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难得用鄙视的眼神看向余樊君,说道:“劳力,不管是本土还是占领区,我们从来都是缺乏劳力的状态。至于解开他们的绳索,看看他们对自己同伴的警惕吧,一旦有人想要暴起,不用我们的人去制止,会有西域土著将那人制服并交给我们。”

余樊君稍微一想,脸上出现了哑然失笑的表情:“也对,他们刚刚逃脱一次集体性的屠杀,捆绑的时候他们不会多想,放开之后他们反而会陷入紧张,不会允许有人再做出可能让他们丧命的举动,等于是所有的战俘都会互相监督。”

韩信愉快地点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约束好这些战俘,移动前往附近的绿洲,同时派人通知征西兵团这边的状况。”

“你是应该开心啊!”余樊君脸上又何尝不是满满的笑容:“你刚刚用三万人进攻二十多万敌人,并且获得了胜利。这将会被随行的史官记录,必将名留青史。”

韩信毫不客气地点头应承,嘴中却是说:“开心是开心,不过谁都知道这场胜利的含金量不足。”

余樊君心中想道:“也就是你这个迟钝的家伙,很明显这场胜利是征西兵团估计创造环境和条件。看来是国内有什么地方出现变动,军方想要这个时候西域地界上出现一个英雄,那么就没有比你更适合成为英雄的人存在了。”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军方的忧虑

韩信的指挥下,北山区域击破二十万俘虏十五万只是一个开始,他们随后前去附近的绿洲补充水源,派出一部分武装人员将战俘押送前往乌孙领地,大队则是继续向西前行。

向西前行的路途中,韩信一次又一次获得胜利,胜利到最后连他这个天生迟钝的家伙都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我怎么发觉冲过来的敌军都像是慌不择路地撞上来?”韩信说的是那些大股小股的西域土著,他怪怪地问余樊君:“有什么是我没有注意到的吗?”

余樊君心里狂呼“终于察觉到了,可算是察觉到了!”,其实他最无语的就是韩信在军事天赋上无与伦比的才能,可偏偏韩信在某些事情上仿佛是白痴。

“拷问一下俘虏,问问他们经过不就知道了吗?”余樊君怂恿着,不断地怂恿着。

韩信是在某些事情上迟钝,但不代表他是真的傻。他看着余樊君,不悦道:“你已经知道了,直接告诉我不就行了吗?”

余樊君先是惊讶地“哈!?”了一声,然后开始将自己的猜测娓娓道来。

“你是说,本土可能在发生一些会影响到军方的事情,所以军方正在展开自己的行动?”韩信一脸的茫然,他呢喃道:“师傅最为重视军方,不会刻意削弱军方,也不会允许文官削弱军方,这样一来有什么事情会影响到军方的利益?”

将大多数兵力洒出去,只是留下必要的部队作为本部的征西兵团徐志部,一场关于帝国本土的话题也在进行着。

乌孙领地内有八万左右的帝国骑兵,指挥官是何怿。八万骑兵原本是属于第一骑兵军团和第五骑兵军团,他们重新被编入征西兵团之后,两支军团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合编,等于是成了临时性的军团编组。

向北山区域而去的一个军团,说的是规模而不是番号,他们是一直故意在驱赶西域土著向着韩信所在位置而去,他们驱逐的过程中不接受投降。反而是尽可能屠戮有抵抗意识的西域土著,这样一来那些被不断驱赶的西域土著早就被打成了惊弓之鸟,再遇上韩信指挥的使节团护卫队以及随行武士,韩信又没有不允许西域土著投降。早就被追得无法喘气的西域土著面对韩信的部队怎么能不一个照面就投降?

“我们那么干会不会太夸张了一些?”卫翰满脸的纠结,说道:“韩信收拢的俘虏已经接近三十万,他本部的武装只有三万不到。”

“我打听到韩信一直在执行十抽一杀。”徐志脸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忧虑,含笑道:“他还将俘虏进行分组,执行连坐制度。”

十抽一杀真的是太管用了。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人。

针对俘虏执行十抽一杀,是在打消俘虏的勇气,给予俘虏一种运气上的庆幸感,让人失去反抗的意志。不但是没有反抗的意识,他们还会成为监督者,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同伴做出可能产生不利的举动,形成的后果就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互相怀疑难以结成一股绳。

针对己方作战不利的士兵执行十抽一杀,是对士兵的一种惩罚,其实也是从心理上进行一种暗示,如作战不卖力导致战斗失败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那十分之一。这样的结果是士兵会自行监督自己的同伴,最终的结果是人人都是受到监督,只能卖力拼杀。不卖力拼杀不行啊,要是攻击失败,他们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抽签出来杀掉的人之一。

