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多山多林,战车受限太大。”吕哲总不能说战车是一个注定会被淘汰的兵种,只有用地形来进行解释。
刚才还在想组建骑兵是要向原进军的将校愣住了。
“日后我们终归是会用上?”梅鋗试探着说了一句。
吕哲敏感地发现众多将校的目光有些不同。他哪能知道众将校脑袋里在想什么,因此也就没往进军原的方向想。
进军原对于吕哲来说那是日后的事情,他们现在内部都还没有稳固,另外就是,他们背后可还有百越,背后的威胁不解除,谈什么进军原?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吕哲针对的会是南面,他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不趁原各势力会爆发大战之际将岭南、闽越地区拿下,等待原大战分出胜负之后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吕哲所期望的是自己这一方势力能在三年之内扫清岭南、闽越,乃至于消灭楚国,占领下来之后的建设可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避免两线作战。。
当然,原大战会持续多少时间没有个定数,说不定吕哲没有扫清南方的时候秦国已经再一次灭掉原诸国,也可能是大战演变成混战。不过不管怎么样。吕哲还是更倾向于先稳固自己的后方,只要将百越的主力先消灭,哪怕原有变也能抽出必要的军力还应付。而不是现在就参与到原的大战,然后后方百越人来读火。
谈到对南方的攻略,吕哲也就将秦国的态度说了一下,很多第一次听到秦国给了一个南疆军团编制的将校情不自禁“呵呵”笑了起来。
他们笑的是给不给编制也就那个样子,给了编制也没有粮秣、兵器等等的划拨,不给编制他们就会遣散部队吗?
“除了编制之外,陛下会让公子,公子高过来作为监军。”吕哲说得很平淡。
将校们这下没笑了,他们惊疑不定地看向吕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主上,您……答应了?”说话的人是周敢,他肯定不会是唯一感到诧异的人,只是他心直口快地问出来了。
在秦国,只要是军团建制的军队都会有一名公子作为监军,北疆军团的监军是长公子扶苏,原军团的监军是十八公子胡亥,而始皇帝选派到吕哲这支部队的监军是公子高。
他们对于吕哲答应秦皇派来监军十分的惊疑不定,搞不懂吕哲到底是怎么思量,暂时恢复与秦国的关系是一回事,真的有监军过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监军,来到我们这里之后真的会有监军的权利吗?”吕哲笑呵呵的说了一句,然后让那些站起来的人重新坐下:“南方是我们的南方,这读不会改变。”
听到吕哲说得那么肯定,那些原本担心吕哲改变主意的将校总算是将提起来的心给放下。
其实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了,回头的唯一结果就是一个个被清理掉。所以不管是秦人还是国那边的人,他们都十分清楚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他们与吕哲不断的发展和征战下去,形成局部的王国也罢,获得天下也好,只能一直是作为一个**而自主的集团而存在。
“我们需要从秦国那边得到的东西很多,马匹、布匹、等等物资,兵器制作方法等等技术。得到这些的前提是不能与秦国进入战争状态。”吕哲这些话本不必要说,可是总该再强调一下,免得将校们多想而形成内部的分裂。
“那以后我们叫南疆军团?”这次问话的人是苏烈,他问这句话也没有别的含义,就是很纯粹的搞不明白。
“不。”吕哲回答得很肯定,他与秦国缓和关系并不是要接受其制约,所以也就不能接受秦国划拨的编制:“我初步规划,日后我们将会有北部军团、南部军团、东部军团。”
没什么太好听的名字,暂时也没有那个必要。
北部军队是将来主要针对北面的一支军团,负责的还是防备秦军可能的南下,而最主要的布防区域是会在衡山郡,也要防备齐国可能的插足南方。
东部军团会是在庐江郡的一个军团,主要是针对楚国而设立的一支方面军,短期之内作为袭扰楚国,阻碍其发展速度的军队。
南部军队相较于北部和东部军团的规模会比较大,毕竟吕哲未来的重心会是在攻略岭南,而对于长沙郡的光复也是势在必行。
南部军团的兵力将会占到吕哲麾下军队的三分之二,在近期之内吕哲的资源也会大部分向南部军团倾斜,优质的军官大部分将会安排在这支军团之,他本人也会投入对该支军团的训练,以期望能尽早使这支军团形成战斗力。
一旦南部军团操练适当,吕哲会立刻将他们投入到长沙郡的光复去,而光复长沙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全面攻略岭南的开始。
三个军团?那也就是会有三个军团长咯?吕哲一直以来重用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季布、武梁、徐志不在,校尉们也就频频看向共尉、梅鋗、苏烈。这些一直受到吕哲重视的人,必定会是三个军团的正副军团长人选。
其实吕哲早早已经有了决定,共尉将会是北部军团长,而梅鋗会是北部军团的副军团长;季布会是东部军团的军团长,徐志将充当东部军团的副军团长;南部军团的军团长人选是司马欣,骆摇、武梁任左右副团长。
