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两汉也一直持续下去,经历五胡乱华的时候这个风俗有了断层,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之后开始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类似的风俗才又开始盛行,其后的唐、宋、明也有类似的风俗。不过,自有隋一朝和其后的朝代,类似的风俗只出现在将门世家。
吕哲记得在现代类似的风俗已经消失在华夏大地,也只有在朝鲜半岛和岛国上这一风俗才没有消失。当然了,朝鲜半岛和岛国上的妻子们可不是用这一礼仪来侍奉出征归来的丈夫。已经演变成很单纯的“女德”一部分。
作为君王的女人,她们来做这一套礼仪其实充满了“作秀”的成分,无非是向观礼的百官表态她们恪守妇道。知道丈夫征战的凶险以及辛苦。总的来说,其实就和君王在特定的时节踏入农田耕作的意思是一样的,起到一个带头和榜样的作用。
既然是“作秀”自然是要做全套,接下来应该是吕哲“表演”感谢妻子(们)在自己不在的时候操持家务的辛苦,也感谢他不在的时候妻子(们)照顾好后代。
哦,吕哲在这个时代没有高堂。不然进行感谢的时候还要加上慰劳妻子侍奉高堂的尽责。
在上古先秦时期,因为战争频发。社会体系一直是处在备战状态,那么也就形成一种一切以服务军事为首要的社会环境,那么的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就履行什么样的工作。那一段竞争是以发挥出最大潜力的秦国成为最终的获胜者。
时代在变迁,因为所处时代距离上古先秦不远,很多风俗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不但是吕哲和妻子(们)会有这样的仪式,出征回归的官员和将士们回到家中也会有相同的仪式,差别不过是吕哲他们需要当众做出来罢了。
仪式结束,吕哲交代留守将校门一些必要的事情,也没有做什么大张旗鼓的事情,只是带着必要的护卫就回到宫城。
进城的时候,一眼看去城内的街道上只有少许的人。不过这也合理,城外少说也有二三十万黔首参与同欢,城内人少一些完全可以解释得过去。
因为是不想引起注意,那杆显眼的王旗并没有打出,甚至是在马车的选择上也是简朴为主。
汉国这一边车轴早就进行普及,不过橡胶材料的轮胎却不是那么容易搞出来,木质结构的车轮黏在水泥地上会出现一个奇异的“嘎吱”声。
“嘎吱”声被马蹄声所掩盖,城外的乐声和欢呼声偶尔传来,在联欢现场没有传来声音的时候,寂静的南陵城内车轮声和马蹄声则是传得非常远。
身在战车之上的吕哲一直在观看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出现,以至于一些现代才发展出来的工程器械和技巧提前出现,他所看见的城市随处可见三层以上的建筑,格局的设置上其实也有着很浓烈的现代色彩。
南陵的规划强调“规矩”,规矩用在建筑的规划上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规范并且笔直,那么走在主要大道上的吕哲一眼看去,看见的其实就是一条好像要延伸到大地尽头的笔直大道,大道的两旁是商铺门面的直排三层楼房。
“今天是休市吗?”
“这……”
他们进城的方位是北边,那也就是南陵成市场集中地。作为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市场区域,从太阳还没有升起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一片忙碌的场面,可是现在似乎也就是下午时分,除开少数的商铺还在开业,大部分的商铺店门是关闭状态,看去也没有多少人的样子。
“回王上,应该是出城娱乐去了。”
“哦。”
十万禁军是北征之后第一批大规模归回的部队,具有象征意义,前去观看的人自然是有许多。人也都有看热闹的心里,很多人都去看热闹了,生意淡了不做也罢,店铺里的老板或是伙计自然也去凑热闹。
问是不是休市也就吕哲能问得出来,从某些方面来说也说明他不了解城北市集对城池的重要性。一座城池的市集没有休市的说法,官府也不会允许市集休市,休市不能获得纳税只是小问题,想象一下市集没有运作的情况下,一座城市的几十万人该怎么生活?
