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性格,肯定会立马把什么都放下,回家认真钻研的。
到时候,钟繇不是不在乎郭嘉,而是完全顾不上郭嘉了,那样的话,还如何联络感情啊,是吧。毕竟书法可不是拿到了《笔论》这种秘籍,回去很快就能修炼成功的。如果真那么容易,那郭嘉也早就成为书法大家了。
可以想象,就算是钟繇,得到《笔论》之后,也要花费好多年时间才能书法大成。如果郭嘉真等到那时候,岂不是连花儿都谢了?因此,关系还是越早打下越好。郭嘉也只有利用这种手段来慢慢先吊着钟繇了。
“伯父,我觉得吧。其实少一点也算不错,毕竟贪多嚼不烂嘛。如此秘籍。私以为还是先一句一句的领悟到位比较好。要是伯父一口气把所有的都看完了,反而可能才抓不住要点呢。”郭嘉开口安慰起来,当然,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为郭嘉以后每次也只给钟繇两句“口诀”埋下伏笔。此时钟繇一时不查,被郭嘉给忽悠了,以后他也只能选择无奈承受。
“说的也是呢,你看看这上面写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果然不愧为蔡邕大家,我以前一直为了写好字而去不停写字,实在是太拘泥于形了啊。”钟繇顿时拉着郭嘉感叹起来,人一激动起来就是这样,难道他已经忘记了这手抄本完全就是郭嘉抄录的吗,上面什么内容,郭嘉会不清楚。还用他钟繇说?
当然,郭嘉现在自然会是相当配合的在旁边给钟繇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让他畅所欲言。总而言之,虽然只是两句话。钟繇也如获巨宝,把郭嘉的手抄本,捧在手里。简直爱不释手。明明早就能够背诵了,还时不时的拿出来。反复观看阅读,仿佛每读完一次。就会有不同的领悟呢。
还真别说,人带着特殊目的去刻意解读,还真能解读出不少东西来。名家随便的一句普通的话,一般人写整本书可能都比不上。好比鲁迅的那句“我家门前有两棵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你换其他人来说说看?好比同样是“我靠”,别人说来就是粗话,而郭嘉说出来,虽然只是两个字,但却表达了说话者深深的愤慨,言简意赅(咳咳)。。。。。。
好比这书法的事,郭嘉也知道气势重要,情感重要,平常要注意陶冶情操,最终写出来的字才会有韵味。不过,郭嘉要是直接跟钟繇说,钟繇可能不会太在意,但从蔡邕书中写来,钟繇顿时就当成真理一样牢牢记在了心中。这绝对是标准的名人效应啊。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书者,散也。。。。。。”最终,钟繇就不停反复的背诵着这两句,迷迷糊糊的就回家去了。
虽然这个时代应该还不至于会那么容易遇到车祸什么的,但郭嘉最终还是不放心的亲自送钟繇回到了他的家中。这个家伙,估计短时间内都无法恢复正常了吧。希望他不要废寝忘食,把身体搞出毛病来了。
。。。。。。
终于,在曹操把献帝接到许都之后,足足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各种闲杂之事才忙完,而曹营内部才终于有机会重新聚集,召开内部会议。这是迎奉献帝之后的第一次内部正式会议,这将决定曹营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是一次相当重要的会议。
而且,不仅是对曹营,对郭嘉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因为,郭嘉终于将会有竞争对手出现了!早在之前的战争中,曹操就有多找几个军师的打算了,不是故意给郭嘉增加对手,也不是不相信郭嘉的实力,只是单纯的集思广益而已!
如今的曹操,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操,当年曹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的曹操,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地盘,再不是什么光脚的人,特别在迎奉了献帝之后,曹操所代表的就是朝廷,是大汉,现在的曹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能够轻易输得起,能够随意的输了重新再来了。所以,从今往后的任何战争,曹操都会慎重再慎重,争取不要出什么差错。
如今,献帝已经被曹操迎奉到了许都,有献帝的名义,作为朝廷正统,可以说,今后,曹操几乎已经不会再缺任何文臣了。因此,挑几个足够聪明,懂得变通的人,像郭嘉一样,作为军师随军出征,已经成为曹操势在必行的改革!
“荀彧,经过这些年,我越发的确定你非常适合居中持重。纵观我麾下,如此多的人才,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比得上荀彧你。当年奉孝说你是张良,如今来看,荀彧你不但是张良,更是萧何!那么,依你之见,在我出征的这段时间,谁能代卿为我谋者?”曹操直接开口问道。
荀彧转头看了郭嘉一眼。
曹操不由说道,
“当然,奉孝就不用再提了。”
如此,荀彧也明白了曹操的想法,不是要撤了郭嘉的位,而是要增加军师的人手了,于是荀彧立刻回道,
“荀攸。公达之才,不在我之下,我相信他必然能够帮上主公的忙的。”
荀彧这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至少,荀攸也确实有能力,只是一直少了一个能够完美表现自己的机会而已。因此,荀彧的推荐倒也并不存在任何问题。(未完待续。。)
第518章 举贤不避亲
“荀攸啊,嗯,不错。”曹操点了点头,“我也一直有如此想过,如今再听荀彧你提起,我也更放心了。”如此,曹操算是定下了荀攸的一个军师位置。
见状,郭嘉也连忙举荐道,
“我认为钟繇也很合适。”
既然荀彧都举贤不避亲了,那他郭嘉凭什么就要避亲了啊!难道他郭嘉就是任人唯亲,举荐的就不是贤才了吗!况且,郭嘉跟钟繇的关系可远远没有荀彧跟荀攸那么亲近吧。
“钟繇?”曹操微微愣了愣,却没有像之前对荀攸那边的点头。
不是曹操信不过郭嘉,也不是曹操怀疑钟繇的能力,但荀攸毕竟之前就是曹营中的人,如今提拔起来也是顺理成章,但钟繇可是跟着献帝过来的人,真的能够完全相信吗?
