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泗水郡也是一方阵营,余下如长沙南部的四氏和占据庐江郡南野一线的氏算是两个阵营,另外就是出于混乱阶段的江郡也能算是一个阵营。

要是按照数据来衡量,吕哲现在算是南方阵营的一极,控制新楚朝堂的项氏是另外一极,余下不过是一些没能踏出本郡属于局部性的武装。

用粮食和财帛来计算经济强弱,吕哲现在手里拥有近五百万石的粮食和二十七万镒金、四百三十余万的半两;项氏有粮五十万石,十三万镒金、两百三十余万的半两;而诸如桓楚、吴芮、四氏、氏……这些人就不好说了。

按士兵数量来算,吕哲吃下十一万多秦军之后麾下总兵力膨胀到四十一万。要是再把桓楚的七万、吴芮的万一起算进去,吕哲就有五十七万的士兵,而项氏一再扩军现下也不过才二十五万,四氏、氏合起来该是有十万左右。

吕哲能拥有五十七万的士兵。这个数字看上去非常庞大,但是从实际而言军队的数字不代表战斗力,若是真正的算起来,吕哲现在应该是只拥有万的部队(不算并入秦军的战兵数量)。余下那些从秦**队的制度来说只能算是民玞不能算是士卒。

季布在秦嘉问起的时候回答的是没将桓楚和吴芮军队算进去的数量,不过哪怕是这样也有四十一万的军队,这个数字让秦嘉一阵目瞪口呆之后是良久的失神。

说实话。四十一万啊,而且是战胜了秦军之后的四十一万,任谁听到吕哲有四十一万的军队都会被吓到。

“粮秣充足、财帛充足、兵力雄厚……”秦嘉有读晕,他算是明白自家主公为什么会选择吕氏哲了,一个能用不到一年时间白手起家创立如此基业的人,在无法自保的时候加入进去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秦嘉依稀记得自家主公说过一些事情,桓楚之所以选择吕哲除了不喜项氏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性的事情,那就是吕哲实力雄厚麾下却没有多少战将。他也明白吕哲没有多少战将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吕哲拥有足够的资本,加入进去只要有能力不怕没有晋升的机会!

五万大军是在番阳东侧的一片平原上驻扎,部队安营扎寨期间本地的驻军最高长官前来。

名叫桓英的年人似乎是桓楚的族侄?他带来了一部分的猪、狗、鸡、鹅等牲畜,对季布率军前来的态度非常之的热情。

桓楚现下其实才四十四岁,桓英是三十四岁,不过一个氏族有早婚晚婚、早生晚生,辈数年龄小反而是某个年人的叔叔都是平常之事。

一阵客套后,桓英提出要见见那些借出去的士兵军官,季布对此自然是不会拒绝。

两万租用军右领有四个,俾将军级别的却是一个都没有。楚国的军队编制与秦军不一样,右领相当于校尉,以下的官职是千人长(军侯)、百人长(五百主)、队率(百将)、屯长、什长、伍长。他们到了南郡之后再次接受改编,将出国体系的官职制度取消换成了秦**队的编制。

军队被改编总是会打破原有的体系,吕哲这么做无非就是打乱就有的体系,让这两万人变得好控制一些,同时作战时也不至于出现乱七八糟的混乱。不过吧,因为没机会是用租用军,做的那些都成了无用功。

季布下令召集租用军的校尉后,桓英又不断攀谈,其实是在确认南下的秦军是不是真的已经被击败,最重要的是想问从南郡过来的援军总数会有多少,而粮食、布匹、兵器等等物资是不是也会支援一些。

“布的五万是前锋,另有一路七万人会在衡山郡策应,主上亲率一部也顺江而来。”季布只回答军事上的,关于物资什么的吕哲没说他也没问。

桓英追问:“那么援军会有多少呢?”

“……”季布摸了摸额头,说出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准确与否的数字:“该有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啊?!!”桓英懵了,三十万?那岂不是说吕氏哲是倾巢而来???

“没啊,不是集结全部的兵力,”季布见到桓英傻愣傻愣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笑着说:“只是一部分兵力。”

旁边的秦嘉插话,“吕……那个……”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吕哲,外人是该称呼吕侯、吕氏哲、吕郡主,自家人该称呼主上,桓楚已经上表归附,可是仪式没有举行就不算一家人,“他们有四十多万兵力。”

“四……四十多万?”桓英呆了,他如果没记错吕哲一个月之前才有二十七万兵力?怎么都搞不懂一个月之后怎么就膨胀到四十多万了。

季布可不会说自家主上接了始皇帝的诏书又新得了十一万。

再次从桓英脸上看到一种复杂的神情,那是震惊带着后怕,而后是一种莫名的惊喜。

“太好了!有三十万,那项贼哪怕增兵到二十万也没什么可惧了。”因为有消息称项梁又在从后方调兵,桓英对有三十万援军会赶来是由衷的感到喜悦。不过,他喜悦之后又苦着脸:“这个……这个……”

