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钦纳无懈可击的名声被玷污,费希尔爵士于5月辞职,接着不久丘吉尔下台,汉密尔顿除回忆录和回忆之外永远与军人生涯绝缘。然而穆斯塔法?凯末尔则福星高照,他被欢呼为“加利波利的救星”。

达达尼尔远征的想法是很好的,实施的结果是可悲的。自始至终,它是一部一无所成而且尽放马后炮的历史。

1915年在西线是相持不下和陷于僵局的一年。处于战略防御态势的德国人,在从瑞士到大海一线的堑壕里部署了近200万军队,面对着约达300万的协约国士兵。这是增强兵力的一年:英国远征军从10个师扩大到37个师,法国扩大到107个师;德军在西线的战斗序列几乎达到100个师。但这也是对不断加强的堑壕体系、铁丝网和野战工事进行猛烈而无效的冲击的一年。

协约国没有最高统帅部,也没有协调一致的名副其实的大战略。霞飞统帅下的法军,刚刚取得马恩河会战的胜利,仍受进攻作战思想的影响。早在这年春天,霞飞即断言他将在秋天打到莱茵河。

当时有多种战略思想学派:温斯顿?丘吉尔等人赞成“外围战略”,即运用英国的海上力量在欧洲翼侧开辟新战场;有些富于想像力的头脑已在探索某种新武器以击破机枪和铁丝网的血腥统治;更多的人仍然认为借助密集的炮火和密集的人群在西线实施突破是可能的。协约国置集中兵力原则于不顾,尝试了所有的变通办法,从而注定了酝酿中的一些计划必然失败。但是“西线”一般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约翰?弗伦奇爵士和继任的道格拉斯?海格爵士均同意霞飞和法国人的观点,只不过稍加修改。因此1915年以及随后几年,欧洲的年轻人月复一月、一批又一批地在无谓的恐怖中丧生,成了顽固不化的错误观念的牺牲品。

这样,1915年西线的历次会战以大屠杀著称而不是以胜利著称。

不仅白人遭到了大规模的屠杀,黄种人也开始承受了大量的牺牲。

在文莱共和国土著军队的示范下,英国动用了大量的印度军队,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军队起到了许多的负面作用,让总参谋部无比的感激文莱共和国军队,原来,黄皮猴子跟黄皮猴子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四百四十七章瞎扯淡

第四百四十七章瞎扯淡

欧事研讨会一直无比关注着欧战战场的东线与西线,西线代表着这个时代最为强悍的军事斗争,而东线,则因为中国的恶邻沙俄的参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作为民国政府高层中极少数知道文莱与李安生之间关系的人,也同时在默默的关注着文莱共和国军队的表现。

到目前为止,文莱共和国始终保持着四个师的兵力,在显著的战绩背后,是无比巨大的伤亡数字。

六个自治领,澳大利亚与文莱军队是伤亡最为严重的,到目前为止文莱总共向英国输送了11万人的兵力,也就是说,当初头两批派往欧洲的7万兵力,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折损。

事实上,谁都心知肚明,要一直保持这四个师的兵力,不但这一开始的兵力将会全部换血,甚至损失的兵力有可能会是这四个师的数倍。

文莱独立团倒是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他们不用做炮灰,而被用来完成一些小范围突袭、侦查、埋伏等行动。

在正面战场作战,基本上都是炮灰,所以除了中高层指挥官有大量的华人与白人(当然是以华人为主),参与作战的全部是土著。

他们注定要被消耗掉,这就是世界大战的无奈之处,大英帝国的那些自高自大之辈,也已经死亡了四十余万,这一数字还在激增。

虽然文莱土著并不能放在战场的关键位置,但是用来消耗敌军,还是相当有效。

不过,随着战事的白热化,以及兵力的吃紧,英国更加的需要能够担当重任的战场主力加入,澳新军团与加拿大军团虽然表现神勇,但是同样承受了巨大的伤亡,无法提供更多的强悍武力。

这个节骨眼上,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无一例外的想到了中国,想到了华人。

这个世界上,除了白种人,为白种人所公认的最好的兵源是华人。

他们具备了纪律性与忍耐心,吃苦耐劳,勤奋拼搏,擅于思考,曾经这个民族是尚武的民族,骨子里依然有着对战争的无比适应性。

朱尓典反复的找上李安生的家门,想要说服对方,允许英国在中国招募华工。

但是李安生很洞悉对方的诡计,那就是先把人弄出去再说,到时候让他们上战场,有了一个开端,就能习惯成自然。

到时大不了给中国一点补偿,在他看来,中国的统治者向来是不太在乎底层额那些贱民们的贱命的,只要满足李安生为首的政府高层的面子,就没有人来追究这一切。

华工哪怕给成千上万的派上战场,也没有人会来过问一下。

可是中国通朱尓典算错了,他所认识的李安生**政权,并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这是个认识的误区,而很多人都会犯这一错误。

