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家长的特权还有它存在的土壤。而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科学、民
主、平等,孩子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谁
也不能阻挡。封建家长制的思想不再会畅行无阻,家长的特权也难以继续维
持。如果家长还以家长的特权和权威去压制现在的子女,势必会引起子女的
反感、抵触以至直接对抗。
现在,许多家庭里子女和父母关系紧张,常常发生“顶牛”现象,这并
不都是子女的过错,恐怕和某些家长头脑里有封建家长制旧思想意识有直接
的关系。有些孩子脾气暴躁,对弟弟妹妹发脾气,对同学不友好,好逞威风,
以强凌弱,跟家长、老师顶撞,这些往往是由于他们在家里受到了不公平的
待遇和强权的压制,而出现的一种寻求平衡的变态心理。他们是用这种“蛮
不讲理”来作为对家长“蛮不讲理”的一种发泄或报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今的社会要求人们自尊、自爱、
自强、自信,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家庭是孩子们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家长
和子女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种现代人的造就,只有在充满民主、平
等的家庭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恃是子女的父母、长辈,
就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对子女不讲民主,不讲平等,不讲道理,以势压人,
以强凌弱,不尊重子女的人格,压制子女个性的发展,那么,不但不可能造
就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弄不好还会使子女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这只能是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要承担
起教育子女义务的依据,而绝不能以此作为向子女施展特权和大耍家长威风
的理由。我们今天的父母只能树立这种观念。
父子“争战”一谈家长观念更新
我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其中专门研究家庭教育也有10 多年的历史了。
然而,近些年来,我深感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陷于
被动。这种感觉来源于儿子和我的三次“争战”。
我儿子原来在旅游饭店工作。当初,他初中毕业报考高中时,和我发生
了第一次“争战”。我和夫人都是教育工作者,还都算是知识分子。虽然干
这一行很辛苦,又很清苦,但还是希望儿子报考普通高中,上大学,和我们
于同行。谁料,儿子却不乐意,要报考职业高中,到旅游饭店工作。
儿子做出这样的选择,其理由是:“报考普通高中,再考大学,是‘千
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很大,没有把握。走这样的一条道要是顺利,当然
是皆大欢喜。但如果考不上就要待业。不如先报考职业高中,毕业后就有职
业,而且条件不错,待遇比较高。到那时候,可以边工作边上夜大、电大,
不是两全其美吗?”
儿子的话,持之有效,言之成理。我看儿子的外语学得好,人又长得英
俊潇洒,很有优势,于是就做了让步。我自认为;我还是个较开明的爸爸,
路是要儿子自己走,我们不好强行给他指定。
儿子职业高中毕业以后,分配到一家国营旅游饭店当调酒员。那里工作
环境好,待遇的确不低;同时,也庆幸那家饭店是国营的,是“铁饭碗”。
因此,我希望儿子在那里好好干。
可不到一年,儿子提出来要辞职,想离开那家国营饭店,要到中外合资
饭店工作。于是,我们父子又发生了第二次“争战”。
儿子说:“这里待遇太低,合资饭店的工资要比这个饭店高出一两倍。”
我说:“儿子,知足吧。我是大学教授,工作都有20 多年了,才和你挣
得一样多。”
儿子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多挣钱有什么不好?谁不愿意多
挣钱呢。爸爸,你也大容易知足了。”
我说:“这里虽然待遇低一些,可是‘铁饭碗,呀。合资饭店待遇是高,
可是‘泥饭碗’,弄不好要被人家老板‘炒鱿鱼’。挣多挣少,我看还是平
平稳稳的好。”
儿子说:“我可不满足于平平稳稳地过‘苦行僧’的生活。”
我是做父亲的,也得有点权威。不管儿子这次有多少理由要去中外合资
饭店,我横下心就是不同意。因为我思想深处还有一个不好直说的理由是:
不愿意让儿子被外国人管着。就是这样,凭我的权威硬是摁着儿子一年不许
调动工作。
儿子终于忍无可忍了,“造反”了。他觉得无法说服我,便来个先斩后
奏。一天,儿子对我说:“爸爸,我辞职了,已经考入一家中外合资饭店。”
我一听,虽然很生气,对他自作主张非常不满意,但木已成舟,我也无可奈
何,只好由他去了。
到中外合资饭店刚一个月,一天儿子对我说:“爸爸,我升领班了。”
儿子在原来那个饭店干得也不错,可干了两年也未提升一级。听到这个消息,
我当然很高兴,对他“自作主张的气”也消了。
过了几个月,儿子又传来一个好消息:说他升主管了,每月工资能拿到
1000 元。听到这个消息,我一方面为儿子的不断提升感到高兴;另一方面,
我也后悔,当初不该强行阻拦儿子调动。我硬摁了他一年不许调动,这损失
