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方面都排挤他。

其实陈炯明在东北的时候,李安生就多次与其交流,认识到他在后世给刻意抹杀掉的许多优秀品质,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这就未必为国民党人以至孙中山所同意。孙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个正式的中央政府,领导全国**,他把国民**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他眼里,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幼儿,**党则是保姆。

陈炯明在写给李安生的信中,反复强调了,在当时各地都是土皇帝的情况下;‘联省自治‘可是解决统一问题的好途径。这比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好多了。

他固然倾向于李安生出来执政,但是想要真正实现中国的大一统,内战是无法避免的,国民党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大毒瘤。

要是国民党肯放弃军队,那么无妨,中国还能走民选政治的道路,推行政党政治,可问题就在孙中山一意孤行,始终不肯放弃军队,更加的不肯放弃武力征讨北京政府主张。

陈炯明与程璧光在码头的永泰茶楼喝着茶,僻静的厢房里满是午后慵懒的阳光。

十月的广州要比北方舒服多了,这让程璧光很是享受。

他的理念更陈炯明有些类似,那就是不希望看到中国爆发内战,不然的话,他们海军该如何自处?

程璧光就当时的中国国情来看,“联省自治”有其可行的前提,陈炯明就指出,既然李安生不愿意用武力强行统一全国,袁世凯的中央军也不想与李安生甚至是南方孙中山撕破脸,与其连年征战,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再实行联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过武力而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稳定了局面之后,然后在内部体制建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进政治体制的改进。

两人谈的很是投机,事实上,在后世,他们两人都是孙大炮的牺牲者,却不知道命运类似的两人,在这个时代却能很是投机。

孙中山等人对两艘巨舰停泊在广州港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对国民党人的威慑与警告,甚至没有组织任何的欢迎活动。

也只有陈炯明这个广东都督,能够力排众议,向南洋海军展示了广东**党人的气度。

事实上,陈炯明已经日益的给认为是受了北方大军阀大野心份子李安生的影响,被认为是李安生扎在广东的一颗钉子。

这一点,连孙中山也很难受,陈炯明是个人才,人品也好,本来是国民党中兴的一大支柱,可惜现在的理念与他们渐行渐远。

要不是宋教仁反复写信来劝导疏通,不然的话,孙中山早就考虑要想办法让陈炯明下台了,当初孙中山想要重组同盟会,要求党员无条件效忠于他,给陈炯明硬生生的推辞,要不是宋教仁接手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只怕陈炯明根本就不愿意加入国民党,成为一名国民党员。

眼下孙中山是看宋教仁的面子,至于他能够忍耐多久,这就不可知了。

一个国民党员,所秉持的理念与国民党党魁相反,这就有些难说了。

更何况,陈炯明的理念还很有市场,很能得到别人的赞同,孙中山是在害怕吗?

“竞存兄,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看着外头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茶室里倒是幽静的很,程璧光幽幽的说着,仿佛是在叹息一般。

他自然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的政局走向,他是铁杆的程李系,在海军的建设中,也成为了程李系的一员干将。

他深知没有李安生,中国海军到现在还是一蹶不振,更别提拥有两艘当世无可匹敌的战列巡洋舰,更别提还有两艘当世无双的战列舰正在建造,而且全部是使用了自己的技术。

这是个惊天奇迹,要不是这一幕幕接连的出现,程璧光始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李安生真的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布局,促使中国的海军实现了复兴的第一步,中国的造舰工业走向了世界一流。

程璧光可不想到时率领舰队南下,用舰炮轰击广州城,故而对此颇为担忧。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广东阴云

第四百一十二章广东阴云

的确,树欲静而风不止。

陈炯明对此深有同感,各方野心家与投机分子纷纷齐聚广东,就连日本人也在背后兴风作浪。

孙中山向日本秘密借款,这事瞒过了陈炯明,但是却并不代表他无法得知消息。

大批的日本人充斥于广州市场上,军队中,政府中,这让陈炯明很是担忧。

也幸好他的极力抵制,才使得日本只是在军队中渗透的比较多一些。

但是他的抵制,能够坚持多久,他无从得知。

孙中山借口中央提出的军政分离,广州都督府改为广东省政府的日子为期不远,这并不是孙中山在响应中央的号召,不过是逼迫陈炯明在军队中收回权力罢了。

对于孙中山来讲,只怕只有将广东所有的军队都捏在手中才能安心,他已经容不下陈炯明。

陈炯明亲自为程璧光斟上茶,虽然闹中取静,要的就是这心境。

事实上,他最近的心境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孙中山等一大批的**党头面人物齐聚广东,正在筹谋对策,应付中央设立军区的命令。