连坐制度由胜利者强加在战败者身上是一个更加沉重的枷锁,一人逃跑杀一队,一队逃跑一个中队全杀,一个中队逃跑杀一整个大队。逃跑嘛,只能是少数人隐秘的作为,人多了暴露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多数人那已经不叫逃跑,应该被称呼为暴动。

“将近三十万个俘虏人人互相监督,韩信只是用一千人就很好地管束了他们。”徐志用着满满都是赞叹的语气,说道:“韩信在军事上的天赋真的相当高。可以想象只要允许,三十万的战俘被这么管理下去,只要韩信愿意就能让他们成为一支军队。”

徐志指的是韩信用一千人约束了三十万战俘,当这些战俘养成了惟命是从的习惯,一千个管理者的身份再转变为军官,三十万的战俘再进一步进行整编并发放武器。一支大军也就这么形成了。

卫翰在点头,他好像记起有那么一回事,韩信当初在草原上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草原部落的仆从军就是由韩信伊始,最后才会有那么一支仆从军的存在。

“本土要立法,近期一直在争论关于军方的定义,”徐志有那么点忧心:“听闻前一段时间陛下提起过三省六部。这个制度中军方将会在地位上低于文官集团,这将会是灾难性的。”

吕哲是有提起过三省六部,虽然后面不再提起,可是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信号,是一个皇帝开始觉得应该提升文官地位的信号。

帝国的军方地位历来就高,那是因为国家是他们手持兵刃拼杀建立,随后又是军方踏出了大扩张的脚步,其中当然也离不开吕哲一直致力于提升和确定军人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军方地位高并不是到了吕哲手上才形成,此前的历史背景因素下,各个战国出于自保和扩张的需要,每个国家也是无比重视军事,军方武将的地位自然也是需要拔高,所导致的是至少三四百年的历史里面文官集团基本都是不尴不尬的地位,也就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文官才能成为君王之下的第一人。

帝国重视武力带来的是大扩张得以进行,可是武力过盛往往充满了难以掌控的风险,武将所带来的风险也远要比文官带来的大,毕竟武将掌握暴力,一旦生乱必将是战火纷飞的生灵涂炭,文官生乱短期看来则会是非常有限。

眼见帝国的武将集团势力越来越大,分封制度却是还没有完善,吕哲心里估计也是出现了彷徨,因此才会想到三省六部。后面出现变卦不再思考改制为三省六部,是他认为还能约束武将集团。能够约束期间用公约立法来完善制度。

其实军方又何尝没有发现自己这个集体膨胀到令人忌惮了呢?可是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啊,很多时候强只能恒强,稍微示弱将会得到非常悲惨的下场。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皇帝有足够的自信,然后继续用超长的目光来解决看似出现风险的苗头。

军方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他们能做的就是一面向皇帝表示自己的忠诚,然后挑出一个人来塑造成为英雄,这名英雄的身份和背景一定要合适,那么就如余樊君所猜测的那样,没有比韩信更加适合的人了。

“其实啊。一些文官真的是祸害,他们也不想想陛下设立一署和二府是怎么回事。”徐志冷笑道:“他们只看到我们可能的威胁,怎么不想想没有我们拼死拼活,他们哪能安坐高谈阔论?”

吕哲设立了太尉署、将军府、执政府,太尉署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部,拥有制定军事计划的权利,可是没有直接的调兵权利;将军府倒是有调兵的权利,可是他们需要听从来自太尉署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执政府掌控了将军府的后勤保障,他们需要听从太尉署的布置将辎重运输前往制定的地点。

一署和二府看上去形成了一个循环,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便利和限定。同时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那就是任何军团规模的命令都需要得到来自于皇帝的盖印才能生效。

吕哲当初设立这样的行政体系想的是三权分立的格局,执行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疏漏,唯一存在漏洞的是他自己。

察觉到这一点的吕哲其实比较纠结,是个人都会有**,他当然想要保持对任何事物的绝对掌控,但是他不得不担心一点,一旦后代子孙出现一个昏聩的人,脆弱的平衡体系必将崩溃。

吕哲内心里不排除有自己家族永远是统治者的野心,但他的本心更多的并不是为了一家之天下。更加期盼的是自己的族群能够永久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巅峰,但是说句可能非常自私但却无比真理的话,一个能够一直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最巅峰的民族必然会有稳固的上层。

纵观任何族群的历史,上层结构越是稳定的族群。只要这个族群没有堵死本民族有能力者的上进之路,该族群必定会是一直保持强盛。

上层结构稳定为什么会让族群保持强盛?那是因为没有发生太大的动乱啊!一个族群要是没有发生大到由上而下全部换血的动荡,内部哪怕是有流血也不会太夸张。一个族群要是屡屡发生从上而下的全面换血,那么该有多少人死在动荡之中?

一个民族的内部动荡是最悲惨的事情,自己人杀自己人,成年累月才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