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中行 诗词读写丛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表,就要切记,勤重要,还有个同样重要的是慎。以戏曲演员为喻,在后台没啥,挑帘出来,总要让观众觉得不是胡来才好。

诗词读写丛话》附  编》 
 附  编
说梦草并序
  著文有“并序”之例,是先说明写作的原由。原由多种,用意则一,是写有必要,并非没事找事。说明写有必要,有些篇什容易,如上至宫廷的高文典册,下至小民的来往书札,都是为办事,文先事后,无文,事多半就办不成。我的这些篇什是诗词,过时之物,办事用不着,说明写有必要就大难。大还是双料的,一是为什么要写,二是为什么想印。理想的理由是写得好,因而,冠冕的,可以供人欣赏,甚至助人学,不冠冕的,自己由这冷清的角落捞点荣誉。可惜这理想是幻想;事实是,自己确信,所写仍是吾家的传统,打油,拿出去就难免贻笑大方之家。那么,为什么还要写、还想印呢?
  要写容易说。我是常人,没有孟子四十不动心,禅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修养,有时,甚至常常,“情动于中”,其后,依常规,也很想“形于言”。而言,我觉得,诗词的形式,至少是表达某些“欲说还休”的情意,更合用,于是就效昔人之颦,也写。写是法定的自由,估计必可以说服人。以下说想印就难了。搜索枯肠,想到三种理由。其一是没有林黛玉的高风,积稿盈寸,舍不得焚。其二是循言和文的本性,不能不希望别人听到或看到。其三,生而为人,心的历程,主要有思和情两个方面。由性质以及表现方面看,思,街面,显;情,室内,隐。隐,所以少见,所以可贵,所以别人会更感兴趣。可是说到写,就我自己说,虽然也不断涂涂抹抹,而述说思是常常,述说有关自己经历因而最切身的情是几乎没有。是无情可写吗?不是;是俗话所常说,一言难尽。难尽,只好装作没有那么回事。实际是有。压在雷峰塔下也难,于是有时,理不胜情,也想挑帘出来,亮亮相。可以用自传或回想录的形式,但人生于世,世故是必要的,为己,也为人,总不免有难于下笔的情况。也可以用小说的形式,但那表现的爱憎更加鲜明,也许更难下笔。剩下的一点点空隙是谱入平平仄仄平,因为可以若隐若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是纳须弥于芥子,但不失为实生活的一个方面,有些好事者(其中有不少是相识的相知和不相识的相知)也许想知道吧?辜负雅意是不应该的,所以才想找个机会印,不避献丑。
  总的说完,还有分的,共四项,也说说。一是标题的“说梦”,显然是由成语“痴人说梦”来。这是表示,其中有梦,也有痴。其实也无妨说,梦和痴是一回事,痴是根由,梦是表现。专说表现,梦是幻想,是无着落的希冀。幻想的归宿是破灭,无着落希冀的归宿也是破灭,可是阴魂不散,就成为梦。也只有在梦里,幻想还宛在,希冀还宛在。就一己说,这是珍贵的,所以想保存。这就是后面写成诗词形式的那些(存稿中选用的一部分),求名实相副,题为“说梦”。
  二是题材和情意,几乎都是己身的哀乐。依时风,题材有大小之分,情意有轻重之别。其实这也是古已有之,比如《诗经》第一篇的“窈窕淑女”,“求之不得”云云,依世俗说本是小而轻的,到经师给戴上一顶“后妃之德”的帽子,小民变为王室,私事变为国事,就立即成为大而重的。王室和国事当然也可以使人情动于中,但长时期的世故教训是,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万不得已,也只能用讽谕的形式,但在网密疑多的时期,也会惹来麻烦。这是一。还有二,说大而重的,话有两路,一路是顺耳的,一路是逆耳的,顺耳的未必能顺心,逆耳的未必能保身,也就以不说为是。总之,就说是多年习惯吧,到成为根深蒂固,就像是本性难移,只会写“入扁舟”而不会写“欲回天地”了。但也有一点可以告慰,是所写都是己身的实感,虽微末而没有因求合时宜而掺假。
  三是编排,只是为看着方便,依一般选本之例,以类为序。诗在前,词在后。诗,古体在前,近体在后。无论诗词,都是篇幅短的在前,长的在后。次韵、集句之类,因不完全由己,更在后。类、体、短长都相同的,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
  四是为了省一部分读者的精力,俚句旁加了两种附件。一种是关于音的,即今昔读法不同的关键字,应读仄声的下加“·”,应读平声的下加“。”。另一种是关于意的,古典不熟,今典不知,读时都要费力,所以加了简略的注。至于某语句究应如何领会,因为写时的心境也不是刻舟求剑,那就风动竹而以为故人来亦无不可。