如果中央派北方军界将领到广州来筹建广州军区,那么胡汉民与汪精卫等人的意见是另立炉灶,建立军政府,由孙中山出任三省联合司令部总司令。

汪精卫虽然是书生,但也提出了让孙中山值得考虑的意见,那就是趁着四川地方上还到处都是零星的战斗,由三省联合司令部出兵攻击四川,消除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从而能够凭借居高临下之势,威慑两江。

在历史上,北方政权要想吞并南方,除了河淮防线,最好就是通过关中直入四川,然后顺流而下攻克襄樊,底定两湖。

保有四川,则重新拥有了长江天险,更何况,四川易守难攻,能够成为整体防线中的一环。

整个广东的氛围都很奇怪,似乎很支持孙中山等人动武,除了北上参加对俄作战的卫国军,其余的广东军队似乎很听信孙中山等人的宣传,他们是**军队,是要讨伐暴*的军队。

陈炯明反而对广东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程璧光听说了此事,也是摇头苦笑,现在广东发展很迅速,广东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些本应该归结到陈炯明头上的功劳,不知怎么搞的,居然成为了孙中山等**党人的功劳。

虽然陈炯明也是国民党员,但是,总不见得无视陈炯明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吧。

看看陈炯明在广东做的事,广州市正式建市,由其主导进行,建立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机构,精兵简政,与民休息,使广东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大力兴建公路,公家兴办实业,扶持民间企业。建立公、私立学校,除东北之外,为全国之最;发展公办教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革除陋俗,禁绝鸦片与赌博。

就连孙大炮,从前也经常夸他“坚韧、内敛、吃苦、俭朴”,“不爱财,不好色”。

他在广东省内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县级自治始,有各乡村民选县议员,再由县议员民选省议员,省议员民选省长,制定省宪,实行民主。这种民主政治制度的推广在于自下而上,社会底层熟悉民主政治流程,逐次向上推行,不容易出现动乱。这与现在中国政府在乡村首先推行民主选举,如出一辙。

司法独立。并严禁军队干涉司法,陈炯明深知军人干政是当时社会的疾痼,军人是平民政治是保障,而不是平民政治之蟊贼,在全省设省县乡分设三极地方法院。下大力禁烟禁赌,在广东东校场公开销毁十四万两,价值四十万元的鸦片烟。

整顿经济。兴办实业,兴建公共建设,自己裁减军队,减少开支,并支持民间企业的发展。

普及教育。提高教育在政府中的开支,兴建免费公立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并提高女子的入学比例。

在陈炯明任内,广州市正式建立,工商业得到了发展,使之有了充裕的经费,来支持教育的发展。

这一切都是与陈炯明的努力治政分不开的,要是让孙大炮来治理广东,恐怕民不聊生都有可能。

陈炯明只是短短的当了一年多的广东都督,就有如此成绩,堪称能力超绝。

正因为如此,李安生才会如此看重陈炯明,准备推荐陈炯明为民国首任广东省长。

不知道这个任命,会不会进一步的计划陈炯明与孙大炮之间的关系。

陈炯明与程璧光一边喝茶,一边狠狠的打了两个喷嚏。

实际上,李安生这会也在琢磨着广东的事情。

他之前已经派了一组特工去保护陈炯明,这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事实担心陈炯明会给暗杀。

孙大炮是什么货色,在后世那是人尽皆知的,许多**党人都是给他带坏,整天喜欢搞点暗杀什么。

幸好一个喜欢暗杀的极端人物陈其美,早就给他弄死,一些喜欢搞暗杀的帮派流氓,也给他派出去的特工清理了一大批。

如今要防的,就是以孙大炮为首的一干毫无廉耻之徒。

是晚清时代,康有为、袁世凯与梁启超是100的君主立宪派。但是到了民初,100的君主立宪派的只有康有为与梁启超,袁世凯只能算是40的君主立宪派和60的民主立宪派,这是袁世凯的切身利益所决定的。

而孙中山从来就不是民主立宪派,孙中山脑袋里没有半点的民主宪政思想,客观地说,虽然孙中山满嘴高喊着民主宪政,但孙中山心里想的是军主宪政和党主宪政。

共和宪制”还是“君主宪制”,都是一种宪制制度,全是反专制**的产物,“共和宪制”与“君主宪制”两种宪制,都是民本位,平民百姓利益至上和神圣不可侵犯,是和平、民主、自由、共和、人权、多党、法治、平等基础上的“以民为本”。君主宪政与民主宪政都是专制**者的克星;有君主宪政与民主宪政就没有专制**;反之,专制**者也是君主宪政或民主宪政的克星,有专制**就没有君主宪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