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念,但几场大胜下来,早已奠定了在部下心中的威严,就连在魏州跟随他出生入死的王大郎在这一眼之下也有忐忑了。
他在这里努力回想昨夜的情景,张兴重拉过王大郎悄悄问了几句话,王大郎就回屋去取了个箱子出来。
李诚中见王大郎取了装金锞子的箱子,就问他要做什么。王大郎看了看张兴重,张兴重淡淡道:“宣节,昨夜既然答允了为婉枝娘子赎身脱籍,咱们就去把这事办了……宣节一直没有家室,身边无人伺候……”
“我有答应过吗?我怎么不记得?”李诚中瞪大了眼,一脸无辜。
“天爷,宣节昨日在宴中可是主动提出来的,婉枝当时还问宣节这话可真,宣节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大郎立刻叫起屈来。
“婉枝女娘的大名,老朽也听说过一二,很多高门大户想纳这女娘为妾,都被这女娘拒绝了。宣节能得她青眼,可着实不易,呵呵。就怕教坊中不愿意,不过宣节若是请周兵马使出面,当能办妥。”老都头在一旁替王大郎解围。其实请太子少师李君操出面,这事会更加容易,但老都头心里对少师府还有怨气,此刻自然不愿提及。
想起了昨夜那个荒唐的梦,李诚中还是很动心的,在几个人怂恿之下,心动得就更大了,当下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只不过他不好意思显得那么急迫,便故作潇洒的挥了挥手,道:“急什么,晚间还要去兵马使府上,那是正事,等正事办完再去明月松风阁不迟。”…;
一个下午很快过去,在张宅的小院中喝着茶,说说话,展望展望将来,这种感觉分外轻松。
看看时辰就要到了,李诚中便和张兴重、王大郎出了张宅,奔周知裕府上去了。
周知裕已从节度府回来,头一天的军议只是通报了从南方得到的各种消息,然后给参与军议的卢龙军高层们一个思索的时间,第二天的军议才是重点。周知裕将得到的消息拣紧要的告诉了李诚中,两人略谈片刻,便听府外门房开始通报有客到。
按照一般的人情世故,给自己中意的部下取个表字是用不了多大阵仗的,只需请几个交好的同辈前来观礼便可。但随着榆关之外一个一个捷报的传来,平州军渐渐有了重新崛起之势,新的平州系军头周知裕和手下爱将李诚中也成了开春以来整个幽州热议的风云人物。因此,主动提出来参加今夜观礼的客人也多了起来。随着一个一个贺客的到来,周知裕在家中摆的酒宴便有些不够,便又忙去外面酒楼采买菜肴和酒水,顺道还借了许多桌椅回来,将厅上院内摆得满满当当。
“节度府押衙、通判郭炳呈来贺……”这是第一个到周知裕府上的观礼的客人。这位郭通判和张在吉、周知裕交情莫逆,李诚中升为前营指挥使的告身就是他亲手所拟。周知裕带着李诚中亲自迎出门外,将郭通判迎了进来。
郭通判年岁与周知裕相仿,只是有些肥胖,走起路来满脸的虚汗。虽说春天不热,这位郭通判却摇着一柄团扇,边摇边打量李诚中,笑眯眯的也不多说话。
紧接着到来的有周知裕做大帅亲卫时的几个弟兄,如今都在衙内军中任职,或为指挥使、或为都头,官阶不高,却都是带兵的军将。
接下来登门的便是一些卢龙军内的中高级军官,这些人和周知裕不熟,但出于人情世故,都愿意过来结识一番。比如衙内军右厢马步虞侯罗大亮、左厢行营虞侯成文海等等。
快到晚宴时分,登门的观礼客身份也就越来越高了。
“盐城守捉使、定远将军李承约携弟承晚君、思齐君来贺!”
“孔岭关守捉使、游击将军高行周来贺!”
这四人是昨日李诚中约好的,他连忙过去迎接。
当太子少师李君操出现的时候,府中宾客都是一愣,这位大军头可不轻易露面,想不到今日也到了。于是众人皆起,等李君操在周知裕的引领下入座,大伙儿才坐了下来。李君操的到来是李诚中和周知裕下午见面时临时决定邀请的,择日不如撞日,就着这个机会邀请李君操过来观礼,有什么事情顺道就谈了。
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取过早已拟好的字贴,当众宣读一下,到场的宾客们作一个见证。只不过这次来的人比较多,就显得很隆重。
周知裕去年冬天就给李诚中拟好了表字,为了这个表字,他专门去找了学问精湛的张在吉。张在吉解释了李诚中本名的由来,他说,“诚中”二字,出于《小戴礼记》所载,即诚于中而形于外,诚者,天道也,有诚心的人才能成就自我,是故——“诚者自成也”。
如果张在吉知道李诚中三个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姓李的父亲希望自己儿子对祖国忠诚”,不知道他会不会尴尬。
周知裕同样对“诚中”两个字的后世意义不清楚,他按照礼记所记载的意思,希望李诚中能够以诚之道成就自我。于是,等李诚中打开字贴,看到里面“自成”两个字的时候,他差点吐血了。
周府内响起了一片呼名声:“恭贺自成老弟!”
