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流行的上品下品的分法多有相似之处。
苏游明知这是既得利益者搞出来维护他们利益的手段,但他却可耻地保持了沉默;一来是因为这其中与自己没什么利益冲突,再而是掂量着自己凭一己之力也斗不过那些制定规则的人。
更重要的,世上本就有“穷文富武”这么一说,即便那些考武举的孩子进不了榜单,也并不愁吃不上饭。
浑浑噩噩间,时间又过去了五天。
这一天中午,随着太阳渐渐爬到最高处,东都的各大酒肆中开始热闹起来,随处可见携带兵器的武人,今天武举考完了第一科骑射;很多考生都放松了下来,他们三五成群,饮酒作乐。
苏游现在已是大土豪,自然不能免俗,他早就在大白楼摆下了筵席,为的便是秦叔宝等人放松放松心情。
太白楼是文人来往的地方,苏游自诩为文人,所以宴会便定在此处;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太白楼离苏游家相距就近的缘故吧?
苏游坐了主位,下面便是苏云帆王伯当吕笙等人,另外一排则是温大有秦叔宝单雄信李天逸。
坐定之后,苏游说完开场白,众人便喝起了酒来。
苏游已经很长时间没喝醉生梦死了,但这一桌上除了他与苏云帆之外,其余人都是舞枪弄棒的少年,宝剑、快马、烈酒。。。。。。。只有这些才最与他们般配。
苏游的岁数毕竟摆在那儿,喝了他们的几轮敬酒后,便开始有些精神恍惚,听着众人聊来聊去聊到今天的考试时。
苏游便端着酒杯,笑盈盈地问温大有等人道,“你们今天考得如何?”
温大有微笑着点了点头,秦叔宝和单雄信也是如此,倒是李天逸有些郁闷地说道,“先生,我怕是辜负了你的举荐了。”
“哦,怎么回事?”苏游看着一脸如丧考妣的李天逸,不由得追问道。
“考骑射其实很简单,满分十分,骑马奔一千步,完成三个简单的控马动作,每个动作一分;然后是骑射步射各射三箭,一共六分;如果射中靶心再加一彩,最高可以获得六彩,骑射我没问题,三箭全中,但步射是八斗弓,我对步弓不行,三箭射飞两箭,唉!算是完蛋了。”
李天逸一发完牢骚,秦叔宝和温大有皆叹道,“其实今天很多人都栽在了步弓上!”
苏云帆却有些不解地问道,“天逸哥射飞了两箭,也还能得八分嘛。”
李天逸则强笑起来,“最多只能得八分,但综合分铁定是被扣掉了,我能得七分就不错了;要是低于七分,只怕是想考下一科都没资格了。”
温大有听着李天逸难过,遂安慰道,“主要咱们事先不知要考步弓,只说骑射,所以之前我们都没做这方面的练习;最恶心的是,他们提供的弓让人用得不自在,加之今早风也大,许多人都是瞄头打尾的。我虽侥幸中了靶,却也只有一箭射中靶心。”
说完这话,他又不由得转向秦叔宝,“不过也有发挥很出色的人,比如说叔宝,无论步弓骑弓,箭箭射中靶心,连加六彩,连考官都给他鼓掌。”
秦琼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大有兄只看到我的闪光点,却没看到我发挥失常的地方啊,我做控马动作时,便出现了两处失误,怕是要被扣掉一两份了;排在我前面考试的人,倒是样样精通,怕是会名列第一了。”
“还有比叔宝更优秀的人?叔宝没问问他名字吗?”苏游听了秦琼之语,只当他是谦虚来着,苏游的印象中也有几个隋唐英雄比秦琼出色的,但宇文成都李玄霸裴元庆侯君集这些人已经不需要考试了,李玄霸罗士信这些人年纪却还小。。。。。。。
“他叫徐世绩,刚满十六岁,算起来还是我的老乡呢。”
“徐世绩?”
