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一观其人风采果然非凡,亮言他此来要求见兄长商议军机大事,弟不敢怠慢故特来通传。”孙权闻言答道,听其出言语音清越,沉浑有力,更有从容不迫之感。
“诸葛亮?如今刘毅兵出徐南,并斥责刘备私迁徐州民众之举,似有对其兴兵问罪之意,此人乃刘玄德之股肱之臣,不在庐江为其主出谋划策却来长沙有何用意?”孙策闻言面上稍有讶se,之后出言却是在对周瑜发问了,对于自己的这个义弟他的看重不在亲弟之下。
“兄长,当今天下舍刘毅之外便是兄长与曹cao刘备二人并存,三者之中唯刘玄德与刘郎生皆为大汉宗亲,是以直至今ri燕地与扬州亦从未破脸,刘备得江东之地后便兴建烽火台,又有迁徐南之民往之之举,皆不无对刘毅的试探之意,盖因其当前大敌乃是曹cao,还不至立时与他敌对!燕军攻击青州,继而再至兖州,刘备兵屯庐江之意你我皆知,当时刘毅亦未为之所动,此番之举当是他麾下智谋之士所言。以我所料,对燕军之举扬州应对必是极为吃力,那诸葛孔明来此想必定是向兄长求援而来,单靠徐晃的龙骧军再加麴义之烈火军当不会让刘玄德倍感威胁,唯一能令他如此的便是……”言及刘备与扬州孙策周瑜面上皆稍有不虞之se,毕竟他们在此战之中败在了对方手下,可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觉其实在方才孙权进门之时公瑾面上的神se就已经有所变化,对义兄的这个二弟,不知为何周瑜心中总有jing惕。
和孙策及鲁肃诸葛瑾等人一般,周瑜对孙权的才华也很是欣赏,虽然没有乃兄的勇武绝伦,可其人在待人接物之上的应对比之孙策却犹有过之,来此处也并不是什么不足之处。但周瑜总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觉,在孙权和善待人的面貌之下却隐藏着极为深沉的心机,孙策待弟一片至诚,但孙仲谋却未必如此!不过这只是公瑾心中所想却没有任何的实际证据,所谓疏不间亲,他亦不能在兄长面前吐露。
当然眼下战局为重,周瑜不会将自己的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之上,闻听诸葛亮前来他与孙策一般也有着意外之心,但随即就开始分析此人来长沙的目的何在,虽然之前三雄之间有过磋商,交州双方也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可毕竟当年他们可是刀兵相见多次的,扬州之战更是心中之痛!倘若不是燕地给三雄的压力太过巨大,孙策无论如何也是不会与刘备进行合作的,倒是对于刘毅的出兵他并无太多的怨恨。
回到长沙之后周瑜平时思索最多的便是眼下的战局,曹军在中原之处无法与燕军抗衡兖州之失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这已是众人的共识,倘若战局如此发展对南方三雄皆无好处!可刘玄德之扬州比之孙策的荆南之地更要首当其冲,兵屯庐江的他都还在观察周瑜就更要与之比比耐xing了,就算是唇亡齿寒也有个先后之别,三方虽是合作以抗燕军但还是各自为战绝非铁板一块,于此中更要沉得住气。
来依照周瑜所想刘备就算要渡江出击怕也不会短期为之,可徐晃兵出徐南却使得形势发生了变化,刘毅的态度似乎忽然就变得极为强硬起来,龙骧军的举动当可视作他对刘备兵屯庐江的直接回应!当然此举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刘毅心中已然别有良谋还要留待事实验证!但此时诸葛亮的前来却可以证明燕军的行动定是有所准备,刘郎生根就不惧同时面对曹刘两家,强大的实力与在中原之处的优势兵力固然是他的依仗,但能令刘备如此忌惮的却唯有一种可能。
“公瑾是说,甘宁的飞虎军又前来大江之上了?”孙策闻言沉吟起来,他对刘备的不喜还要在周瑜之上,与之合作不过是为形势所迫,闻听刘毅对徐南用兵之时他还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心思,可无论如何大局还是眼前最重,诸葛亮乃是刘玄德心腹之臣,在此时燕军压境之时却派遣此人前来与自己相见,扬州所受的威胁便可想而知!刘备当不会不知自己对他的态度。照理说龙骧军虽是燕军王牌,烈火军战力亦极为强悍,可有大江为凭还不应如此,那么就只有甘宁飞虎军了。
孙策的话只说了一半,他相信以自己与周瑜之间的默契公瑾定会猜到他的想法,倘若说徐公明率领龙骧军兵发徐南还只是敲山震虎的话,甘宁飞虎军的到来便已经将刘毅的决心表露无遗,不管刘玄德有没有相助曹cao之心,他已然不耐久候了,干脆主动出击看你刘备究竟有何动作,而飞虎军的战力孙策周瑜皆心知肚明,扬州水军多半不是对手,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亦会落在燕军手中,到时攻击兖州便全无顾虑,由此亦可见方才吕蒙的一番分析可谓如实!
