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椎恼绞轮谢尤骱顾蚴窍恃�

燕彼见到吕哲在沉思也就缓缓退开,然后从后殿离去。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秦军当然没有“北击匈奴”的历史事件,准备到一半的时候南方就爆发民乱,整个帝国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支离破碎,吕哲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了崛起。

历史出现了太多的改变,很多事情变得面目全非,一个崭新的帝国屹立而起。华夏之外似乎也是受到影响在不断发生改变,并且随着吕哲对外插手越多改变也就越大,像是本来应该发生在匈奴那里的“子弑父”戏码随着头曼正在被押解前来南陵注定不会再发生,乌孙也应该是到西汉时期才会与华夏有接触因为历史发生改变被提前了。而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等等那些中亚的国家更是提前至少千年与华夏有了接触。

“王上,王上?”

一阵轻声呼唤让吕哲从深思中回过神来,抬头往下看去,透过冕冠上的珠帘看到的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那些中亚各国的使臣已经并排站在下方。

“刚才那些使臣一致请求能够进入帝国腹地进行购买。您长久没有回复,他们才站到一块。”

近侍话音刚落,班列中走出一个人。

出了班列的是景驹,他行礼道:“列国使节的提议有待协商。”

春秋战国时期,行走于诸侯各国进行行商的商队,动辄就是数千上万人的规模,动用的武装护卫甚至比一些小国全国所拥有的武装力量规模还大,因此巨贾也才会一再被列国所打压。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允许陌生人长驱直入,特别是现在的商旅规模一般都不小,特别是长途进行走商的商队规模尤其大。那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长途行商没人会只少少地携带一些货物。货物越多承载的车辆必然多,多了安全考虑随行的武装护卫也就少不到哪去。

鸿儒馆是接待中亚各国使节团的部门,他们也负责接待来自中亚的那些商旅,有针对过人员进行统计。他们统计的结果是,商旅携带的武装护卫从人员数量上要多于使节团的随行护卫。他们还专门进行过调查,多方面的情报都显示,想要从中亚区域安全来到帝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路途上的风险也必然会增加随行的武装人员。

一旦是武装人员达到数千上万乃至于是好几万,那与军队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家尚且不乐意陌生的少部分人进入国境。又怎么可能会允许数量更多的武装人员进入?

“考虑到一些特别的因素,”景驹看了看中亚各国的使节,重新看向吕哲这边时提议道:“或许在边境处设立交易地点是更理想的选择。”

催场吗?历朝历代都有在帝国边境设立催场,用于与胡人进行交易。那是为了避免胡人深入国境的一种方式。

“那么……贵国的商旅前往我国,也是应该停留在边境处。”来自巴克特里亚的使臣安格列满脸的怪异:“无法进入到国境内部,怎么对商品进行选择?另外,如果不进入国境,怎么穿越国境前往下一个国家?”

还真的是那样的道理,边境线上的催场一般是由官府来制定贩售哪一些货物。可以提供的商品上选择性并不是太多。帝国这边的大陆仅有帝国这么一个国家,中亚那边却不是这种情况,是该好好思考一下的。

吕哲本来是不想在这个话题深入下去,但又是不得不正视。

帝国商贾前往中亚,经商只是一个附带目的,真正的用意是深入各国了解当地的情势,要是被堵在国境线外怎么个了解法,无法穿越巴克特里亚的国境连帕提亚那边都到不了,那就更别提去塞琉古帝国,或是迁往埃及等等一些国家了。

景驹似乎没有想过那点,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班列中的武将,他们很多人都露出了别样的表情,不用去听他们会说什么,看那狰狞的表情就该知道大概是“和平方式过不去,那就暴力方式打过去”的心思,索性的是没有武将当场跳出来,不然还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这一次前来的各国,合起来的人数超过三万,”景驹看向巴克特里亚使臣安格列:“你们今后的规模我们无法判定,若是我国商贾前往你处,考虑到路途上的安全需要,规模只会比三万人数多而不会少。”

“啊?”安格列错愕了一下:“我们是超过十个国家和部族组成,因此才会有超过三万人的规模。”,他满脸的迷惑,左右看了看,讶异问:“贵国的每次规模都会超过三万人的人数?”

