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活跃在吕哲治下的百家其实并不是一百个学派,“百家”从来都只是一个泛称,实际上学派远远不止百家这么多。理所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学派都有资格成为国家选定的教导科目,还要看那个学派是不是有足够的价值,学派与学派之间的理念或是知识重复也选其最优者。
被吕哲选入必修的学派暂时并不多,最为重视的各类的手艺科目,一些关于哲学上面的科目。一些有助于科学进步的科目,然后又被吕哲干预下划出最为主要的三大类别。
三大类别中的第一大类是工业技术相关,也就是类似于工人的培养技术;第二大类是数学相关。数学为一切科学之母,不重视是不行的,没有数学知识哪来的严谨和逻辑;第三大类是化学相关,化学并不单纯是元素上相关的知识,包含上了必要的生物知识,泛用于农业的各类改进,关于一些爆炸性物质是近期之类才兴起。
当然了。吕哲设置的学科也就是比较大的“原型”,现在是上古先秦刚刚结束的时期。可不是经过数千年发展累积起来的时代,很多很多的知识就是一个初步概念……也许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能是先设下类别再日后慢慢地研究补充。
种子已经播下,至于会不会成为树苗是谁都无法控制的事情。吕哲不是全才,甚至说连以前学过的知识都没记清楚,只能是将自己还记得的知识尽量的“复制”,不过那也是要到天下一统之后,也许甚至是要到他年老之后了,毕竟身为统治者注定是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的。
夜间的南陵城并没有完全陷入黑暗,居民区或许都已经熄灯休息,但是北市依然是车水马龙的热闹。
南陵作为王都有着重大的政治优势,政治优势所带来的是随着国力的增涨和经历的发展变得更加繁华。夜间的南陵北市没有休市。各条主要道路都有悬挂的灯笼,各个店铺燃起了油灯照样做生意,不过客流量相对多的一般会是各种小吃店面或是摊位。一些卖小玩意的商铺也是人流量比较多。
烧烤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虽然没有丰富的香料可是依然十分受到欢迎,烧烤再加上一些低度数的果酒,几个朋友之间围成一圈聊聊天,已经成为南陵的一种消遣。
不过说实话,也因为烧烤受到广泛欢迎。烧烤时的炭气和肉的味道实在是重了一些,前期并不严重时南陵令也没有什么限制。一直是到流行开来很多人实在受不了那种混杂且浑浊的空气向南陵令呈请,南陵令经过探访之后才下达了烧烤店面或是摊位远离主要地段的通知。
是的,就是通知,不是什么搬迁令,律法并没有限制北市的某个地段不能经营什么,作为南陵(县)令也就没有依据下达针对烧烤的行政命令,只能是以劝导和协商为主。
恰恰是因为不违反律法,经营烧烤的主人家可搬可不搬,延伸出来的就是南陵令经过执政府的许可之后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这个措施也不是暴力禁止或者拆迁什么的,是愿意搬走的主人家会得到一些经济上的补偿和辅助,不搬的主人家则是要面临公众自发性的抵制。
要不是情非得已,华夏族群从来都不会与官府做对,即是所谓的“民不与官斗”,“烧烤事件”所延伸出来的不止是那些,借此执政官萧何也开始重视南陵城的一些城市环境,经过朝堂上的一番讨论,颁布了新一条的律法,有害有碍的产业不得于某些地段经营,相应的违反惩罚条款也被商讨出来,经过公示之后有缓迟性执行。
什么叫有缓迟性执行?其实就是在公示之后给予民众一段世间上的认知缓冲时间,宣传新律法的出现,并非不教而诛性质的钓鱼执法。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关注有什么新律法的出现,那么关于营业许可的审核就成了把关的必要手续。
能够在夜间走动的人,经济条件上一般会比较盈余,也就是白天工作压力不大且兜里有几个闲钱。
有闲钱在南陵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作为吕哲治下的王都,南陵城居民肯定是最先享受到时代进步红利的第一批受益者,因为南陵(以及周边)是全国各地最先开始工业改革的地区,走进各类工厂成为工人的人群最多。他们又因为是在“天子脚下”,有着诸多的监督部门作为监管工厂主的“枷锁”,工钱待遇和工作环境可以说是绝对会是吕哲治下所有地区中最好的,那么肯定是会有闲钱。
不论是逛着街的人,还是围坐着吃各种小吃的人,甚至是只安安生生待在公共公元的人,他们在经历不同的事情时都在谈论相同的话题,那是关于明天八点南陵城各处人物雕像和战役雕像揭开面纱的事情。
没有看错,就是“八点”。华夏族群从有计时概念起,是将用刻、时辰来作为计时单位,每一刻是现代的十五分钟,每个时辰是现代的两个小时,延伸出来的就是时、刻、更、点这些计时方式。
