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游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好好干,我看好你哟。”

“先生真的要走了吗?”翟让听了苏游之语,哪还不能感受到他的去意?却又不死心地问道。

“不能不走了,陛下只给我半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苏游苦笑起来。

翌日凌晨,苏游与王伯当吕笙以及夏子薇兄妹一行五人乘马而去。

乘马的行程,虽然说不上一帆风顺,但说是一路顺风倒还是不错的,当天中午他们就出了高密郡,进入琅琊郡以后先是在吕县宿了一晚,第二日中午就到了琅琊郡郡所。

这一路上,最开心的人莫过于夏子薇了,毕竟她的马术摆在那儿,这五个人中,马术最好的人非他莫属了。

苏游自然对她赞赏有加,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马术,还因为这些马。

说起这些马来,也是夏家牧场所产的,只不过是卖到了即墨县的几家大户中,夏子薇兄妹去买这些马的时候,不仅仅多花了钱,还给他们许下了喏,说是以后夏家牧场的马,任他们挑选。。。。。。

夏氏兄妹说这话,也是有些底气的,牧场的马虽是可以任他们挑选,但他没把挑选的本质说出来。

他们的行政级别摆在那,就算真让他们随便挑选,他们又能挑选几匹?

想到夏子薇的狡诈,苏游也想起了自己与张镇周的承诺,自己貌似还答应过给张镇周五十匹战马呢,可这马从哪来呢?

“不想那么多了,今夜且在这琅琊郡投宿罢,明天就能乘船顺沂水而下了。。。。。。”琅琊郡治的城墙远远在望,苏游喜不自禁地说道。

夏子薇倒也伶俐,当即附和道,“这琅琊倒是不可不游,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孔明不就是家本琅琊吗?”

“孔明啊。。。。。。”苏游倒没说下去,因为他也无法说下去。

诸葛家族原在琅琊没错,这个家族出了诸葛三杰,龙为诸葛亮、虎为诸葛瑾、狗为诸葛诞,各个才识都不凡。可惜,黄巾乱起前不久,诸葛瑾宗族移居到丹阳居住,黄巾才起,诸葛亮宗族移居到了南阳,留在琅琊的就只剩诸葛诞一宗了。

后人因为商业上的价值,曾有过两个城市争夺诸葛亮故乡的举动,原因则在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曾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及“隆中对”,后者属于襄阳。

无论是南阳,还是襄阳,都与诸葛亮有关,但琅琊嘛。。。。。。。

夏子腾也加入了讨论琅琊的话题中,并且开始鄙视什么都不懂吕笙,“琅琊可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啊,这里是晋元帝龙兴之地,又是书圣的故乡,还是颜家。。。。。。什么?你竟然不知道书圣是谁?”

苏游笑了笑,随即解释道,“书圣便是王羲之,书法这种艺术,是从汉末的蔡邕开始的,也就是蔡文姬之父。蔡邕传蔡文姬,蔡文姬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到了王羲之这一代,终于将书法发扬光大。不过,书法写得好不好,跟人品无关,蔡邕的人品,你们懂的。”

“先生这话说的,先生敢说这话,是因为先生在书法中有一席之地,若这话从我们口中说出来,就变成吃不着葡萄,说葡萄算了。”夏子薇撇了撇嘴,笑着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书法什么的,只是陶冶情操罢了,其实字写得再好,意思还不是那个意思?而一个字本身的意义,只在于表达出那个意思罢了。”

“但我还是想知道书圣的故事,他怎么就成了书圣了呢?”吕笙听了苏游之语,心尤不甘道。

“那是因为王羲之小时候比较喜欢鹅,从鹅的形态上领悟出了书法的。。。。。。啊,这是?”夏子薇好为人师地开始解释,在走近王氏故居附近时,却发现了一家烧鹅店。

苏游抬头看到这家鹅店的招牌时,也是一阵愕然,也不知谁家这么捉狭,竟然把书圣喜欢的鹅当成了盘中餐,这不是大煞风景,焚琴煮鹤是什么?

不过,鹅肉什么的,我喜欢。

苏游抬脚往烧鹅店走去的时候,王伯当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他不相信苏游不知“焚琴煮鹤”的意思。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字写得好与不好,字的意思还不是边,写字的本质,只在于表白意思;而鹅的宿命,岂非成为盘中餐?”苏游一番强词夺理,夏子薇等人也自无话说。

吕笙此时倒附和着苏游说道,“魏晋风流,讲究的就是洒脱,按你们的想法,书圣自然是把鹅供着养着了,但他的做法又是你们可能猜透?”

