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同样作为外围战场,经过结果各不相同。

在南非,布尔人发动的短命的暴动被镇压下去了。

德属非洲殖民地——威廉二世皇冠上的第一批宝石,立刻感觉到这次战争的冲击。多哥在8月底以前被英军占领;英法两国军队开进了喀麦隆。但11月德属东非击退了一支从印度运来的远征军。当地一支白人和土著人混合部队在一位年轻的军事天才保尔?冯?莱托…福尔贝克中校(后提升为将军)的统一指挥下,于1914年间对英属东非发动了几次短暂的进攻。

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陷落,同样是外围战场中不堪入目的一笔。

为了洗雪耻辱,德国战争机器更加的暴跳如雷的轰鸣起来。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四百四十二章欧事研讨会

第四百四十二章欧事研讨会

“如果进攻塞班岛的是民国陆军,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多久的时间才能够攻克这个小岛?”

在欧事研讨会上,热烈讨论欧战的众人忽然谈到了塞班岛战役。

日军连续攻击了四天,只能徒劳的无功而返,毕竟,他们无法与文莱共和国真正的处于战争状态。

这就是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好处,当然也是与义务的,比如说协助英国加入到欧战之中,眼下文莱有着更好的借口,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庞大海域需要守护,无数重要的海岛需要经营,德属巴布亚与俾斯麦群岛需要驻扎。

文莱的兵力并不多,分布到这些德属殖民地,已经是极限,所以,文莱共和国暂时还不需要为英国去冲锋陷阵,打生打死。

自从欧战一开打之后,全国的优秀将领与参谋官们就聚集在了一起,联合召开了欧事研讨会,这一研讨,就是两个多月。

文莱军与日军在塞班岛这场并不为世人所知的战役,或者说战斗,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出乎了许多人的意外。

当情报人员发回情报,日军开始对塞班岛进行争夺之后,他们的胃口就给吊了起来。

文莱这个小国家如此做法,简直就是在扇日本的耳光,日本向德国宣战,不就是准备趁火打劫夺取这些殖民地嘛。

而更加令人无法想象得到的,是日本不顾颜面的强行抢夺,居然失败了。

文莱军凭借从棉兰老岛来的补给与增援,抢在日本之前完成了对塞班岛进一步的防御构建。

四天的时间内,日本始终无法夺取整个防御阵地,反而损失惨重,四千余人埋骨塞班岛,相同人数的伤员,可见这场战斗的惨烈。

于是,李安生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果中国军队进攻塞班岛,需要用多久多大的伤亡。

吴禄贞与蔡锷却提出了另一个课题,那就是中国军队来防守塞班岛,能够留下多少条日军的尸体。

“日军是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我们准备充分的话,不会有太大的牺牲。”

“这涉及到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当然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日军如此仓促,又太过轻敌,才有此一败。”

“如果是我国的陆军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向塞班岛发起进攻,损失也不会小,毕竟这个小岛的地形相当的复杂,即便有舰炮的支持,也无法全面压制利用复杂地形进行精确炮火打击的守方。”

塞班岛的详细地图被呈现了出来,也不知道是李安生从哪里弄来的。

根据地图进行详细的推演,情况都不容乐观。

但这也让这些将军们看到了塞班岛的无比重要,如果让中国掌握这个岛,将会使得日本受到中国的三面包围。

蔡锷更是下了论断,塞班岛掌握在中国手中,甚至可以抵得上十五个师的陆军兵力以及一支南洋舰队的牵制力量。

而有了包括塞班岛之内的整个密克罗尼西亚岛链,将使得中国能够将日本屏蔽在南太平洋之外,同时,中国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南太平洋,甚至是对澳大利亚构成威胁。

中国将来走向扩张的话,东南亚是开端,而拥有这个岛链,则使得中国能够走上远洋海军的关键一步。

面积超过80余万平方公里的巴布亚,以及包括俾斯麦群岛在内的属岛,能够容纳上千万华人,而且还是初步的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并不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这样的大岛之下。

而文莱共和国国民大部分都是华人,决策层也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个现象引起了蔡锷等人的高度重视。

有理由相信,文莱共和国实际上与中华民国是相当亲近的,只是李安生一直矢口否认而已。

文莱共和国的海陆军装备都是向中国购买,甚至文莱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不是母国英国,而是中国。

文莱的石油资源、矿产、森林资源以及经济作物,大部分都是供给中国。

这次文莱军的表现,在塞班岛给予日军的沉重打击,也能看出他们的风格与中国的陆军很相近,只是没有实际勘察,无法印证。

文莱共和国陆军的表现,也使得陆军部以及总参处的将官们受到了鼓舞,起了争竞之心,想要在青岛交出一份同样完美的答卷。

青岛战役进行了将近两个月,日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始终无法打开局面,正如开战前国际评论家普遍的观点,日军必须要付出数万人的代价才能够拿下青岛要塞。

