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叔,高鑫已经出城了!”小六子待张叔关上门,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好,快随我前去禀报陈管家!”张叔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说着便扯了小六子的衣袖迅速向院中走去。
这院子从外看陈旧普通,内里却是别有洞天。随着这院子占地不大,但环境清幽,布置精致奢华,绝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拥有。
此时院中花圃中百花争艳,香气四溢,小六子和张叔却顾不上赏玩,行色匆匆地向着内院走去。
“陈管家,小六子回来了!”张叔带着小六子来到最里面的一座房舍前,一脸恭敬地说道。
“进来!”禁闭的门扉内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
张叔向小六子打了个眼色,然后便轻轻推开房门,进入房中。
小六子进屋后迅速扫视一圈,就见屋中正坐着七八个人,年纪都在三十开外。而坐在上位的一人是个年约五旬的老者,两鬓虽然已经花白,但微胖的身子却挺得笔直。方正的面容上双目深邃有神,狮鼻阔口,自有一番不怒自威的气度。
“小的见过陈管家!”小六子只是看了为首老者一眼便迅速垂下头,恭敬地行礼。
那老者轻嗯了一声,然后语音低沉地说道:“小六子,让你打探的消息如何了?”
小六子迅速答道:“回陈管家的话,高鑫已经带着数万的百姓出了青州城,前往兴华书院!”
“出城了,好,好啊!”陈管家闻言脸上顿时浮上一抹惊喜,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大声说道。
其他几人闻言也是喜形于色,一脸激动地看着陈管家说道:“陈管家!”
陈管家点点头,然后长身而起,目光灼灼地扫视众人一圈,然后说道:“诸位,高鑫狗贼贪婪成性,而且咄咄逼人,让人忍无可忍!今天,高鑫离开青州城,我等筹谋近月的大事终于有了付诸实践的机会,成败在此一举,希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同剿灭高鑫这等乱臣贼子,报效朝廷!”
“我等一定以陈管家马首是瞻,势必将高鑫狗贼千刀万剐!”其他众人纷纷起身抱拳大声保证道。
“好,如此,我们这就按计划行事!”陈管家一脸速杀地说道。
“是,我等定不辱命!”众人齐声答道,眼中的兴奋与激动毫不掩饰。
“好,老夫就在此静候诸位佳音。事成之后,除了各位家主的赏赐,我陈家还有一份大礼相送!”陈管家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多谢陈管家!”众人道谢后便匆匆离去。
待其他人里开后,陈管家这才将目光落在小六子身上:“小六子,你这就去军营寻你兄弟,让他按计划行事。今日我们孤注一掷,能否颠覆高鑫就看你兄弟的了。家主说了,倘若此事成功,就赏你二人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小六子闻言,脸上顿时浮上激动的潮红,眼睛闪烁着红光,粗喘着气颤声答道:“多谢陈管家,小的一定完成任务,好报答家主的恩德!”
“好样的,去吧!”陈管家笑着勉励一句,然后挥手道。
小六子立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精神百倍,腿上更是生了风般迅速蹿出屋去想着城中的军营奔去。
“高鑫,纵使你武功高强,但也不过是匹夫之用,如何敌得过数万大军?今日就是你的死期,看你还如何嚣张跋扈!”陈管家看着门外空旷的地面,脸上闪过一抹厉色,嘴角浮现出残忍的杀意。
此时的高兴却是不知道背后正有人算计着他,高兴刚刚带着数万百姓来到兴华书院,正准备开学典礼的开始。
兴华书院修建有些仓促,虽然地理位置也是依山傍水,颇为幽静。但房舍建设还是有些简陋,难免有些不美。不过这对于即将进入书院学习的一千五百学子来说却算不了什么,比起他们曾经居住的房舍,这书院的一切不知好了多少倍。
对于富家子弟,高兴本就没有抱有希望。果然,此番招收的一千五百学生中,十之**都是出生贫寒的子弟,还有些则是落魄的小地主家庭,希望籍此重振门楣。
兴华书院的大门高达宽阔,甚是大气,门楣上披着红色的锦缎,透着喜气。而在书院门前的空地上,则矗立着一座临时的高台。高台同样被仔细的装扮过,处处透着喜庆的意味。
“大人,时间到了!”待随行的护卫就位后,张顺之来到高兴身边低声说道。
“好,开始吧!”高兴点点头,然后吩咐道。
张顺子得令,然后吐气开声,大声喝道:“诸位请静一静,静一静!”
如今张顺之得高兴指导,内力小有成就,这一嗓子喊下去,立即将场上的杂音压了下去,颇有气势。
众人纷纷闭口不言,争相向高台看去,就见高兴在杨三万,裴念千二人的陪同下缓缓登上高台。
高兴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胸中没来由涌上一股自豪的情绪。
如今,高兴坐拥四州之地,治下百姓数以十万计,他们的喜怒哀乐几乎都随自己而变化,这种拥有一切,掌控天地的感觉当真妙不可言。
“乡亲们,今天是兴华书院开学典礼的日子,你们能够前来观礼,高某表示热烈的欢迎!”高兴微笑着看着台下,不疾不徐地说着,清朗宏亮的声音传至每一个人的耳中。
众百姓纷纷鼓掌呐喊起来,气氛甚是热烈。尤其是被安排集合在高台左侧,入选的一千五百学子更是兴奋异常。今日他们就将迈入学府,命运从此改变,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指日可待,这如何不叫他们欣喜?
