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顾场合又不顾意境的剽窃很恶劣,吕哲却是没有觉得半点不好意思,对于他来说现今匮乏的文风是一件十分美中不足的地方,军队在向外不断地扩张,国内的民生也在蓬勃发展,只是没有能够偶尔听到来自于谁作出的美好诗篇似乎不像是一个盛世。

华夏历朝历代,只要是能与盛世稍微搭上一点边的,哪一朝和哪一代文学作品不是像泉涌那般地涌现呢?

也是强盛才会让文学作品不断地出现,那代表的是民生富足,也是社会发展欣欣向上,有了足够的富足安康土壤才会诞生那么多的文人墨客。

吕哲现在的目光已经转向国内的民生治理,新做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预计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到一千万贯,期望能够在“第一个五年”的计划中将学堂遍布到全国各地。

除了重视教育,吕哲划拨到生育相关的资金也达到了二千万贯,而不是外面传言的一千万贯。庞大的资金除了下发到多生育的家庭中去,也是在为卫生硬件奠基,毕竟只有卫生条件适合才不能因为多生育而晾成悲剧。

提升疆域内的卫生硬件对国家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也是保证国民健康必须要做的之一,首期的卫生硬件是针对疆域内的医匠进行财政辅助,其后将会聘请来自民间的医匠在固定的地方设立诊所,条件达到预计要求之后大一些的医院就会设立。

不过说实话,吕哲想要的就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和辅助作用,国办的东西无论开头的意愿是多么美好,到了后面也肯定是会变得浑浊和藏污纳垢,他更加期望的是民间私办,毕竟国企是铁饭碗,服务人员尖酸刻薄是常见的事情,更恶劣的多得是。民间私办却是会争取业绩,竞争上的激烈也会避免很多公职人员的傲慢无礼。

新一轮的民生资金投入是一万万贯,原有的基础上强化道路建设用到的资金就需要至少四千万贯,更加别提一些搭桥和水系治理方面。另外一部分资金也会被用于到各郡县的城墙拆除,还有就是一些新城市的建立。

是的,吕哲经过与文武官员的长时间讨论,新帝国成立之后各郡县的城墙都会进行拆除。他们一致认为帝国成立之后,本土已经不会产生什么威胁,也是应该防止地方割据,更是需要减少各郡县因为修缮等方面的投入。

其实吧,还有一个是经过讨论产生的话题,城墙的作用是用来防御,但也是限制城市发展的障碍,毕竟城市的人口大体是在增加,城墙却是限制死了城市的范围,因此普遍认为拆去城墙之后更有利于各郡县的民生和经济上的灵活性。

“是吗?那新邯郸也是没有城墙的咯?”赵歇张大了嘴巴,一脸的不可思议。

吕哲却是有什么说什么:“作为一座贸易型的城市,城墙已经不具备防御用处,没有城墙的贸易城市不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局扩展,也能减少很多费用。”

“好像是这样啊?”赵歇估计是想要安享晚年,没有了诸多的顾虑:“城市没城墙就算了,贤婿却是记得王城要有城墙啊。”

也就是赵歇已经是放开心态了才会发问和提出要求,像是同样有诸多疑问的其他人,他们有着诸多的顾虑之下只能是自己心里纠结。

话题逐渐变得正式,原本一些魂游天外的人也赶紧聚精会神起来,于之后吕哲也果然开始有了一点谈正事的样子。

“选择留在本土,朕自然是会进行各种约束,但是在财帛上绝对不会吝啬。”吕哲环视表情各异的人一圈:“约束是依照律法,是在约束各位,亦是在约束朕以及子嗣、百官,不触犯律法没人可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触犯了律法身为贵族的你们也有允许下的赎罪权。”

在场的很多人立刻就笑了,他们当然认为所有事情按照明文规定来比较好,也避免了社会体系稳定下来后被吕哲用各种“莫须有”的借口给清洗掉。

一定要给贵族一些法律确定下的特权,不然那么多人拼死拼活又是为了什么,早早地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也是上了必要了“紧箍咒”,同时以明文模式进行公告,使得疆域治下所有人都知道有特权那么一回事,总要好过贵族发生了什么状况进行暗箱操作。

华夏族群从来都是一群很好说话的人,只要不是将他们逼到无路可走,没有多少人愿意铤而走险甚至是与官方力量对抗。

吕哲选择就是以明文法律的性质确定了某一个群体应该享有的特权,然后又用律法确定特权是哪些部分。虽然是有特权,但是因为是律法明确的条文,事实上已经是在对贵族在进行诸多的限制。另外,日后若是贵族犯事了,依照律法的条文进行处理也是最好的,也避免出现那是吕哲在做清洗功臣的言论。

贵族享有应该有的特权,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也是在激励更多的人付出努力,毕竟事实摆在那里,贵族是经过诸多的付出和努力才成为特权阶层,想要获得特权也去付出和努力就是,毕竟上进的道路没有被堵死啊!

