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曲周贼将,侦察到我所派出去的两彪人马,看到他们的旗帜都有万人之后。再看见曲周对岸遮天蔽日的旗帜,必定以为我军又像上次那样,在虚张声势,是为了掩护其他两彪人马渡河。”

“如此,他必定会撤掉河对岸的守军,而去埋伏另外两处的官兵。这时,我军再尽起大军,强渡漳河,则曲周城可一战而定!”

诸将闻言,拜服不已。

若是陈旭在此,听到皇甫嵩的言论,必定会赞叹一句:“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

这个时候,尚没有‘瞒天过海’的说法,但是《孙子兵法》中却有相似的记载——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瞒天过海’与‘暗度陈仓’虽然相似,却也大有区别。

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采用欺诈的手段来‘迷’‘惑’敌人。

而不同之处在于,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通过战略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就像皇甫嵩这次一样,派出两队人马,作出偷偷渡河的假象,当‘迷’‘惑’住黄巾军以后,再出其不意正面进攻。

而暗渡陈仓,却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己方牵制而集结固守时,己方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可以说,皇甫嵩虽然才开始暗度陈仓失败,却仍是将这两条计策使用得淋漓尽致,无愧于他大汉名将的称谓。'

第九十六章末路

冀州的战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绪。

曾经,通四郡之要道,扼两河之天险的广宗,却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变成了一座绝望之城。

广宗北方,安平国的郡国兵驻扎在经县,堵死了黄巾军北上的道路。

西边与南边的曲周与丘县,已经被皇甫嵩攻占,有巨鹿郡与魏郡的郡国兵驻守。

广宗东边的清河国,更是派出军队攻占了清河的界桥,驻守清河河畔。

四面被围困的黄巾军,兵力捉襟见肘。为了避免被皇甫嵩各个击破,最后有人向张梁建议,撤出威县人马,将黄巾军全部集结到广宗,而后跟皇甫嵩决一死战。

张梁思考良久,采纳了这个建议。

皇甫嵩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抚掌大笑,说道:“贼人不识兵法,岂不知孤城难守?如此行事,真是自掘坟墓!”

而后,皇甫嵩带三万‘精’锐官兵进入威县,与广宗遥遥对峙。

广宗城内,自从张角病死以后,黄巾军就已经没有了进取之心。他们既没有主动攻击官兵,也没有思考退路,只是每日呆在广宗,加固城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口号,已经很久没人喊过了。

张角的去世,对于黄巾军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他们不仅失去了自己敬爱的大贤良师,失去了黄巾军的最高统帅,更是失去了心中的信仰。

说好的‘黄天当立’呢?说好的太平世界呢?

信仰崩塌的黄巾军,看不到明日的曙光。没有了信仰的他们,宛如行尸走‘肉’一般。

要回到以前被欺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吗?不,绝不!在这些人的心中,没有退缩。

哀莫大于心死。张角的死,使得整个广宗的黄巾军,都成了哀兵。皇甫嵩得到威县以后,让大军休整了两日,而后就开始向广宗发起进攻。

皇甫嵩带领了将近三万人的官兵‘精’锐,张梁手下却只有七万黄巾军,其中还包括了从广宗刚刚征召的一万人马。

七万对三万,看起来黄巾军好似占据了上风。但是纵观两军军容,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

官兵衣甲鲜明,武器‘精’良,三万人马排成整齐的方阵,一语不发,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反观黄巾军,他们很多人都是衣不蔽体,能够穿上盔甲的士卒更是少之又少。他们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与官兵相比,他们的队伍虽然没有那么整齐,亦是不发一语,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势。

威县与广宗之间,官兵数次与黄巾‘交’战,却是屡攻不克。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黄巾军,他们的战斗力,绝对可怕无比。相比较而言,官兵虽然‘精’锐,但是人数毕竟比不上黄巾军。几场战争下来,黄巾军损失将近两万,官兵亦是折损了八千余人。

皇甫嵩无奈,只得退守威县,紧守城池,不再出战。

清河国境内,陈旭听到斥候报告的消息,面沉如水。广宗黄巾军,他们现在虽然与官兵对峙,不分胜负。但是孤城难守,广宗迟早都会被官兵攻破。

更重要的是,张梁丝毫没有突围保存实力的想法。他只想率领所有广宗的黄巾军,与官兵决一死战,无论生死,亦不后悔。

“如今界桥已经被清河国郡兵占领,我等若是想要进入广宗,必定要先攻破这里。”

分析过斥候传来的情报,陈旭在心中暗暗想着。他看着黄巾军收刮来的地图,将目光投向了甘陵。

清河国,甘陵,太守府。

清河国太守处理完手上的公务,‘揉’了‘揉’眉头。前段时间,黄巾军大破官兵,全歼威县守军的消息传过来以后,他每日都是心惊胆颤,生怕黄巾军渡过清河,前来进犯清河国。

特别是后来,有一万多黄巾军进入清河国境内,更是让他紧张万分。他传令清河国各个县城,让他们紧闭城‘门’,严密防守,防备黄巾军攻城。

陈旭这一路人马的行踪,一直在他的掌控之中。待他看到黄巾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直接朝平原郡方向赶去之时,才在心中舒了一口气。

