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后方的张良像是想到了什么露出恍然的表情,他很想向萧何示意,可惜的是萧何面对的角度根本不是自己这边,无从暗示。
张良是想到了什么?他猜测的是皇帝因为近来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渐渐发酵的互相攻击,似乎是有些文官又旧事重提,说了一些武将跋扈,然后衍伸出来一旦武将作乱会怎么怎么样的事情。
确定财产私有的安全性,看似非常轻易的一件事情,起到的影响却是无比深远。保证私人财产安全,首先起到的就是确保人内心的安全感。另外,一旦有了安全感,人不再会时时刻刻认为谁威胁到了自己,使人拥有更多自信的同时。奋斗之心也将变得无比强烈。
皇帝要用立法来确认私有财产的神圣性,给予文武集团的信号是,在这个国家当中只要没有触犯律法,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冲进谁的家中。
“陛下这是要建立一套君臣相安的制度啊!”萧何沉思着。感慨着:“只是没有事先通气,让我怎么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一套法案框架?”
不但是萧何恍然,其实在场的人都渐渐明白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们并没有因为皇帝的举动而深受感动,反而是无比的平静,开始思索起来。
君王尊重臣民在过去并不是一件值得特书大书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哪怕是到了东汉末年都没有完全消失,因此在东汉末年纷乱的时候就有了“君则臣,臣亦择君”的现象。
君臣相敬的终结是到了五~胡~乱~华之后,胡人一再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而胡人是什么?他们祖祖辈辈就是一群强盗,对于强盗来说最强者就能支配一切,不用需要得到爱戴的前提下不会存在互相尊重的观念。结果什么?是“你的财产我来分配。什么?你不同意我分配你的财产!?那我就使用武力来让你知道什么叫革~命!”,这一套思想哪怕是到了天~朝时代已然是华夏大地的主流价值观。
“陛下!”萧何苦笑着对吕哲说道:“立法……牵扯到的地方实在是太过多了,臣一时半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
吕哲没有任何责怪萧何的意思,笑了笑示意萧何重新坐下。他刚才已经发现张良一直在蠢蠢欲动。本想点名张良出来述说自己的想法,一想张良不过是执政府一名侍郎,多名执政府的尚书在场,点名张良出来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放弃。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点,有付出就要有回报,既是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吕哲声音洪亮:“每个人的奋斗都应该得到尊重,包括皇帝也应该尊重一名农夫辛劳的生产,接受农夫的赋税就要履行保护他的责任。”
众人不断点头,吕哲说的事情在当代并不多么惊世骇俗。因为现在不是皇帝既奴隶主的年代,现在是春秋战国结束不久的时代,很多思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被“闭频”成为一排“***********”,现在依然是一个“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说法。但我并不会阻止你说话”的社会。
“因此,只要是付出自己应尽的义务,他都有权利得到自己应得的回报。”吕哲看了一眼坐在旁边旁听的两个儿子,他们是吕议和吕启。
吕议和吕启一直都在低声地交头接耳,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老爹看过来赶紧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他们之前在交头接耳一些什么?
之前吕议是在向吕启吐槽,说是明明就想弄一套分封领主制。可是老爹又心里有迟疑,结果是废话了半天没有转到主题上面来。
吕启却是了解自家老爹为什么会迟疑,无非就是不太确定执行分封领主制适不适合。他很想告诉自己的老爹,不管是执行什么制度,在老爹在世的时候或许执行得很好,但是要不给下任的续任之君套上一层不能为所欲为的枷锁,什么制度都是白扯。
说来也是啊!华夏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是贤明的君王,他们都思考过怎么能够治理好江山,可是谁都没有想过该怎么来限制自己的权力。既然天下所有的权力都是在皇帝一人之手,要是发生一点什么,哪怕不是皇帝的责任也成了皇帝的责任,谁让所有的权力都在皇帝手中,是不是?
皇帝拥有所有的权力,结果是一旦皇帝不再贤明,后续之君或许可以躺在前几任皇帝的恩泽之下,但那是在没有天灾发生的前提下,一旦有了天灾就会伴随**,一场浩浩荡荡的逐鹿又会上演。
吕哲是有犹豫,他已经恍恍惚惚地发现一个规律,华夏历史上之所以遭遇到什么灾难不是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是每个人都有着小心思打着小九九,就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属于独一无二,并且皇帝没有任何约束,结果自然是人人都想成为皇帝。
怎么来限制皇帝?吕哲是想要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来设立一套宪法,但是由于不是学法律出身,实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制定一套合理的法度,因此也就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先开始。
吕哲有初步的想法,不知道该怎么去弄,他又无法找到谁来进行商讨,毕竟限制皇帝的权力啊,和谁商讨合适?和臣工商讨,必然会被臣工误以为是在进行某种试探,那么臣工敢于随便发言吗?
