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代八股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出题”,也叫点题,题目的字,一定要在首次两联点出。出题不能太缓,首联或直赋题事,或借端引起,第二联要急转到题。如前举例二诗,题字均在第一、二联中写出。即全题字眼,必须在第一、二联出,将要紧字写出表明。三联以后不再见题字,结构与八股文一致。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比,四五联如中比,六七联如后比,结联如束比,第一、二联出题后,中间数联或实作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照。结联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或将未点之题字,在此点出。全章布局,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擒,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不能凌乱,都和八股相似。试帖诗限于科举考试及应制。语言要庄重典雅,儿女私情轻佻语言,羁愁旅况伤感的话,一字不能闯入。以《诗经》之体例比较,只要赋颂,不要比兴。题目到手,先要辨体、次要审题,然后命意、布局、琢句、炼气、炼神。清人李守斋(桢)《分类诗腋》一书中,分为八法。即押韵、诠题、裁对、琢句、字法、诗品、起结、炼格八个步骤。当时人细讲起来,那自然是十分复杂的。
  试帖诗是限韵的,如前举各例,得“帘”字、得“书”字,帘字在下平声“十四盐”,全韵只有六十九个字,是窄韵,而且记得不熟,很容易“一先”的字混淆。书字在上平声“六鱼”韵,八十四字,也非宽韵。用字全要在本韵范围内选择,一错用了其他韵部的字,就叫出了韵,阅卷官是很严的,便会因出韵而考不取,或降等。而且诗韵有宽有窄,如上平声“四支”最宽,有三三三字,而“三江”最窄,只有卅九字。试帖诗是格律诗,用韵最严,“一东”韵和“二冬”韵都不能通押,所以考试时,如遇窄韵,是很困难的。上平声“十三元”韵部,字并不少,只是按常音读,是两种韵母的字,如元、园、源等字,和门、村、魂、屯等字,读音韵尾迥异,可是在一个韵中。因而旧时作律诗的人,用十三元时,常常错误。清代有一名人,朝考时十三元韵错了,为此被列入四等。过了不少年,又遇朝考,又因用错十三元韵,被列入四等。后作诗解嘲,其中有句云:“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这是所谓巧对的对仗极为工稳的一联诗,也是有名的试帖诗故事。
  乾隆时纪晓岚(昀)专讲试律,有《唐人试律说》,选有乾隆时人试帖诗《庚辰集》,编其自作之试帖诗为《我法集》。半世纪前其后人纪庸《谈纪文达公》一文中曾引用其一首,并说“题目看起来都是空空洞洞,叫我们简直无法措手的,而皆可以敷衍成五言八韵,且讲得头头是道,反复生发,足见变化。周知堂先生曾说八比文是中国文体之极致,在技巧上可说是无以复加的。试帖诗何尝不可作如是观,我们不是要作八股文与试帖,但那缜密的方法却可研究……兹以《赋得‘野竹上青霄’》为例,看看古人的水磨工夫。”诗韵“得青字”,诗如下:
  “野竹多年长,丛丛上翠屏,本来低地碧,何亦半天青。藉托陂陀势,延缘迤逦形。渐连斜坂上,直到半峰停。凤尾高峰见,鸾音下界听。扫云牵叆叇,障月隐珑玲。鸟语藏蒙密,樵踪人杳冥。会当凌绝顶,卜筑此君亭。”
  诗后附纪晓岚说明道:
  “此工部何氏园林诗,野竹在地,何以能到青霄?再加一‘上’字,意似连动之物,益不可解。盖山麓土阪坡陀,渐叠渐高,竹延绿滋长,趁斜势行鞭亦步步渐上,长到高处,故自园边水际望之,如在天半也。从此着手,上字方不虚设,否则是赋得山顶竹矣。首二句明点野竹,次二句暗点上青霄。五句至八句,力写上字,九句至十二句,正写上青霄。题无深意,故虚写两句,借此君亭结之。此种是细雕生活,用不得大刀阔斧。然细雕工夫,不始于细雕。大抵欲学纵横,先学谨严。欲学虚浑,先学切实。欲学刻画,先学清楚,方有把鼻。”
  这段“说明”和这首诗合起来看,可看出对题目的针对性如何强,如何逐层细入毫发地来写明题目。谨严、切实、清楚三个步骤作到了,才能明确“上”字如何表现,是“上”而不单纯是“高”,不是“顶端”等等。这样思维才能准确无误地认识题目的中心。像打靶一样,靶靶打中红心,不但能中红心,而且能中活靶猎物。纪晓岚所说先谨严、切实、清楚,后纵横、虚浑、刻画的辩证关系,正是大运动量限制思维的严格锻炼,最后达到思维自由王国的必然途径。
  在近人商衍鎏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中,也有两则试帖诗例子,转录于下,供参看研究。其一:
  “《赋得‘一树百获’》,得年字。(题目出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树人同树木,百倍得英贤。当此吟其获,何须计以年。无双桢干出,拔十栋梁全。妇子欢迎室,文章富纳川。疆宜勤迺亩,禄自受于天。得谷车堪载,还金镒早捐。本支培孔厚,朝暮取应先。圣代师师庆,重赓朴棫篇。’
  此题题面说树获,题情是树人。又切‘一’字‘百’字,须要照应‘树,字、‘获’字而关合‘人’字,否则失题首矣。题得‘年’字,是题外得字,兹分释之,一二联题解了然,点题清楚,并出官韵年字。三联‘无双’切合‘一’字,而国土无双,桢干栋梁语意,仍绾合到‘人’字。四五联用百室、百川、百亩、百禄意,切定‘百’字,实作‘树’、‘获’正面。六七联用《说苑》淳于髡得谷百车,《韩诗外传》田子相齐,得金百镒,《诗经》本支百世,韩愈《送温处士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从‘百’字‘一’字收清全题,不脱‘人’字。八联颂扬双抬,用‘百僚师师’切百字、人字,朴棫切‘人’不脱‘树’字,全首局格,若不将其用典说明之,当不知其语意之所在。
  其二:《赋得‘万户擣衣声’》,得‘声’字。(题目出于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东西深不辨,空外但闻声。共擣三更月,谁知万户情。寒衣新澣出,密线旧缝成。远近惊秋早,光阴入夜争。力微拼用尽,辛苦说分明。凉意生双杵,繁音满一城。深闺今日寄,绝塞几人征。露布频闻捷,饶歌报太平。’
  此题题情,须从闻此声者落想,若就擣衣着笔,不惟万户字不能照管,即声字亦隔膜矣。凡有情之题,宜以不沾之笔写之,不沾而切,题情乃真,与一树百获作法迥乎不同。题得‘声’字,是题中得字,分释如下。
  一联空际着笔,确是擣衣声,随出官韵声字,二联点题浑成。三联意在题前。四联不沾万户字,却是万户捣衣之神,五六联摹写题情虽空而切。七联收到题首。八联颂单抬,将题翻转推开,措语得体,全首不用擣衣万户典故。一片空灵。
  举此两首,一虚一实,首联、末联可以不对,中间各联须工对……”
  商衍鎏先生是清末科举制度最后一科、即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探花,即一甲第三名。是科第一名状元刘春霖,第二名榜眼朱汝珍。商字藻亭,报籍汉军正白旗人。是广州驻防旗。最后一科会试,改试策论,出的都是有关历史的题目,如第一题《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等等。实际当时写策论,也还是写八股的思维方式和笔法。而商是甲午科举人,其乡试中举还是考八股文、试帖诗的。所以于八股、试帖功力深厚,学问渊博。对两首试帖诗说明,一虚一实,虚者全用典故、典故一一注明。实者全摹神情,章句分析明确。均可见写试帖诗其思维多么细入毫发;其用语又多么渊博典雅。有此文字学识和功力,写任何体裁文字,都会准确明畅,游刃有余了。商老写《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成书于一九五六年,其年已八十三岁。现在又近四十年过去了,观其书而想像其人,对培养这样人的科举制度、八股文、试帖诗能不三思乎?
  写八股文、试帖诗,其思维锻炼,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达到如此缜密的程度,以此思维、以此文字,加以真情激动之时,去写诗写词,自然如《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所说,要诗是诗,要词是词了。这就叫过得硬的功夫。清初王士祯《池北偶谈》记某布衣,有诗名,而诗多格格不达处,问汪钝翁为什么。汪说:这是因为没有理解写时文的原因,时文虽不像诗、古文那样,但是不解八股,“理路终不分明”,所以诗也写不好,多不通处。这则笔记前面引过,在此不再赘引,但这“理路”二字提的最好,“理路”即思维条理,是否通畅,这不只是天生的,而更多是靠后天锻炼的。八股文、试帖诗,主要起到训练理路的最大作用。清嘉道间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七一则记云:
  “不从制义入手者,诗多不工,前辈多论之者。而工制义者,又往往不工诗,盖鱼、熊本难兼美,且一如妙索环中,一则神游象外,其间固微有区别也。袁简斋曰:老子曰:仁义者,道德之蘧庐也。可一蹴而不可久处也。其制义之谓乎?”
  卷八又一则云:
  “从来工制艺者,未必工诗,以心无二用也。然余谓非真文人耳。若真文人,未有不能诗者。且文人之诗,方能入细。有明至今,骚坛之卓卓者,非即台阁之铮铮乎?”
  粱章钜《制义丛话》中于引用王士祯《池北偶谈》记汪钝翁论制艺与诗之关系话后又加按语云:
  “此论实墒不可易,今之作八律诗者,必以八股之法行之。且今之工于作奏疏人长于作官牍文书,亦未有不从八股格结束,而能文从字顺各识职者也。”
  这几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