景驹怎么可能知道,但是并不妨碍他进行假设:“帝国的商贾众多,巨贾更是不少,单一商贾或许没有三万人那么多,但是考虑到路途遥远的因素,大概是会几个商贾互相结伴而行,具体会是多大的商队规模,估计人数只会更多而不是变少。”

“还会更多?!”安格列不知道是该相信还是应该怀疑,三万人以上的商旅那是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一般也就是数百乃至于上千人的规模就算大,要是数量多到一定的层度,那该是商队还是军队啊?他低声嘀咕道:“东方人的思维真是难以理解啊……”

来自帕提亚的使臣塔普拉提见缝插针:“一切都是因为路途上的野蛮人部落众多,若是那些地方归于可控制区域,安全性将会得到保证。”

好吧,本来话题已经从合作瓜分地盘上绕开,结果谈着谈着又绕了回来。

塔普拉提还在继续他的合作瓜分提议,另一旁的安格列却是陷入一种沉思。

“好像很不错啊?要是东方帝国的商旅只能抵达边境线,那位处最东边的巴克特里亚岂不是成了唯一能与东方帝国交易的国家?”想到这里的安格列差点两眼冒出金光了。他舔了舔了嘴唇,激动得浑身哆嗦:“要是只有我们能够与东方帝国进行交易,那该是多少财富?”

有那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并且要是让巴克特里亚将想法变为现实,那么历史就会有着惊人的一致。其实在长久的丝绸之路中有那么一个国家是把持着东方与西方的贸易险,那个国家光是依靠倒卖就发了大财,只不过历史上将想法付之行动的是安息帝国,也就是帕提亚。

第八百八十六章:像谜一样的东方帝国

各位亲,赏点推荐票吧?

……

也不知道是因为语言还是什么因素,华夏历代皇朝对外国的称呼真的是有些乏善可陈,例如正式名称为帕提亚的帝国,到了华夏这边就成了安息,安息国的称呼可以说是因为音译的关系,但是到后面干脆连安息都不叫了。

从遥远地方而来的异族人先是叫作“白衣大食”,那只因为异族人都是穿白色长袍,后面来到华夏的人改穿黑色长袍,结果白衣大食立刻成了“黑衣大食”,后面还会有穿绿色衣服的异族人成了“绿衣大食”。

事实情况是什么?是不管是穿白衣还黑衣的异族人,只不过是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被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所推翻,结果在服装上进行了一些改变,他们其实都是来自同一块土地,统治的王朝也进行了更换,人种上根本就是一样。

可以想象一点,依靠对异族人的衣服来进行区分,而不是从国家来进行区分,那该是对世界的了解有多么闭塞?自称为“中央之国”的人们,他们对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就能号称“中央”,也知道该怎么来形容那是什么思想。

帝国与中亚各国的经商一事确实是有待详细讨论和协商,不过绝不会是在大朝会的日子,也不能是在议政殿专门为了一个议题长编大论。

关于中亚提议与帝国清扫乃至于是瓜分某个地区,这个议题其实也有协商的空间,只不过目前帝国对遥远的远方并不是那么了解,所以一时间也难以有什么参考,只能是拖着。

大概也知道不会是一天之内就有结果,得到将会进行详细分析再进行实质性的讨论,中亚各国的使节也就心满意足地退到旁边。

一个人一旦有什么念头,并且认为那个想法不错,那么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思索下去,安格列真心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错。要是只有巴克特里亚能够与东方帝国进行经商,那么就将成为唯一采购者,光是“唯一”这个字眼就该明白里面的利益会有多大!

“似乎也不行?东方帝国的商队过来是只能抵达边境,但是帕提塔等国却是能够穿越国境抵达东方帝国。这样一来并不是唯一交易国,我们只会成为东方帝国向西的唯一贩售地?”安格列不是什么愚笨的人:“刚开始东方帝国或许会因为不了一些事情难以有反应,可是一旦让他们认为巴克特里亚是经商的阻碍,那……战争就成了必然……”

因为想要开拓商路而发动战争在华夏的历史上几乎是看不到,那是因为儒家思想下的“士农工商”中。商人是地位最为下贱的。可是在华夏之外,国家为了开拓商路发动战争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安格列脑海中有迹可循的例子相当多,像是他的祖先……也就是生活在地中海希腊那边的同袍就无数次为了开拓商路对外发动战争。

安格列不是那么了解东方这个帝国,可是人总会取决于自己的思想来进行推敲,那么一想脑门上立刻就冒出冷汗。

塔普拉提可不知道安格列内心里在思考什么,见到安格列额头满是冷汗,也就奇怪地问了一句:“热吗?”

开的什么玩笑?帝国这边的气候相较起中亚那边应该说是十分温和,乃至于对中亚人来说会有点冷。中亚那边沙漠地带众多,地貌以戈壁居多。帝国这边却是绿荫一片又一片,且南陵这边也属于多雨湿润气候,中亚人在南陵根本就不会觉得热。

安格列当然不会告诉塔普拉提是被自己想到的一些事情吓到了,扯了一个勉强的微笑:“不是那么适应这里的天气,似乎感冒了。”

塔普拉提奇异地看一眼安格列没有深究,重新开始关注那些东方帝国的官员说的话。

帝国的文武是在进行某些汇报,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从各郡被召回的郡守在汇报本郡的一些事宜。

安格列也在听帝国各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