会产生诸多看似纠结的问题,无非是因为一点,那就是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且眼见还会继续大下去,中央集权根本就无法适应于每天都在扩展的疆域,那么咋办?
吕哲根本不会允许民族的扩张脚步停止,他最近又抓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随着帝国的扩张很明显能够刺激到国内的工业发展,这样就更加不能让国家因为中枢难以控制远方而停止开拓。
没错,之前或许连吕哲自己都没有发觉,他还是回到帝都之后观看公文,也不知道时候恰巧还是谁的有意安排,他看到了国家的武力扩张开拓了市场,市场带动生产又等于是刺激了本土的工业化进程。
前几天吕哲关注了吕启制作蒸汽机的进度,无非就是因为清楚交通关乎到能够将控制力延伸到多远。他又很详细地思考了一下,哪怕是火车出现,对于火车轨道的建设等等,改善交通速度起码也是四五十年或者更久之后,这样一来极度需要一个哪怕是过渡式的政策出现,用以维持中枢难以控制的地区,使族群的行政至少是在名义上形成一致!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领主分封制?
每一个政府都有自己控制力的极限,无关于交通是否便利,是关于能不能建设好地方使民众乐于接受领导。
一个执政班子哪怕是再有能力,他们关注的地方也会出现死角,并且因为需要管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会出现一个优先顺序,导致的是有些事情必然是要被拖后。
管理上的优先和延后一直都会存在,又因为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会出现遗漏,这样一来总是会发生一些使人诟病的事情。例如,某些地方的某些事情在当地人看起来很重要,可是中枢的管理班子却总好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现在是公元前二零六年,没有电话、没有火车、没有飞机……反正就是一个什么都快不起来的时代,不得不思考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来达到治理稳定的同时,能够持续扩张的目标。
吕哲此前一直在改变一些东西,如分封做的不是周王室的模式,更趋于一种领主分封。他所采取的分封不再只限定于拥有血缘关系的人,是只要拥有足够的功劳。如:追随奋战的那批勋贵;或是在国家统一中做出妥协的人群,像是旧有战国那些明白事不可为接受合并兼并的诸侯王。
接受和平屯兵的诸侯王的确是被算入功勋之中,他们接受合并等于功劳普遍被认可,并被认为一次伟大的妥协,毕竟同一个族群之间不需要兵戎相见,以和平方式合并,这便是最大的功劳。他们的作为将名留青史,为以后留下历史见证,那么吕哲怎么去优待他们都不为过。
纵观世界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大帝国,只有华夏大地上的“朝廷”没有进行分封领主制,其余任何帝国都是采用分封领主制。那么是华夏这边“朝廷”的寿命比较长,还是使用分封领主制的那些帝国寿命比较长呢?
自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之后,华夏大地的“朝廷”寿命最长的是初代的汉帝国,多长呢?是四百一十四年。随后的任何一代“朝廷”寿命都没有超过汉帝国。实际上汉帝国要不是有光武中兴也就二百余年。
使用分封领主制的帝国,寿命最长的是罗马,这个帝国存在的时间要是从公元前建立开始计算,到东罗马(拜占庭)于公元一四五三年灭亡。罗马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一千五百年!
用一些个例来进行对比或许有失公允,可是华夏大地称得上一个奇葩的地方,想要拿出更多来进行对比也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拿。
“也许联邦式的格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政体?”
“啊?”
偏殿已经进入用餐模式,之前谈了不少,但大部分就是一阵闲扯。是那种东扯一堆西扯一些,几乎是漫无方向的闲扯。
联邦帝国,听着怎么感觉非常奇怪?但事实上这种政体是真的存在国,联邦帝国有着皇帝的存在,但皇帝并没有绝对的权力,受到宰相与地方各州的约束和监督,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是属于联邦帝国的政体。
吕哲考虑了许多,分封领主制势在必行,但并不是在本土大肆分封,本土的分封走的是“拥有产出利益而没有实际管理权”的路线。也只能是走这样的路线。在外面却是可以走另类版的周王室分封路线。
周王室分封是个什么模样呢?除开以血缘关系的分封之外,对于一些功臣也是进行分封,但必须了解到一点的是,周天子分封的时候,不管是宗室还是功臣,他们拿到的土地其实在当时并不属于周国所有。像是,吕氏姜姓的姜子牙被分封在齐地,其实齐地是属于东夷人的地盘,只有姜子牙击败并统治东夷人才能获得封地的治理权。其余被分封的诸侯,至于少部分的姬姓王族成员得到原属于华夏族群的土地。超过九成的诸侯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