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旭闻言,沉默不语。如今的黄巾军,虽然比不上当初进犯濮阳的黄巾军,却也不是易于之辈,贸然出战,胜负难料。

典韦见陈旭又是不语,正生闷气,想要从城墙上下去休息,却不想陈旭突然说道:“兄长,我给你五百官兵,你可敢出城追击?”

典韦闻言大喜,当即说道:“有何不敢?”遂领五百官兵,大开城‘门’,出城追杀黄巾军。

由于每日防守,陈旭虽然知道黄巾军勇猛,但是对于他们真正的战斗力,却并无准确的概念。这次派遣典韦出战,一来,他是想掂量一下双方的战斗力;二来,他也有自己考虑。

黄巾军的士气并不高昂,他们在濮阳的时候,就数次被陈旭打败,再次与陈旭‘交’锋,心中难免有些‘阴’影。

几日强攻东阿,官兵们固然疲惫不堪,黄巾军亦是如此。好在东阿是个小县城,城墙不高。否则,仅仅凭借数千黄巾士卒,可能连城墙都上不去。

王延脸上‘露’出挣扎的神‘色’,自从陈旭从县中大户那里拿到粮草以后,他就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希望攻破这座县城了。

但是他并不甘心,想到不久就会北上的皇甫嵩,他也会‘迷’茫过,不知道这些跟随自己的士卒们,都会有怎样的下场。

“杀!”

典韦带着五百官兵,呐喊着冲向正在撤退的黄巾军。

好在王延带兵有方,黄巾士卒撤退之间颇有章法,见官兵来攻,也不怯战,反而回身厮杀。

王延回过神来,看着在战场上犹如杀神一般的典韦,本来准备撤退的王延,立刻让人吹起了号角。

兖州黄巾如今进退两难,官兵出城迎战,却让王延看到了一丝希望。若是能将这五百官兵全部留下,就算撤兵,亦可勉强维持住不让黄巾军崩溃。

“想要趁我军撤退追杀,真是痴心妄想!”王延冷笑一声,拔出佩剑,让传令兵摇动大旗,指挥自家士卒作战。

不得不说,王延是个人才,黄巾军在他的指挥下,毫不慌‘乱’,进退有据。刚刚还在撤退的几千黄巾军,没过多长时间,就将典韦所带的五百官兵,团团围住。

典韦大戟翻飞,收割着一个又一个黄巾士卒的‘性’命,跟在他身后的官兵见主将如此勇猛,也都奋不顾身的杀敌。

这些天,黄巾士卒们早已见识过典韦的勇猛,真正与他‘交’锋之时,才感觉胆寒。一时间,典韦所过之处,无人敢当。

王延见状,一把拿起那杆书写着‘黄天’的大旗,奋力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听到这个声音,黄巾士卒们才开始居然有些‘迷’茫。

自从卜己死后,再也没有人这么喊过,他没不知道,没有了卜己的兖州黄巾,到底还算不算得上是黄巾军。

‘迷’茫过后,很多在起义之前,就已经是太平道教徒的士卒,泪流满面。

只要大贤良师还在,只要自家渠帅的信仰还在,他们仍旧是黄巾军!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久违的口号声响彻战场,黄巾士卒们不再退却。

一个又一个的黄巾军扑向典韦,虽然都被典韦杀掉,但是他们仍然如同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

看到这一幕,陈旭动容了。说实话,他并没有真正了解黄巾军,一直都没有。

战场之上血‘肉’横飞,典韦虽然勇猛,手下并无一合之敌。但是黄巾军实在太多了,跟在他身后的士卒,也越来越少。他只能怒吼着,杀掉一个又一个靠近他的黄巾军。

战场上的情形,使得陈旭微微一叹,黄巾军虚实,他已经知晓,没必要让出城的几百官兵继续牺牲。就带领着早已准备好的官兵,出城营救典韦等人。

见到陈旭亲自出城,王延眼中‘精’光四‘射’,将手中的大旗‘交’给别人,招呼着亲兵就杀向陈旭。

王延剑术不凡,只是不擅长使用长兵器,战场之上他很少亲自出战,所以很多黄巾士卒都不知道他会武艺。

见到自家渠帅亲上战场,黄巾士卒更是士气大涨。一时间,典韦的压力更大。

王延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能趁此良机,仗着黄巾军远远多于官兵,将陈旭杀死或是生擒,则官兵必定溃败。

“诸军听令,生擒陈旭!”王延冲入战场,大声呼喊着。

很多黄巾士卒听到王延的喊声,都丢下典韦,前去围杀陈旭。此时黄巾军仍有将近五千兵马,官兵只有不到三千,厮杀起来自然占尽下风。

好在典韦、陈旭勇猛,左突右冲。冷兵器时代,猛将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如此,倒也并非完全无法抵挡黄巾军。

陈旭也不恋战,与典韦汇合之后,就率军往城中杀去。奈何王延不愿放掉陈旭,招呼着黄巾军,拼命阻拦陈旭。

陈旭看着围拢来的黄巾军越来越多,不敢大意,弯弓搭箭,瞄准之后一箭‘射’向王延。

王延不查,被陈旭‘射’下马,黄巾军顿时有些‘骚’动,陈旭趁势杀回城中。'

第五十四章约战

回到城中,典韦来到陈旭面前请罪。他带出去的五百官兵,最后跟着回来的,不足两百。

典韦满脸通红,他认为,要不是自己向陈旭请战,陈旭就不会同意他出城作战,也就不会损失那么多官兵了,所以心中愧疚不已。

陈旭一把拉住典韦,轻声安慰道:“兄长按我军令行事,奋勇杀敌,贼人胆寒,何罪之有?”

