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所当然,现在对李密最有利的形势就是对耗,拥有粮食的李密并不惧怕与任何敌人对峙。

李密甚至想出了迫使宇文化及与瓦岗军对耗的方案,等宇文化及最后发现自己的意图后,所能做的也就只有狗急跳墙一般的强攻,或者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

当然,李密与宇文化及的对耗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至少他没法顾及李渊了。

李渊与屈突通在河东城对峙数日之后,汾阳人薛大鼎前来献策。

薛大鼎提出,“可直接从龙门渡河,占据永丰仓后传檄四方,群雄一定会纷涌来投,关中唾手可得。”

李渊意有所动,可越过河东郡直接进入关中的话,总有种后背暴露给敌人的错觉。

尽管没能及时采纳薛大鼎的计划,李渊还是把他留了下来。

而后命陈演寿、王长谐、以及刘宏基率领数千精兵从梁山渡口渡过黄河,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与此同时,率先来投李渊的关中贼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孙华也率本部数千精兵渡过黄河。

陈演寿等人渡河之后,大隋虎牙郎将桑显和当晚便率领数千骁果来袭,可惜他遭遇到的却是严阵以待的敌人。

王长谐率领本部人马凭借土墙挡住了隋军的攻势,刘宏基率军从侧翼向隋军发起攻击,孙华率领数百精骑绕到了隋军后面。

三面夹击之下,桑显和军大败;孙华从后急追,在饮马泉一带消灭了最后一支成队的隋军,桑显和孤身一人狼狈逃回了河东城。

第二日,孙华按李渊之命拆掉下游的蒲津桥,屈突通至此已失去了后路,被李渊所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可河东城的城墙实在是太高大了,李渊对屈突通一时也是无法,只得重新召集起众将,把薛大鼎的提议摆到了桌面上。

对薛大鼎的提议,裴寂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屈突通现在还有不少精兵,凭借着坚城随时都能像毒蛇一样出来咬咱们一口。咱们若是放弃了河东城而急着进攻关中,若是进攻关中不利怎么办?到时候就是腹背受敌了。反正长安就在那儿,长安的凭借也只是屈突通罢了,只要咱们打败屈突通,长安也就唾手可得了。”

李世民以为,“兵贵神速,如果咱们现在与屈突通僵持得太久,那长安也就有了防备,到时候咱们再攻长安,所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

李世民年轻气盛,他的建议以攻为主;裴寂老谋深算,善于稳中求胜。

面对这两条思路迥然不同的意见,李渊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决定分兵三路。

第一路大军由李建成帅李孝恭柴绍继续呆在河东与屈突通对峙,对峙的目的就是要牵制屈突通离开河东城救援关中。

第二路大军由李世民带领殷开山、唐俭、刘弘基三人率兵由西南去取泾阳,取下泾阳后再分兵一路攻击扶风。

第三路大军由李玄霸率领刘文静等人渡渭水直取永丰仓。

取永丰、击扶风、克新丰为夺取西京至关重要的三步棋,依序走好,取西京不过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马上就要入关了,群臣纷纷上表希望用更重要地名头来震慑关中,大将军李渊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太尉李渊。

495指点江山

李世民一路行军急速,就如风卷残叶一般,沿途根本没有遇见任何抵抗!

两日之后,李世民便在渭水北岸与李秀宁率领的一万多义军会合,他的叔父李神通也随军赶到。

一路上,李世民收拢了许多向他投靠的英雄豪杰,有号称长安大侠的史万宝以及长安以西的豪强邱师利、邱行恭两兄弟。

最让李世民器重的,便是当日苏游的同僚房乔房玄龄。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是丹阳郡(南京)太守,因为阻击乱军不利而被贬职,房玄龄也因此受到牵连,索性回家读书去了。

之所以出山投靠李世民,多半是因为长孙无忌的引荐。

“久闻房先生大才,房先生能屈尊前来,世民真是荣幸之至。”看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联袂而至,李世民当即站起身来握住了他的手,脸上充满了热切。

房玄龄有些老态,却是笑容可掬,“无忌说敦煌公气度非常,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过闻名。”

三个人互相引荐,寒暄一番之后,李世民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久闻先生大才,不知道先生对当今天下大势可有什么看法?”

李世民之语,多少有些考究的味道。

与所有的游侠一样,李世民在战争中逐渐成长,脸上少了玩世不恭,多的是统帅的气度。

仿佛知道李世民有此一问似的,房玄龄笑了笑,“敦煌公这一问,可见胸中抱负。”

“哦?”李世民听他这么一说,反倒有些愕然起来。

“若是旁人来问,自该询问房某对西京一战的看法;但敦煌公径直去问天下,显然知道眼下之战势在必得,由此可见胸中丘壑。”房玄龄喝了口茶,当即侃侃而谈道。

“先生果有大才。。。。。。”李世民点了点头,对于房玄龄的称赞自是投桃报李。

房玄龄并不把李世民的客气话放在心上,而是平静地说道,“若说天下大势嘛,若依我看来,数年后当三分而力;至于最后到底谁能胜出,就要看谁能抢占先机了。”

“哪三分?”

