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干听闻韩猛的话,当即摇头说道:“陈留虽有五千兵马,然而相比起刘备的三万大军,却有些相形见绌。若此时贸然出城与刘备交战,一旦兵败则陈留全境必将落入敌手。”

汪昭说道:“贼军势大,若不趁着他们千里奔袭、远来疲惫之际,先挫掉贼军士气。以后想要守住陈留,恐非易事。”

“今贼军新至,又欺我军兵少,今夜必定懈怠。使君不妨趁着今夜领兵前去劫营,必可大破刘军。”

高干思量半晌,摇头说道:“刘备乃是沙场宿将,不会不知道大军远来疲惫,预防劫营之事。若是贸然进兵,必逢败绩。”

韩猛性急,当即说道:“这又不行,那有不成,你说该怎么办?”

高干知道韩猛性子急躁,倒也没有对他不敬的话感到不满,只是说道:“贼众我寡,况且主公又率领大军远征,吾不得不慎重再三啊。”

岑璧揣摩了一阵高干的心思,眼珠一转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不妨死守城池,而后派遣使者向主公求援。”

高干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说道:“此计大妙!传令下去:无论贼军如何挑衅、叫阵,都不可出城迎战,如有不遵军令者,立斩不饶!”

其实一开始,高干就打算死守陈留。

高干之所以召集众人议事,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免得其余诸将说他独断专横。既然岑璧如此识趣,能够揣摩到自己的心思,高干自然要趁机敲定防守战略。

听见高干的命令,韩猛虽然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背军令。毕竟,高干不仅是陈留太守,更是袁绍的外甥,深得袁绍器重。

历史上的高干,甚至被袁绍封为并州牧,总领一州军政大事。这种荣宠,比起袁绍的几个儿子也不相上下。

韩猛为人虽然粗犷少谋,却也不愿轻易得罪高干。故此,他纵然心中不满,也没有再说什么。

议事完毕以后,高干就派遣使者北上,星夜兼程前往冀州求援。他自己却是发动城中士卒、百姓,开始加固城墙,准备守城所需用的物资。

除此之外,他还开始征召义军,帮忙守城。

第五百三十七章高氏兄弟

也许在历史上,高干只是一个酱油货色。其实不止是高干,就连袁绍自己也是个高级酱油男,他的存在几乎就是为了成就曹操的威名。

很自然的,那些跟随袁绍绝大多数的文武,也因为有个酱油主公,在历史上变成了酱油党。

然而事实上,就连袁术这个被历史无比贬低的诸侯,也有他的过人之处。更何况是以庶出身份,雄踞北方四郡,差点灭掉曹操的袁绍?

然而,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对于失败者,人们会绞尽脑汁找出许多论点,断言这个人必然失败的结局。

而对于那些胜利者,人们又会不停寻找他们必然胜利的原因。

殊不知,现实之中拥有太多的偶然性,也许一个小小的因素,都可能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蝴蝶效应的存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故此,纵然袁绍是个失败者,是个历史的悲剧,他也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不得不说,袁绍的眼光非常不错。

历史上不管是的河北四庭柱,还是在冀州担任高官的沮授、田丰、许攸等人,每个都乃当世豪杰。

可惜的是,袁绍空有识人之能,却没有让每个人,都能够淋漓尽致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然,能被袁绍如此器重的高干,自然也有过人之处。

高干表字元才,乃是袁绍之甥,曾与荀谌游说韩馥,使袁绍领冀州牧,深得袁绍器重。

历史上河北平定,袁绍以高干为并州牧,并其三子各领一州。高干荣宠加身,风头一时无两。

高干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高氏数代的节孝清名,逐渐累积成为了一种政治资本,在士林中享有声望,与汝南袁氏乃是姻亲关系。

高干作为陈留高氏的子弟,自身亦是才能非凡。在他出任并州牧的七年时间里,治绩卓越,并且广召四方游土,使得四方游士纷纷依附。

在高干的治理下,偏僻荒凉的并州也成为了袁绍的粮仓。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袁绍的后勤粮草,很多都是高干的并州所提供。

可以说,高干通晓文事武略,在河北地区声望颇高。统治并州七年之久,更是治绩卓越。

他最后以孤军防守壶关,乐进、李典率军征讨,久攻不下,曹操这才不得不率领大军亲征。

饶是如此,高干仍旧抵抗了曹操大军七、八个月之久,是个非常杰出的武将。

然而,高干的性格与袁绍有些相似。他们都乃世家子都,都自视甚高,有识才之能却不能用才。

也许正是性格相似,高干才会深得袁绍器重。

现如今,在高干的统筹治下,整个陈留都动了起来。再加上高氏又是陈留大族,在此地的关系错综复杂,深得当地豪强、士人拥戴。

高干通过自己的关系,半日之内就聚集了两千多豪强私兵,用以帮助防守陈留。

刘备尚未打过来,整个陈留却已经被高干经营成了铜墙铁壁。只见城墙上滚石、滚木、火油、箭矢堆积如山,旌旗遮天蔽日。

一直忙碌了很长时间,高干看着城墙上的守城物资,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望着夕阳西下,高干暗暗想到:“文惠乃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之人,现在刘备兵临城下,应该将文惠召来助我抵御刘备大军才行。”

