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红的问题是职场新人尤其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每个新人从象牙塔到职场,都要经历一个“适应期”。而新人在初上岗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能快速做到角色转换,在很多时候都太学生气。殊不知,在你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已经成为这个社会机器的一颗螺丝钉,要学会尽快适应这个新身份。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你已经不是学生了,你不可能要公司按照校园的方式来经营发展,你无法改变这个现实,你只好改变自己。
与象牙塔里单纯的人际关系不同,踏入职场,人际关系也相应地复杂了起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过于清高,对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无法接受,认为怎么可以这样!其实这个公司是这样,换一个公司还是这样,这是大环境,你改变不了。原则性太强,改变不了环境,也不肯改变自己的人,结果往往会把自己推入一个窘迫的境地。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进入社会后,不妨把自己的个性磨得圆滑一点。岗位性质的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要在逆境中成长起来,必须要圆滑,有时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有时甚至要懂得伪装,不要什么都直来直去。工作和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没有人会同情你,可怜你,你处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要想办法让自己尽快适应这个环境。
要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许多新人在熟悉工作环境后,新鲜感慢慢退却,开始抱怨公司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其实,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的具体问题,如果不是很严重,最应该做的不是选择离开,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提高自己的调适能力。有些人就如同当初草率决定签约一样,冲动地打算离开,其实这样做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也许你认为原则是永远不可以放弃的,改变自己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不是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就好比要到达一个目标,多数情况下,直接走是行不通的,得绕个弯子迂回一下。
改变自己,不要以为所有的适应都是随波逐流;改变自己,不要以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世故与圆滑。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以后自身有更好的发展。记住这句话吧,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
第40节:生气是惩罚自己
作者: 文泉杰
003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一个男人,心胸狭窄,老是控制不住自己,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
男人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便去求一位大师为自己开解。
大师听了男人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他领到漆黑的柴房里,然后把门锁了,就离开了。
男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大师也不理会。男人又开始哀求,大师仍置若罔闻。男人终于沉默了。大师来到门外,问他:“你还生气吗?”男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瞎了眼,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大师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大师又来问男人:“还生气吗?”“不生气了。”男人说。“为什么?”“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大师又离开了。
大师第三次来到门前,男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大师笑道。
当大师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男人问大师:“大师,什么是气?”大师打开房门,将手中的茶水洒在地上。男人想了很久,终于恍然大悟,向大师叩谢而去。
气就是消,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生气?有一句经典名言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生气主要是因为别人干了让自己不满的事情或者看不惯别人的所作所为。既然别人已经错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犯同样的错误呢?我们为什么不大度一点,看开一点,幽默一点,让别人的错误随风而散呢?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因为压力过大而常生气,有时候甚至乱发脾气,但生气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气对人体的健康有以下害处:令皮肤长出色斑,引起胃溃疡,加快脑细胞衰老,伤肝,引发甲亢,伤肺,损伤免疫系统等。
生气不仅对我们生理上产生不利影响,对我们心理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在生气的状态下,我们会做出很多冲动的事情,结果后悔不已。在生气的状态下,你的情绪不稳定,处理问题失去理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在生气的状态下,你不分对象,每一个人你都看不顺眼,往往你控制不住自己而把别人当作出气筒。曾经有一个售楼小姐在生气的状态下和一个客户谈判,可想而知,客户不仅拂袖而去,还向公司老板告了她一状。
古希腊有一个叫斯巴达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女问:“爷爷!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是为什么呢?”
斯巴达对孙女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劳作了。”
孙女又问:“那你成了富翁后,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斯巴达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斯巴达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气就消了,可谓是智者所为。我们应该学学他这种心态,学学他消解生气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方法和措施可以使我们避免生气。
比如试着在生气的时候说“没关系”。发生不顺心的事,遭到误解后,采用放松心理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当你生气时,可以这样想,我为什么要生气呢?他这样做是他的权利,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呢?
可以嘴上不气,但可以在日记本上生气,记下你为什么要生气,值得不值得,久而久之,你就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要爱惜自己,要知道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对,生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生气时,想想后果,别图一时之快,同时想想你的感受和对方的感受。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动怒的言行。
当你生气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瞬间转移法来消解你的愤怒。比如,你刚刚因为受了老板的批评而生气,这时候你可以马上转移你的注意力,把你的注意力从生气这件事转移到其他的事件上去,比如想一想最近发生的令你愉快的事情,刚领了工资或者发表了一篇文章等。当你的情绪变得愉快的时候,你就会淡忘让你生气的事情。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要想让你生气的事情。
生气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发泄,当然拿别人做出气筒也是一种发泄,不过这是最愚蠢的一种发泄,你发泄完后不但气没有消,反而惹来更多的气。你完全可以想其他的方法,比如听听音乐,跑跑步等。
总之,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下面这首诗我们可以读一读: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第41节:目标在于实现
作者: 文泉杰
004 目标在于实现,不在于高远
方丈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在寺院里修行。有一天,方丈派遣师兄弟俩去指定的地方布施。两人各领了一部分财物便匆匆上路。行至中途连遭大雨,师兄弟依旧风雨兼程。不料,一条大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河面上的桥已被洪水冲塌,河中也没有任何船只过往。师兄坚持应带着财物返回寺院,师弟则坚持就地布施,师兄弟只好各行其道。
大和尚带着财物原路返回,一进寺院就去见老和尚,并禀报了途中所遇。老和尚双眼紧闭,只是低低地“哦”了一声,便打发他去休息。
几天后,小和尚布施完回到寺院,方丈一见他便问:“你布施完了吗?”小和尚双手合什,恭恭敬敬地回答:“师傅,弟子已完成布施。”方丈继续追问:“ 那你去哪儿布施的呢?是不是我指定的地方?”小和尚并没有直接解释,而回答说:“弟子布施的地方不是师傅指定的地方,但遵照师傅的意愿,我已把所带财物布施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方丈非常满意小和尚的回答,不久就让小和尚做了寺院的住持。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远大目标,但当这个目标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时,我们是不是就这样放弃呢?如果目标还能实现,也没有改变初衷的话,放弃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如学学小和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设定一个目标,并实现它。
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把理想这个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分别去实现它。当我们实现第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有信心地去实现第二个目标,依此类推,我们的理想最终就会实现。
目标不能太虚幻太笼统,否则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看似绚丽,其实只是昙