“关陇、江南、河北山东三地。”房玄龄毫不犹豫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笑着说道,“此三地都是争乱最频繁的地方,却不知三地霸主各为哪些?”

“关陇四塞之地,旧阀多集中于此,薛举、梁师都、刘武周和李轨哪个都是剽悍之辈,但这些人多无远志,只图雄霸一方,唐国公使仁义之举,并不局限太原四战之地,南下图谋关中进取中原,如今百姓归附。所以关中的霸主,当属唐公!”房玄龄放下了茶杯,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先生高见,家父若是知晓,定当奉为上宾。不知道河北、江南霸主又是哪个?”

“河北争霸之人亦是不少,窦建德、王薄、罗艺等均是不俗,加上山东群盗,高门参与,争斗惨烈不过稍逊关陇。王薄不用说了,他起事的时间最长,此前一直被张须陀、杨义臣、杨善会压制,所以没能成势,现在只局限于渤海一地,他想冲突窦建德的包围也难;至于罗艺,从他那个自封的幽州总管的号上也能看出,此人没有心怀天下的雄心。。。。。。”

“那就是说河北的霸主是窦建德了?或许我该向家父提出结交罗艺的想法了。”听着房玄龄说了一半,李世民心中便有了这个想法,但他并没有开口,而是听着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而窦建德广施仁义,几个月前更是无声无息地除去薛世雄,实力端是不容小窥;如果没有苏横波的话,山东河北之地的霸主必定是窦建德了。。。。。。”房玄龄有些意外地说出了苏游的名字,语中之意也是意犹未尽。

“苏横波。。。。。。”李世民点了点头,暗暗咬牙切齿,想到苏游他自然没法忽略苏云帆。

若不是因为苏云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垢就该是他李世民的妻子了,可现实却是他这个国公的后裔来说“莫欺少年穷”。

看着李世民眼中一闪而逝的杀机,长孙无忌自然知道他想什么,此刻却也只能面无表情地摊了摊手,“苏横波十年前离开东都去南中,也不知是否得罪了陛下,我们也一直想得到他们的消息,但得到他们消息的方式与你们怕也没什么两样。”

尽管知道杨广已逝,长孙无忌还是习惯称呼他为陛下,而之所以撇清与苏游父子的关系,也无非是他想要表明自己对李唐一心一意罢了。

一边是自己的妹妹,一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以及相交数代的老亲,如果此时苏游已举起了义旗,或许长孙无忌难以抉择;但现在,他显然毫无疑问地选择李世民。

房玄龄点了点头,补充道,“苏横波也算是我的同僚了,实在不知他如何得罪了陛下,若不是三个月前听说他攻破高丽王城的消息,我几乎已忘了他。。。。。。原本我还以为这只是流言而已的,可后来又听说他与罗艺联合起来大破高开道并进军辽东城的消息。。。。。”

这个时代没有电话,交通工具也并不发达,房玄龄能够知道的消息都是一个月前的了。

若不是有心人,即便是一个月前的消息,怕是也难以得到。

消息瞬息万变,如果房玄龄知道几天前的消息,一定会面红耳赤的。

苏游和罗艺联合起来大破高开道的消息,显然也瞒不过李世民,此时听了房玄龄之语后,他也摇了摇头道,“苏横波的野心不会只是割据一方的,但他与罗艺联合起来大破高开道而后平分他的地盘却让人看不懂;苏横波如今若是蛰伏于辽东,将失去争霸天下的最好时机。”

“所以我说看不明白河北的形势啊。我听说魏刀儿和窦建德结成了对付罗艺的联盟,难道苏横波是想渔翁得利趁势收编罗艺吗?希望他们现在还在对峙。”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河北的局势实在太过模糊。

窦建德的几十万军可以被杨义臣的十万军消灭,窦建德同样可以以几千士卒大破薛世雄的三万大军,而罗艺和苏游的联军能有多少?他们照样灭了高开道。。。。。

魏刀儿和窦建德的联军能否战胜幽州军呢?苏游什么时候才会从辽东南下,对幽州横插一脚?

每一个疑问,都不是那么好回答的,房玄龄想着这些问题时,已没有了刚才的自信,他的脸上甚至出现了少许愧色。

这一席话给李世民的感觉就是,——必须得尽快招降罗艺了,但要招降罗艺就必须拿下长安!

对于河北的归宿,李世民没法推演,只得笑问道,“那江南呢?”

“至于江南嘛,那已经没有什么悬念,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张安善之流均为盗匪,只能说称霸一方的枭雄。萧铣有梁朝后裔的身份,如今据荆襄之地,沿江东扫、铲除群盗不过是时日问题。”

李世民不由得一激灵,与其他人一样,他此前最看好的江南势力一直是杜伏威,因为他起事的时间很早,而且长期与朝廷作战,杜伏威的名字早就让他的耳朵听起了老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