事实上,在后世的日德青岛战争中,日军只不过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就使得物资消耗严重补给不畅而且还毫无斗志的德军投降。

在中国军队的秘密加入,并且逐步的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后,德军开始抱着欣赏战争的心态来看待日军的进攻。

日本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德军征召的中国当地人绝对不会有如此强悍的战力,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战术素养。

对方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无比先进,最起码,在重火力上,日军难以望其项背。

事实很明显,中国军队介入了这场战争,以这种最为阴险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正当日本考虑要不要进一步增派陆军前往青岛战场的时候,英国开始频频的提出要求,敦促日本尽快将“金刚”号与“比睿”号战列巡洋舰贡献出来,打击德国的军舰在太平洋的活动,并且可能的话,赶到欧洲直接参战。

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镇压得德国公海舰队喘不过气来,同时,极大地得助于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一点在历史上曾对英国的伟大光荣起过很大的作用。英伦三岛恰好与欧洲大陆西侧隔海相望,对北海和德国通向波罗的海之路形成包围堵截之势。

德国的船只,除少数偷越封锁线和实施奇袭的舰艇外,都被从海上逐出;到1914年底,德国贸易的方式已完全改变了。往返于毗邻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之间的海上商船满载最终运向德国的货物,而德国对外直接贸易则变得微不足道。

英国大舰队的实力与德国公海舰队相对比,约占3比2的优势,这是封锁线背后的最后力量。德国为了取得制海权,即保证己方自由使用海上航道而不让英国使用,要么决定性地打败英国大舰队,以致足以消除其实力优势;要么以消耗战或一种海上游击战来削弱英国的海军力量。

但即使公海舰队不曾进行这样的劫掠,它仍然具有一支处于停泊状态的“实有舰队”的价值。英国不得不将它的大部分海军力量部署在北海海域,担任守备,以便阻止和反击德国海军突入北大西洋的任何企图,阻止其对开往英、法的运兵舰队和补给线的袭击。

日本的两艘高速战列巡洋舰火力凶猛,成为了英国青睐的对象。

当然,中国的两艘战列巡洋舰也落入了英国的视线。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四百四十三章不能再继续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不能再继续了

日本冒险进攻青岛要塞,是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来的,哪里想到,现成的软柿子没捏到,反而给打了个满头包。

连续的将近两个月的战事,日军始终没有全部拿下青岛外围防线。

后世的德军因为兵力以及补给的不足,才导致了阵地逐步失守,最后投降。

而中国军队五万多人加入防线,大批物资与重炮的支援,使得整个防线成为了不亚于欧洲战场的绞肉机。

战役指挥苏凯动用了超过十万人的工兵与民夫,紧急的利用各种物资,修建了大批的防御工事。

要想坚持下去,炮台与堡垒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加固防线,那么随着炮台与堡垒的不断被摧毁,火力的下降,防线就会出现薄弱之处。

当日军不断的攻克一个个的阵地,摧毁一个个的堡垒之后,他们惊恐的发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利用地形新构建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线。

钢筋混凝土堡垒以及加固炮台,各种隐蔽起来的轻型火炮,加上阵地上密集的重机枪,之前用血肉换来的战果有些黯然失色。

虽然日军攻克了几个地形复杂的防御阵地,使得整个兵力能够压上,铺开,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无法全线压上,但是之前的欣喜荡然无存。

本以为随着战事的进展,他们很快就能够到青岛要塞主阵地,可是,他们发现这么想无比错误。

在舰炮无法支援的地方,他们遇到了阵地的反复争夺,对面的全都是中国军队,往往是刚刚拿下了阵地,转眼就被赶了下来,而且暴露出来的火炮阵地也损失惨重。

浮山攻坚战是最为惨烈的,在这里,日军丢下了八千具尸体,德军死伤八百余人,中国军队损失两千余人。

青岛要塞的外围防线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浮山防线。

之前善于打硬仗的苏凯与第一重炮教导师师长狄益青亲临浮山防线,根据地形设计了全新的防线。

浮山这座位于青岛市区东面的天然屏障;有效的阻挡了日军前进的脚步;高大的浮山地形复杂,群山高耸,地势险恶,遍地是裸露的岩石,几乎没有上山之路。

德军在山上建立警戒哨所,不仅能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还可以观察到日军登陆后在沙子口一带的活动情况。该警戒哨所与北面的孤山哨所遥相呼应,在整个防御线上起到德军掌握全局的耳目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