第九百六十四章 出使长沙
013…11…21
另一个时空之中刘备在新野被曹cao击败而兵退夏口,曹丞相龙行虎步与荆襄之间大军云集气势鼎盛,大有扫清一统寰宇之势!其时鲁子敬渡江北来已然有联刘抗曹之意,不得不说那一场传唱千古的赤壁之战固然有着周公瑾的雅量高致,雄姿英发,可在之间却是鲁子敬为两军联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他“车不过一乘,从不过数人”之言打动了孙权因而坚定抗敌之心!诸葛亮便是在此时随之前往江东之地,用其辩才无碍使得孙刘联盟最终得以成立挽弱为强!
在罗大大的三国演义之中这一段被描写的花团锦簇jing彩纷呈,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孔明的形象立刻无比高大起来,江东群臣似乎都成了他的陪衬。诸葛亮的才华毋庸置疑,可如此描述便是小说家的艺术夸张了,舌战群儒或许真有其事可激将周公瑾却是虚构,在江东诸臣之中他与鲁肃二人的抗敌之心是最为坚定的。鲁子敬是站在大局的角度劝说孙权,周瑜就具体到了兵家之事中,一番详尽的分析让孙仲谋对眼前一战信心倍增,亲抚瑜之背而言:此乃天以卿赠孤也。
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乃是一部三国之中最大的所在,罗大大下笔有神将一干将领刻画的入木三分,观之令人废寝忘食。孙刘曹三家在此战之中各出奇谋针锋相对,并又穿插诸葛周瑜二人的斗志,两家合作之中亦有争斗,情节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使得紧张的气氛始终贯穿全篇!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此后的很长时间之内孙刘联盟抗曹都是时代的主题,在此中鲁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周郎的真实想法无人可知,但从其行动而言至少算是个强硬派,不过在大战之时说他会对诸葛亮动手就有失偏颇了。两家联合双方的诚意是非常重要的,身为一军之帅的周公瑾又怎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甘宁飞虎军战力强悍,燕地更有战船之利,前番江心洲之战我等便有切肤之痛,差之令策损失公奕这般的良将,刘郎生苦心积虑两年之间养jing蓄锐,甘兴霸在徐州对水军消息封锁的极为严密,但以燕地那器具所之能,此番大军前来想必又有革新之处,扬州水军倘若不敌长江水道一旦为其所控再想夺回便是极难,此事策倒是不能坐视,仲谋……”乱世之中敌友的变化是极为迅捷的,之前的仇敌立刻展开合作并不是稀奇之事,关键还在利益二字之上,孙策身为一方之主对全局的把握自然十分敏锐,此时已经将对刘备的不满暂放一旁了。
“兄长且慢,我兄所言固是,可要与燕军飞虎军交手却还需细加筹谋,兹事体大,先观诸葛孔明之意再定我军方略不迟,待瑜与子敬先行与之相见,明了其意之后我兄见之方才为周全之法。”见孙策对孙权出言,周瑜一旁言道,自己这个大哥在战阵之上乃是不可不得的帅才,有着令一众战将效死的魅力,可其临大局虽能决断却仍旧稍稍欠缺了一些沉稳耐xing,这可能与他的xing格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这番见识的确是真知灼见,但要具体行之时就有着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了。
“主公,公瑾之言善也,刘郎生带甲百万,臣谋将勇,又有朝廷大义名分在身,与此人争锋定要谨慎行之,刘玄德能让诸葛亮此时到长沙,徐州建业之处想必局势已然颇为紧迫,如此便算主公要照应全局可仅以此事论却是急在庐江而非在我长沙!”显然鲁肃对周瑜的意见也持支持的态度,说到底双方合作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利益得失之上的,眼下的形势与另一个时空之中赤壁之战前不可同ri而语,如何因势利导为己方谋求最大的利益正是他们身为谋臣应为主公所谋之事。
“恩,公瑾子敬都如此说,那便照此而行,就与孔明言及策出城行猎去了,明ri或后ri方能回返!”对二人之言孙策是从善如流,其实他自己亦是知道自身的这个缺点,可在战场之上他能做到冷静沉稳往往在如此事上就未必能够了,因此听取下属的意见亦是良方。想来这孔明一到自己便即与之相见的确也颇份,此法正为稳妥。
“呵呵,自讨伐交州ri起,兄长之猎弓已然蒙尘颇久,今ri既然有此雅兴不妨便往之一行,来人,先传诸葛子瑜去与其弟相见,子敬,待到晚间你我再会一会这位卧龙先生!”孙策的行猎之言只不过是一个托词,可周瑜微笑出言却要其照常行之,对于天下大局应该时刻关注,可那根弦绷得太紧也不是什么好事,所谓武之道一张一弛,若按燕王刘毅之言,会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大战中亦是如是。
“善,闻听城外南山有猛虎出没,待策前往she之,亦可为子敬作上大氅一件!”孙策周瑜二人多年兄弟,一统征战沙场同生共死,之间自然极有默契,义弟之言伯符当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没有丝毫犹豫的便点头称是!在此时猛将都喜she杀猛虎来证明自己的勇武,小霸王亦不会例外,恐怕天下虎将之中唯一例外的便是风云第一将刘毅了。
这当也是孙策再刘毅面前很有心理优势的一处,记得当年讨董之时他就很是奇怪为何从未见过这当世虎将张弓搭箭!一般而言武艺高强的战将都会是弓马娴熟,虽说不是各个都有黄忠太史慈那般的水准但几乎也都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