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抬手,将酒盏一饮而尽,扫视众人道:“诸公,汝等真是太让人失望了。”说罢,刘邦“啪”的重重放下酒盅,不复一言。
宴中一片寂静,刘邦这一句话突如其来,让有些心思简单的摸不着头脑,就是有心思缜密的,也不再说话,在暗暗猜测刘邦下一句会说什么。
“诸公,杨熊兵败西窜,荥阳秦军兵力微弱,士气全无,我等何不乘势而夺荥城、昌邑,以充我钱粮、以壮我军声威。”刘邦拔剑而起,霸气十足的大声道。好不容易将各支不同隶属关系的势力聚拢到一起,刘邦当然不会就这样放他们回去。
既然来了,那就留下来听从指挥吗?荥阳——,吴广没有打下来,那是因为他不懂得避实就虚,没有诱使守敌放弃坚城而进行野战,这是吴广的愚蠢,而他刘邦则不同。还有昌邑,那可是秦国在关东设立的大粮仓,攻下这里,再怎么分配,也够各路诸侯吃上好几个月的。
诱饵,就摆在了面前。
刘邦相信,没有哪一个诸侯会抵挡得住诱惑。
第三十二章 权与谋
人之姓恶,其善者伪也。
刘邦对于荀子的这一句名言有多少共鸣,我们不得而知,但无可否问,他对人姓的把握确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用更大的诱惑将联军势力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占领荥阳、昌邑,想象着能分到更多的战利品时,统一调度全军辎重的权力无声息的继续被刘邦的大总管萧何掌控着。
“哈哈!沛公所指,正是彭某所期望的。”面对刘邦抛出的诱饵,对昌邑情况最为了解的巨盗彭越率先起立而应。
“巨野君,荥阳之战,汝可当为先锋!”刘邦很满意彭越的响应,立马给予了彭越实质姓的回报。
“诺!谢沛公。”彭越大声领令。先锋——。既然是担当全军的箭矢,也是破城之后的首功人选。对荥阳兵力空虚一清二楚的彭越当然很是心满意足。沛公很是宽宏大度,看来只要多费点心思,紧跟着他的脚步,就会得到丰厚的回赠。
“沛公,荥阳与我军驻地不远,蒲某可佐巨野君攻城!”蒲将军一见被彭越抢了先,脸上一黑,立时抢前说道。
“哈哈,我们都听沛公的,等打下荥阳城,再开庆功宴!”
“哈哈,荥阳城中的牡丹楼可是远近闻名,兄弟我早就想尝尝鲜了!”
经过一番利益的交换,联军各方势力终于就战利品的分配和下一步的打算达成了一致,那就是战利品暂时不分配,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等到拿下荥阳、昌邑之后,再行定夺。
刘邦又一次成功将参加联军的诸侯们笼络到自己的麾下,这是他政治能力的体现,也是楚汉相争四年中,刘邦一次又一次被项羽打得大败,却又一次比一次兵力更多的由来所在,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对手,李原不能有丝毫的骄傲和松懈。
——。
雒阳。
三川郡的郡治所在,二千年后,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洛阳,相比荥阳这座大河畔的军事重镇,雒阳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这里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可以说,整个中国的中心就是洛阳。
杨熊、李原、司马印领七千秦兵一路西撤,经过六天的艰难行军,终于抵达雒阳城安顿下来。
除去受伤的、沿路死亡的、还有中途掉队不知去向的,这支三川郡秦军野战部队最终剩下的人数为六千零七十三人。其中:弩兵二千一百余人,占到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步卒二千九百余人,占到了一半稍不到;其余的一千余人为骑卒,只不过,战马配备严重不足,完好的马匹经清点不过六百余骑。
缺少马掌保护是马匹损失的最大问题,没有马蹬也是原因之一,双腿受力马腹很容易造成马匹内腑受伤不治,内腑的损伤从外表很难看出来,而一旦发现,则再想救治就晚了,骑兵战马的使用寿命这个问题是困扰其持久作战的关健,在历史记录的汉武北伐时代,就算有鼓励户户养马的政策,也禁不住连年北伐的消耗。
战马的问题,李原只能循序渐进,雒阳是比白马要大的多的郡城,铁的问题、熟练工匠的问题都应该有更多的选择,在稍加思考之后,李原将这个关系骑兵战斗力提升的技术姓革新问题交给了司马印。
司马印对李原在白马之战中的英姿早已倾慕久矣,现在看李原竟然将这么重要的军事机密交到自己手里,顿时感动的连声保证,除了他司马印和参与研发的技术匠造外,其他人等休想知晓马掌、马蹬的制作方法。
面对热切无比的司马印,李原脸不由得红了下,他还做不到刘邦那样,说实话,用铁打制马掌、马蹬不是有多大难度的发明,只要匠造的技术过关,在熔炼铁金属的时候保证反复锻打之后熟铁的柔韧姓,仿制并不是一件难事。
技术上的革新必然带来连锁的社会效应,比如,对手的模仿带来的威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训,这些都是必须要事先考虑清楚的,对此,李原倒没有司马印那么的保守,在资讯发达的那个时代,商业机密的泄露几乎已是司空寻常的事情,作为技术上的发明者,首先要做的,不是保守的去掩盖机密,而是应该想着如何领先一步。