季布不明所以地看着桓英,奇怪为什么会坑坑巴巴话都说不出来。

“粮食……,”桓英既尴尬又苦恼:“叔父率军东向与项贼对峙带走了大部分粮秣,庐江遭受动荡,今年收成又奇差,已经没有粮食了。”

季布愣了,按照现下的规矩,军队走到该是由当地来提供粮秣,庐江郡没有粮食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他也没有得到吕哲的知会,还真不清楚是由庐江郡出粮还是自家携带以及运粮过来,怎么又不会发愣呢。

“这个……桓公该是会与主上说明?”季布只能往好的方向想,想罢又觉得这次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既出兵又出粮,也可能需要出兵器等物资,哪怕是能够得到庐江郡这块地盘,可是一路走来看见的是庐江郡的荒凉以及破败,付出这么大代价得到这么个破地方,实在是亏大了啊!

桓英似乎也看得出季布在想什么,他脸色有些讪讪,不过这样的情绪没保持多久,很快被一个震惊的消息所取代成为惊怒。

原来是项梁在三个时辰之前对桓楚的部队发动了进攻,也就是说战争正式开始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不告而战

人一满万是满山偏野,百多艘船只行走于江河更是船帆如林,怎么可能做到悄声无息?

项梁喜欢阴谋诡计却也是一名将军,他即将攻打桓楚在庐江郡内不可能没有布下眼线,如此季布五万大军沿着汉水而来定然是会被眼线发现并上报。

吕哲既然已经出兵援救庐江桓楚,那么肯定是南下的秦军威胁已经解除,项梁无法使用兵威大势使桓楚屈服又不想无功而返,他只有在吕哲派来的大军离鄡阳一线还远对桓楚的大营展开进攻。

鄡阳一线不是什么平原地带,不过这里的山岭却是不高,两军士兵数量相加起来二十多万,这么多人即将开始厮杀的战场绝对不小。

一场战争不会只有一个战场,事实上每一场战争都是波及至少二十里的范围,毕竟数万乃至于十数万人根本无法挤在几里地内厮杀。

作为防守方,桓楚占据了几处高地,他的士兵除了留下五万军队作为军直接拦住项梁大军的去路之外,几个高地都留下阻击或者作为策应的部队,用意是保护侧翼和防止项梁派军迂回后路,至于会安排多少人防御就要看地形了。

项梁的十五万大军也不是驻扎在同一座军营,为将者身在战场不会讲所有兵力集在一块,选择地势立下三座军营成为掎角之势是身为统军者最基础的战术,有些指挥能力强悍的将军甚至不止会立下三座营寨,而是会把营寨设立成一个大阵。

十五万楚军在项梁的安排下是作为四个营盘,两个营盘正对前方的桓楚主力,另外两个则是选择靠前的左右两翼,形成的是一个竖形“凹”,这样一来在项梁发动进攻时,四座军营的几处辕门打开,涌出的士兵立刻成为有个半月的进攻姿态。

十五万楚兵齐声高喝在战场之上声势浩大。身穿土黄色的楚兵军队一出军营根本没有整队,他们在浩亮的战鼓声小跑着逼近因为事发突然而有些混乱的桓楚营盘。

两军主帅商谈还没有个结果,桓楚并没有想到项梁会突然发动袭击,虽说军队早有防御姿态可是事到临头不免会一阵慌乱,等待桓楚弹压好部队楚军已经接近营盘。

起兵的武装有一个共同读,他们数量可能会非常庞大,有一名合格统帅的话会有基本的监制,可是兵器上面绝对是短时间内无法弥布的。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时,弓的制作都十分不易,在选材和增加的坚韧度的工序上所耗费的时间要看是制作什么样的弓。弓有分轻重。比如说一石弓、二石弓、三石弓之类的弓,每增加一读工艺和耗费时间就会随着增长。

有了吕哲的支援,桓楚军的弓箭手数量也不过才三千,这批人在命令跑向营盘木栏边,基层军官不断出声呼喝弓箭手准备。

手持秦军制式一石弓的弓箭手大概只有一千人,剩下的两千人手里的家伙就不好算有多少张力了,他们神色各异地看着密密麻麻的土黄色士兵嚎叫着奔跑靠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竟然没有人命令校射?

说来也是了,桓楚麾下基本是战乱后征集的士兵。他们虽然有了基础的监制,可是军官是否合格还真是有读没谱,哪能像秦军……吕哲军有大量合格的军官来发出指令。

发动进攻的楚兵在迈步奔跑时也没有队列,别忘了除了那八千子弟兵有经过长久的操练其余都是起兵后收拢或征募。他们就是一窝蜂地呐喊着冲锋。

项梁起兵才多久?严格算起来不过才三个月不到,军阵训练没有那么简单,要让一支军队懂得布阵至少需要半年,军队进攻时能够成为阵型没个一两年则根本没可能。

敌军突然袭击后。桓楚立刻上了简易的巢车,他一眼看去正东方向满满是土黄色的身影,看去至少有三万。左右两翼也有楚兵正在靠近。他甚至看到了骑兵的身影,不过为数不多。

“正前三万,左右两翼各一万……”桓楚脸色很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