙带来的,想必是他在路上见过苏游了,于是问王义道,“他们两个大概也是刚刚到东都,都还未向朕述职呢,如果他们还在宫外的话,叫他们进来吧。”
杨广这话有些冠冕堂皇,述职什么的一般都是找自己的顶头上司的,杨广显然是僭越了;不过,最高领导想要单独见见任何一个下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吧?
杨广此刻关心苏游,原本只要让来弘进来也就罢了,但为了平衡陈棱的心理,又想知道张镇周的表章为何是他带来的,所以便一下点了他们两人的名。
来弘喝陈棱果然是刚刚到东都的,他们原本还以为自己的贺表递不上去了的,哪想偏偏就赶上了末班车?
不过,对于杨广要见他们,倒是个意外,两人都身着戎装进了宫,但想要见皇帝还是得接受检查的。
“参见陛下,恭祝陛下新春大吉。”两人一起走进了杨广的书房,当即倒头下拜。
“都平身吧,两位将军无需拘礼,赐坐。”杨广看见了他们,心情顿时大畅,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杨广仔细看着眼前二将,却有些不解地想道,都是带兵归来,为何来弘神采奕奕,陈棱的脸色却那么憔悴呢?
“陈将军,扶桑之行,可还顺利?”
“回陛下,扶桑之行倒是一切顺利,但降服琉球似乎出了点问题。”虽然很不想承认琉球真的出了事,但陈棱也不是个遮遮掩掩的人,而且他也犯不着以自己的谎言来为两个人扛事。
琉球是张镇周和陈棱两个人一起打的,有功一起得,有过自然也是两人分担了。
“哦。”杨广点了点头,示意陈棱继续说下去。
陈棱只好言简意赅地继续说道,“我与张镇周从扶桑返回时,到了江口之后,却遭遇到一艘从杭州湾驶来的商船,据他们说,琉球人最近登陆了杭州湾并肆意抢劫商旅,我们听了都是不敢相信,商议之下,便由张将军带领一千士卒前去查看。。。。。。。”
“结果呢?”杨广皱了皱眉,张镇周私自带兵继续出征的行为他显然无法理解。
“现在还没有结果,但我们也是顾及到琉球人的残暴,生怕他们攻入杭州城,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还请陛下恕罪。。。。。。。”
杨广挥了挥手,平静地说道,“你与张镇周之过,自有兵部和大理寺来议论,朕说的是私自调兵这一条,至于敌人反复,朕倒不会怪你们。”
陈棱暗暗松了口气,他倒没想到杨广还这么开明,但想想也是,那些不开化的土著反反复复可不就是常事吗?
“来将军是在哪遇见横波的?”对于来弘,杨广倒客气了许多。
“是在扬州,扬州那个地方太过繁华了,臣的船队竟然在扬州码头堵船了;而后臣便辗转听说了苏游火烧张家船行的事,臣有些担心他的安全,所以便靠岸到扬州城中寻他去了。”来弘说话也是战战兢兢,毕竟凯旋的战士归来后第一个见的应该是杨广,而不是其他什么人。
尽管,来弘只是雇佣军,也并没有献俘的流程。
杨广对此不置可否,反倒饶有兴趣地问他道,“他在扬州还好吗?”
“那小日子过的。。。。。。不过,因为臣的倒来,倒给他添了点小麻烦。”来弘说完这话后,又不好意思地继续说道,“有几个百济的贵人听说大隋的繁华后,非要到上国来瞻仰风物,所以随着臣的船队到了扬州。”
“这是好事啊。”杨广笑了笑,这也不奇怪,谁都喜欢被人夸不是吗?
来弘借百济人之口夸赞大隋的好,也就是间接地夸杨广治理有功,杨广能不高兴吗?
来弘只好苦笑道,“问题是,其中之一性子比较活泼,到了扬州才半天时间便走失了。”
“是嘛,看来苏游这个年过得倒有些纠结了。”杨广随即开心地笑了起来,苏游把二舅哥的朋友搞丢了,不着急才怪呢?
而想着苏游与自己一样心情七上八下的,杨广自然而然就开心了起来。
来弘只能附和着笑,说起来他也有些担心扶余**的失踪,这事传出去自己可真的很没面子啊。
陈棱听着杨广与来弘愉快地聊天,原本打定主意只想听着,然后就可以默默地离开了,但现在却不得不开口道,“回陛下,微臣在路上也见到苏御史了,他当时似乎是在追元氏的船呢。”
“是吗?到底什么情况?”