就在此时,皇甫嵩的将令传来,要他派遣郡国兵驻守在清河东岸,防止黄巾军逃到清河国。

看到皇甫嵩的将令,他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敢违背。

皇甫嵩讨伐黄巾之前,就被汉灵帝授予持节的身份。

《晋书.职官志》记载:“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皇甫嵩乃持节使臣,他所过之处,但凡有所要求,附近的郡县都要竭力配合,不然便是大罪。

况且,若是黄巾军果真流窜到清河国,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待陈旭等人进入平原郡以后,清河国太守便派遣郡国兵前往界桥,驻守在清河东岸。

好景不长,他刚派出郡国兵没多久,就发现那支进入平原郡的黄巾军,居然再次回到清河国,而且直奔清河国首府甘陵。

清河国太守大惊失‘色’,他连忙召集郡中官吏,商讨应敌之策。

郡守府,帐下有一员官吏,上前献策:“我等不如召回驻守界桥的郡国兵,防守甘陵?”

郡中郡丞,颇有才学,当即反驳道:“皇甫将军持节,令使君派遣郡国兵防守清河东岸,若是我等现在撤兵,岂不是打‘乱’皇甫将军的部署?”

“贼兵果真攻城尚好,若我等将界桥的郡国兵撤回,郡中的那支贼兵又不攻打甘陵,转而奔袭界桥,该如何是好?打‘乱’了皇甫将军的部署,岂不为使君增添麻烦?”

方才出言那人口中讽刺道:“若是不调兵回来,贼人果真攻城,甘陵岂非不保?汝‘欲’陷我等于死地乎?”

郡丞指着出言的那人,愤然骂道:“汝贪生怕死耶?”

“贼人虽有一万余人,然而甘陵城郭高大,易守难攻。我等只需征召豪强家中‘私’兵,以及一些义兵,就可守住城池。”

“若是贼人果真来犯,守城艰难,我等再一面向皇甫将军汇报,一面调回界桥兵卒。只需数日,便可回援。如此,何惧贼人?”

两人在郡守府争得面红耳赤,又有一个官吏‘插’话道:“使君不如秘密调回界桥守军,而后派少许人马驻扎彼处,多竖旗帜,‘迷’‘惑’敌人。如此,黄巾军必然不敢渡过清河。”

“这样一来,既不会误了皇甫将军大事,又不惧怕贼人攻打甘陵,何乐而不为?”

太守闻言,大喜过望,就采纳了此人的建议。郡丞数次劝说未果,回到家中,心中愤愤不已。

他思来想去,觉得若是果真误了皇甫将军大事,日后清河国所有官吏,恐怕都难辞其咎。念及于此,他便挂印而走。

却说冀州南部战场,官兵围困广宗一月有余,也不与黄巾军‘交’战。

初时,黄巾军还守备严密,但是他们几次挑衅官兵,官兵都是避而不战之后,黄巾军就开始渐渐懈怠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巾军渐渐忘却了大贤良师死后的伤痛,他们曾经那股视死如归的气势,也渐渐冰消瓦解。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类乎?

广宗的粮草与越来越少,眼见已经快要无法支撑城中消耗,很多黄巾士卒开始‘骚’动起来。

现在广宗的黄巾军,不再是万众一心。有些人仍然固执的要死守广宗,与官兵决一死战;有些人却想突围,保存实力。

为了调解城中渐渐出现的矛盾,张梁每日东奔西走,劝说帐下渠帅,更是没有心思防备官兵。

这一晚,张梁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营帐之中,倒头就睡。忽然,城内火光冲天,喊杀之声四起。张梁从梦中惊醒,连忙穿上衣服。

他刚跑出县衙,就看到一彪官兵杀了过来。张梁猝不及防之下,被官兵‘乱’刀砍死。

官兵们在城中驰骋,仓促应战的黄巾军被杀得四散而逃。很多黄巾军在梦中惊醒,尚且来及不反应,就被官兵杀死。'

第九十七章清河绝唱

这场厮杀持续了很久,广宗内外的喊杀声,一直持续到了天明,仍不止歇。。:。

广宗以东,清水河畔。五万黄巾军衣甲不整,狼狈逃窜,他们被身后的官兵追杀到此。

官兵们龟缩在威县之中,早已憋出了一股恶气,今日既然大败黄巾军,他们如何肯舍?全都奋不顾身向前追杀。

河对岸,就着晨曦的光芒,隐约可见旗帜招展,鼓声震天,一彪人马在界桥东岸严阵以待。

五万黄巾军前有大河阻挡,并驻有官兵;身后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