“恭祝自成兄!”
“李自成、李宣节,恭贺恭贺!”
……
饭饭被大家说得都不好意思了,好吧,今天开始努力,晚上加更!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十二章辽西双城(十二)
卢龙节度府节堂之上,一片肃穆。
刘仁恭居于帅位,脸色铁青。堂上数十文武都低头不语,你看我,我看你,好一阵沉默。
大唐卢龙监军使张居翰坐于刘仁恭侧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似乎身在节堂,心在远方。
昨日的军议中,刘知温通报了汴军异动的各路消息,总结起来就是一件事:东平郡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尽发兖、郓、滑三州兵,以宣武军行军司马、邢州兵马使葛从周为将,即将北征卢龙。
同时斥候传来消息,魏博军衙内都指挥使皇甫峻率魏州兵东进博州,两军似将合流。
博州向北直上二百里即为德州,德州是义昌军节度使刘守文的辖区,当然也就是卢龙军治下州郡,眼看着宣武军和魏博军此次北征的第一战已经逐渐明晰,目标直指义昌军。
刘守文命令德州刺史兼兵马使傅公和严守,并给傅公和增兵三千。但以小小义昌军三州之力抵抗宣武和魏博联军,谁都知道不堪一击。据报,宣武军夸兵八万,魏博军夸兵两万,合计号称十万大军。
当然,十万大军是肯定没有的,魏州兵在去年的大战中折损过重,能否凑出一万都是未知数,宣武军的八万数字也肯定夸大许多,但就算只有五万,也不是义昌军所能应付得下来的。因此,刘守文一面在沧州竭力部署防守,一面派裨将赵德钧飞报幽州,催促援兵。
今日的军议就是要商量出各州派兵的员额,以及各军辎重粮饷的分派。
按照卢龙军成军百多年的惯例,遇到外敌之时,整个军镇上下都是极为团结的。远的不说,去年春天南征魏博之时,各方军头群情踊跃,热血激昂,上上下下都是一条心。可是今天一看,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大伙儿竟然不发一言,实在是让刘仁恭有些难堪。
而且孔岭关守捉使高行周竟然托病没有与会,高家来参加军议的只是高行周手下的押衙虞候。高家是去年整军一事中受压制最重的将门,以高刘氏泼辣直率的性子,自去年大闹节堂之后,至今对此耿耿于怀,大半年了,仍是不给刘仁恭好脸色,刘仁恭拿这个妇人还真没办法。
刘仁恭心中生气,但也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了去年那么一次整军的经历,军中各方军头都产生了自保的心理。刘仁恭无奈之下,只能深深叹息,同时有些不满的看了看垂堂下的节度府判官刘知温。
当然,他也明白刘知温去年提出的整军计划是为了他能够稳固帅位,为了藩镇上下能够一心,若是整军能够顺利达成倒也罢了,但最终却落了个草草收场,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到了如今,又该怎么办?
刘仁恭感到深深的疲倦,可是作为军中第一人,他没有办法卸下身负的沉沉重担。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刘仁恭开始点名了,他先点的是自家衙内军两厢都指挥使。到了这个地步,他只能先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若是不将自己所有军力派上阵,恐怕大伙儿都不会安心。给大伙儿一个安心,然后才好说下一步。
“老司,老杨,你们衙内军准备的如何?”
衙内军左厢都指挥使司全爽和右厢都指挥使杨师贵立刻起身,躬身回禀。
“末将左厢这些时日已经集齐,派饷一到,可立即出兵!”…;
“末将右厢也已入营,随时等待大帅钧令!”
衙内军左右两厢是刘仁恭看家底的主力,在去年整军方案中计划编制各两千五百人,但整军方案流产后,节度府倒也减少了分派各州的军饷,府库反而有了节余,这笔钱用在衙内军上,于是衙内军两厢又扩充至各四千五百人,连上节度府亲卫牙兵,刘仁恭直属的兵力共计万人。
“守光,义儿军可征调多少人?”有了自己中军打底,刘仁恭就开始考虑自家可控兵力中的另外一支军伍——义儿军。
刘守光有三个军职头衔:衙内军副都指挥使、义儿军都指挥使和深州兵马使。衙内军副都指挥使其实只能算挂名,他在这支行伍中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也调不动一兵一卒,他真正能够掌握的是义儿军和深州镇军。
刘守光的义儿军同样分左右两厢,但每厢没有衙内军那么多人,两厢合计五千人。之所以称为“义儿军”,原因在于军中队正以上军官都拜刘仁恭为义父,认刘守光为义兄。以刘仁恭为名义主帅的情况下,直接听从刘守光的调遣。去年南征魏博的时候,这支义儿军初建,留守河间以为后方支撑,没有在南征中遭受什么损失,是以军中士卒多为河北敢战士,是卢龙军目前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
深州是刘氏父子的家乡,去年义儿军大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