“乡亲们,自西晋八王之乱开始,北方蛮族便屡屡纵马南下,我汉民族积弱数百年之久,大好河山沦丧胡人之手,百姓在胡人的铁蹄下悲痛哀鸣,而我华夏数千年的文化,祖宗留下的精粹更是被鄙贱的胡人所百般践踏,几乎就要遗失殆尽!”
“虽然齐神武皇帝高欢雄才大略,自六镇起家,推翻了昏聩的鲜卑政权,但高氏皇族久与鲜卑杂居,虽是汉家男儿身,但却早已抛却了汉文化的荣耀。尤其是如今当政的高纬,贪生怕死,昏庸无能,对突厥等胡人畏之如虎,却对我汉民族百般蹂躏压迫!”
第三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百六十四章刺杀与火烧云
“我高鑫虽然只是一介武夫,但却也知道,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根本便是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本。然而,自古以来,因为身份地位等因素,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读书习字,一生也只能浑浑噩噩,不知所以。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浪费,更是对祖宗的不敬!”
说到这里,高兴微微顿了顿,静静地打量着台下百姓的反应。
什么种族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对于广大徘徊在温饱线上的贫民来说都是浮云。他们只记得胡人铁蹄肆意在身上的痛苦,只知道当场统治者对他们剥削压榨的狠厉,对于高兴所言“浪费生命,不敬祖宗”则是震撼而疑惑。
一时间,台下的百姓再次纷纷议论起来。
“荒谬!”
王铭距离高台并不太远,自然对高兴的话听得十分清楚。起初见高兴贬斥胡人,褒扬祖先的文化,心中尚对他有些改观。但高兴大肆诋毁君主,更是扬言普通百姓也可以接受教育,就让他嗤之以鼻,很是不忿。
在王铭看来,人天生就有贵贱。君臣父子,这些人伦纲常不能轻毁。而高鑫举起反齐的大旗就是大逆不道,如今更是说普通百姓不学习是对祖宗的不敬,这无疑是荒谬的看法。圣人之道,若是什么人都可学习,那无疑是对圣人最大的侮辱!
古时百姓虽愚昧,但却极其重孝道。此时听高兴说不学习是对祖宗的不敬,不由都惊骇地看着他,心下惴惴。
“乡亲们,高鑫不才,没有满腹经纶,更不敢妄言学富五车,我成立兴华书院,只是希望可以给广大向学之人提供一个机会,可以让天下万民将汉文化传承下去,不让祖宗千百年的心血埋没,仅此而已!”
台下百姓安静地看着高兴,脸上神色各异。顽固如王铭等学究一脸不屑;朝气如李广康等出身贫寒哦学子则是激动不已,看着高兴的目光满是尊敬与仰慕;愚昧怯懦的广大百姓则十分迷茫。
众人的反应高兴尽收眼底,他不由暗暗叹息一声:愚昧的人和愚昧的时代,总是那么的悲哀。儒家思想被奉为国之经典,到底是拯救了国家,还是阉割了国家。
仔细想来,任何学说都是对真实的与虚幻世界的阐述,哪里又有什么优劣真假,区别只是在于是否适应这社会的发展与统治者的需要。
佛道儒以及早已落寞的其他学派思想,出发点都是好的,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是不尽如人意。汉武抛弃刘氏皇族休养生息采取的黄老之学,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打败了匈奴,让汉王朝的威风一时无两。但汉武穷兵黩武,却造成国库空虚,国力衰颓。
而自汉朝以后,儒家思想对华夏大地的影响愈发深重。纵使大字不识的贩夫走卒,对于那一套君臣父子的纲常也铭记在心,不敢忘却。
数百年来,中原大地葬身在胡人的铁蹄之下,本土文化在佛教和胡人的侵蚀下节节败退,几乎消失殆尽。在这些年来,民间发生了多少场反抗残暴统治,反抗胡人的起义,但其结果无一不是被血腥镇压,留下的只是尸山血海。
农民起义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因为组织松散,没有目的,实际上却是缺少系统的思想的指引。被土地禁锢的农民,先天缺少前瞻的目光。
因而在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固然能够动摇统治者的根本,但他们却永远不会获得胜利的果实。想汉末张角带领的黄巾起义,一呼百应,天下震动,声势何其浩大,然而最终却落了个失败的结果,成为群雄割据的契机。
高兴不敢自诩救世主,只是单纯的想要终结乱世,希望塑造起一个强盛而坚强的华夏民族,让疾苦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然而想要实现这个理想却是极为困难的,只是单纯的统一天下还远远不够。
要想根除社会的黑暗,实现天下太平这无疑是不现实的,但最大程度地改变当前的环境,尽可能延长百姓和平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