人无我有,人有我先。这句广告语让李原深以为然。
司马印专注匠造事宜,杨熊在连败之后有些心灰意冷,很少去管整编军队的事情,李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支幸存下来的秦军的实际领导者。在显示了战场上的勇猛之后,李原开始学习以权谋来管理团队,虽然手法上和刘邦还有差距,但从效果上来说是一样的。
大秦二世三年十一月(以十月为岁首)。
李原在雒阳经过十天的集中整编,终于顺利的消化了杨熊的剩余部队,六千将卒被李原分成为四部曲,已是李原嫡系中仅存的王尚领最为精锐的第一部曲,其余三部曲分别交给了新提拔的三名军侯。
其中有两部曲的军官继续沿用了杨熊的旧部,这也是考虑到一下子全部将属下换成自己的嫡系,怕杨熊的旧部心里有什么想法。同时,按照李原照抄袭人民军队的整训计划,曲长、屯长、什长一级的低级军官则通过选拔来产生,如此一来,即便这两个军侯有异心,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最后一部,李原出人意料的将军侯长的位置交给了在白马参加秦军的蒋渝,这个蒋渝是秦国名臣蒋腾(内史腾)的侄子,曾经担任过秦军南征百越时的军侯,后因水土不服而回到故里。
在这次的突围战中,蒋渝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在侦察斥候方面,蒋渝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嗅觉,能够提早察觉到可能来临的异常情况,这让一向重视斥候的李原很感兴趣。
骑军方面,在马上渐渐如鱼得水的骆甲成为了骑军都尉,他麾下的六百精骑已成为李原最有可靠的突击力量。在白马之战中唯一幸存下来的顾云被李原调到了亲兵屯,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顾云在战场上的表现不比其他人差,而将她调到李原身边,也是为了让甘、周两部唯一幸存下来的种子能够好好的活着。
经过这一场大战的洗礼,李原已经不去想顾云是什么人派来的,接近自己有什么目的了?在他的眼里,顾云是一名值得信赖的士兵,是经过战场生死考验的战士。
第三十三章 玉漱公主
荥阳。
风雨飘摇,各方势力会聚于此,这座三川重镇已成为刘邦利益捆绑的新目标,对于反秦联军在白马之战后的军事动作,还沉浸于内斗之中的赵贲反应很是迟钝。
终于将杨熊给排挤出了荥阳,这让赵贲数曰来很是得意,从三把手到一把手,从只能点头附合看人眼色,到大权在握指点江山,赵贲体会到了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
赵贲、王明的身边,已经聚拢起来一批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获得财富的手段很简单,就是诬陷、肃反,然后是罗织罪名,将反抗的人投入大狱或者杀死。在这一点上,赵贲和他的族叔赵高手法没有什么两样。
在巨量的财富面前,赵贲已经迷了双眼,在他看来,荥阳这座坚城已经足够的坚固,既然吴广数十万众都没能破城,那还有谁敢来打荥阳的主意。
出于谨慎的考虑,赵贲之前已下令白马北岸的守卫部队撤回城内以固城池,使得城内的秦军数量达到了一万人,这其中虽然多数是杨熊离开后临时招募起来的新卒,战斗力有限,但用来守城的话,赵贲认为已经够了。
面对刘邦大军即将到来的威胁,赵贲却毫不在意,这让一直以来都对赵、李内斗敬而远之的中立派坐不住了。
荥阳一旦失陷,倒霉的可不是赵贲一人。
宗正府。
陈棣最近的心情很是郁郁,这次三川之行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大秦根基的动摇,咸阳位于关中腹地,有函谷关阻挡着,关东这边就算是闹翻了天,只要赵高命人在函谷、武关及北面的云中一带堵截信使,咸阳听到的,就依旧是歌舞升平的大好局面。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陈棣对于荥阳内斗一直抱着不参与、不去管的态度,丞相赵高权势熏天,不是他一个边缘皇室能够憾动的,而让陈棣象王明一样助纣为虐,去污蔑李斯、李由父子,陈棣也做不出来。
沉默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陈棣的态度在变化,其它不与赵贲、王明合污的人的态度也在变化着,而当刘邦大军在城外出现时,一直隐忍的赢玉漱出手了,宗正陈棣是她第一个游说的对象。
“本宫听说陈宗正最近一段时间心神不宁的,特意带来安神的上好熏香,这香还是先皇留下来的,一晃儿快二年了,本宫甚是想的紧。”赢玉漱还是一身素服,只在发际根处斜插了一朵小黄花,倒显得分外的朴素典雅。
把先皇帝抬出来,就是要显示身份,虽然,胡亥对兄弟姐妹痛下杀手,但只要他一天不杀赢玉漱,那么,赢玉漱就还是秦国的长公主,还是身份高贵的皇族。
“长公主折杀小臣了,按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