“他当时认出了朱宽,随即与他打了招呼,于是微臣辗转听说他似乎在找人。。。。。。”陈棱说道这时,顿了一顿又道,“如果臣所料不差的话,他要找的人似乎与来将军刚才说的那个走失的是同一个人。”
杨广随即在心中念叨起来,“百济的人,元氏的船,苏游在追他们。。。。。。。这到底之中有什么联系呢?”
杨广百思不得其解,也只好说道,“但愿他在杭州能过个好年。”
杨瑓、来弘以及陈棱自然只能附和着点点头。
“阿欠!”苏游此时正在火炉边上给王伯当夏子薇兄妹等人说《三国演义》,却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于是笑骂道,“也不知是谁在想我呢?”
“先生别闹,再更一章吧,毕竟是大过年的。。。。。。”吕忠肃显然也是个老书友,此时也为老不尊地加入了追书的行列中。
“真的不行了啊,你们怎么都不想想,难道听众过年,说书的就不过年吗?我原本还以为过年了不用说了呢。”苏游说完这话,又感叹道,“我真傻,我当初就。。。。。。。”
王伯当当即抗议起来,“去!若不是为了听你这《三国演义》,我也不会不管不顾地就大过年地追随你下江南啊。”
苏游只好拿起酒杯来拖延时间,先干为敬道,“那好吧,咱们先喝酒,我构思一下,待会就说下一章。”
众人也知这文章不是原本就有的,只好边喝酒边等他构思。
301张鼎卖茶
把听故事的人轰走之后,苏游和来雁北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二人世界,他们也就此开始放纵了起来。
反正也不用担心明天早上不能早起,不是吗?
在开春的头一天,天下再难找到如苏游一样悠闲的人了;连身为天下至尊的杨广,都要为祭祀的事忙得焦头烂额,祭祀之后自然是开年的早朝。
这一天的早朝自然是以臣子们给皇帝贺年以及皇帝给臣子们封赏为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杨广在这一天之中宣布了未来一年的国家发展方向,这之中最重要的当然包括从涿郡到东都间这条永济渠的开启,也包括元宵之后就开始的巡视陇右计划,自然,彻底征服吐谷浑的意图杨广也没打算向臣子们隐瞒。
因为杨广的大业,有人欢喜有人愁,之中最郁闷的,非杨瑓莫属。
杨瑓原本以为自己晋升太子之事会在这一天有结果了的,结果父皇倒后,竟然对此半句不提,好像这早朝原本就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
杨瑓满怀怨恨地离开朝堂,越发变得浑浑噩噩了,苏游倒真还希望每日都如年节上下这般浑浑噩噩才好。
过年这几天自然是在客栈中闭门谢客,哪怕是张镇周来拜访,苏游也可以很牛气地说,“没空。”
其实苏游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来雁北身上,一连七天,苏游可谓是过了最最纯洁的一周了;当然,他也没有落下每日一更的《三国演义》以及偶尔爆发的《白蛇传》。
这可是双开的节奏啊!
除了这些,苏游也时常与吕忠肃谈讲些关于出航百济的事儿来,无奈吕忠肃始终只是个落魄的官人,做的买卖不过是给人提供运输服务罢了。
吕忠肃对于买船之类的倒有些自己看法,可一说到倒卖什么东西到百济,又该把百济的什么东西运回来,他所能谈论的也就只能全靠猜测了。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时间一不小心就到了初六。
到了这天,杭州城的各个商铺又开始营业了,走街串巷的货郎也多了起来;苏游原本还想在客栈里窝着,倒是来雁北有些不乐意了,说是再这么下去,人都要发霉了。
苏游看着天空中的小太阳,也终于意识到是该做正事的时候了;然后他们就走出了客栈,开始东摇西逛起来。
苏游和来雁北等人还没走到西湖,便听见了报童的叫卖声,“卖报!卖报!只要十文钱你就能知杭州事,能知天下事。。。。。”
“杭州也有报纸?”苏游心情顿时变得好了起来,来雁北自然也觉得这是个意外。
报纸的出现,功劳有多半是因为苏游的出现,所以他听说报童的叫卖声时,自然不会放过买报纸的机会。
“十文钱您呢,好,您拿好。”报童看到苏游招手,立马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并从怀中抽出了一份报纸。
王伯当等人想抢着帮苏游付钱,苏游却抢先一步从钱袋中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