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当初的陈寔一样,他亦是出身卑微,最后却名满天下。使得颍川陈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微微摇了摇头,陈纪从床上摸出了一本书。他对着这本书,脸上露出了恭敬的神色。

足足沉默了半柱香的时间,他才将这本书郑重的交给了陈群,说道:“长文现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族谱也是时候交给你保管了。”

“族谱?”

陈群心中惊讶莫名。

区分一个家族是否底蕴过人,除了要看近三代是否有人出仕以外,族谱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对于那些传承久远的大家族来讲,他们的族谱甚至能够详细记载,几百年内家族的族人。

仅仅凭借一个族谱,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祖上是否有人担任过大官,也可以显露出一个家族的底蕴。

而普通百姓家中,极少有人能够保留族谱。纵然有,也是保留在一个大宗族的族老手中。

陈寔出身不好的事情,长文早就知晓。在他的映像中,颍川陈氏不应该会有族谱才对。

趁机交出了族谱,好像卸下了一个重担,陈纪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打开看看吧。”

长文翻开族谱,第一页就写着:大汉开国丞相陈平。

“这,这怎么可能?”

陈纪轻笑两声,说道:“这有什么不可能?”

原来,陈氏因为陈平,在大汉开国之初显赫无比。陈平去世以后,先后有三代人世袭陈平的爵位。

然而,陈平当初虽然显赫,仇家也并不少。陈平后人即使世袭了陈平的爵位,陈氏仍旧渐渐没落。

陈平的重孙陈何接替侯位,在他为侯二十三年之时,为仇人陷害。而后以抢占他人妻子的罪行,被处以死刑,封国被废除。

自那以后,整个陈氏彻底没落。

没了封国的庞大陈氏,自然是分崩离析,族人纷纷迁徙往其余郡县。其中一支,正是颍川陈氏。

历经数百年,虽然状况越来越差,却始终保留着族谱。但是他们不想辱没了先祖,这才一直隐瞒了祖先是陈平的事情。

只有每代的家主,才能保管族谱。这也是为什么,陈群不知道族谱的事情了。

看着震惊的陈群,陈纪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依照族谱来讲,陈文昭其实是你族弟。”

(既然有起点的书友询问,我就说一下:这本书原来首发起点,只是没给签约,后来到创世胡乱发了几章,没想到就来了签约短信,之后就一直在创世发布。大家不管是在起点看的本书,还是看的盗版,如果有可能,希望大家帮忙宣传一下。这本书的成绩很不好,我能够坚持写到这里,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第四百三十九章祭天祈雨

得知自己家族与东郡陈氏的渊源以后,陈群不再犹豫,拿着文昭的征辟文书,星夜奔赴蒲坂。

也许在后世之人看来,经过几百年的分离,纵然他们祖上有些渊源,也不可能再有丝毫亲戚关系。

然而,华夏古代对于宗族的概念,却是非常浓烈。

何为宗族?拥有共同祖先、共同姓氏人群的集合,就是宗族。

宗族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宗祠,一个是家谱。宗祠指的是宗族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个家族的历代祖先。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一般来讲,族长行使权力都在祠堂之中;族内后辈子孙的教育,也大多都在这里。

华夏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就是对于祖先的祭祀了。

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志。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

祠堂的出现,与家庙,神庙有极大的联系。上古先民时期,只有天子、神灵才有资格拥有祠堂。

《周礼》规定:最大的家庙当属天子家的太庙,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这一级一级区分下来,才轮到了士大夫。

至于普通庶民,根本没有没资格建造祠堂,只能路祭。

民间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

西汉乃是华夏封建社会的初期,风气还是极其开放的,哪怕民间百姓建造祠堂不合礼法,朝廷仍旧没有过多的干涉。

然而,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天子以及王公贵族,为了彰显自己身份的显赫,就开始禁止民间私立祠堂。

那些有资格拥有宗祠的家族,却是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明代嘉靖皇帝,颁布了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民间建立宗祠才获得合法的地位。

可以说,在汉代是否拥有家族祠堂,亦可看出这个家族的底蕴是否深厚。

若是颍川陈氏,能与东郡陈氏联合在一起,就可以重建家族祠堂。这对于每个陈氏族人来讲,都是一件值得让人期待的事情。

于宗族来讲,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族谱。

然而,万物有阴就有阳,有兴就有衰。哪怕一个家族再如何强盛,也终究有败落的时候。

树倒猢狲散,随着家族的败落以及族人的出走,族谱经过一代又一代改变,终究还会变得面目全非。

就好像现在颍川陈氏的族谱,濮阳陈氏的族谱,以及东武阳陈氏的族谱,除了祖先几代以外,其余都没有丝毫记载过对方。

一个宗族的族谱是否完善,以及记载族人数量的多寡。亦是衡量一个宗族,是否显赫非常重要的标准。

若是三地陈氏的族谱能够合而为一,对于完善陈氏族谱,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时候的宗族之中,本来就有许多人相隔很多代,血缘关系极其淡薄。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家族的传承,以及是否拥有相同的祖先。