苏游喃喃自语起来,他对徐世绩自是清楚不过了,徐世绩字懋功,在《隋唐演义》中,他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而在正史上,他降唐后被李渊赐姓,改名为李勣,后来更是在歼灭高丽和突厥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徐世绩有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人品,却并不被苏游看在眼里。
在原本的历史中,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了徐世绩的老父,本已逃跑的徐世绩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对他相待甚厚,让其统领本部人马,可他却一心想要回归李唐,竟想着出兵袭击窦建德。
事败后,徐世绩孤身逃亡,把老父丢在窦建德处;相比起徐世绩,窦建德真可谓宽厚了,窦建德不仅没有杀他的父亲,还把他老父还给了他。
可徐世绩并没有知恩图报,在窦建德被李唐俘获押到长安斩首时,徐世绩并没有出面说半句好话。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他的人品。
也就是瓦岗时期,李密诛杀翟让后便放了徐世绩一马,徐世绩屯兵黎阳,仍然认李密为主;可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之后,他却不率军来主动救援,李密不得已只能西进关中投了李唐。
当魏征代表李唐前来招抚徐世绩时,他决意投降,并将土地人口军人数目等造册让使者送往长安,然而,却打着魏公李密的旗号,说是献给李密,然后再让李密转交。
李渊有些奇怪,忙询问原委。那个使者说,徐世绩乃魏公部下,今日魏公降唐,所以他所辖的土地人口皆应该由魏公李密亲自献给唐皇为好,他不敢擅自将此献给唐皇。
李渊大喜,认为李世绩是个纯臣,这才赐徐世绩姓李,封为莱国公,黎阳总管,后又封为右武侯大将军,统率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窦建德。
徐世绩表现了他的纯臣之心,李渊却因此猜忌李密了。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人品的话,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徐世绩跟随那个主子,那个主子最后都会功败垂成,比如说翟让、比如说李密、比如说窦建德。。。。。。。
从这个层面上说,徐世绩已不只是三姓家奴了,明明就是一颗人见人躲的扫帚星啊。
苏游听到徐世绩这个名字后便开始神游,众人见他沉思,说话之声便小了许多。
苏云帆却有些不解地问道,“老爸,你听说过这个徐世绩吗?”
座中诸人中,只有苏云帆和苏游是穿越者,苏云帆的问题显然还有潜台词,那就是,——如果苏游之前就听过徐世绩的名字,说不定这徐世绩就是一个历史名人,接下来他要做的当然就是在他尚未发迹前跟他搞搞关系啦。
苏游当然没有忘记小时候给苏云帆讲过一些《隋唐演义》片段的事,只是那时候自己口中的徐世绩还叫“徐懋功”,更因为自己对徐世绩有些成见,所以对他的事迹总还是能略则略的。
现在,苏游果断违心地摇了摇头。
苏云帆便有些失望。
ps:据《史记》:孔夫子就是叔梁纥与颜徵野。合的结果。。。。
352徇私舞弊
秦叔宝说完徐世绩,温大有和李天逸都有惊讶之意,倒是单雄信显得有些闷声静气的。
苏游想着他平常也并不是个闷葫芦,便好奇地问道,“雄信,你考得如何?”
单雄信摇了摇头,瓮声瓮气地回答道,“今天的科目也还行,进入下一轮应该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听说后天考的是兵法,我到时怕是只能铩羽而归了。”
“不是只考骑射和兵器吗?怎么还考兵法?”苏游更是不解了,前几天他对武举的事还是有些上心的,却并没听说要考兵法的事啊。
单雄信继续摇了摇头,温大有则解释道,“这兵法是临时增设的,说是附加科目。”
李天逸苦笑了一下,有些愤慨地说道,“谁知这考官怎么想的,今天增个步射,明天增个兵法。。。。。。。。我听说有不少人对此有微言呢,他们都怀疑这其中有问题。”
“有问题?天逸想说的是这次考试有失公平吗?”苏游点了点头,考前临时增加科目显然是非比寻常的,却不知他们是否经过了杨广的点头,却不知这之中藏着怎么样的猫腻。
“先生应该知道武举考试分榜的事吧?”李天逸不可置否地反问苏游道。
苏游点了点头,对于李天逸等人获得不公正的待遇,他还是有些看不过眼的,当即便语重心长地说道,“朝廷为了照顾世家子弟,特地分设甲、乙两榜,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考甲榜,民间武人考乙榜,这的确有些不公,但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了,追根溯源,怕是要赖那个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陈长文了。”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在尚书令陈群的建议下制定的选官制度,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和才能,共分九品;第一品是圣人,因为在世之人没有谁敢自居第一品,所以第二品就是最高品,三品以下都是下品。
武举考试分甲榜和乙榜,明显是脱胎于九品中正制,可谓是换汤不换药。
武举中的甲榜,参与考试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他们就算是在榜尾,也比乙榜榜首的品级要高,但这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在此之前,民间的习武之人想要为朝廷效力;只有朝廷对外用兵时立军功一途。
如今杨广开创了武举,虽然种种规则对五品官员子弟以外的人诸多不利,可真要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自不量力了。
毕竟,苏游之前还在这太白楼见过失业的状元呢,至于现在还在待业的秀才,也并不是没有。
苏游正想旁敲侧击地指出李天逸“不知好歹”时,却听温大有一阵见血地说道,“这里面有漏洞,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一共取的也只有四十名额,但趋之者众,所以他们便想办法报名乙榜;因为规定上说得清楚,甲榜只准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报名,却没说他们的子弟不能报乙榜,结果有上百名官员子弟跑来报名乙榜,本来一共只有六十名额,甲榜四十,乙榜二十。。。。。。。”
李天逸不住点头,最后总结道,“这么一来,我估计能分给咱们的名额就没有几个了。”
苏游听了温大有的话,才知李天逸的牢骚出处,遂面无表情地追问道,“今天的主考官是谁?”
“听说是兵部尚书段文振,但负责具体考试的却是几个兵部员外郎。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