诗词读写丛话》一  五古》 
 一  五古
  观身    闻道大方家    冥思每·独往
    盛年欲草玄①    始疑终信仰②
    我亦慕泥洹    面壁悲迷惘
    忽忽老已来    菩提苦未长
    人山畏寂寥    出山恣遐想
    楼头惊珮环    月下忆虚幌③
    霎时幽梦回    兀坐意惝恍
    吁嗟立命难    仍当愧泉壤
  
  ①扬雄事。
  ②哲学宜始于怀疑,终于信仰,英国培根语。
  ③杜甫诗:“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980年  杂诗十首  其一    夏夜不能寐    徘徊庭树间
    新月倏已落    仰看群星天
    闻道此银汉    旋中亿大千
    源流邈无际    光度几何年
    奇哉外广宇    来去昧因缘
    万象从迁转    孰能出其樊
    粉黛终归土    丹砂岂驻颜
    堪笑前世人    海上寻神仙  其二    晨兴·出村西    漫步田间道
    远空浮水气    清露沾秋草
    池畔多青蛙    乌鹊栖树杪
    棉株尚作花    粘黍·实已饱
    梁杆立飘摇    甘薯隐地表
    群动各有适    生生劳昏晓
    瞢然顺其天    大化森悠渺
    溟海无盈虚    彭殇同寿考
    坚·白徒纷纭    知分以为宝  其三    闻道安期枣    其·实大如瓜
    殷红缀绿蒂    食之寿命遐
    又闻王母桃    千年一著花
    方朔曾三饱    馀入帝王家
    仙果何处寻    应驾六龙车
    庭中亦有枣    甜脆不禁牙
    负·郭颐园桃①    朱唇艳似霞
    尝此得奇味    植杖艺桑麻
  
  ①在圆明园内。           其  四    客从故山来    覙缕述所见
    春雨送新晴    杂花满芳甸
    樱桃缀枝红    蔷薇已垂蔓
    亦有漫游人    坐·听群莺啭
    闻之动佳兴    浑欲不待旦
    荏苒月又亏    忽惊时令换
    往哲·惜分阴    老大徒兴叹  其五    昔日陶元亮    缓带乐归耕
    园荒瓶粟尽    颇亦赋闲情①
    放言抒所愿    遐·思在娉婷
    良缘未可·遂    坦虑以存诚
    时复得醇酒    倾杯久不醒
    岂无独往志    寄怀山海经②
  
  ①曾作《闲情赋》,抒伴佳人之心愿。
  ②作《读山海经》诗,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句。  刑天舞干戚千载闻风声  其六    南朝多奇逸    卓荦·一红裙①
    阿·叔谢安·石    阿翁王右军
    垂帘逞玄辩    咏雪传奇文②
    所适非其偶    会稽困孙恩③
    虽有生花笔    烟尘荡不存
    斯人亦云逝    千载徒清芬
  
  ①谓谢道韫。
  ②代小郎论辩,作“柳絮因风起”之句,皆见《世说新语》。
  ③嫁王凝之,不如意,在会稽遇孙恩之乱。  其七
    寂寞琼楼侧    迎风植海棠
    一夜轻丝雨    花·发映春阳
    嫩蕊幽香满    繁英炫红妆
    游蜂竞来去    彩蝶恣翱翔
    几日倾城艳    飘零委路旁
    树下佳人立    脉脉空摧伤  其八    桥边·一株柳    长条拂地垂
    曾与伊人·别    牵衣折幼枝
    幼枝今已老    黄叶秋风早
    伊人水一方    烟波惊浩淼
    欲将三秋叶    缄封托驿书
    驿书无由·达    桥上·独踟蹰  其九    征途宿逆旅    窗对黄昏山
    室隅·一行客    寒素亦苍颜
    云自琅琊来    就·食趋三边
    夜深未成寐    欹枕话当年
    浮沉人海中    踯·躅多悲欢
    门外闻马嘶    晨星犹在天
    敬君·一樽酒    识此风尘缘  其十    闻道赤神州    天涯亦芳草
    嗟余坐斗室    纸上事枯槁
    诗骚见蛾眉    纪传寻鸿爪
    岂无行运志    蹀躞身已老
    伫立望秋山    岩壑云渺渺
                1975年

诗词读写丛话》二  七古》 
 二  七古
  董北苑关山行旅图意  年事残,行旅难,坂·折霜浓谷风寒。敝履蹀躞布衣单,草堂榻暖在天边。河广山高路漫漫,殷红夕照翠微间,客舍茫茫相阑干。
                1975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