有多大呀!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工资收入的损失。我渐渐觉得,老子的主意
不见得都比儿子高明。
儿子这样顺利,我心想:这回他该知足了,可以死心塌地地在这里一直
干下去了。谁料,过了不久,儿子又和我发生了第三次“争战”:他还想再
调动,要到这家中外合资大饭店下属的一个酒家去工作。
我劝儿子说:“你在这里应当说还很顺利,别总是调来调去的。你不知
道,你这一说调动,闹得我和你妈心里都不踏实,不知道再换个单位究竟是
吉是凶。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干吧。”
儿子说:“爸爸,我曾经听您说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挪活,树
挪死’。人要是常挪动挪动,就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
发挥自己的才干。”
我说:“话是这么说。可一个人老是挪来挪去的,人家会说你不本分,
说你是和领导、同事关系搞得不好。”
儿子听我这样一说,笑了笑说:“爸爸,您这可是旧观念,得改一改了。
您知道吗,联合国在中国招聘文职官员,明确规定有四个条件:第一年龄要
在50 岁以下;第二是要有高级职称;第三是要懂英语或法语;这第四个条件
是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至少要换过6 个工作岗位。一个人能挪动,说明他有
很强的适应能力;也只有常挪动,见识才广,提高才快。特别是我干的这一
行,调动单位越多,实践经验才更丰富,才更吃香。”
儿子的话,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从内心讲,我虽然很不同意他
再调动工作,但我无充分的理由反驳他、说服他,只好答应他可以试一试。
儿子到了大饭店下属的那个酒家不久,便被越级提拔为副经理,工作于
得很出色。在那期间,他边工作边上夜大,专修饭店管理专业,拿下了大专
文儿子一天天成熟起来,他神采奕奕,充满自信、朝气和活力。在我眼里,
儿子越发英俊潇洒了。
我这个当父亲的,和儿子发生了三次“争战”,虽然都是以我“失败”
而告终,但我为我的“失败”而欣慰。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到儿子确实长大了,
而且也从儿子那里获得了教益。我不能不承认,儿子的确比我敏感,接受新
思想新观念快。今天,我们做父母的,思想观念会经常受到儿女的挑战,这
是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必然现象。我们不能为此而懊丧、恼怒,而
应该有更新观念的紧迫感。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
过时了,陈旧了,必须要不断地改变、更新。如果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
和时代的前进步伐,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改变旧思想旧观念,就会成为儿女
进步的绊脚石,从而丧失教育子女的主动权。
{ewc MVIMAGE;MVIMAGE; !01400200_0229_1。bmp}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谈评价孩子的标准
后汉时期,马太后的哥哥马廖在向汉章帝进谏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剑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是说,吴国的
国王赏识剑客,老百姓都争着练武艺,许多人身上都有剑伤;楚国的国王宠
爱身材苗条的女人,宫廷的宫女都绝食减肥,结果有不少宫女活活地饿死。
国王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就像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按照
国王的喜好来塑造自己。
同样的道理,在家庭里父母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对自己的孩子来说
也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父母喜欢什么样的孩子,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孩子,也就是说父母手里拿着
的那把“尺子”,就是一根“指挥棒”,指挥、引导着孩子发展的方向。孩
子爱戴父母,都愿意取悦于父母,让父母满意,因此都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父
母的期望来塑造自己,努力成为父母的“乖孩子”。
我们中国的父母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呢?从古至今,中国的父母向来是喜
欢“听话”的孩子,不违背父母意志、不惹父母生气的孩子。你看,做父母
的到了一块儿,要是议论起孩子来,总是说:“那孩子是好孩子,真听话!”
“那孩子真讨厌,太不听后了!”“听话还是不听话”是中国父母对孩子传
统的审美标准,是培养和塑造孩子上的价值取向。
所谓“听话还是不听话”,这并不是指在一时一事上是否按照父母说的
去做。而是指孩子的习惯、性格和行为规范,是不是对父母“遵从”、“顺
从”。遇事是服从父母的意志,还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