陈旭安慰了一会儿,典韦心中才好过一些。此时,他心中又有些疑‘惑’。

“文昭,方才黄巾渠帅被你一箭‘射’于马下,为何不趁胜追击,反而撤回城中?”

他虽然是一介莽夫,但是与桥玄、陈旭待在一起那么久,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懂得一些。

方才的情形,黄巾军群龙无首,若是官兵趁势反击,很有可能取得胜利。

典韦的疑‘惑’,其余军中将官心中也有,只是没有开口询问罢了。待典韦问出以后,他们都盯着陈旭,想要知道自家主将为何不趁势杀敌?

摇了摇头,陈旭说道:“王延此人,剑术非凡,自称于梦中所学,我能感受到那一箭并未‘射’中他的要害。”

“况且,黄巾军非同小可,不可小觑。兄长与其‘交’战,当知黄巾之勇。我军兵力远远少于黄巾军,再战下去,胜负难料。”

听完陈旭的话,众人不再疑‘惑’。

黄巾军的勇悍,有目众睹;官兵虽然数次击败黄巾军,但是每次在绝对的优势下,都还损失惨重,陈旭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安排完众人照看伤兵、抚恤死去的将士,而后把军中事物都‘交’给典韦、陈静。之后,陈旭却独自来到城墙上,看着黄巾军安营扎寨的方向,默默不语。

“希望我不要看错人!”陈旭暗暗想到,心中居然有些忐忑。

却说王延被陈旭的两石大弓‘射’下马,他的亲兵全都手足无措,跑去抢救他。却见王延并无大碍,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的亲兵都是跟他一个村子出来的,对于王延忠心耿耿。众人正恼怒陈旭放箭‘射’人,想要找他拼命,却发现官兵已经杀出黄巾军的包围。

王延见无法留下陈旭,就紧紧握住那只‘射’来的箭,下令撤兵。回到营寨以后,王延遣散所有人,在中军大帐之中,将陈旭‘射’他的箭拿了出来。

箭是一支好箭,可是居然没有箭头,而且在箭头之上,还包了一块绢布。王延摊开绢布,仔细读着上面的内容。

绢布上写着:王延吾兄,我等村落相邻,是谓同乡,奈何刀兵相见?豫州黄巾大败,皇甫将军随时都可能挥兵背上,黄巾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却注定失败。

某不忍君阁兄身死,亦不愿与兄‘交’战,望兄速速退兵!

看完绢布上的话,王延沉默良久,而后把绢布烧成灰烬。

他知道陈旭绢布上说的话,绝非危言耸听。他也知道黄巾必败,但是却不认为会败得很快。毕竟,大贤良师兄弟三人,拥兵数十万,这让他存了一丝侥幸的心理。

王莽被杀,王家隐忍上百年,背负了太多的骂名。而他的子孙,却没有忘记祖先的志向。

王莽篡位以后,深知土地兼并的危害‘性’,就实行改革。但是却触犯了豪强、大族的利益,他们开始‘激’烈的反抗,使得天下变得动‘荡’不安,最后王莽被杀。

王莽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被胡适先生称为‘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改革’。但是,在一直以忠君思想为主的历朝历代,却被骂为叛逆者。

王家落魄后,世代生活艰苦,更加坚定了他子孙们的信念,觉得祖先的志向是那么的伟大。

“两百多年了,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可能连我王家的传承都会断掉吧?我绝不甘心!”

绢布化成灰烬,王延喃喃说道:“文昭有情,我又岂能无义?”

陈旭站在墙头上,正是担心自己会看错王延,怕王延将自己‘射’出去的绢布公布出来。到时候,纵然他可以否定那张绢布的真实‘性’,亦会惹得众人怀疑。

好在王延是位正人君子,他也素来敬仰陈旭为人,不屑于这么害他。

连续两日,黄巾军都没来攻城。第三日,王延又带领黄巾军前来,但是并未攻城,只是让人向城中下战书。

战书上是这个意思:黄巾军与官兵各出五百士卒,若是黄巾军胜,则官兵退出东阿;若是官兵胜,则黄巾军退兵,不再进犯东郡。其中特别提到,陈旭、典韦不能上战场。

王延看过陈旭的绢布之后,不愿再与陈旭‘交’战。而且,就算他能攻破东阿,待皇甫嵩来时,他手下的几千黄巾军,仍是难逃覆灭的下场。

思前想后,王延觉得,只有与大贤良师合兵一处,才有可能击败官兵。与其在这里消耗兵力,还不如北上冀州。

所以,王延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以五百兵力与官兵‘交’战,赢的话,即使官兵不让出东阿,黄巾军也会获得士气;就算输了,王延也可以找到借口退兵。

若是其他人,不见得会答应他的这个要求。但是陈旭既然与他通了书信,就很有可能答应他这个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