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打西夏收复大西北。对大宋来说其实是一个陷阱。
收复大西北的功绩肯定不亚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皇帝和汴京的主战派需要建功立业,有了功业他们就能牢牢掌控权柄,就能为所欲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大宋的强大,更关系到皇帝和他那些亲信大臣们的未来。
北伐的耗费非常惊人,但相比大宋几十年来在西北对夏作战地耗费,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假如大宋能乘着收复燕云的大好形势,能利用李虎的强悍武力,在最短时间内击败西夏,收复河朔河西。重建汉唐武功,那西征地军资耗费又算什么?大西北拿到手了,大宋的边疆西起玉门关,东至榆关,北达阴山,御边形势空前好转,这将给大宋带来多少年的和平和安宁?这将给大宋带来多少丰厚的收益?
所以。李虎的西征策略就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即使大宋的皇帝和大臣们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因为这个陷阱就象雪山上地仙女,美轮美奂。它无以伦比的诱惑力无人可以抵挡。
现在,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已经走近了这个陷阱。只待收复了幽燕,只待攻占了代北。皇帝肯定会带着大宋跳进这个陷阱。
谁能阻止?没有人能阻止?皇帝激情四射,而汴京上上下下为了未来那巨大的利益,都在争先恐后地怂恿、欺骗和愚弄皇帝,跳下去,我们一起跳下去。
王安中、李邦彦和张孝纯现在就站在陷阱的边缘,犹豫不决,跳?还是不跳?
跳下去,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李虎把大宋和他牢牢地捆在了一起,将来会不会看到梦幻中的海市蜃楼,谁都不知道。
不跳,最现实地问题就是李虎会倒戈。李虎养不活军队了,要崩溃了,他还有什么选择?谁养活我,我就卖给谁。当今天下,能够买得起李虎地除了大宋,只有金国。大宋是因为的确有钱,而金国却能给予李虎未来地美好预期,这两股力量结合到一起,即使不能横扫天下,但纵横北方肯定没问题。
权衡再三,王安中和李邦彦找不到第二个选择,于是只好舍身一跃,跳进了这个美丽的陷阱。了李虎地要求,“你有二十万军队,按每个士卒一年俸薪三十贯计算,那就是六百万贯,扣掉二成的缺额,我们最多给你五百万贯。”
李虎欣喜若狂,董小丑、罗青汉等人也是喜形于色,但各人极力压制住激动地心情,继续哭诉。武器要不要钱?战袍铠甲要不要钱?战马饲养要不要钱?……我们是大宋的军队,大宋理所当然要给我们提供这些东西,否则怎么打仗?
王安中不为所动,“五百万贯军资地给付是有条件的。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个月调拨四十万贯,但今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如果你们在年底前配合北伐军攻克了燕京,那么剩下的钱就在年底前全部调拨到位,反之,就没有了。”
“明年呢?”李虎问道。
“明年的事,明年再说。”王安中滴水不漏。
“那武器呢?”
“西京大战,河东路曾给了你们大量的武器,而且此仗你们缴获甚多,应该不缺武器。”王安中说道,“如果你们一定要朝廷调拨武器,那就拿战马来换。”
“从辽西开始,我们就一直用战马交换物资,现在我们回归大宋了,还要用战马交换物资?”
“你们回归大宋了,应该向朝廷无偿提供战马。”王安中笑道,“如果你答应朝廷,每年向朝廷提供一万匹战马,那么朝廷就向你无偿提供武器。”
李虎一口就答应了,“我每年向朝廷提供一万五千匹战马,但朝廷要给我火器,要给我神臂弓,要给我所有的武器。”
王安中想了半天,最后说道:“如果你帮助北伐军收复了幽燕,朝廷可以答应你的要求。”
第一百章 恭喜恭喜
谈判持续到第二天,双方都很疲惫,但值此关键时刻,谁也没有休息的意思,都想一气呵成,尽快把事情解决了。
就大宋而言,需要李虎武力,同时又要削弱李虎,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云中路财赋收入的拮据,把李虎牢牢控制住,让李虎不至于饿极了冲出樊笼吃人,但因为贫穷又越来越瘦,以至于实力不济,不得不依靠大宋生存下去。
大宋在这方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
成功的例子就是西北将门世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折家。折家世居府州四百余年,历经诸朝,也算是一个独立小王国,但大宋用各种办法牢牢控制了它。