哪怕是从未走动的族人,当本族之人有了出息以后,他们也会纷纷来投。一则,是为了谋个更好地差事,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帮助宗族壮大的意思。

任人唯亲听起来好像是个不好的名词,但是在华夏古代,却也能彰显一个人的品德高尚。

试想一下,若是连自己宗族之人都不能用,也未免有些太薄情寡义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旭与陈宫以前关系那么疏远,最终却走在了一起。文昭还认了陈宫为叔父,并且放心将整个并州都交给陈宫了。

综上所述,当陈群得知自己与陈旭的关系后,没有丝毫犹豫就前去投奔了文昭,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陈群的到来,自然使得文昭大喜过望。当陈群拿出族谱以后,文昭亦是呆立当场。

虽然文昭没有见过自家的族谱,却也听说陈家村人们的祖先都是陈平。假如陈群手中的族谱为真的话,文昭与长文都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不敢有丝毫怠慢,文昭当即前去求见族老,希望能够借族谱一看。对比过后,陈群果真是文昭的族兄。

“吾此次前来,乃是奉了家翁的命令,一则过来辅佐大将军,二则希望大将军能够为陈氏完善族谱、建立祠堂。”

文昭思考半晌,说道:“族中之事,多由族老管理,我甚少插手。而且,就算要完善族谱、建立祠堂,也应该召回晋阳的陈宫叔父,一同商议此事。”

“甚至连伯父,也应过来一起商议才行。”

陈群自然知道兹事体大,当即派人前去接陈纪前来蒲坂。另一方面,文昭则是写了一封书信,召陈宫回来。

钟繇得知陈群前来投奔陈旭以后,自然是欣喜异常,每日前来与陈群相会。

直到十几日以后,陈纪与陈宫才先后来到蒲坂。他们与陈家村的族长商议之后,对于合并族谱、建立祠堂之事,都是举双手赞成。

不管是对一个家族的发展来讲,还是对于文昭而言,建立祠堂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有了家族祠堂,陈氏子弟就有了归属感,陈旭也能彻底摆脱平民的身份,成为名门之后。如此一来,天下的士族也不会对他太过抵触了。

如今关东诸侯互相攻伐,胜负难分,只有陈旭治下,以及益州才显得有些平静。

陈纪、陈宫都认为,正好可以趁着现在建立宗族祠堂。只是文昭怕劳民伤财,有些犹豫。

“此事无需担忧,建立祠堂所需的一切花费,当然是有我们陈氏担当。更何况,建立祠堂乃是天大的事情,很多环节都要陈氏子弟亲自操作才行。”

“这样一来,亦可省下许多钱粮。”

文昭深以为然,就让张裕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动工建立宗族祠堂。

建安元年,真是个多事之秋。

袁绍中了陈旭的离间之计,率领大军攻打徐州,却与曹操僵持了大半年不分胜负。

两人俱为当世豪杰,手下兵多将广,谋士如云。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得难分难舍。

这场战争持续了大半年以后,袁绍见奈何不得曹操。再加上辽东公孙瓒蠢蠢欲动,这才借口冀州缺粮,率领大军撤退。

半年下来,袁绍唯一的战果,就是打下了泰山郡,得到了整个兖州。

回到冀州以后,许攸趁着晚上无人悄悄来到袁绍住处,小声说道:“主公既然早就知道,那封书信乃是伪造,为何不早点退兵?”

原来,袁绍起兵攻打曹操,曹操自然派遣使者质问袁绍何意。待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曹操才知道是陈旭在后面使坏,拼命派人前去袁绍处解释。

谎言终有被拆穿的时候,更何况袁绍麾下的谋士,也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没过多久,袁绍就已经理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袁绍听见许攸的话没有回答,只是挥手让许攸离开。

见许攸的身影慢慢消失以后,袁绍才叹息着自言自语说道:“吾尽起三州之兵攻打孟德,后来才得知那封书信乃是伪造。”

“然而,若寸土未得就带领大军撤退,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待我?”

心中带着淡淡的愁绪,袁绍起身眺望着布满繁星的天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袁绍让出了豫州以后,刘备领兵进驻汝南。孙策自是心中不忿,领兵攻打刘备。

刘备虽然兵少,却占据城池的便利,又有关羽、张飞这两个绝世猛将。

孙策、太史慈和关羽、张飞交过手以后,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