现在并没有“更”和“点”的说法,虽然不太好说“更”这个计时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上古先秦一直到两汉绝对是没有“几更天”之类的称呼;“点”这个称呼倒是有了,是春秋时期用竹筒利用水流的一种计时方法,水流的流量会在一定时间内会让竹筒出现敲点的动作,那么“点”的称呼也就出现了,但是每一个“报点”的水流速度和竹筒都没有一定的规范,结果就是每一个竹筒关于时间流逝的计算并不相同,结果可想而知。
想要让工业和科学得到进步,关于时间概念一定要进行细化,那么华夏族群计时最小为每现代十五分钟为一“刻”,这种计时方式要是不进行改革是不行的。目前已经有水漏这种计时方法,吕哲是下令在水漏计时的基础上进行秒的计算,从而也就延伸出了“秒”和“分”的概念,每六十秒为一分钟,每六十分钟为一个小时。
必须说明的是,关于“秒”的计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毕竟现在可不是精密工业时代,只能是大体的计算关于“分”,然后由“分”来进行新的分“刻”,吕哲治下的“刻”也由每十五分钟为一颗转变为每五分钟一颗,但是对于黔首们来说,他们只能分辨出现在是属于二十四小时计时方式中的哪个小时,分辨的来源是官府建立在南陵成各处的水漏和鼓钟报时器。
在日后,各个主要城市都会装置水漏报时器,那也是建立在喷水池广受欢迎,更是喷水池成为时尚的前提下。
“要不今夜就不回去了,咱们就这样乐呵到天亮,早早地去占更好的位置。”
有人反对有人赞成,还是要取决于明日到底需不需要工作。
“听闻王上也会出现在宫城外的揭幕式?”
是的,吕哲会为宫城外广场的雕像亲自揭下面纱……
第七百九十九章:锦绣年华
天蒙蒙亮,城内各处的人流都是往一个方向汇集,他们之中有些是刚刚起来,有些则干脆是一夜未眠。
龙且就是其中一个彻夜未眠的人,他当然知道今日是宫城广场外雕像揭幕的日子,一夜未眠站在自家阳台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往,也是在观看夜间有如明珠的不夜南陵城。
很多人喜欢回忆过去,这样的人若不是老人家便是事业不顺者,龙且今年不过是二十有六不算是老人家,但他最为风采的人生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不过是一个依靠家族底蕴和朋友帮助,生活在南陵城一事无成的人。
龙且是潜伏在南陵城想干点什么大事?或许吧,不过他现在看着不断向一个方向汇集的人,那些人用着各式各样的口音交谈,其中不乏最地道的吴侬楚语,一个不过才二十六岁的男子竟是出现了满脸和沧桑和落寞。
“今天的武侯很多啊?”
“是啊,听说出动了将近八万的戍卫军和武侯。”
“也该是这样,今天从各处前来南陵观看雕像揭幕的人很多的。”
南陵城现在的居民已经达到七十余万,早不是那个除了驻军没有多少平民的巨大城市,大量人口所带来的是南陵城各处充满生气,因为国力的强盛也开始在展现一国都城应该有的繁华。
最开始的时候落居南陵城内并不是困难的事情。不过在城内人口突破五十万之后,土地资源不再是那么剩余,想要居住在南陵城首先就需要能负担得起购买土地建宅的费用。那么造成的就是富户快速涌入南陵,一些经济条件不足的人却是只能选择居住在南陵周边的一些县乡,也给南陵周边带来了足够的人口,更是为城外的一系列作坊和工厂带来了足够的劳动力。
京畿之地历来就是一个国家最为繁华的区域,南陵城又是坐落在长江边上,那么政治地位有了之后再加上水运交通的便利,吸引的人口更是巨量。
包括南陵城和周边。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直接带来的就是身为直隶郡的南郡一郡人口就有六百八十万。为吕哲治下各郡之最。
因为有足够的劳动力,南郡成为吕哲治下第一个工业基地的基础有了,作坊和工厂不缺劳动力所带来的就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过关于治安上的压力却也是增加了。
南郡长期有超过三十万的驻军。其中南陵戍卫军数量是十万,常驻南陵的禁军也一直是保持在十万的规模,余下的十万军队是分别驻扎在各县。
除了军方编制的部队,吕哲治下还有着众多不属于军方的武装力量,如维持治安的主要力量公安,他们隶属于执政府,全国各地的公安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其中有十三万就是属于南郡的名册上。
除开公安之外还有一支部队不属于军方,那是一支叫武侯军的部队。他们其实不是什么精锐,武侯一直起来就是泛指国都那批维持治安的巡逻士兵。
公安和武侯基本都是来自于军队退伍之后的复员人员,算是吕哲国度中的预备役力量之一。
没有宵禁的南陵需要非常庞大的治安力量。每夜巡逻在各条道路和区域的戍卫军士卒和武侯卒不会低于二万人,其中的一万是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