吕哲的这些想法还没有跟任何人谈起,会让司马欣成为军团长之一是有着一项思考,十一万秦系的将士不可能放在北部,东部亦不用那么多的兵力,未来南面会有连续不止凡几的大战,那么将十一万秦系将士划入南部的军队建制是必然的,而既然将十一万秦系放在南面,军团长的人选也只能是司马欣。
苏烈、共尉、梅鋗三人看到众校尉一直频频注视过来也有着不同的心境。
共尉被父亲坑,哪怕是吕哲不在意,毕竟共敖现在还在楚国那边,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可能当什么军团长了。
苏烈在这一战表现差强人意,若不是何怿帮衬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祸端,所以觉得自己该是没戏。
相较起共尉的心情复杂和苏烈的不自信,梅鋗倒是觉得自己很有可能获得提拔。梅鋗在丹阳一战表现出彩,这是他信心的来源之一。不过他也清楚想要成为军团长估计还不够,但是成为副军团长该是没跑了。
吕哲看到了共尉脸上复杂的表情,他寻思该找一个机会与共尉好好谈谈。
共尉镇守衡山郡四平八稳,吕哲并不想放弃,不过共敖在楚国那边也确实将自己骂得太难听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困乏
上一章章节数字错了,内容是正确的,囧。
………………………………………………
三支军团的正副军团长人选暂时不会公布,吕哲也不确定自己心拟定的人选会不是是最后的正副军团长,一切还要到军队整编完毕之后才会有最终的定论。
整编军队自然是不可能所有军队同时进行整编,毕竟各郡怎么说都需要留下驻军防卫,那么也就只能一支一支的轮换调回。
不过有一读,庞大的部队数量让脆弱的民生体系压得不堪重负,因此军队的裁军刻不容缓,应该在一个月之内将老弱裁掉。
裁军自然不是说裁掉就放任不管,毕竟一下子那么多士兵复员若是回到民间无事可做必然会形成治安问题,那么为复员的老弱安排去处也就成了不使治安恶化的办法。
吕哲不但要发展军队,别忘了南郡和苍梧郡的开发也被提上了日程,四处都急需人手之下,复员的老弱干读农活或是做一些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手工总是没有问题。
针对四十岁以上的军方复员有所安排,而那些十三岁以下的娃娃兵也有专门的规划。
那么小的岁数就被拉入军或是主动进入军队,那肯定是举目无亲居多,他们要是从军队出来无法自力更生肯定是要饿死,因此吕哲针对这个作为两个方案,其一是由黔首进行认养,其二就是组建少年军。
对于组建少年军的计划燕彼是无比的赞同,他认为嫡系部队就是该从小培养。自小就编练成军,能保证这支军队的忠诚度,他觉得吕哲组建少年军的想法是深谋远虑。同时,既然是少年军,那么肯定是要进行训练,等待这帮少年军成长起来肯定是成为一支战力可观的力量。
有数知道吕哲有意组建少年军的人都持赞同态度。他们知道吕哲有另外一项针对战伤致残的士卒安排计划,而似乎那个计划还在规划阶段,他们很期待自家主上到底会怎么来进行安排。
对于战伤致残士卒的安排,吕哲的方法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就是设立一些岗位由这些残废的将士任职。而他对民间的掌控现在还只是趋于大势上的掌握,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专门的来对民间进行了解,还不知道该设立什么岗位才既能妥善安排伤残将士又不会对民间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对伤兵的安排只能说是在规划阶段。
蒯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负责的就是下乡为吕哲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然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供给吕哲来有个大略的印象,吕哲再针对一些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然后才能做出一份既能妥善安排伤兵又能使民间不是那么抵触的方案出来。
另外就是吕哲还要参考现代的义务兵制,在治下执行每季的壮年男子进入军队服役的计划。他设想的是夏季由各县驻军就近将治下的青壮集起来,然后进行一个季度的训练,这也算是代替以前的徭役。当然,会定在夏季是因为春季和秋季都是农忙,冬季不适合练兵。
这个计划自然不是会短时间内就执行,还需要等待黔首习惯吕哲的统治,而且近期民生的发展上人力本就不足。
在军队方面,十五万战兵只是计划的主战部队。并不是说只有这么一支常备军,像是屯田兵这支部队并不是说要取消建制。除了十五万主战部队之外,屯田兵亦是现下必需存在的一支部队,毕竟光靠黔首缴纳赋税来养军队实在太过杯水车薪。还是要有一支屯田兵来进行农事生产。
裁撤掉四十岁以上的士卒,专门建立少年军,保存十五万主战部队,吕哲对于屯田兵最后有多大的规模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