文惠乃是高干族弟高柔的表字,也许很多人对于高柔此人并不了解,却不知道他也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很大的名声。

高柔也是官宦子弟,他父亲高靖就在蜀郡担任都尉,高柔则留在了家乡陈留。

曹操当初得到兖州的时候,张邈盘踞在陈留,名义上乃是曹操的属下。高柔却认为,陈留乃四战之地,曹操又有进图四方的志向,未会安守兖州。

张邈起兵之时乃是陈留太守,以后恐怕会叛变曹操,为陈留招致战祸。

高柔劝说族人离开陈留,避开将会出现的战争,只是人们都认为张邈与曹操关系密切,张邈不会反叛曹操。再加上高柔又年少,他的意见根本没有得到重视。

事实上却证明,高柔当时的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

除此之外,高柔还是一个纯孝之人。历史上他父亲病死,高柔当即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直到三年后才回到北方。

高柔乃是一个能吏,执行律法起来一直公正无私,治下官吏没有人敢徇私枉法。

当时高干背叛曹操,曹操就想要杀掉高柔,却苦无借口。于是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让高柔审理狱中的犯人,想要高柔因此犯错,好趁机将其除去。

却不想,高柔处理案件得心应手,而且处法允当,狱中没有一个滞留未判的犯人。高柔自己也是一心为公,每晚都看文书到深夜,甚至会抱着文书睡着。

曹操见此情形,不由对于高柔的看法大为改观,并且佩服他的才华,不但不想再杀他,而且征辟高柔为丞相仓曹属。

后来曹丕即位为帝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高柔为曹魏律法的制定、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功劳。

高柔后来迁任廷尉,位列九卿。

他刚正不阿,执法严谨。当初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鲍勋。

高柔身为廷尉,主掌刑狱,乃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他却坚决不听从曹丕之言,将鲍勋治罪。

无奈之下,曹丕只得将高柔调离原来的岗位,换了另外一个廷尉执行诏令,不顾群臣反对而处死鲍勋。

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高柔又屡屡劝谏曹叡,与民修生养息,不要大兴土木空耗国力。

及至后来,高柔甚至位列三公,先后担任过太常、司空、司徒的职位,身份地位无比显赫。

高柔享年九十岁在去世,他的一生贯穿了整个曹魏的历史,侍奉过曹魏每一代的君主。

当然,高柔也是世家子弟,在后来的魏国宗室曹爽,与代表了世家利益司马懿的角斗之中,他却是站在了司马懿一边。

不得不说,世家子弟纵然再有才华,再忠心为民,他们的第一利益价值观,仍旧是自己的宗族。

这也就是世家的弊端。

第五百三十八章张飞激将

却说高干一边巡视城墙,一面派人前去将族弟高柔请来,协助他防守城池。

刘备大军渡过了浪汤渠以后,就依山靠水下寨,当天晚上暗暗派人防备袁军劫寨。一夜无事,第二日天刚刚亮,刘备就率领大军杀奔陈留。

高干早就广派斥候前去侦查刘军动向,得知刘备兵临城下以后,急忙来到城墙上面督促士卒们紧守城池。

“踏踏踏!”

三万人马造成的声势绝对不小,如今又是六月时节天气酷热,大地被嗮得十分干燥。大军在行军的过程中,扬起了遮天蔽日的灰尘。

待大军来到城池不远的位置以后,刘备轻踢马腹上前喊话:“吾此次领兵攻入陈留,并非想与本初交恶。只是辽东公孙伯圭被本初大军围困,性命只在旦夕之间。”

“只要本初能够领兵撤出辽东,吾定会将所攻陷的城池归还,并且亲自向本初致歉。”

刘备说这一番话,就是表明自己并不是因为野心,才贸然攻打陈留,而是为了救援友人罢了。

韩猛闻言,却勃然大怒。

他举起手中的大刀遥指刘备,骂道:“你这个织鞋贩履的大耳儿,不讲信用的破落户,如何能够直呼我家主公表字?”

“若非我家将军不让某出城迎战,定要斩了你的狗头,将其献于主公帐下。”

刘备身后的关羽、张飞,见贼将如此辱骂兄长,当即勃然变色,怒气迸发。

张飞更是怒吼一声,大声骂道:“吾等先礼后兵,你这那里出来的贼厮,居然敢如此口出狂言?若有本事,就开城门与乃翁大战三百回合!”

韩猛性急,当即对身旁的高干说道:“将军还请大开城门,让我出去斩了那个黑厮。”

高干摆了摆手,说道:“韩将军休要中了贼人奸计,看我来与刘备答话。”

话毕,高干就气沉丹田厉声喝道:“吾主与刘豫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