“主公放心,我敢保证钟繇不会有任何问题。”郭嘉拍着胸口承诺道。要是钟繇敢有问题的话,那郭嘉的《笔论》就不给他了!况且,郭嘉手中,可不仅仅只有一个《笔论》而已,郭嘉作为女婿兼徒弟,加之早年就有特别留心,所以如今手上还握有蔡邕的《篆势》《隶势》《笔赋》《九势》等关于书法的著作。钟繇根本就逃不出郭嘉的手掌心。
一旁的荀彧对钟繇此人也颇有了解,想了想,也跟着附议道,
“属下也认为钟繇可堪当此任。”
“既然你们都这样说,那我也没有疑虑了,就算钟繇一个吧。奉孝你改天把钟繇也一起带过来。”曹操立刻做出决定。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曹操这一点是袁绍拥有都比不上的。
“这是自然。”郭嘉说着。顿时又再次举荐起来,“对了。还有刘晔也挺不错。”
郭嘉这是大力扶持自己的亲信啊,当初只有郭嘉一个,什么都是郭嘉说了算,或者说,是什么功劳都是被郭嘉给得了。可一旦有对手的话,郭嘉在袁绍那里就得到过教训,同样的主意,功劳也很可能被对手给抢走的。
如果只是郭嘉一个人,每次都跟荀攸抢的话。那肯定是会得罪人的,曹操看到这种情况也会不高兴。但人多起来的话,平均点,大家你一次我一次,表面上看起来平平和和,但实际上荀攸只占了四分之中的一分,而郭嘉这边却是占了剩下的三分。绝大的优势还在郭嘉这里。
可以说,这次会议之后,曹营中虽然还没有什么派系争斗。但却已经有了派系之分。虽然在军队这边,是郭嘉大占优势,但不要忘了,在文臣那边。荀彧可是稳稳坐着一把手的位置。荀家叔侄的势力跟郭嘉团队的势力,孰高孰低,还真说不太清楚。
而在荀彧跟郭嘉以外。还有比较独的程昱算得上是一派,当然。程昱这派并不大,大多都是一些闲散之人。颇有种中立可隐居的味道。在此之外,由于曹操现在已经迎奉了献帝,今后必然也会出现亲曹派和亲皇派。
特别是未来那些后加入的人,曹操已经逐渐分不清楚这些家伙到底是冲着他曹营来的,还是冲着献帝来的。届时,派系之争,将会不可避免。
“刘晔?可是扬州那个刘晔?被许劭评为佐世之才的那个?!”曹操顿时问道,如果是往常,刘晔来找过郭嘉的事,曹操一定很快就会知道的,但最近因为献帝的事,曹操实在是太忙了,所以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太多关注。如果郭嘉不主动开口的话,曹操完全不会知道刘晔的到来。
刘晔当初也算是当过大佬的人了,有带兵经验,特别又被许劭评为佐世之才。单是许劭的这句评语,就足以让求贤若渴的曹操兴奋不已。
“正是。主公也知道,当初在扬州逗留的时候,属下跟刘晔有过交情。前不久庐江城破,刘晔就跑到鄄城来投奔于我,我一直找机会想给主公引荐呢。”郭嘉解释道。
“他人在哪里?快快请过来!”曹操连忙说道,跟之前的钟繇一比,简直高下立判,没办法,如今的钟繇还真没有做过几件轰动的事情来,也没有许劭给他评价佐世之才,曹操有所偏向也是正常的。
况且,钟繇毕竟是跟着献帝过来的,这才是曹操先前最在意的一个问题。如今刘晔却是从外面来的,曹操完全要先献帝一步把人才拉拢到手啊!
“额,那个,刘晔目前不在,我请他帮我办一件小事去了。”郭嘉不由说道,正是因为刘晔没有回来,所以郭嘉才一直没向曹操引荐。这一次,正好提及这么一件事,郭嘉也就顺便帮刘晔“报个名”。这种事,要是等到以后再商议,可能会麻烦不少。而且,第一批跟第二批,感觉总是不太一样。一般后加入的人,仿佛天生就落人一筹一样,一下子就成了后辈。
“那他何时回来?”曹操直接问道,此时,他还没有把郭嘉请刘晔帮忙的话放在心上。
“额,这个,我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