这个所谓的**政权并不是那样的专制蛮横,相反,对于底层的人民,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改善,以民为本。

用一些廉价的安家费与所谓的高薪来yin*华人加入劳工队伍,然后让他们当牛当马不算,还要让他们上战场成为炮灰,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在反复游说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不成之后,英法等国想到了这一计策,实在是有些蹩脚。

近期军队之中关于参战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一人吆喝无数人应和,在他们看来,只有欧洲战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才华。

欧洲就是一个大舞台,只有这个舞台,才能使得他们能够大展拳脚,不被埋没。

在中俄战争之后,军队中的一些狂妄与自大暴露了出来,而且这些毛病给惯坏了。

尤其是受协约国影响较深的一些官兵,一直在叫嚣着要打到欧洲去。

这倒是迎合了协约国的意思,使得协约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北京政府极为被动。

东北军中以李驰国为首的一系不断的喊出口号,希望政府能够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

东北的德侨不下十万人,虽然随着欧战的爆发,回去了大半,但是依然有无数的德国人生活工作在东北的方方面面。

他们通过他们的技术与工作,赢得了东北的人心。

德国对于东北工业化的帮助无比巨大,这一点普通民众也很清楚,故而东北军一呼吁加入同盟国,无数民众就热烈欢迎,不断声援。

尤其是在德国彻底的废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了所有在华特权,无偿的归还铁路经营权,废除了大量的债务之后,这一呼声愈演愈烈。

协约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印象留给中国人,他们至今还霸占着中国的土地,拥有大量特权,还在剥削掠夺中国。

这样的国家,怎能让人心生好感?

只有德国以及跟着德国步伐同样对华亲善的奥匈帝国,才是中国的朋友,要参战,也肯定是帮助同盟国打协约国。

不过,中国真加入同盟国作战

而作为迎合,南方的一些将领则呼吁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矛盾之极。

不仅是军队,政府之中,社会各界,同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而且支持中国加入欧战的人群越来越多。

“这简直就是瞎扯淡,屁都不懂就来谈参战,依我看,哪个要去参战,就给他们全副武装了送到欧洲去。”

在送走了又一批的民主人士之后,李安生终于发飙了。

一旁的吴禄贞想象着那些只会喊喊口号的所谓民主人士被送去欧洲之后的滑稽模样,忍不住开怀大笑了起来。

还别说,李安生还真干的出这样的事情。

刚才一位无党派的议员振臂高呼,中国必须参战,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有国人将会遗憾终生,他愿意投笔从戎,成为远征军的一员。

慷慨陈词,好,好,实在好,这位仁兄大义凛然的样子,还真是有风骨,看来是个当兵的好料子。

吴禄贞笑到半死,给李安生盯上的人,不死也要退层皮,在李安生面前玩花样,这不是找死么。

“他们知道个屁,参战参战,这不是去入股,这是要拿人命去填的。”

吴禄贞也痛骂了几句,刚才他的不爽不亚于李安生。

要是中国军队真到欧洲战场上去,必定是作为炮灰,而且是大规模的炮灰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四百四十八章伯鲁格

第四百四十八章伯鲁格

从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就希望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日本政府不赞成这样做,认为中国参战将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从而降低日本作为中国的领导者和代言人的地位。与日本磋商后,英国决定在没有日本预先同意前不就中国参战进行谈判。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英国根本无法从老奸巨猾的日本鬼子那里得到太多,甚至日本贡献的力量还不如文莱共和国,这就有些说不过去。

文莱的海军已经全部交给英国海军统一指挥,虽然在数量比不过日本派出的护航舰只,但是日本的舰艇大多老旧,相比起来,还是文莱的海军舰艇比较可靠。

一支没有经受过最先进海军思想理论培养,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海军,永远都无法站立在世界的顶峰。

故而,文莱也是在借着这次机会让英国海军免费的培训海军官兵,并且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毕竟,跟着英国与澳新的护航舰队,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

正是因为文莱的这种无私奉献,才衬托出了日本的自私。

而中国人所具备的某些特质,开始为欧洲所重视,青睐。

故而,现在欧洲交战双方一边打,一边都在拉拢美国与中国,加入这场战争。

作为李安生来讲,中国是绝对不会加入这场战争的,没有这个必要,也没多大的用处。

与德国签订的密约,仍然生效,大量的德国资本从四面八方的撤离,聚集到了中国来,大量的德国人也开始离开许多让他们觉得受到歧视对待的国家,来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