来到宫城前的广场,车队暂时停了下来,只有一名骑士手持令牌单骑驰骋向宫城的城墙下,他找到了警戒的岗位进行一些必要的手续。
吕哲借这个机会在观看广场,他发现广场上有一些巨大的布盖着竖立的一些什么东西,还没来得及问,那边的宫城城门已经在缓缓张开。
“算了,有的是时间搞清楚……”压下念头的吕哲也着实是随着越来越靠近宫城而感到精神上的疲惫袭来。
普一进宫城,似乎是忍耐了许久的赵婉立刻忍耐不足了,她借着马车暂时停顿的机会下了地面,径直向着吕议所在的车马小跑而去。
很多人都看到了赵婉的举动,卫雯好像是尽了很大的努力才压制也跳下马车跑向吕启的冲动?其余的妃子和夫人看着看着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吕哲自然也是将那一幕看在眼里。
事实上吕哲提出带着孩子出征的时候赵婉有过拒绝,不过君王的意志不容质疑,最终赵婉也就只有接受现实。
现在,尽管知道那样非常不好,可是吕哲并不会阻止,人的亲情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操,母亲思念和关心孩子也是一种天性。
“告诉卫雯,她可以与启儿同车。”吕哲低声对着车边的燕彼吩咐。
自然是会有人去进行转述,不一会儿也就看见卫雯下了马车,若是注意看的话可以发现她已经在垂泪。
第七百六十五章:进展
目前是公元前二一二年,自吕哲开始建设南陵这座城池的公元前二一八年已经过去六个年头。
南陵城随着一直建设各方面的设施已经趋于完善,人口的持续增加也让城墙之内的建筑变得秘籍,自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些大型的工程,例如一些城墙段的防御工事还没有完工。
作为君王居住的王城,尽管吕哲自身一直是采取一种不紧不慢的态度,可是在吕哲的统治获得稳固之后,哪怕是吕哲不是那么在意宫城的修缮进度,那些臣子也不敢不当一回事。
宫城最先完工的是城墙,建筑群最先修建的是议政殿和政务殿,算是后宫的建筑因为吕哲的干预只是修建了一小部分。
吕哲率军北上之前,宫城内的殿已经修建起来三座,除开议政殿和政务殿之外还有一个光明殿,后宫也达到了离完全修缮完毕的十分之三四左右。
必须说明的是,当代要是使用“殿”这个字眼,那么建筑物绝对就不止是一个殿堂那么简单。所谓的“殿”还有相当多的配套,可以是有很多的厅或是偏厅,更可以是有着相当多的房间,那么“殿”所指的其实就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建筑群,还要加上相应的绿化风景和凉亭之类的绿化。
吕哲对于国家有代表性的建筑一直要求大、庞大、巨大,用“大”来体现出人在建筑物前面的渺小。给予观看者一种打从心灵深处认可的震撼,让他们延伸出敬畏甚至是畏惧感。
也就是吕哲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很多没有出现的攻城器械,再加上水泥的成熟运用。配以相应的石材和木材,对于建筑物要体现出“大”的要求才能得到实现。若是以原有的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技术,想要体现出“大”还不知道要折腾死多少人的脑细胞。
因为宫城的特殊性,负责设计的能工巧匠们有运用了钢材材料,他们在建造承重柱的时候就是采取现代的钢筋水泥模式,作为双保险甚至还加入了本有的石砌技术。
乘坐马车行走在宫城的吕哲能够看见很多建筑物有露在外面的巨大承重柱,尤其是建筑物出入口所在位置的承重柱。它们不但显得粗大且长度惊人,整条承重柱上面似乎还被花了很大的心思进行雕塑。
完成品的承重柱上有被进行过染色。大部分的承重柱被加工成一位身穿甲胄的巨大武士,只有少部分是用动物雕刻进行的体现。
能够想象出一条长度高达十余米的承重柱显现出全副武装的武士是什么模样吗?神奇的染色技术让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一位活着的巨人站立着守卫。最为让吕哲讶异的是,巨大武士的配套的兵器似乎是真的?巨大的兵刃还被开光,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森冷的锋锐。
“这个创意是来自于谁的?”
“回王上。是来自于史禄。”
史禄啊?上古先秦末代时期最为伟大的巧匠,似乎也只有他那种灵巧的脑子才能想出这种格局,让承重柱显现出武士模样,脑袋顶着天花板,身躯姿态成武装站岗警戒的模样。
吕哲已经将史禄派往蜀中,关于建设一条由蜀郡水系到长江的水道需要进行先期的勘探,形成一条拢括蜀郡、巴郡、汉中郡连通的运河,由这一条运河连接起长江,建设出一条方面的运河出来。使这条运河成为一条连接数个郡的纽带。
一些显现出动物雕刻的承重柱,它们的雕塑几乎没有重复,大多为鸟的原型。延伸出凤凰、玄鸟、三头鸟、九头鸟等等很多种,更有二爪巨龙、三爪巨龙、四爪巨龙、五爪巨龙、应龙的体现。有一个相同点是,它们所处的地段绝对有墙壁,这样一来可塑面积增大,像是各种以鸟为原型的雕塑可以有扩展翅膀的空间,墙壁也能得到美化。
“除了染色并没有加大多少费用。”
华夏族群从原始社会的时候就掌握了染色技巧。大多是用植物的各个部位来提取色彩,色素的调控是相加模式。根据所需眼色的不同来进行操作。有了吕哲的干预,其实目前已经出现色素表格,让本来就有的技术呈现出一种系统化,必然会成为一种化学相关知识的支线。
其它不用解释吕哲也清楚,水泥本来就具有可塑性,哪怕是使用石材也有足够的技术进行雕刻,以至于形成想要雕刻什么只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能不能完成不是障碍。
“城外广场和宫城内有很多用布盖起来的东西,是已经有人选了吗?”
“回王上,城外广场是雕塑。按照您之前的吩咐,有杰出表现的将士都在可入选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