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东于神池、朔州两县毗邻。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 千米,全县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偏关县的由来,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 ,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五代北汉乾佑四年,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偏头寨。

北汉天会元年(957年)北汉王刘钧继而在原址扩展建寨,寨为土夯高墙。偏头寨东靠双凤山,西俯关河川,“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又西距黄河20里,杨继业、杨延昭与契丹征战于雁门、偏头一带。杨家将在这块土地上兵来将往,浴血疆场,威镇三关,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

辽于今县境东部置宁边州,属西南招讨司。

金正隆三年(1158)析置宁边县为州治。元至元四年(1338)废。明成化二年(1466)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属太原府。

明代长城设九边重镇防守,其中太原镇又称山西镇驻防偏头关,管辖的长城西起保德,东达黄榆岭(今山西和顺县),全长800公里。其中在偏关境内分大边、二边、三边、四边、黄河边,内边计六条长城,再加北魏长城、北齐长城,总长500公里。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

“雁门关曹文诏大人派人来报,京师特使检荀楼大人请大人即刻到雁门关去参加对反民大军的战前会议。”一个士卒飞奔而至。

杨鹤的老眼猛的睁开,“少爷在雁门关吗?”

士卒点点头,“在,小的特地跟那信使打听过了。”

杨鹤身边的洪承畴一直没有说话,眼睛始终眯细着,却一直在暗中观察杨鹤的表情变化,但是他什么都没有看见,杨鹤那张满是皱褶的老脸上面,什么变化都没有,像是一张死人的脸。

杨鹤轻轻的摆摆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你怎么看?”等那亲兵一去,杨鹤马上看着洪承畴问道。

洪承畴微微的沉吟一下,急忙道,“学生都听恩师的。”

杨鹤苦笑着摆摆手,“不是都听我的,大明的账都算到我们的头上,实在是说不过去,反民越剿越多,谁也不想!看来皇上这次是要动我了,我只求能够保住嗣昌不受牵连,保住你不受牵连,足矣!”

洪承畴微微的有些感动,平心而论,杨鹤实在是待他不错,一个上司如果不提携下属,下属万难有机会发展,而且这次皇上亲自下旨赏拔他成为延绥巡抚,他也是对杨鹤感恩戴德的,觉得杨鹤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至少没有参劾过他,世上没有多少上司能够看着下属飞黄腾达的,尤其是非亲非故,官场上的事情,洪承畴并不懂的少。

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很多制度,在上升的过程中,可以掩盖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当面临重大考验的时候,封建官僚体制本身,就会成为推翻政权的一座大山!(未完待续。。)

第0772章 杨鹤用计谋

“恩师,事情也没有到那一步,我看,咱们还是去的好,检大人上次虽然跟您闹过一些不愉快,但是您不是还是慧仪姑娘的义父吗?看着这层关系,他应该不会怎么为难您的啊?而且,请恕学生直言,您不是也从来都没有动过旁的心思吗?”洪承畴斟酌着字眼。

旁的心思,还用问是什么意思吗?只是这话实在是不能说出来,其实大明的官员,从头到尾也没有多少人动过反心,就算是辽东将门,就算是权势滔天的祖大寿,也都没有动过这个心思,这就是几千年的封建伦理的教化之道,动了这心思,跟欺师灭祖,跟将自己直接扔到火堆中,实在是没有多少区别,人不到最后一步,都不会走这一步。

杨鹤懂洪承畴的意思,不由的苦笑一下,“我杨鹤的心思,只有你是最懂的,不要说是没有动过那心思,就是想一想,我都头疼的厉害!而且,知子莫若父,我又怎么会不知道我家嗣昌的心思?即便是我这样想过,我家嗣昌也是绝对不会走这条路的,我只是不甘心,我一个人死了不算什么,我得帮嗣昌铺好路,同样得帮你铺好路,有实力,才有说话的权力,这个道理,你看明白了吗?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弹劾我,我还在这个位置上面,这也是皇上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拿掉我的原因。”

洪承畴点点头,苦笑了一下,“乱世难为官,苦了老师了。”

杨嗣昌的老眼一瞪!“跟来报信的人说。要来。也是他们都到咱偏关来!我现在还是三边总督。凭什么我到雁门关去?怎么样也不能离了咱陕西的地界!要死,也得把话说清楚了再死!”

洪承畴微微的一惊,杨鹤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很清楚的,老头虽然平时谨小慎微的,但是能够一步步的做到朝中重臣!这就不是一般人的能力,更何况还敢自己请旨来担任这个三边总督,这个天下谁都不敢做的总督!这魄力。绝对不像是老头的老脸一般古井不波!

经过了上一次的韩城事情,洪承畴越发的无法琢磨老头的意思,刚才试探老头到底会不会谋反,就是他心中没有底的表现!不敢走这一步是一回事情,但是皇帝亲自赏拔自己担任这个延绥巡抚,显然就是已经动了让他接替杨鹤出任三边总督的意思了啊!这一点,洪承畴比谁都清楚,这可能是他天大的机会,也同样 是他天大的危险!谁知道杨鹤在关键时刻,会不会连自己一起干掉?

“老师。这不太好吧?那个检大人的职衔虽然低微,但是身份可不比任何一个阁臣要低的啊?”洪承畴的声音压的更低。说话也愈发的小心翼翼。

杨鹤看了洪承畴一眼,微微的一笑,“你不用怕,我不会将他们怎么样,只要他们敢来,老夫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大不了就是舍弃这颗老头,反正老夫都是黄土埋到了脖颈子的人了,有这位检大人的话,就是有了王承恩的话,同样等于是有了皇上的话,我这颗老头,才送的不亏。”

洪承畴一看再说也是无用,碍于老头这几年在三边打下的根基,不敢再说什么,急忙下去传达老头的意思。

不出半日,身在宁武关的孙传庭就已经赶到了雁门关!

宁武关为晋北古楼烦(古部落名)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宁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或说其地有旧宁文堡,取文武对应之义,因有此称。

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修缮。关城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2公里,开东、西、南三门。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增修之后,关城周围约2公里,基宽15米,顶宽7。5米,墙高约10米,城东、西、南三面开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9年),由巡抚魏绅主持,拓广关城,周长3500多米,加辟北门,建飞楼于其上,起名为镇朔城,南北较狭,东西为长,关城周长七里呈长方形,城墙高大坚固,四周炮台、敌楼星罗棋布。到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关城又被扩展为周围约3。5公里。城墙增高了1。5米,并加开了北门,不过这时的城墙仍为黄土夯筑,砖城墙是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包砌的。万历年间,在全部用青砖包砌城墙的同时,还修建了东西2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了一座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关城不仅与内长城相连,而且在城北还修筑了一条长达二十公里的边墙。宁武距凤凰山之北,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万历末年,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

当时为了抵御蒙古的进攻,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修筑防线,形成了外边与内边。而内边者,就是指起山西偏关县,经神池、宁武、代县、朔县、河北蔚县等地,抵河北延庆县的内线长城,蜿蜒1000多公里。在这条防线上,创关设堡,驻守军队。在河北境内者,沿线设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在山西境内,设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而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孙传庭和曹文诏在宁武关和雁门关止步不前,一方面是因为要抗拒反民大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得不到民心的支持,加上朝廷没有那么多的粮草招抚难民,他们两个人举步维艰!

而距离雁门关差不多距离的大同城驻防的秦良玉则在三日后才抵达了雁门关,从孙传庭,秦良玉和杨鹤三人对待检荀楼召集这次战前会议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三人对这次围剿反民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