不能猜透,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这家小店并不大,店中就坐的也就一桌四个人,四个书圣模样的人此刻正在一边啃着鹅腿,一边喝着小酒,满嘴流油的样子,真的是好勾引食欲啊。

他们侧耳听到苏游和吕笙的说法,都不由得眼前一两,随即啃鹅腿的动作,更是肆无忌惮了。

苏游等人找了个位置坐下,当即点了两只烧鹅,——想点别的菜,却也没有啊。

除了苏游外,其他几人都没喝酒,倒是旁边一桌的人,早吃完了一只鹅,剩下就能喝酒了,边喝酒还边哀叹身世。

“大隋的读书人还真是不好混啊。。。。。。”苏游慢慢喝着小酒,听着他们伤时骂世,心中不由得感叹起来,“不过,他们也是死脑筋放不下身段啊,但凡他们有些才学的话,现在混报馆也不会饿着啊。”

苏游正在郁闷地喝着酒时,那边的三四个书生有两个一边吟诗却一边哭了起来。

这酒疯撒的,夏子薇等人也郁闷得吃不下去饭了。

“这都什么人,这么倒人胃口!”苏游郁闷之际,当即愤怒地转过头望向那桌。

那边正有个人也往苏游这边看来,待看到苏游的臭脸后,竟拱手道,“在下温彦博,兄台请了。。。。。。”说完这话,竟然自饮了一杯。

文彦博吗?

不会吧?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苏游如此吃惊,也是顿时想起了相声中的一段灌口:“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光,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

可现在是隋朝啊。难道是温彦博吗?好像唐朝有这么个人,似乎是给李渊写《起居注》的。。。。。

苏游想到此,不由得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原来是温兄,久仰了,在下苏游,正好也有几片长短句。”

温彦博显然没反应过来苏游是谁,但大家都在做诗,你说你在做词,这跟比人弹钢琴你弹吉他一样,真不知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吗?

温彦博虽然心中对苏游要吟词不屑一顾,但文人嘛,总还是擅长虚与委蛇的,所以此时还是很有礼貌地对苏游道,“那在下便洗耳恭听了。”

刚才哭闹的人也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苏游,都觉得这用词来和诗的不速之客有些莽撞。

“我这首词为《自嘲》,献丑了。”苏游双手一拱,徐徐吟道,“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苏游话音刚落,温彦博已站了起来,脸色无比难看地说道,“苏先生真是好词,在下施礼了。”

其余三人也早止住了哭声,待温彦博话音落下后也一齐站了起来,诚恳地对苏游道,“先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等惭愧啊。。。。。。”

苏游无所谓地笑了笑,说道,“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在下倒愿意做个及时雨。”

这“及时雨”,他们大概是听不懂的,就像吕笙和夏子薇也听不懂苏游的词一样。

夏子腾倒小声解释了起来,“先生的意思是没见过世面、没有学识的人偶然登上大雅之堂。自我陶醉地卖弄藏经阁万卷之一的皮毛学问,坐在井中谈论一孔之见。志向远大到戏弄功名,以海为斗量度人生福祸!忽然一摸口袋自己的钱比别人的少,却又破口骂娘了,都是世道的不对。。。。。。”

“先生刚才不是讽刺他们穷酸吗?”夏子薇有些不解地继续小声问兄长道。

“我也不知啊,这恐怕便是当头棒喝罢?”夏子腾摇了摇头。

此时,苏游已经满面春风地与他们讨论起在杭州办报纸的远大前景。。。。。。。

313子薇之志

通过与温彦博的交谈,苏游终于得知了他们四人的名姓。

其中两人,正是温彦博的兄长和三弟,名字分别为彦弘和彦将,表字则为大雅、大临、大有;余下一人,名为李琛。

温彦博的父亲为温君悠,原是北齐的文林馆学士,入隋后则为司隶大夫,与薛道衡算是同事。

因为这同事关系,温君悠与薛道衡倒也有些交际,更因为温彦博的才名,薛道衡甚至夸赞过他为“卿相之才。”

有了薛道衡的张目,温彦博与薛道衡的关系自然不坏,相应的,温彦博与李纲的私交也是极好的,并且,他当初也是杨勇的太子舍人;杨广登基后,温彦博的仕途就走向了泥潭,更因为薛道衡的死于非命,他们现在可算是雪上加霜,早就无官一身轻了。

往往又是他们这些人,最是对官场充满了怀念,当他们听说苏游之名时,又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希望。

苏游自我介绍之后,温彦博当即又站了起来,口中称呼道,“苏御史。。。。。。。”

苏游也站了起来,摆手说道,“大临,你我都是同道中人,还是直接称呼名字的好,你我能在此相遇,也算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温彦博点了点头,郁闷地说道,“自苏高二公被罢免之后,我兄弟二人便丢了官职,最近半年都在四处游历;说起来也是前几日才到义珍家,而后便结伴来琅琊瞻仰文物了。”

自从苏威和高颎被贬后,各处的官吏发生了一些变动,温彦博与兄长也在其中,这是苏游所不知道的。

至于温彦博口中的义珍,自然说的是李琛了;而他的三弟温彦将,因为年轻的缘故倒还没有走向仕途。

“原来如此,不知你们兄弟可曾到过齐郡?我听说高公似乎在齐郡的起点书院做了客师呢。”苏游料想他们也是出来游历散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