失败的教训就是西夏李氏。李氏一门可以追溯到唐初党项人兴起,唐末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就以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为中心建立藩镇势力。李氏也曾归附大宋,但它实力太大了,大宋担心控制不了,要削藩,要强行内迁,结果把李氏逼反了,不但分裂了大宋,还给大宋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大宋当年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圆满解决了李氏家族和党项人的问题,把李氏和党项人收为己用,然后从代北和河北两个方向展开进攻,或许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汴京在对待李虎的问题上因此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收复幽燕后联合金人灭了李虎,永绝后患;一种是长期打算,利用和遏制共用,慢慢削藩,把这个李氏家族圈养起来,再培养出一个为大宋所用的将门世家。
王安中和李邦彦都倾向于长期打算,皇帝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之所以到大同来,正是因为君臣观点一致。
本着利用和遏制的原则。王安中首先给了李虎一年五百万贯的军资,这是一个甜头,这个甜头如同诱饵。先把李虎钓上了勾,接着他就开始慢慢折腾李虎了。你要粮食,行啊,代北是个水草茂盛的牧场,我给你多少粮食,你要用一定数量的牛羊来交换。你要盐铁酒茶绢,那就用珠宝皮毛交换,总之一句话。我不会让你饿死,但也不会让你富起来,不给你任何发展实力的机会。
大宋替李虎养军队是因为大宋需要这支军队,无论是收复幽燕还是收复大西北,大宋都需要李虎的武力,但一旦大宋地目的达到了,大宋就不会继续供养了。削藩的第一步就是裁军。*而李虎地财政命脉被大宋卡住了。他若想活下去,只能乖乖听话。
李虎的目的则非常简单。他只要度过眼前的危机就行了。在他的身边有个宝藏堆积如山的燕京,他只要夺下燕京。把整座城池掳掠一空,他的财政拮据问题就能解决。然后西征对他来说就是发展壮大了。
双方讨价还价,但彼此都保持适当让步。一天之内就基本上拟定了一个原则性的协定,具体细节则由双方地属官去谈了。
王安中和李邦彦得到了李虎的承诺,随即再度和宗望商谈平州路的归属问题。
李虎告诉两人,要尽快签约,以便迅速展开攻击,把金军拖进战场。金军实力有限,未必敢两线作战,同时开辟两个战场,所以尽早在代北开战,有助于宋军全取幽燕,拿下平州路。
宗望还是坚持既定原则。王安中和李邦彦没有坚持了,接受了宗望的建议。双方各凭实力去打,谁打下来的就是谁的地盘。其实就算大宋坚持也没用,金军还是要打,除非大宋抢在女真人的前面,否则双方为了平州路地归属问题可能要爆发一场战争。*这个盟约地签订,可以给双方解决平州路的冲突赢得一个缓冲时间。
李虎是大宋藩镇,折家是大宋第一将门世家,双方联姻在西北算是一件大事,对汴京而言更是一件大事,需要仔细权衡双方联姻可能给北疆带来地利弊,必要的时候朝廷要出面干涉,但这件事折可求竟然没有告之河东帅司,而汴京更是一无所知。
婚礼办得比较隆重,大同地文武官员和宋金使者都受邀参加了筵席。
王安中看上去很高兴,心思却不在这里,这场婚礼让他感觉自己虽然身处中枢,但距离皇帝却非常远。
折家在西北的地位随着折彦直成为宰执而急骤上升,折彦直之所以能进入宰执之列,都是因为郓王赵楷地关系。皇帝有心废嫡立庶,当然要想方设法给郓王寻求将门的支持,一旦东宫易主,汴京或者其它地区出现混乱,还得靠这些将门出力平叛。
王安中不支持皇帝废嫡立庶,尤其在现今这种形势下。这几年战事多,皇帝又极尽奢侈之能事,花钱如流水,造成国库入不敷出,严重亏空,朝廷为此多次修改经赋之策,横征暴敛,宋江、方腊起义就足以说明朝野、官民之间地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的程度。/*这种形势下当然要重修经赋之策以缓和官民矛盾,蔡京下野就和朝廷要修改政策有直接关系。
王黼、张邦昌主掌东府后,北伐势在必行,朝廷不但无法修改经赋之策以缓和官民矛盾,反而变本加厉盘剥百姓,这使得天下形势更趋不稳。如今北伐未成,皇帝和朝廷又雄心勃勃地准备西征了,不难想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朝廷都如履薄冰。假如此刻爆发皇统之争,不亚于在岌岌可危的堤坝上打开一个缺口,汹涌澎湃的洪水势必一泄而下,后果不堪设想。
王安中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他也不反对皇帝废嫡立庶,但他认为要选择合适时机,这让皇帝很不高兴。
这场联姻汴京肯定有人知道,从北疆形势和汴京形势来推测,极有可能是一场预谋。北伐有了李虎的加入,燕京其实就是囊中之物,而郓王赵楷势必因此获得功绩。皇统之争可能要决出胜负。
王安中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幕可怕的场景,中原、江南叛乱迭起,西北两疆战事连绵。汴京不堪重负,轰然倾覆。/*/
官家啊,这步棋无路如何不能走啊。
李邦彦长得俊雅,性格随和,为人诙谐,几杯酒下去,更是豪放不羁,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他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肯定热闹,大家挤在一起听他神侃,不是爆发出阵阵欢笑。
酒热耳酣之际,李邦彦和折可求碰到了一起。
“恭喜恭喜。”李邦彦笑容满面,语气却很严肃。“汉王要西征了。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