某一部分人的特权从来都是存在的事实,实际上“绝对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结果与所有人的待遇一致,那还要付出努力做什么,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怎么来确定贵族的特权还只是有一个初步大略的方案,吕哲给予文武官员的意见是,最好是到民间进行调查,做出一个既能体现贵族特权,也能让民间接受的方案出来,可别是拍着脑袋什么特权都往里加,到时候哪怕是吕哲不反对,民间也该对贵族阶层羡慕嫉妒之时充满怨念和怨恨,那是变向地在将整个贵族阶层在往历史垃圾堆里面扫去。

“借鉴于‘商君变法’,却是要比商君温和太多了。”扶苏心里暗自下决定,一定也要在秦国内部执行相似的法案:“真不错啊,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就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明白自己奋斗的方向!”

那边吕哲还在述说着未来帝国的基本国策,也谈到了留在国内的一批人的待遇,对于原本各国的王室有人选择“出走”有人选择“留下”也大略地在介绍待遇。

扶苏没有去关注吕哲说及的各国宗室待遇情况,赵氏赢姓已经确定要全部“出走”,比起那些瞧不起赵氏赢姓的山东诸王室可要团结多了。

一直是等待吕哲的话题延生到“出走”各国的事项上来,扶苏才算是正襟危坐,也是聚精会神,深怕遗落一字……

第八百一十四章:改革还是变革(中)

在吕哲的意愿中,希望的是自己的族群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外进行开扩,增加族群生存空间是其一,其二是散播华夏文明的文化。

一个国家能够扩张的地盘有限,那是受于后勤线的限制,也是国家不可能长久地将所有精力专注在扩张之上,毕竟再怎么扩张也不能忘记国内的建设,而建设一个国家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

后勤线关于粮食的制约可以借鉴于游牧民族,军队带上充足的牛羊等牧畜作为军粮,也能够每入侵一地进行“就粮于敌”,但是军械等一些方面却是要有良好的冶炼体系。一支军队光有粮草是肯定不够的,没有军械的补充和修补人再强壮也不能空着手去厮杀吧?

国家行为的扩张在前期会比较快速和顺利,随着战线离本土越来越远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一个族群的生存空间扩张总是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

吕哲等不了那么久了,并且对于历史阶段的选择性上来讲,华夏族群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扩张上的性价比。目前华夏周边的敌人不少,但是能从整体实力上与华夏族群相抗衡的却是没有多少,那么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不进行扩张,难道要等到敌人成长起来吗?

经过长期的研究,会发现周王室的分封扩张方式十分的厉害,原本继承于殷商的姬周从小小的疆域,经过各个分臣的自主扩张才算是成为亚洲地皮最大的一个族群,在扩张过程中周王室虽然渐渐失去了影响力,但是族群所获得的好处却是难以想象的。

吕哲没有想过吕氏皇朝会千秋万代,一个家族会有智者但也肯定是有庸碌之辈,自行找死的人更是会有不少。因为他活着,儿子这一辈和孙子那一辈还能有所掌控或是引导,等待他死了之后谁又能想得到历史趋势会怎么发展?因此在他的有生之年最想做的就是制定下一个能够至少延续百年的大体战略,能够让制定的战略拥有惯性也就算是成功,使制定下的战略惯性持续下达到族群扩张的最大目标。

对于吕哲来说。扩张战略分为两种,一种是受于绝对掌控下的疆域扩展,也就是军队在制定的方略中进行征讨,疆域的版图也一直扩大。这一种方式他自己称作“本土固定圈”,也就是受于吕氏皇朝直接统治下的地盘;另一种就是借鉴于周王室的分封,不讲求绝对的控制,让这些分封之臣自行自主地进行扩张,成为一种同一族群下。帝国为宗主国,分臣之国为下属国或是藩国,只要能达到同一族群的生存空间得到扩展就算是成功。

吕哲划定的帝国本土范围很广,原本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盘全部包含进来,但并不止是这些,还会将国境线一直扩展出去。

至于目前为止,出塞汉军已经将现代的内蒙古草原完全攻占下来,他们最终的目标却是一直进军到草原深处,狼居胥山不会是终点,还会一直将战线往北推。一直是延伸到北海(贝加尔湖)以北,也就是脚步会停止在北极圈附近。

东胡目前的栖息区域很广,西至北海,南至辽东,东至库页岛,北至北极圈。东胡现有的栖息地也是吕哲垂涎的地盘,吕哲的最终目标是攻占东胡全境,不留下北极圈附近任何的一块土地,甚至是想过直接从北令海峡直接登录北美洲。当然了,现在可没什么北令海峡。北美洲也没有被命名,等待帝**队的扩张到了两块地方,那时候该由华夏族群来进行命名。

整合后的帝国疆域,南边的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